(2021年整理)酱油的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酱油的安全问题

酱油的安全问题

转基 因食 品 , 就是利 分子 生物学 手段 , 某些 生物 将 的基 因转 移到其他 生 物物 种 中去 , 使其 出现 原 物种 不 具 有 的性 状或产 物 。大 豆是 酱 油 生产 的主 要原 料 , 部
1 时 是黄 曲霉生 长繁殖 的最适 条件 。黄 曲霉毒 素 8
分 用于酱 油生产 的大豆及 豆粕 属于转 基 因产 品。 有人 会对转 基 因大 豆 及其 制 品 产生 过 敏 反 应[ 。 3 ]
包括 农药残 留、 化肥 滥用 、 污水 危害 、 菌素 残 留、 抗 激 素残 留以及金 属有毒元 素 的污染 等 。化 学性危 害在
酱 油 的加 工过程 中不 能完 全 去 除 , 必须 在 原 料 验 收 阶
段 对原料 进行严 格 的检 测 。
1 4 加 工 用 水 的 危 害 .
1 原 料
1 1 生 物性危 害 .
加 工用水 的检验 。
1 5 转 基 因成 分 .
酿造酱 油 的原料 主 要是 大 豆 等粮 食 作 物 , 果存 如
储不 当 , 发生 霉变 , 生黄 曲霉毒 素 。黄 曲霉生长 繁 易 产 殖 的适宜 温度 为 1 ~ 2 3 5℃ , 大豆 等 水 分含 量 在 1 7
Absr c : ta t The s ft a t r o s y s u e we edic s e .Ra ma e il ,p o cin p o e s sa a ka i g a e y fc o s t o a c r s u s d w t ras r du t r c s e nd p c g n o
油危害了酱 油生产 的 良性 发展。 比如 , 有一些 不法分子
利用焦糖、 食盐 、 、 水 味精等配兑的酱油 , 这种酱油既不能 调味 , 更谈不上营养价值 , 卫生指标严重不符合要求 。 酱油 的生产 原料 、 生产过 程 、 包装 等决定 了酱油 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1.06.23•【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1年第23号•【施行日期】2021.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1年第23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为了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升酱油和食醋产品质量水平,保障食品安全,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酱油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配制生产酱油。

二、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食醋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性调味品。

食醋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冰乙酸等原料配制生产食醋。

三、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及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酱油和食醋产品应当真实合法标注食品标识,在标签醒目位置清晰标注“酱油”“食醋”等标准规定名称,真实准确标注各种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

不符合酱油和食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调味品,不得标注“酱油”“食醋”名称或类别。

四、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

五、鼓励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实施先进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高品质的酱油和食醋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

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

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酱油是一种受欢迎的调味品,它在中国的餐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酱油加工技术要求也有所提高。

为了确保酱油质量的稳定性,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于2019年4月4日发布了《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

《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指出,酱油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具体来说,酱油的颜色应当红棕色或深棕色,颗粒应清澈可见;其气味味道应清爽,无异味;质地应具有黏稠性,富有层次感;经检测,(1)酱油酸度由(6.0~9.0)(mlKOH/100g)(2)游离盐度不超过(15.0~20.0)(%)(3)总盐度(18.0~23.0)(%)。

此外,《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还规定酱油的运输温度和照明条件。

运输温度应该低于10℃,存放温度低于30℃,照明条件应是每天8小时,每年24小时。

《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的出台有助于提高我国酱油的质量。

使用酱油的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既要注意工艺技术的控制,也要注意原料的选择,以确保酱油质量稳定。

由于《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水平很高,要求酱油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遵守HACCP,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在过程中的可能污染,确保酱油的产品安全。

为了确保企业的产品符合《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的要求,我国还设置了酱油检验机构,提供专业化的酱油检测服务,确保客户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从上述可知,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旨在提高国内酱油质量水平,保证酱油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使酱油生产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能够切实履行职责,实现高质量、安全的酱油生产。

随着现代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市场对酱油质量也日益增加。

为了确保酱油安全,企业要落实《酱油执行标准GB18186》的要求,注重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检查产品的质量,使酱油质量更加可信,确保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酱油合格的产品标准

酱油合格的产品标准

酱油合格的产品标准酱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它不仅为食物增添了美味,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然而,随着市场上酱油产品的多样化和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对酱油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

因此,制定酱油的合格产品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格的酱油产品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这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原料的选择和检验、生产工艺的控制等方面。

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酱油产品不受污染,不含有害物质,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其次,合格的酱油产品应该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香味。

酱油的颜色应该清澈透明,呈现出红褐色或者深褐色,不应该出现浑浊或者有异物悬浮。

香味应该浓郁而不刺鼻,口感应该醇厚而不涩口,这些都是合格酱油产品应该具备的特点。

此外,合格的酱油产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这些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因此,合格的酱油产品应该在保持原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添加剂的使用,确保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最后,合格的酱油产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保质期。

生产企业应该在产品包装上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避免购买过期产品。

同时,生产企业也需要确保产品包装完好,防止外界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酱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其质量和安全问题关乎消费者的健康。

制定酱油的合格产品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酱油产品的整体质量,也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希望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能够共同努力,确保酱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

酱油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酱油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酱油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零售户老王经营着一家烟酒超市,通过朋友推荐,他开始在店内销售散装酱油。

他便以1.5元/斤的价格购进5桶,出售价格未2元/斤,价格不贵,短短几天便被周边顾客一扫而空。

王老板共计盈利125元。

某天市场监督管理人员进店检查,结果显示该酱油的苯甲酸及其钠盐轻微超标。

市监局认为,老王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酱油,遂对其罚款5万元。

案例分析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的,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处5万元-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处货值金额10倍-20倍罚款。

本案中,老王的销售货值金额虽只值100元,但其货值金额在1万元以下,所以其罚款区间为5万元-10万元。

市监局选择从轻处罚,对王老板处以5万元罚款。

有的零售户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本案中的老王只是一位经营者,而非生产者,他可享受相应的免责条款吗?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

本案中,此酱油所属物流单上的签收人不是老王本人,和营业执照上的名字也不是同一个。

王老板无法证实酱油的进货来源,不适合上述规定。

通过本案,商盟妹想提醒所有的零售户:食品安全问题不容轻视,店里上品时要多注意调查和询问,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考核试卷

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考核试卷
C. 4.5%
D. 5.0%
5.以下哪个不是食醋中常见的防腐剂?()
A.苯甲酸钠
B.山梨酸钾
C.硫酸铜
D.对羟基苯甲酸酯
6.酿造酱油中不得检出的致病菌是()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霉菌
D.葡萄球菌
7.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检测酱油中的重金属含量?()
A.原子吸收光谱法
B.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C.火焰光度法
11.以下哪种情况酱油不应继续销售?()
A.包装破损
B.超过保质期
C.颜色稍变浅
D.储存条件不当
12.食醋中砷的含量应不超过多少毫克/千克?()
A. 0.1
B. 0.5
C. 1.0
D. 2.0
13.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导致酱油品质下降?()
A.高温
B.湿度大
C.光照
D.低温
14.以下哪种添加剂禁止在酱油中使用?()
C.员工健康检查
D.生产设备定期清洗
8.以下哪些是食醋中的常见微生物污染?()
A.霉菌
B.大肠杆菌
C.沙门氏菌
D.葡萄球菌
9.以下哪些条件下,酱油的品质可能会保持稳定?()
A.密封储存
B.避光保存
C.低温储存
D.高湿度环境
10.酱油中的防腐剂作用包括以下哪些?()
A.抑制细菌生长
B.延长保质期
C.改善口感
A.长时间光照
B.储存温度过低
C.短暂的运输震动
D.密封储存
(请注意,以上试题内容仅为示范,具体标准以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为准。)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基于风险矩阵的酱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基于风险矩阵的酱油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决策依 据 , 同时也 为其 他类 别食 品的质 量安全 风险 因素的等 级评价提 供 参考 。
关键词 : 酱油 ; 质量安 全 ; 风 险矩 阵 ; 风 险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TS 2 6 4 . 2 1 文献 标志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9 9 7 3 . 2 0 1 5 . 0 5 . 0 1 2
摘要 : 为 了有效控 制食 品安 全 问题 , 政府 对食 品安全监 管应基 于风 险 , 在 有 限 的资 源 下控 制 影 响食 品 安
全 的 高风 险 因素 。 以酱油 为例提 出了基 于风 险矩阵 和专 家 经验判 断相 结合 的食 品安 全 风 险评 价 模 型 , 对影 响食 品安全 的 因素 实施 定性 与定 量相结合 的评 价 并划 分风 险等 级 , 为政 府 实施 风 险应 对措 施 提 供
XI N Ha i - ho n g,W ANG Yu a n - y ua n,HONG Si — hu i ,FANG Xi a o - q i a n,W ANG Ti n g - xi n
( Co l l e g e o f Qu a l i t y a n d Te c h n i c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H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0,Ch i n a )
f o r o t h e r f o o d c a t e g o r i e s i n r i s k f a c t o r d e g r e e a s s e s s me n t o f q u a l i t y a n d s a f e t y .

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考核试卷

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考核试卷
A.密封保存
B.避光保存
C.放置于高温潮湿环境
D.保持干燥阴凉
12.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监测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监测内容?()
A.微生物指标
B.有害物质含量
C.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D.包装设计美观度
13.酿造酱油时,以下哪种原料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A.非转基因黄豆
B.优质小麦
C.受污染的食盐
D.纯净水
A.感官评价
B.试纸检测
C.仪器分析
D.生物传感器
13.以下哪些情况下,食醋可能需要被召回?()
A.微生物指标超标
B.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C.包装破损导致污染
D.产品标签信息错误
14.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A.制定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
B.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C.建立产品追溯体系
8.食醋的酿造过程中,如果醋酸菌种类或数量不适宜,可能会导致食醋的______和品质下降。
9.酱油食醋的包装材料应具备良好的______性能,以保障食品安全。
10.消费者在购买酱油食醋时,应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______,确保产品新鲜。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酱油食醋的食品安全风险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些方面?()
A.原材料污染
B.生产过程不当
C.储存条件不当
D.运输过程
2.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酱油中的微生物污染?()
A.生产环境不卫生
B.原材料携带微生物
C.设备未彻底消毒
D.酱油中添加了防腐剂
3.食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可能包括以下哪些?()
A.微生物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油的安全问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酱油的安全问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酱油的安全问题的全部内容。

酱油的安全问题酱油是一类重要的调味品,目前我国的酱油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中高档酱油类调味品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为日、韩等国的企业占据。

我国的调味食品工业是个手工密集、技术含量还不高的行业,加入 WTO 以后对调味食品工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几年来,有害物质的检出或超标而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

一些不法商贩制售了伪劣酱油危害了酱油生产的良性发展。

我国主要的酱油生产厂家及品牌有:佛山市海天调味品有限公司—-海天酱油;加加酱业(长沙)有限公司——加加;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李锦记;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金狮;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公司—-珍极;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歧江桥;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味事达;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珠江桥;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淘大;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致美斋。

酱油的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包装等决定了酱油的质量好坏。

一、原料1。

1 生物性危害酿造酱油的原料主要是大豆等粮食作物,如果存储不当,易发生霉变 ,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 13~25 ℃,大豆等水分含量在 17 % ~18 %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黄曲霉毒素对人、畜、禽都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和致癌作用 ,其毒性比氰化钾还高。

我国对于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 1 的限量标准为不大于 5 g/ kg 。

小麦、大麦等由于贮存不当,会发生病变产生镰刀菌 ,易造成赤霉病的发生。

1.2 物理性危害加工、运输和储存期间的异物的混杂草屑、砖瓦块、沙子、碎玻璃、金属碎屑等。

可用小于 1 mm 的筛过滤除去这些物理性危害。

1. 3 化学性危害包括农药残留、化肥滥用、污水危害、抗菌素残、激素残留以及金属有毒元素的污染等.化学性危害在酱油的加工过程中不能完全去除,必须在原料验收阶段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测。

1. 4 加工用水的危害水中可能存在的物理悬浮物污染、化学重金属、硬度污染和生物危害如大肠杆菌污染,加强对加工用水的检验。

1. 5 转基因成分转基因食品,就是利分子生物学手段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 ,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

大豆是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部分用于酱油生产的大豆及豆粕属于转基因产品。

有人会对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产生过敏反应菲律宾的儿童食品中含有转基因大豆成分,部分婴儿对其中一些新蛋白质产生了不良反应。

转基因作物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核心问题是食品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大问题。

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无国际标准,因此在产品标签上强化转基因原料的标识很有必要的生产过程。

添加剂2 。

3。

1 几种常见防腐剂酱油是一种低酸性食品,酸度在p H 4 . 7~4 。

9 ,而水分活性都在 0. 78~0。

85 之间,为了防止感染微生物而变质 ,会在灭菌后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最常用的是苯甲酸钠。

苯甲酸盐在人体内能与甘氨酸反应生成马尿酸排出体外 ,对人体毒性小,防腐效果好。

实际上 , 酱油在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将大豆或豆粕及小麦或面粉中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继续代谢可以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甲酸。

因此 ,酱油中存在微量苯甲酸是正常的。

但如果摄入过量的苯甲酸 ,容易消耗人体内的解毒物质 ,干扰人体正常代谢。

国际上有些国家已禁止使用苯甲酸钠作为食品防腐剂,我国也规定A 级绿色食品中不允许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8 ] .山梨酸钾主要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腐败菌有效,而对厌气性细菌和乳酸菌几乎没有作用.山梨酸钾只能适用于在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和微生物数量较低的食品中防腐。

溶液p H 值低于 4 时, 山梨酸的抑菌活性高,当p H 值高于6 时,山梨酸抗菌活性降低. 尼泊金酯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安全高效食品防腐剂,且抑菌作用与p H 值无关 ,但其缺点是水溶性差.尼泊金酯钠克服了尼泊金酯这一缺陷,在食品工业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1996 规定,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酱油等调味品中的最大添加量为 1。

0 g/ kg ,尼泊金酯为0。

25 g/ kg 。

ADI 值;山梨酸钾 > 尼泊金酯 > 苯甲酸钠,由于尼泊金酯钠的使用量仅为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 10 %~20 % ,因此 ,尼泊金酯钠的安全性要高得多.2 . 3。

2 铵盐酱油中的铵盐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异常发酵,即腐败 ,使生成的氨基酸继续降解 ,发生脱氨基或脱羧基反应,导致游离氨和铵盐增加 ,产生异味。

其二即是由着色剂带入的铵盐,酱油所用的着色剂名为焦糖 ,或称为酱色 ,是与酱油颜色相似的一种食品着色剂。

氨法生产的焦糖色素中含有的4硝基咪唑能诱发惊厥和癫痫发生。

体内过高的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 影响肝、肾功能,尤其是儿童,增加成人患癌危险,并诱发心脏病.GB 18186 和 SB 10336 规定了酱油中的铵盐含量,不得超过其氨基酸态氮的30 % 。

2 . 3.3 氯丙醇1999 年 ,瑞典食品管理局在中国的酱油中检测出致癌物质 3氯丙醇 ,进而禁止原产于中国的酱油在瑞典销售。

酱油在较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中会伴随产生不利的副产物,如水解植物蛋白液在酸水解工艺中会生成脂肪酸和丙三醇,丙三醇在高温下与浓盐酸作用产生的氯丙醇。

国内外研究表明,氯丙醇常见于水解蛋白调味剂和酱油中,已被认为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且能引起肾脏肿瘤,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 .大多数国家参考国际食品化学法典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欧洲委员会的标准,将酱油中的氯丙醇量定为 0。

1~ 1 mg/ L左右. 二、加工过程在生酱油中菌落总数为 10 ×104 ~ 10 × 105 cfu/ mL ,添加防腐剂也难以抑制 ,必须经过加热灭菌使菌落总数达到卫生标准后再添加防腐剂,才能达到有效防腐。

原料水分过大,制曲在开放式条件下生产 ,环境、工具污染,易感染小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产膜性酵母。

发酵时盐度及温度偏低,产品灭菌温度低或维持时间不够 ,会导致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对于优质酱油,加热温度 70~75℃,时间30min ;对于低档酱油加热温度为90℃,时间 15~20 min ,一般可以达到抑菌效果。

另外,产品菌落总数达标后,由于输送管道、贮存容器不洁会造成二次污染。

三、包装调味品作为餐饮烹饪中的附料,相比主料有自己的特点:一次性消费量不大、而且保存的条件要件更高.由此 ,对调味品的包装人们就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反复封合、避光性、稳定性等等.3. 1 玻璃瓶包装玻璃瓶包装是酱油包装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是透明、阻隔性好、价格低廉等,而且便于重复使用.但是,皇冠盖的不可复封 ,是玻璃瓶包装的致命弱点。

现在很多玻璃瓶在瓶盖方面做了改进 , 比如在皇冠盖封打开后可以换上这只塑胶盖反复使用.3。

2 塑料包装与玻璃瓶相比,塑料包装更为轻便 ,价格更低。

但是,因为塑料包装的油墨中的重金属和溶剂会同时向内和向外迁移,如果进入包装内容物中就会存在大的安全隐患。

在一些传统印刷中许多厂家仍然使用溶剂型油墨,尤其是使用甲苯或二甲苯作为溶剂进行印刷 , 甲苯或二甲苯如果渗入皮肤进入人体会危及人的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

在欧美和韩国,醇溶油墨已经取代甲苯油墨,同时,软包装用粘合剂已逐渐转向水性或者无溶剂产品[ 10 ]。

3。

3 其他包装PET 瓶在规格容量上与玻璃瓶相仿,但是 PET 瓶更轻便、具有更好的光泽,并有可供反复使用的瓶盖。

PE 桶一般容量较大 ,适合消费比较快的场合 ,重复封合性也非常好。

而 PE 袋则更经济。

四、现在市场上的“问题”酱油这类酱油没有发酵过程,主要原料来源于色素、盐、自来水等.焦糖色素是这类酱油的主要原料,所以严重超标。

氯丙醇的检出也是勾兑酱油常见的问题。

4 。

1 毛发水酱油头发可以用来制成氨基酸液,俗称“毛发水"。

这种“毛发水"被一些造假者用于酱油等食用调料的生产。

毛发水酱油含有砷、铅、汞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毒副作用,可以致癌[11]4 。

2 使用“无碘盐”酿造酱油部分不法企业和黑加工点使用无碘原盐生产酿造酱油。

食盐碘含量必须在 20~50 mg/ kg 之间,原盐因未经加碘处理 ,可能导致铅、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4 . 3 氨基酸态氮含量未达到国家标准氨基酸态氮是表明酿造酱油中大豆蛋白经微生物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 ,鲜味越浓。

氨基酸态氮项目不合格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酱油产品加工时偷工减料.或是不法分子使用非食品原料、色素和自来水加工酱油。

4 . 4 全氮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低全氮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的高低 ,是直接反映酿造酱油的品质好坏。

这两项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原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发酵工艺控制不当等。

4 。

5 铵盐/ 氨基酸态氮之比超标造成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原料或生产工艺条件不当等 ,反映出有些酱油不是用正常生产工艺发酵出来的。

4 。

6 防腐剂含量超标苯甲酸等防腐剂,添加至食品中可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国家标准对防腐剂在酱油中的使用量有明确的规定,超出标准就为不合格产品。

4 。

7 标签标注不规范按标准要求酱油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明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质量等级、用于“佐餐或烹调"、产品标准号生产工艺。

主要问题是未标明产品的质量等级、生产工艺、用途等。

五、如何解决酱油的安全问题我国酱油企业要想全面脱离陈旧的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增加市场占有率,彻底消除“毛发水”、氯丙醇等事件的影响,就要建立并实施调味品安全标准体系,有效控制原辅材料使用安全,控制生产过程 ,严格使用包装材料。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使酱油这样的传统产业国际化。

六、酱油小常识A、分类1、按生产方法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指纯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不得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酱油。

配制酱油一般来说鲜味较好,但酱香、酯香不及酿造酱油.2、按生产工艺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