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鉴定记录

合集下载

菌种鉴定文档

菌种鉴定文档

菌种鉴定引言菌种鉴定是一种通过对菌落特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特定菌种的方法。

菌种鉴定在微生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准确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进而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将介绍菌种鉴定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鉴定技术。

菌种鉴定的基本步骤菌种鉴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样品的处理在进行菌种鉴定之前,首先需要处理好样品。

样品可以是从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水样、食品等,也可以是从临床中采集的体液、组织等。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收集、保存、预处理等环节,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 菌落特征观察在鉴定菌种时,可以从菌落的形态特征开始观察。

菌落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菌落的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显微镜进行放大观察,记录下菌落的主要特征。

3. 形态特征观察除了菌落的特征,菌种的形态特征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胞壁结构等。

观察和测量这些特征可以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

4. 生物学特性测试菌种鉴定中,生物学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代谢特性、生殖特性等。

通过对菌种生长速度、需要的营养物质、产生的酶等进行测试,可以进一步缩小菌种的范围,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5.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菌种鉴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对菌种的DNA序列进行分析来确定菌种。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限制性酶切、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常用的菌种鉴定技术在菌种鉴定中,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菌种。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1. 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一种通过测试菌种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确定菌种的方法。

这包括菌种的代谢特性、生长温度范围、耐盐性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氧气需求量测试、酶活性测试、代谢产物分析等。

2.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通过测试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确定菌种的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 测序鉴定菌种一. 原理细菌中包括有三种核糖体RNA ,分别为5S rRNA 、16S rRNA 、23S rRNA 。

5S rRNA 虽易分析,但核苷酸太少,没有足够的遗传信息用于分类研究;23S rRNA 含有的核苷酸数几乎是16S rRNA 的两倍,分析较困难。

而16S rRNA 相对分子量适中,又具有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等特点,序列变化与进化距离相适应,序列分析的重现性极高,因此,现在一般普遍采用16S rRNA 作为序列分析对象对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

16S rRNA 对应于基因组DNA 上的一段基因序列称为16S rDNA ,rRNA 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的16SrDNA 中有多个区段保守性,根据这些保守区可以设计出细菌通用物,可以扩增出所有细菌的16SrDNA 片段,并且这些引物仅对细菌是特异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引物不会与非细菌的DNA 互补,而细菌的16S rDNA 可变区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菌。

因此,16SrDNA 可以作为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最常用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

随着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的16S rDNA 序列被测定并收入国际基因数据库中,只要将基因序列放入基因数据库进行对比,便可快速的鉴定所测定的细菌种属,这样用16Sr DNA 作目的序列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更为快捷方便。

二. 技术路线该方法包括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16S rDNA 特异引物PCR 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 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三. 方法步骤(一)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酶解法)1. 挑取单菌落接种到10 mL LB 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培养。

细菌培养液基因组DNADNA 提取PCR 扩增16S rDNA 片段片段回收连接克隆载体阳性克隆鉴定 测序2. 取2 mL培养液到2 mLEP管中,8000 rpm离心2分钟后倒掉上清液。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黑曲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文件编号:SOR-ZL-042-A/0
检定菌种名称:
领用日期
领用菌种编号
领用人
发放人
用途
使用人
备注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细菌形态理化鉴定

细菌形态理化鉴定

细菌形态理化鉴定1形态学特征1.1菌落形态培养到24h后观察平板上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与突起特征。

1.2细胞形态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运动性等。

1.3革兰氏染色取无油迹的干净载玻片,滴上一滴无菌蒸馏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边缘轻轻涂几下。

自然风干,在火焰上通过几次,固定涂片。

滴加结晶紫液,染1min,用水冲净结晶紫液。

滴加碘液冲净残水,并覆盖约lmin。

用水冲去碘液,将片上的水甩干。

滴加95%乙醇液脱色约20-30s,并立即用水冲净乙醇。

用番红液染l-2min。

用水洗净番红,风干,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涂片。

1.4芽孢染色取培养24h左右的菌体涂片、干燥、固定。

滴加3-5滴孔雀绿染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

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使染液冒蒸汽但勿使沸腾,切忌使染液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液。

加热时间从冒蒸汽时开始计时约4-5min。

倾去染液,待载玻片冷却后水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用蕃红水溶液复染lmin,水洗。

待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1.5荚膜染色按常规取菌涂片,空气中自然干燥。

用1%的结晶紫水溶液染色2min。

以20%的硫酸铜水溶液冲洗,用吸水纸吸干残液。

干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染成深紫色,菌体周围的荚膜呈淡紫色。

2生理生化特性实验1、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

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

其活性最适pH为7.0。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养10,60和120min,分别观察结果。

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底部作变色对照。

培养2,4和24h 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1 g ;NaCl:5 g ;KH2PO4 :2 g ;葡萄糖1 g ;琼脂:15 g;酚红:0.012g;蒸馏水1000 ml。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职责:内容:1整体操作步骤1.1纯化、分离待鉴定菌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

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

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

1.5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他试剂条进行鉴定。

1.6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

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2.1染色剂的配制2.1.1结晶紫染色液:甲液:结晶紫 1.0g95%的酒精20ml乙液:草酸铵0.8g水80ml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碘 1.0g碘化钾 2.0g水300ml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碱性品红 1.0g石碳酸 5.0ml95%乙醇10.0ml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菌种鉴定记录

菌种鉴定记录
体呈红色,即为革兰氏阴性菌(G)。鉴定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 阴性菌(G)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生化试验
鉴别现象
结果
精品文档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Βιβλιοθήκη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
鉴定结果:
检验人:
检验时间:
精品文档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来源:
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操作方法
所用培养基
培养条件
菌落形态特征
取接种环轻轻沾取
名称:
温度:
菌落菌液于琼脂平
皿上或斜面琼脂培
养基上
批号:
时间: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 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 待干后 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生化反应鉴定实验报告(3篇)

生化反应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反应在微生物鉴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对给定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生化反应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同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常见的生化反应包括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等。

-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等。

-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等。

2. 仪器:- 酒精灯- 接种环- 超净工作台-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锅- 试管- 移液枪- 滴管四、实验方法1. 菌种培养:将菌种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糖发酵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记录发酵结果。

3. 吲哚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4. 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乳糖,不发酵蔗糖。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 枯草芽孢杆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 变形杆菌: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2.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吲哚试验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吲哚试验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吲哚试验阴性。

- 变形杆菌:吲哚试验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名称:菌种来源:
传代代数: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待干后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体呈红色,即为革兰氏阴性菌(G-)。

鉴定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及«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鉴定结果:
检验人:复核人:
检验时间:复核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