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合集下载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CNAS-GL41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

包括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等在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何验证?很多人对此非常困惑。

由CNAS2016.5.30新鲜发布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程序验证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虽然是针对认可实验室制定的指南文件,其他实验室亦可参考。

部分容节选4.3 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程序包括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和结果报告过程。

实验室在开展各种类型显微镜检查(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前应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检验程序进行验证,并由经培训有涂片镜检能力的实验室人员操作。

检查方法可包括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

所有样品及其盛放容器均应当作有传染性物质,并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4.3.1 验证要求显微镜检查程序的验证应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实验室人员比对(当多名人员从事该项目时)。

如果没有可获得的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应自行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宜与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比对)。

若实验室同时开展手工染片法和自动化染片法,应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室部比对。

4.3.2比对方案4.3.2.1 样品数量每项检查应使用至少 5 份样品进行验证,覆盖全部样品类型,无菌样品类型包含阴性和阳性结果。

实验室应优先使用已知结果的留样样品,当不可获取时可采用模拟样品。

4.3.2.2 检验程序按临床标本常规方式处理,由本岗位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检验程序进行涂片制备、染色、镜检、判读。

4.3.2.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结果报告,其中抗酸杆菌应根据“分级报告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4.3.3 可接受标准每项检查的比对结果符合率≥80% 。

4.4.1 血培养血培养检验程序包括从病人血液采集、运送、接收、孵育及监测的全过程。

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使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系统性能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使用的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临床常见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厌氧菌、苛养菌等)以及仪器(自动化系统)能否及时检测出血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

胡方芳-临床微生物标本常见细菌培养和鉴定

胡方芳-临床微生物标本常见细菌培养和鉴定

三 细菌鉴定的基本依据
• 基本结构:形态与染色 • 生长特性:培养特性 • 细菌代谢产物:生化反应: • 细菌免疫学特征:血清学试验: • 遗传特征:分子生物学实验 • 其他:质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等
四 细菌鉴定基本步骤
• (一) 挑选可疑菌落 • (二) 涂片染色 • (三) 生化反应试验 • (四) 血清学试验 • (五) 其他相关试验
• 粪便:接种血平板、SS平板和麦康凯平板 置普通温箱 35℃孵育
•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血平板 置普通温箱 35℃孵育
• 生殖道:接种血平板和淋球菌平板 置CO2温箱 35℃孵 育
一 常见细菌培养
• 培养特性: 1 适宜生长温度:大多数病原菌35-37℃,某些在
低温(李斯特菌属 4 ℃ 缓慢生长)或高温下生 长 2 气体环境:需氧菌、兼性厌氧、微需氧(5%O2、 10%CO2 如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氏菌等)、厌 氧菌
菌)、辣味(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菌落溶血特征 α溶血/草绿色溶血: β溶血: γ溶血/不溶血:
链球菌的溶血现象
2 液体培养基 (1)均匀浑浊生长 (2)沉淀生长 (3)表面生长(菌膜)
(二) 涂片染色
• 染色:革兰染色: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 形态、大小和排列:球形、杆形、螺旋形,菌体
大小,单个、成双、葡萄状等
-
迁移生长 +
洋葱 类鼻疽 巴斯特 其他
铜绿
- 靛基质
其他
沙雷 枸橼 肠杆菌 嗜麦芽 不动 沙门 其他
+
变形杆菌
大肠
革兰阴性球菌
氧化酶(+) G- Co:
脑膜炎双Co 卡他布兰汉
淋球菌
血平板 + 巧克力 + 普通平板 (除卡他)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样品的细菌分离和培养,观察和鉴定细菌种类及其生长特征,为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细菌分离培养是指将样品中的微生物通过特定的方法分离出来,并且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主要步骤包括选择样品、消毒、接种、分离和鉴定。

实验步骤:
1.选择样品:本次实验选用的是口腔拭子样品。

2.消毒:将口腔拭子放入细菌营养液中,充分均匀振荡,将细
菌营养液倒入灭菌瓶中。

3.接种:将灭菌瓶中的细菌营养液,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用铁环进行接种。

4.分离:将铁环进行细菌分离,标记好分离点。

5.鉴定:根据样品的菌落形态、生长特征及其他相关检测方法,进行初步鉴定和筛选,待进一步的鉴定。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了菌落的生长,初始生长时间为48小时。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和特征等,初步判断菌落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结论: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成功分离出一株链球菌属的菌落,并进行初步鉴定,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43
痰液的采集
采集指征
下呼吸道感染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 可伴有胸痛、气急甚至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 严重可致感染性休克和呼衰。
44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 支气管镜采集法 防污染毛刷采集 法 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胃内采痰法 小儿取痰法
45
痰液的采集和运送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30
尿液的检验
菌落计数
定量接种尿液培养标本 根据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 定量报告每毫升尿液中所含有的细菌数(CFU/ml)
31
尿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
病原菌
正常 菌群
G+
金葡 化脓性链球菌 肠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非致病性棒状杆菌
注意培养时间
加做无菌对照
涂片染色检查
结合培养细菌的生长特点对照判断
8
(四)检验程序
标本选择 采集(保存运送)
观察、前处理
直接 涂片
报告
快速 检验
报告
分离培养 (需、厌氧、CO2培养)
可疑菌落 (必要时先做培养)
增菌(需氧、厌氧、 CO2培养)
涂片检查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报告
难辨梭菌
杆菌
G-
沙门菌 大肠埃希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弯曲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变形杆菌
41
粪便检验的临床意义
肠道致病菌
霍乱弧菌-霍乱,志贺菌-细菌性痢疾,伤寒沙门菌-伤寒;
食物中毒
沙门菌、弯曲菌、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
42
第二节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细菌分离鉴定(完整版)

细菌分离鉴定(完整版)

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细菌分离鉴定目的要求:熟悉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细菌分离鉴定。

实验内容:一、脓汁、咽拭子等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标本采集1.脓拭子:用无菌棉签蘸取患处深部脓液或分泌物少许,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2.痰拭子:用消毒容器收集病人痰液,用无菌棉签挑取脓稠痰块,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3.咽拭子:嘱病人把口张大,用压舌板压住舌根,用无菌棉签迅速蘸取咽部分泌物,置入无菌空试管内,送检。

4.血标本:疑为败血症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床旁直接加入含50ml的肉汤瓶内,立即摇匀后送培养。

5.脑脊液:对疑似流脑患者,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立即行直接床旁接种(送检过程中应注意保温)。

6.尿道、阴-道分泌物:对可疑淋病患者,男性可从尿道取材,取材时导尿管应进入尿道1cm~2cm,如为刚排尿,应等待1h左右;女性则可以从宫颈口取分泌物,当内窥器插入宫颈口后应稍等片刻,再旋转取出,取材应立即送检,不可放置冰箱。

(二)分离鉴定程序待检标本可直接做涂片染色检查鉴定,必要时可做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致病性鉴定。

常见的致病性球菌检查程序如下。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形态、排列、染色性)脓、痰、咽拭子分泌物、脑脊液观察菌落性状、溶血性、色素血琼脂平板→涂片、染色、镜检↑挑取可疑菌落生化反应血液、穿刺液→肉汤培养基纯分离致病性测定↓药敏试验如培养液混浊时可涂片、染色、镜检(三)常见临床标本的检查方法1.脓拭子在脓汁中除了球菌外,也有杆菌存在,例如革兰阳性的有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阴性的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此外尚可有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

材料(1) 标本:脓拭子(2) 培养基:血琼脂平板(3) 兔血浆、白色滤纸片、无菌生理盐水、载玻片方法脓汁→革兰染色→镜检↓↑血琼脂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情况↓致病力试验(1)将脓拭子作革兰染色,镜检(先作培养再涂片以免污染),鉴定材料《细菌分离鉴定》()。

11.1.3细菌学检验的结果报告

11.1.3细菌学检验的结果报告
细菌学检验的结果报告
临床标本各种各样 检验项目不尽相同 细菌种类数不胜数 检验结果究竟该如何报告?
一、涂片结果的报告
1、一般细菌涂片: 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据细菌染色性和形态报告: “找到革兰阳性球菌(杆菌)” “找到革兰阴性球菌(杆菌)”
未发现细菌报告: “未找到细菌”

一、涂片结果的报告
二、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1、一般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阳性报告: 报告具体鉴定菌名及药敏。
二、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2、真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阴性报告:“经7天培养无真菌生长”。 阳性报告:报告具体的真菌种类以及药敏情况
二、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3、沙门、志贺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阴性报告:“未检出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 阳性报告:沙门、志贺菌种及药敏情况
痰、咽拭子、口腔拭子:“正常菌群生长” 无菌体液:“经需氧(厌氧)培养5天无细菌
生长” 导管、导管尖端:“培养4天无细菌生长”
二、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1、一般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阴性报告: 妇科、产科分泌物:“正常细菌群” 其他 科室分泌物以及脓液、尿液、引流液
等:经2天培养无细菌生长”
4、淋球菌涂片: 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型,存
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外: “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疑似淋 球菌)” 未发现:“未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一、涂片结果的报告
5、结核分枝杆菌涂片: 抗酸染色,查见红色杆菌:
“找到抗酸杆菌” 未找到红色杆菌:
“未找到抗酸杆菌”
二、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1、一般细菌培养的结果报告: 阴性报告:
2、真菌涂片: 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丝:
“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 未发现革兰阳性卵圆形芽生孢子或假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出鉴定结果
粪便中细菌(肠道粪便菌)鉴定流程图
接种 24h MAC 无色、透明半透明菌落 KIA、MIU 可疑志贺菌 诊断学清 凝集 SS 中心黑色菌落 扁平无色半 透明蜡滴状 蓝绿 色 24h 米泔水样便
TCBS
黄色菌落
革兰染色 G-,鱼群排列的弧菌
疑似霍乱弧菌 疑似副溶血 上机 诊断学清 凝集
可疑沙门菌
涂片 固定 初染 经火焰固定
目的:1、杀死细菌;2、使菌体与玻片粘附 牢固;3、菌体蛋 白变性,易于着色。
使各成分着色
石碳酸复红溶液, 5min,水洗甩干
酸性酒精溶液, 2min,水洗甩干 亚甲基蓝溶液, 30s,水洗甩干
脱色
使各成分脱色,抗酸杆菌不易脱色
复染
镜检
复染各成分成蓝色
蓝色背景下,染成红色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并有分支趋向。
涂片 目的:1、杀死细菌;2、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 固;3、菌体蛋 白变性,易于着色。 使细菌各成分着色 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 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 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阳性细菌不 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 色菌进行比较。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干粉培养基 1.5ml超纯水 充分溶解 阴性孔加50ul 棉拭子于培养 瓶中搅动数次
石蜡油液封
每空吸取50ul
混匀
取出棉拭子, 弃去
置35-37℃温箱孵育24小时
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
• 检验原理:用抗衣原体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多克隆 抗体分别固定于固相硝酸纤维 素膜,并和胶体金标记的另一 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及 其他试剂和原料制成,应用胶 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 体夹心的形式建立的衣原体检 测方法,用于女性宫颈和男性 尿道中沙眼衣原体抗原的检测。 结果判读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10页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10页

细菌培养实验报告10页一、实验目的1.学习基本的细菌培养方法及培养技术操作;2.建立对于好氧和厌氧细菌的文化、多种混合菌株的分离、鉴定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细菌是一种极微小的微生物,目前不能直接观察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因此对于细菌进行培养很重要。

培养细菌需要提供适合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2.细菌的生长特征细菌的形态各异,能够在不同的培养液中生长。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如生命周期长短、生长速度、形态大小等。

细菌生长的速度快慢需要考虑菌种的生长情况、营养物质的配比及培养液的配制等。

3.细菌培养液的种类常用的细菌培养液有:张力盐水:用于细菌的初步预处理和保存。

普通营养琼脂:可用于细菌的起始和生长。

肉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4.细菌培养方法针对细菌的不同特性,可采用以下不同的培养方法:液体培养法:适合于单一细菌的培养或菌液的分离。

5.细菌增殖的过程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通过二分裂不断增殖,以形成细菌群落,在一定的培养时间内形成菌落。

三、实验过程1.操作步骤(1) 用无菌的玻璃棒在纯培养液上涂取刻有细菌种类名称的平板(包括Gram-阳性bacterium, Gram-阴性bacterium);(2)将菌液分别匀涂于平板上,压扁后用无菌铂璧沾于涂有菌液的地面上进行斜线传梭,然后用另一面无菌铂璧将菌清展开,并划成穿越菌落的3个段,用不同的铂璧将它们传梭到新的平板上。

(3)将待鉴定菌种涂抹于不同的含有富营养的胶状培养基上(肉汤、普通琼脂);(4)65℃下固化琼脂。

2.实验结果(1) 细菌的生长及形态特征。

(2) 菌落的色泽特征及繁殖速度。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个方面的结论:(1)不同种类的细菌对于不同的培养基、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和环境条件的生长和繁殖速度不同;(2)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3)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和分布等都会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并可用于细菌种类的鉴定和鉴别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标本采集及运送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 肺鼠疫等)的患者采集痰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 安全防护。 ⑴自然咳痰法(最常用的方法):以晨痰为佳, 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 口腔和牙齿。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 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 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要≥1ml。标本要尽快 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小时。
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⑴ 采血指征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体症时可作 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或低温 (≤36℃ )、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 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 或杆状核白细胞,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 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吸快,特殊 患者(如血液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 多形核细胞<1000×109/L )血小板减少等,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 应采集血培养。新生儿菌血症应该增加尿液和 脑脊液培养。最好在感染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 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采集血培养。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常规报告流程
思考题
1、血培养阳性结果如何分级报告? 2、如何根据尿液菌落计数分析尿培养结果 是感染还是污染?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条件及设备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临床各种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及 报告方式

临床常见细菌的分离鉴定
一、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条件及设备
4.结果分析及报告 ⑴结果分析: 一般单种细菌菌落数> 105cfu/ml可能为感染,需要进一步鉴定 和做药敏试验;<104cfu/ml可能为污染; 在两者之间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进 行评估。对于导尿标本>103cfu/ml即为 感染;耻骨上膀胱穿刺标本任意数目即 为感染,均需进一步鉴定和做药敏试验。
1.呼吸道标本(痰)中常见的分离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 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 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 微球菌,消化链球菌, 消化球菌 肠球菌 真杆菌,丙酸杆菌,乳 酸杆菌 放线菌,奴卡苗,结核 分枝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 棒状杆菌 念珠菌 革兰氏阴性菌 韦荣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其他奈 瑟菌 卡他莫拉菌 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克 雷伯菌 沙雷菌,变形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及其他肠 杆菌科细菌 百日咳鲍特菌,不动杆 菌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 单胞菌属细菌 嗜肺军团菌,气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付流感 嗜血杆菌 拟杆菌,梭杆菌
(四)粪便 急性感染性腹泻可以由细菌、病毒及原 虫引起,实验室常规检查是细菌培养。 每种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因其独特的致 病机理而引起一系列不同的典型症状, 这些症状和详细的病史能为诊断腹泻疾 病类型提供依据。因此,为了查找腹泻 病因,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即:症状、 发病时间、年龄、旅游史、进食情况和 使用抗菌素情况。
(1) 痰标本培养前处理:不含或粘液很少的标 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标本,应加 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10g/L胰酶溶液 等),放臵35℃待充分液化再行接种 。亦可 加液化剂后搅拌混匀离心,取沉淀物接种。 ⑵一般细菌分离培养:将处理后的痰标本分 别划区接种于血平板(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 和其他细菌),巧克力平板(适用于分离嗜血杆 菌)和麦康凯/中国兰平板。巧克力平板需臵5% 二氧化碳环境(无二氧化碳培养箱可用烛缸), 35 ℃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涂片染色, 挑取可疑纯菌落,做进一步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 A群链球菌 结核分支杆菌 念珠菌 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淋病奈瑟氏菌 肠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罗威登菌属 沙雷菌属 不动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⒉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⑴尿培养检查的临床指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进行尿培养) a.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b.有肉眼脓尿或血尿 c.尿常规白细胞和/或亚硝酸盐阳性 d.不明原因的发热而无其他局部症状 e.留臵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f.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g.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致病菌能够破坏宿主的防御系统,其致 病机理是细菌产生毒素和对人体组织的 侵袭性,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细菌既具有 侵袭性又能产生毒素。抗生素治疗可以 破坏宿主的正常菌群,导致某些细菌如 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 胞菌和念珠菌等过度生长,也可引起腹 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气单胞菌和 邻单胞菌应作为实验室常规培养的主要 腹泻病原菌。
⒋结果分析及报告
⑴结果分析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易受到 定植在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污染。当从送检标 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时,确定那一种分离细菌 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这对临床诊断 与治疗至关重要。当在同一培养基上分离出1 种以上的病原菌(复合菌)时,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症状,涂片染色镜检情况及患者近期细菌 分离培养结果等,综合判断所分离的多种细菌 中那一种细菌可能为致病菌,通常多为优势菌。 当分离的优势菌与涂片染色镜检结果一致时, 要做药敏试验。若分离培养结果与涂片染色镜 检结果不一致时,可不进行药敏试验,以免误 导,仅报告分离鉴定结果,由临床大夫定夺是 否重试。
⑵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 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
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均由临床医生按照相应操
作规程采集,但必须注意所采集标本尽可能避
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
⑶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
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
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
⒊分离培养
1.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伤寒及其他沙门菌 厌氧链球菌种 志贺菌属 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大畅埃希菌 产气荚膜梭菌 弧菌属菌种 艰难梭菌 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弯曲菌
10。
⑶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
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臵35~37℃孵箱中,切
勿冷藏。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虽有允许延迟上
机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还是应该尽量减少
延迟上机时间。
3.分离培养
⑴血培养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⑵血培养瓶处理 传统手工法血培养每天至少检 查一次,注意微生物生长可视信号,应无菌抽 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选择合适的培养 基转种,同时做药敏试验。 ⑶培养基的选择 一般革兰氏阳性菌选血琼脂, 革兰氏阴性球菌选血琼脂、巧克力琼脂,革兰 氏阴性杆菌再加一个中国兰或麦康凯培养基, 真菌需转种于真菌培养基。根据生长情况,挑 取纯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离培养 ⑴一般培养: 用定量接种环或无菌微量 加样器取尿液0.001ml或0.01ml(已使用 抗生素患者),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中 国兰平板,不能定量时需用倾碟法记数, 35~37℃培养18~24小时。 (2)特殊培养: 对临床要求真菌、淋病奈 瑟菌及结核菌等培养者,根据细菌所需 条件接种相应特殊培养基,放臵相应条 件下进行培养。
抗酸染色法,鞭毛染色法,异染颗粒染色法,
墨汁荚膜染色法等。
基本接种方法 曲线划线法(又称连续划线法)、分区 划线法、棋盘格划线法、倾注平板法、 斜面接种法、穿刺培养法、液体培养基 接种法等。
三、临床各种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及 报告方式

血(适用胸腹水)



尿 便 脓
(一)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 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1.血培养中常见的分离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A群B群链球菌 产气肠杆菌 肠球菌 伤寒沙门菌 绿脓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⑵采血时间及采血量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
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小时内采集2~3份血
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
为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 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进行。成人采血量8~ 10ml,儿童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1:5 ~1:
⑵报告方式 由于检验结果报告的时效性,下呼吸道标 本细菌学检验结果分为初步和最终结果报告。 ▲ 初步报告:当标本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胞 学和细菌学镜检发现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结果时, 应及时发出描述性的初步报告。 ▲最终报告:镜检结果与分离培养结果相 一致时,最终报告规范的细菌名称和药敏试验 结果。若分离培养结果与镜检结果不一致时, 仅报告分离鉴定结果,不做药敏试验。若分离 培养未检出优势菌,可报“未培养出病原菌”。
(三 ) 尿 尿路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 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从肾脏排泌出来的 尿液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如果在尿液 中分离出细菌(排除污染因素)即为菌 尿,同时伴有感染症状者称为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 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男性 还可出现前列腺炎。
1.尿中常见分离菌
4.结果报告 ⑴阳性结果报告 初级报告:阳性血培养结果非常重要,应该立 即口头报告给医生,包括革兰氏染色特性和形 态,疑似何种菌等。同时记录报告日期、时间、 内容以及接受报告人的姓名。 中级报告:报告直接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 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 最终报告:报告细菌种属名和标准抗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 ⑵阴性结果报告 普通血培养3天无菌生长可报告为“72小时培 养未见细菌生长”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7天, 如果发现有菌生长,可发补充报告,某些特殊 致病菌培养时间需延长。
(2)报告方式 初步报告:在分离出细菌后,进行革兰 氏染色,作出初步报告。 最终报告: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应 报告菌落计数、细菌种名及药敏结果。 无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报告菌落 数、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并注明是纯 培养或是混合菌生长。 阴性结果报告:应报告无菌生长和菌落计 数<1000cfu/ml或 <100cfu/ml尿。
(二)痰(即下呼吸道感染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