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启示——《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读后感

合集下载

初二读后感读《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有感

初二读后感读《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有感

读《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有感这学期,读了教育家吕型伟的散记后深受启发,也被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感动着。

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

就像我们学校的校长所说的“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份良心的职业。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的大,你的良心是否在指引着你怎么去做一名老师,怎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吕老提出的:倡导面向全体,教好每一个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学科教学要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培养人要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的教育理念。

认同并允许一个人在大部分领域落后,而只在某一个领域拔尖是需要胆识的。

现实的教育目标,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等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最终要:全面发展。

但这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

我们不能太纯粹追求各门功课都要好的目标,而无视现实。

一方面要对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基本要求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潜能发展,可以发展到哪个水平就到哪个水平;试想我们在大学读书时,学到的微积分、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偏微分等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相反倒是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更实用些,剩下时间一长肯定忘记的。

人是有差异的,发展也有快慢,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发展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得到有差异的成功。

如果思想上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教育学生的过程将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成功的过程,这样既能体现出教师的价值,也能创造学生的价值。

吕老说:教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我们拥有的不是金钱,是经过我们之手培养的人才,而人才又是无价的。

但身为一名教师的我深知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只有欢乐和满足,有时我们也会郁闷、会抱怨、会哀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

教育是长征。

作为我一个参加教育工作时间还不算很长的年轻教师而言,我要走的路还远,可能我现在才刚刚起步,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还有很多思想要内化;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起生命在于创新;作为我而言,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_1

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_1

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023年《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自收到工作室赠予的吕兵文老师《体育教育的智慧行走》这本书的这段时间,便开始细细的品读这本书。

吕兵文老师自大学毕业就扎根农村教育,一干就是27年,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教育新兵,成长为首批市级名师、首期市教育名家工作室主持人、省级课程专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人、正高级教师,真正成为一位扎根农村从“草根”崛起的名师,无不让千千万万的体育人为之感到骄傲与敬佩。

吕兵文老师用它的坚持与智慧以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老师发表了各种体育__,做成好几个省级课题项目,甚至出版专著,这出乎了许多人的想象。

也让我更加迫切的想要通过本书去了解这个“草根英雄,正巧此书也正是吕老师介绍自己从工作开始到如今取得成绩的心路历程,以及吕老师是如何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一点一滴的成长起来的。

每一章节都彰显了吕老师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每一篇__里都透露出吕老师刻苦钻研的那股冲劲。

反观自己,自愧不如。

困扰着教师成长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写作,有太多人“望笔却步”。

而纵观吕老师的成长历程,就是从写作开始,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升华了他的思想。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豆腐块、小报道撰写起到出书立著,自古“写作伴孤独”,谁能看到他背后是用“流着眼泪在微笑”呢?每一种幸福的甜蜜往往都是残酷的,这个背景作者已多次强调是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结果换来的,它再次诠释你能走到哪里取决于你全部的注意力朝向哪里。

正是对研究的情有独钟才使他保有使不完的激情。

书中主要述说了他关于体育教研与科研所做的从乡村到国家级课题的一系列研究。

研究使其成名,也使他从一位教学一线士兵成长为一方学科“诸侯”的华丽转身。

更难能可贵是吕老师一路成长过程中始终不忘推动地区学科及全国同行一起科研成长,并一直饯行着“地位越高责任越大”的体育人担当。

他一直在努力通过推广《中国学校体育》“草根争鸣”论坛让更多的人梦想成真,他愿意成为别人梦想的支撑。

让我们看到了当一个人对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执着的时候,不但可以照顾自己,也可以造福别人。

读“吕型伟”有感

读“吕型伟”有感

读“吕型伟”有感今天有点要说的,首先的感谢百度,是百度让我对吕老人生和教育思想有了一定了解。

今日有幸读了许多教育热心人对吕型伟的介绍,感触颇多,他的许多教育名言可说是常青树,就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样,永远照耀着中国教育前行的路。

他从教50年没有生过一次病,他主张把体育课改为健康课,教育理应把学生的健康摆在第一位,竞技体育不是中国普教的主要任务。

他是见证中国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的两段重要教育历史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的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甚至是装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他退休后还在中国教育实践的田园中耕耘,试验,摸索了30年,从他工作的年限来看也是从事了两代人的工作,首先是他自己变成了健康的巨富,仅就这一点值得我们当代教师敬仰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在几十年前探索出了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从分发展,还把孔子的因材施教发扬光大,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还说: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否则就培养不出人才。

他敢讲真话实话。

想到这些,我们现在多少老师都会感到汗颜,无地自容。

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和口号遍及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的时代,应试教育这一拦路虎吓得很多人不敢前进和“高声语”,默默地心甘情愿做个迂腐的知识分子,不敢为真理而斗争,作为教师没有学者的风范,他是不会欣赏到教育的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的。

更可笑的是我们的一些学校还被这样一种文化占了主流,哪个教师在学校讲了真话,实话,即便是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但与学校领导的某些及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不合拍,却被认为是不懂官场潜规则,遭学校领导冷落和漠视,被同事孤立的下场,这是多么荒唐的学校文化主流,多么滑稽可笑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学校育人文化,影响出来的青少年儿童会去向何处呢?如若是吕老有所耳闻,那定是会痛心疾首。

那就是在践踏、蹂躏像吕老一带教育伟人的心血和智慧,必将遭到历史的诅咒和唾骂的。

那我们的学校应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我想至少不应是官场现形记,而应是诞生真理,保护真理的地方,是一个学术纷争,观点纷呈,人人有平等表达教育观点和见解的地方,是一个拥有健康文化和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场所。

国学的另一种解读——《成长之路》学习有感

国学的另一种解读——《成长之路》学习有感

《大智慧》是著名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在北大讲国学的现场实录。

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修养篇:道不远人;2、心态篇:喜悦心;3、孝道篇: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4、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

在听完讲座后,我获益良多,更加深刻的感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一、修养篇翟教授结合《亮剑》里的一些影像资料,形象的为我们讲解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沟通的重要性。

其中对于团队的解读很精准:“有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这就是团队”。

中国第一所古军校的校长——鬼谷子说:“口乃心之门户。

”由此可见,沟通对我们的重要性。

“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这句话贯穿了整个修养篇。

仔细想来的确如此,如果你面对别人的时候板着一张脸,那么别人也会对你板着脸,这样的沟通,一开始就打下了不良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交流埋下了隐患。

就像盖房子一样,基础都不牢固,哪还能指望后来的高楼林立。

翟教授还说:“沟通就是为了建立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

就我看来,这句话的重点在一个“正”字上,只有见解正确才能思维正确,只有思维正确才能表达正确、才能有正确的行事方式和态度、只有以上几点都做到了才能有正确的观念,只有这五点都做到了“正”,才能有好的沟通。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是行为的主动性,高品质的沟通会让我们明白祖国处处有亲人,会让我们懂得不贰回,不迁怒,永远不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

二、心态篇“角色就是人格”。

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孩子、在晚辈面前我们是榜样、在学校里我们是师生、在社会上我们是公民……这个角色,就是我们的人格。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

“放下才能承担、放下才能拥有”什么事都放不下,就会导致思维局限、心胸狭窄。

就像故事里的和尚,看到师傅背了一个妇女过河,一路上一直耿耿于怀,“他自己明明说过,不近女色,自己却近了。

吕型伟:没有爱教育会枯萎

吕型伟:没有爱教育会枯萎

吕型伟:没有爱教育会枯萎作者:郭永福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0期吕型伟(1918 ~ 2012):生前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

他从事教育工作78年,把一生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育事业,被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 活化石”。

吕型伟社会兼职很多,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第四届至第六届顾问。

1971年,本文作者在安徽凤阳教育部五七干校时与之相识,并在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常务副会长期间,与其共事了2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物,其中不少人成为了教育家,但是像吕型伟同志这样称得上著名教育家的人士还是凤毛麟角。

没有爱,教育会枯萎吕型伟出生于五代秀才的书香门第,对教育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割舍的情结。

他酷爱教育,酷爱学生,对教育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力。

他说,他搞教育“完全是自觉自愿,而且一往情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干越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也有无穷的乐趣,越干越觉得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越觉得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对的”。

回忆对人生的选择,他无怨无悔。

他曾说:爱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爱的教育是一种枯萎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死亡了的教育。

而不能培养爱心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的意义是其他工作不能比拟的。

他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虽然生活在大城市,但他经常把目光聚焦于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

离休后,他几乎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地区,他希望看到中国农村教育的曙光。

2000年,他将获得的“内藤国际育儿奖”的一万元奖金捐给了母校浙江新昌中学,用于建立“ 师恩亭”,并亲笔题写了“师恩难忘”四个字。

他还每年拿出部分离休金奖励新昌中学的优秀毕业生。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吕型伟的祖辈留给他最丰厚的遗产,是满阁楼的书,这是他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吕型伟从小酷爱读书,上学时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word范文文档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word范文文档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2019年10月20日,侨港镇码头一艘渔船着火。

为避免锚缆被烧断的着火渔船继续漂移,引燃在此避风的560多艘渔船、殃及近5000渔民,骆春伟第一个跳入海中,带领官兵和群众开展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不幸被暗涌卷入海底,壮烈牺牲。

以下是关于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1】2019年2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了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的主题情景报告会《海魂》,英雄“我不上谁上”的豪言壮语和精神境界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骆春伟同志是xx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2019年10月20日,xx 市侨港镇一艘渔船突发大火,面对不可控制的火情,他毫不犹豫跳入海中,却不幸壮烈牺牲。

骆春伟同志的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

他是一名党员,更是一面旗帜,将永远树立在群众的心中屹立不倒。

他用生命阐述了无私与奉献,阐述了党的宗旨,我们都该向他学习。

在了解过骆春伟同志的优秀事迹后,我主要有两点比较深刻的体会:一、脚踏实地、爱岗奉献。

刚刚从大学出来不久,就像是从象牙塔走到最基层一样,难免会好高骛远,这就需要我们做到脚踏实地,时刻保持朴实的工作作风,少说空话。

应该从细节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学会爱岗敬岗,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在岗位上有所成就。

当然在岗位上也不能斤斤计较太多,吃亏是福,要以无私奉献为荣,在岗位上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

二、信念坚定,增强责任感。

一个人只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自强不息。

因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方向,若人生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仿佛行船没有航标,一切都会变得无所适从。

这对于一个党员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强化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

时刻注意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铭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

学习骆春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认为一名党员要做到以上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吕羡平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得体会

吕羡平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得体会

吕羡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人文关怀,他的教育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也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教育得体会。

一、培养创新精神吕羡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他认为,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培养出适应这个时代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主张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育理念,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认可,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批判思维吕羡平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他认为,现代社会信息泛滥,学生们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需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常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这样的教育得体会,使得学生们在学业和生活中受益良多。

三、弘扬人文关怀吕羡平的教育理念还包括弘扬人文关怀。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使得学生们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的完善。

这种人文关怀的教育得体会,使得学生们受益终身,成为品学兼优、有担当的人才。

吕羡平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教育得体会,他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在当下,正是贯彻他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人文关怀的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吕羡平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教育得体会,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人文关怀。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吕羡平的教学实践之中,深刻影响了他所教育的学生,并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吕羡平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用一生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用一生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读《用一生来做教师》心得体会一直以来,对于刚涉入教师行业的我,对于阅读何种教育类的书籍经常都拿捏不定。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本书,只因为其书名深深和我的内心产生共震———生用来做教师,记录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

从我选择教师这门职业,我也想把我的一生贡献给它。

“一生”就是一辈子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不管时代如何变更、社会如何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心中对教育的坚定,对孩子那份润物细无声的爱。

我相信这本书中教育名家的故事一定能给我心灵的指点,而我,正渴望吸允这样的心灵鸡汤。

这本书中精心选择了20位当代杰出的教育界名家,比如被誉为“小学教育界梅兰芳”的斯霞;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活化石”的吕型伟;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中国教师群体的偶像——于漪;只有初中学历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最具传奇色彩的魏书生;提倡不跪着教书的吴非;让教育自由呼吸的改革家——李希贵;提出“新基础教育”的叶澜;好为人师的大学教授钱理群等等,书中先介绍他们的教育生涯,对教育的探究和思考,再介绍他们教育中的一些小故事,最后再摘取了他们的语录及简介。

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怀着一腔久存的教育梦,我认真品读着大师们的教育故事,他们对教育的无私自豪,对学生富有童心的爱,对当今教育永不停歇的探究改革,他们的一点一滴,震撼着我的内心,富足着我的灵魂,指引着我的步履。

斯霞老师说: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而自豪。

年近70岁的她还回到学校当老师,她说:“我也知道小学工作很辛苦,但我不愿离开课堂,不愿离开学生。

”她只想尽最大的努力,担负起最大的责任。

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而斯霞老师,用她的一生践行着。

早上,学生走进教室,她要去巡视一下,看有没有学生精神萎靡、脸色不正;天气一有变化,她提醒学生增减衣物;有些家长出差或生病,她帮忙照顾孩子;学生病了,她总要去看望……,一辈子用母亲般童心的爱爱孩子,这是多么难得可贵啊!和斯霞老师一样,在基础教育界,霍懋征老师和她并称为“南斯北霍”,从教60年,霍懋征老师从未丢下个一个孩子,哪怕那个孩子是多么的调皮捣蛋,“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她教育学生的八字方针,激励学生上进,赏识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读后感
《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的作者是吕型伟。

吕型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长达73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曾当过教师,当过小学和中学校长,办过刊物。

他在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社区教育和农村教育等各个域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

《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这本书中共有53个小故事,处处透露着吕老的有趣、睿智、深刻。

没有哪一章不溢流着吕老的睿智,非凡的睿智!
吕老说:“教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我们拥有的不是金钱,是经过我们之手培养的人才,而人才又是无价的”。

吕老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他的睿智、宽广深深震撼了我,他对读书、写作的执著深深激励着我,吕老的从教七十年散记给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每次拜读我都会收获满满,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