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8个实验)

实验一 CPLD 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训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通信原理实验箱一台;2、模拟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原理1、CPLD 可编程模块电路的功能及电路组成CPLD可编程模块(芯片位号:U101)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数字信号。
它由 CPLD可编程器件 ALTERA公司的 EPM7128(或者是Xilinx 公司的 XC95108)、编程下载接口电路(J104)和一块晶振(OSC1)组成。
晶振用来产生系统内的16.384MHz 主时钟。
本实验要求参加实验者了解这些信号的产生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测量方法,才可通过CPLD可编程器件的二次开发生成这些信号,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原理图如图1-1 所示。
2、各种信号的功用及波形CPLD 型号为 EPM7128 由计算机编好程序从 J104 下载写入芯片,OSC1 为晶体,频率为 16.384MHz,经 8 分频得到 2.048MHz 主时钟,面板测量点与EPM7128 各引脚信号对应关系如下:SP101 2048KHz 主时钟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11 脚SP102 1024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10 脚SP103 512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9 脚SP104 256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8 脚SP105 128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6 脚SP106 64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5 脚SP107 32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4 脚SP108 16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81 脚SP109 8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80脚SP110 4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79脚SP111 2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77脚SP112 1KHz 方波对应 U101EPM7128 76脚SP113 PN32KHz 32KHz伪随机码对应U101EPM7128 75脚SP114 PN2KHz 2KHz伪随机码对应U101EPM7128 74脚SP115 自编码自编码波形,波形由对应 U101EPM7128 73 脚J106 开关位置决定SP116 长 0 长 1 码码形为1、0 连“1”对应 U101EPM7128 70脚、0 连“0”码SP117 X 绝对码输入对应 U101EPM7128 69 脚SP118 Y 相对码输出对应 U101EPM7128 68 脚SP119 F80 8KHz0 时隙取样脉冲对应 U101EPM7128 12 脚此外,取样时钟、编码时钟、同步时钟、时序信号还将被接到需要的单元电路中。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tx80学时)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tx80学时)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
2、掌握HDB3码的编译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HDB3输出信号源PN15数据HDB3编码HDB3-A1电平变换CLK时钟HDB3-B1数据移位输出取绝对值缓存4bitHDB3-A2极性反变换HDB3输入时钟HDB3-B2信号检测译码时钟输入单极性码8#基带传输编译码模块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BS2数字锁相环输入13#载波同步及位同步模块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知道AMI编码规则是遇到0输出0,遇到1则交替输出+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需要插入破坏位B,因此,在编码时需要缓存3bit的数据。
当没有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为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不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为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得到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进行变换,从而得到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是将HDB3码信号送入到电平逆变换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理,得到原始码元。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HDB3编译码(256KHz归零码实验)概述:本项目通过选择不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入及时钟,译码输出及时钟,观察编译码延时以及验证HDB3编译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PN据)信号源:CLK 钟)模块8:TH1(HDB3输出)模块8:TH5(单极性码)模块13:TH5(BS2)模块8:TH7(HDB3输入)块模块13:TH7(数字锁相环输入)模块8:TH9(译码时钟输入)数字锁相环位同步提取提供译码位时钟将数据送入译码模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提供编码位时钟目的端口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连线说明基带信号输入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七版)-第1章 绪论_BN_20190926

2、 定义
假设P x 表示消息发生的概率, I 表示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1)信息量是该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函数,即 (2)信息量与消息出现的概率成反比
I = I P x
(3)信息量具有相加性,关系式为 I loga P x
1. 离散消息 x 的信息量
P 1,I0
为什么 取对数 ?
P 0,I
示
将信号放 大和反变
换
信息源
模拟信源 数字信源
声音→音频信号 图像→视频信号 字符→数字信号 键盘→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
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 过程
信道
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
自由空间 明线电缆光纤
接收设备
包含分路、解调、译码、纠错等过程
受信者
电信号还原为消息,如扬声器等。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光纤通信
频分复用 用频谱搬移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频率 FDM 范围;
时分复用 用抽样或脉冲调制方法使各路不同信号占用不 TDM 同的时间区间;
码分复用 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 CDM 号。
1.3.2 通信方式
按传输方向和时间分: 单工通信: (单向)
半双工通信: (双向、不同时)
信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信宿
噪声
两对重要变换:
模拟消息 原始电信号(基带) 信源,信宿 基带信号 已 调 信号(带通) 调制器,解调器
模拟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信宿
噪声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特征:幅度连续,时间可连续也可以不连续。 ➢数字信号特征:幅度离散,一般时间也离散。 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七版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七版通信原理樊昌信第七版(以下简称《樊七版》)是一本系统介绍通信原理的教材。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第一章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通信系统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传输媒介和接收器等组成部分。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信号的表示与传输。
信号是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信息载体,通信系统常用的信号类型有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本章还介绍了常见的调制技术和调制方法。
第三章讲述了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
模拟调制与解调是常见的信号传输技术,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技术。
本章还介绍了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和调制电路的实现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
脉冲调制与解调是数字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包括脉冲编码调制和脉冲位置调制等。
本章还讨论了脉冲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和脉冲调制电路的实现方法。
第五章讲述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抽样调制、调制器设计、调制技术的选择和解调器设计等内容。
本章还介绍了常见的数字通信调制技术和解调技术。
第六章详细介绍了通信信道的性质和传输介质的选择。
通信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本章讲述了不同传输介质的特性和选择原则。
还讨论了信道容量和信道编码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讨论了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
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是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和容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方法,包括奇偶校验、海明码和卷积码等。
第八章介绍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和扩频技术。
多址技术是多用户同时共享信道的重要技术,扩频技术是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手段。
本书还包括了其他相关的内容,如雷达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和光纤通信系统等。
《樊七版》作为通信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结合了实际应用。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

10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目的 ——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消息 ——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形式) 信息 ——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本质) 通信方式和手段
手势
语言 电报 旌旗 遥控遥测 消息树 电话
其中:f x 为连续消息出现的概率密度
42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信息传输角度
矛盾 统一
有效性: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速度问题
可靠性:准确程度,质量问题
模拟通信系统度量标准
有效性: 有效传输频带
可靠性: 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
43
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在数据通信中,按照数字信号码元排列方法
分类
•
串行传输 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 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0 1 1 0 0 1 0 0 并行/串行 转换器
8比特依次发送
COM RS232
发 送 方
01100100
0 1 1 0 0 1 0 0 串行/并行 转换器
接 收 方
优点:节省线路 铺设费用 缺点:速度慢, 需要外加码组或 字符同步措施
通
信
原
理
主讲: 刘晨晨
1
本课程的地位
《通信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主 要学习现代通信的基本理论,是学习通信 系统和技术的必备基础和先行课程。 核心内容
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 景,介绍通信系统的 工作原理。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通信原理第六版

通信原理第六版:《通信原理第六版》是2013年8月1日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樊昌信、曹丽娜。
内容简介:《通信原理(第6版)》内容可以分为3部分。
一部分(第1章一第5章)阐述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
其中第2章(确知信号)是为了满足一些学校和专业的需要而增加的,对于许多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完全可以跳过此章;第3章(随机信号)视需要情况可以作复习性讲述。
第二部分(第6章~第10章)主要论述数字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和数字信号的接收原理。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字调制和数字带通传输的内容非常丰富,将其放在一章内讲述会使篇幅过长,故分为两章(第7章和第8章)讲述,并且第8章的内容可以视需要,选用其中一部分学习,或者跳过不学,不会影响后面章节的理解。
第三部分(第11章~第14章)讨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以及简要介绍诵倍网的概念。
作者简介:樊昌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通信工程专家。
北京人。
著有《通信原理》、合著有《沃尔什函数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曹丽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图书目录:第1章绪论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2 通信系统的组成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1.4 信息及其度量1.5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1.6 小结思考题习题第2章确知信号2.1 通知信号的类型2.2 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2.3 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2.4 小结思考题习题第3章随机过程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3.2 平稳随机过程3.3 高斯随机过程3.4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3.5 窄带随机过程3.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3.7 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3.8 小结思考题习题第4章信道4.1 无线信道4.2 有线信道4.3 信道的数学模型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5 信道中的噪声4.6 信道容量4.7 小结思考题习题参考文献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5.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5.3 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5.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5.5 名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5.6 频分复用和调频立体声5.7 小结思考题习题参考文献第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6.1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6.2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6.3 数字基础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6.4 无码间串拢的基带传输特性6.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6 眼图6.7 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6.8 小结思考题习题参考文献……第7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第8章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第9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第10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第11章差错控制编码第12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第13章同步原理第14章通信网附录A 巴塞伐尔定理附录B 误差函数值表附录C 贝塞尔函数值表附录D 式(7.5—18)和式(7.5—20)的推导附录E 带通模拟信号抽样定理的证明附录F A律的推导附录G 式(10.4—1)的计算附录H 式(10.5—7)的推导附录I 伽罗华域GF(2m)附录J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附录K 部分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书籍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书籍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信号的分类、特点及表示方法;(3)熟悉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理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2)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3)能够运用编程软件实现简单的通信算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信号的分类、特点及表示方法;3.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导入:简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2)第一部分:讲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各部分的作用;(3)第二部分:讲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及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信号的基本知识;(4)第三部分:讲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问题;(5)第四部分:讲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使学生能够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通信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现代通信原理》;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相关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装置。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通信系统的高级课程奠定基础。
《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是一本权威的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是学习通信原理的重要参考书。
本文将针对《通信原理教程第三版》中的课后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
1.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基础。
1.1 信号的分类。
答,根据信号的时域特性,可以将信号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两类。
其中,连续时间信号是定义在连续时间上的信号,而离散时间信号是定义在离散时间上的信号。
根据信号的周期性,可以将信号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
周期信号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具有重复的特性,而非周期信号则没有这样的特性。
1.2 系统的概念。
答,系统是指对一组输入信号进行某种变换,得到一组输出信号的过程。
系统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和时变系统、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等不同类型。
其中,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两个基本特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果系统的输出只依赖于当前和过去的输入。
2. 第二章模拟调制技术。
2.1 振幅调制。
答,振幅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模拟调制信号的技术。
在振幅调制中,载波的振幅随着模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对模拟信号的调制。
振幅调制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但其缺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
2.2 频率调制。
答,频率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模拟调制信号的技术。
在频率调制中,载波的频率随着模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了对模拟信号的调制。
频率调制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其缺点是实现复杂。
3. 第三章数字调制技术。
3.1 脉冲编码调制。
答,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数字调制信号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书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通信原理书籍:
1.《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System)作者:Simon Haykin
这本书是通信工程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字和模拟调制技术、调制和解调技术等内容。
2.《数字通信》(Digital Communications)作者:John Proakis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包括数字调制、接收机设计、误码控制、信道编码等内容。
书中还包含大量的实际通信系统案例和MATLAB仿真代码。
3.《通信原理教程》(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作者:Herbert Taub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道、调制、编码等,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通信原理有深入的解释,适合初学者阅读。
4.《通信原理与系统仿真》(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Simulator)作者:George Kennedy
这本书介绍了通信原理和信息论,以及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方法。
它结合MATLAB和Simulink软件,为读者提供了一种
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5.《现代数字和模拟通信系统》(Modern Digital and Analog Communication Systems)作者:B.P. Lathi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字和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基础的调制和多址技术,以及现代的无线和光纤通信系统。
书中还包括数百个习题和MATLAB编程实例。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通信原理领域的经典著作,对通信原理有较全面的覆盖,适合作为学习和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