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数学质疑
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下面将分享几种有效激发学生质疑意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教师在讲解某个数学概念或解题方法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质疑。
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两个同样大小的数相乘结果一定比它们本身大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和性质,激发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质疑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错题或错误答案,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师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典型的错误,并将这些错误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错误,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数学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惑,并进行集体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一个“质疑环节”,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或疑惑,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这样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讨论,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些问题通常是一些不太常见或有趣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古代数学难题,如著名的费马大定理,要求学生思考其证明过程。
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实验或观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产生质疑。
在讲解概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掷骰子的实验,观察结果的规律,引发他们质疑和思考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的真实应用,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出问题、设计任务、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数学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质疑精神。
数学课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迅速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首先在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数学课上常常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难题,学生们往往要通过思考和探索才能理解和解决。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质疑老师的观点,以及自己的猜想和解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养成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的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数学课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数学课上,学生需要独立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通过逻辑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质疑精神的重要表现,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问题和挑战。
数学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常常需要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合作,这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互相质疑、互相启发,从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接受不同的见解,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不是简单地让他们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和探索,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
老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成长,培养自信和勇气,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数学课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影响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讨论、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会质疑和思考,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质疑现有的答案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思考和探究寻找答案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是培养学生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概念相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也应该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数学知识储备。
数学质疑是建立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究。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是培养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思维活动,如解决数学问题、设计数学游戏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数学比赛和解题训练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活动和讲座,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等。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质疑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质疑。
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有3根铅笔,小红给他5根,他现在有多少根?”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产生质疑。
2. 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发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质疑。
在学习几何时,可以提供两个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每种方法的优劣之处。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
在学习长方体体积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提问的能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4. 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质疑对方的解决方法。
通过互相审视和质疑,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5. 注重学生思维的合作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质疑。
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激发思维,促进问题解决的深入。
6. 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让他们回顾和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质疑,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7. 赞扬学生的质疑和探索精神: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赞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一、培养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意识:1. 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不断地提出疑惑和困惑。
并且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认真的回答和解释,让学生知道提问题是被鼓励和支持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3. 创建困难情境: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情境,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中,让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意识,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去质疑和探索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问题驱动的教学1. 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问题导入:在引入新知识或者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有趣或者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 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一个复杂或者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三、引导学生提问1. 提问的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技巧,包括提出明确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等,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
2. 学习提问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从问题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启示,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3. 学习提问的态度: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态度,包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等,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宜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形成的机会,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愉快的具体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建立利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环境里,学生才敢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赞赏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
当学生有不同于老师或教材的看法时,也不强求意见统一,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
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提出问题。
我经常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创设竞争机制,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我设立了评比表,在小队中开展评优、创优活动。
在平日教学中,注意树立榜样,通过开展“最佳问题”“最佳动脑小博士”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地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进而养成习惯。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斤
’x
、
山
东 省 东
明
实
验
中
学
学生 , 以亲切 的微笑 欢迎 每一 个提 问 的学生 ,对 学牛 提 出的疑难 问题 要虚 心蛔 诚 “ 知之 为知之 ,不 知 为不 知 ” , 自己一 时 不懂 的 问题 , 要 与学 生 J 例研 究切 磋 ,直 到把 问题解 决 了。在 学牛 的质 疑过 程中 ,难 免 会 提 出一些 “ 幼稚 ”的问题 ,教 帅要给 予 充分 的 肯定 和 赞赏 ,让学 生真 正做 到有疑 敢 问 , 疑必 问 。教师 要真 正做 到 以宽厚 的胸怀 容纳 每 一个 “ 幼稚 无知 ”的
在 数学 课堂 教学 中 学中 培养学 浅 谈高中数学教,质 疑 是探 索知识 、发 现 问题 疑能力 的 问题 ,让 每个 学生都 参与到 活动 中来 。 的学 生质 性 ,使优 秀 的学 生能 提 出有价值 的、起 关键 作用 的问题 ,差 的开始 ,是 获得 真知 的必 要步 骤 ,整个课 堂教 学就 是 生也能提 出简
古诗 词 是 我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的精 华 ,也 是 小 学 语 神 奇和美丽 ,对 培养学生对 美的感知 能力和审美 能力 是非常有好处
望庐 小池 晕 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 小学牛学会各种类型的古 的。例如 , 《 山瀑布》描 绘了庐 山瀑布 的壮美 , 《 》表现
题 中学 会提 问题 。答 问题 是检 查学 生是 否掌握 知识 的重 要途径 , 通 过 【答 问题的 过程 ,不仪 能 培养 学生分 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 口 J 而 且能激 发 学生产 生新 问题 的灵 感 ,也可 以使 学生在 此基 础 上提 更 多、更好 的问题 。 4 让 学生 在教 材 中质疑 。数 学是 一 门需要预 习 的学科 。教 师 . 在教 学 中可 以让学 生根据 教材 上 的知识 进行 质疑 , 因为是 刚开始 预 习,还 没有 经过老 师 的讲解 ,学 生 比较容 易发现 问题 。教师在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数学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1. 引言1.1 引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挑战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变得尤为重要。
质疑精神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引起更多人对数学教育中质疑精神的重要性的关注和思考。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深入研究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数学课中具有重要意义。
质疑精神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起点,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质疑,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思考、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课上,学生遇到复杂问题时,如果能够有质疑精神,就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能够提出新颖见解和想法,推动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
质疑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寻找相关资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数学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展质疑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质疑、创新,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字数:258】2.2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数和格式要求之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学会数学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基石。
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是**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
”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
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
《数学课程标準》也把“初步的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重要的目标。
但目前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却令人担忧。
低年级学生提问还算活跃比较积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主动提问题的人数和次数逐年下降。
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学习,他们只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接收机。
也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就是有了问题,也不愿向老师提出。
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那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打消那种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打乱教学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形象,让学生明白,会提问题的学生也是好学生。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难。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鬆、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善于用微笑、鼓励性语言,注重情感沟通,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係,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大胆质疑。
而许多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怕被笑话。
因此,教师必
须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提出或对或错或难或易的问题时,不但教师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接受,其他学生也要正确对待,而且还要给予及时表扬鼓励。
当学生遇到有问题说不出或说不明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让学生先考虑清楚,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宽鬆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出,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慾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激情。
例如:六年级甲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会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以上者给予9折优惠。
利用以上资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购书方案。
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
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钱付得少,而且书多得到2本。
3)与其他班级一起购买,全班共付:5×90%×48=216(元)。
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发现后两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好,并知道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数学课程标準》指出: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设定问题悬念,吸引学生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
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製造一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製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兴趣、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因而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
这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大胆质疑;“为什幺比较异分母分数非得先通分?
不通分行吗?”我立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并顺势将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
不想,他们的思维迅速向多方位展开,经过小组讨论与争辩,他们竟获得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1)当分数的分子相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小),分数值越小(大)”进行判断;(2)当分子也不同时,要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通分子”,然后再进行比较;(3)找个中间数作参照;(4)求剩余数后在比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学生的这些充满求异,创造火花的方法与策略又从何而来呢?
三、留下思考时空,让学生充分质疑
质疑源于思考,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幺想就怎幺问,问错了没有关係。
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如学习“年、月、日”时,有些学生提出“为什幺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为什幺是四年一闰,而整百、整千年要四百年才闰?”“为什幺一个月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还有的是28或29天呢?
”等问题,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我们老师也经常感到“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等等感受,课堂教学遇到问题不要回避,师生可以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这样也有助于课堂生成性目标的形成。
五、教给提问方法,教学生学会质疑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
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
好问与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求知慾的表现。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并寻求数学问题。
要引导学生在课题处寻找问题。
让学生看到这个课题,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并提出问题。
从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
让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
在类似迁移中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易混处寻找问题。
让学生对易混、易错、相近或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深层次的**,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课本的结论处寻找问题。
让学生对课本中已有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反向思考中诱发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
如:学校开运动会,4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每位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于是提出了“400米赛跑为什幺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赛跑,相邻跑道的运动员起点的距离应该多大?”的问题。
六、创设反思机会,让学生深入质疑
质疑源于反省。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
它必须经过反覆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
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设反思机会,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
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
问:
“我今天学习了什幺?”“懂得了什幺?”“还有什幺没有弄懂?
”“学习了什幺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昇华,而且培养了自我质疑的能力。
更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特别是课尾教师应有意识进行延伸,
启发学生进一步生疑,去挖掘更深层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不断提出新问题。
即在课堂总结后,要留有一点时间有意识地促发学生反思:还有什幺疑问?
打算怎幺办?或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后,让学生思考:为什幺车轮轮胎是圆形?
等等。
这样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问题为中心”,儘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自由思考的**时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