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和相遇问题(教案与练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追及与相遇问题(含答案)

(完整版)追及与相遇问题(含答案)

追及与相遇问题1、追及与相遇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理清两大关系:时间关系、位移关系。

3、巧用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4、三种典型类型(1)同地出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追赶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B①当 B A v v =时,A 、B 距离最大;②当两者位移相等时, A 追上B ,且有B A v v 2=(2)异地出发,匀速直线运动B 追赶前方同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判断B A v v =的时刻,A 、B 的位置情况①若B 在A 后面,则B 永远追不上A ,此时AB 距离最小②若AB 在同一处,则B 恰能追上A③若B 在A 前,则B 能追上A ,并相遇两次(3)异地出发,匀减速直线运动A 追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B①当B A v v =时,A 恰好追上B ,则A 、B 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相撞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②当B A v v =时,A 未追上B ,则A 、B 永不相遇,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③当B A v v >时,A 已追上B ,则A 、B 相遇两次,且之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

5、解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巧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注意: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t v -图象的应用【典型习题】【例1】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 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练习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s m v 80=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常考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附例题、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常考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附例题、解题思路)

相遇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解392÷(28+21)=8(小时)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相遇时间=(400×2)÷(5+3)=100(秒)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

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

相遇、追及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画物体运动图,能分析不同类型的相遇、追及问题中的位移和速度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方法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其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找到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寻找相遇、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观看猎豹追羚羊和汽车追尾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例题分析,掌握新知(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思考1.匀加速追匀速,追上的条件是什么?观看图片总结结论:当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时,则表示追上。

思考2.在追赶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结合V-t图像,总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匀速直线运动中,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

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0=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立即前去追赶。

警车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

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总结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速度和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三、变式练习,巩固新知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0=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t0=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二)避免相撞问题思考1:在躲避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思考2:在躲避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两者不相撞?安排学生讲解教师总结点拨。

追及和相遇问题专题教案

追及和相遇问题专题教案

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专题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2.能归纳两种问题的临界条件3.理解数学方法和图象法在处理物体问题中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追及问题的实质就是:当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分析讨论两物体在同一时刻是否能达到同一空间位置的问题.在分析追及问题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三种解题方法.1. 一个条件即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追上追不上(两物体间距离有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的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此类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1)若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则运动时间相等,若不同时开始运动则应找出时间关系.(2)若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追上的位移关系是s1=s2;若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s0,则追上的位移关系是s1-s2=s03.三种解题方法解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物理分析法,数学极值法,图象法.(1)物理分析法 基本的解题思路是:①分别对两物体研究②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③列出位移方程④找出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⑤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例1. 甲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5m/s ,经过乙物体时,乙物体从静止开始以1m/s 2的加速度追赶甲物体,求:①乙在追上甲之前,经过多长时间甲乙相距最远?此距离是多少?②什么时候乙追上甲?此时乙物体的速度是多少?解析:①乙物体运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甲的速度不变,在乙的速度小于甲物体的速度前,二者间的距离将越来越大,一旦乙的速度超过甲物体的速度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就将缩小,因此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因此有:甲乙乙v t a v == ∴s 5s 15a v t ===乙甲t v x 甲甲= 2at 21x =乙 由位移关系:乙甲x x x -=∆ 带入数据得Δx =12.5m②设经过t1时间乙追上甲,此时甲乙的位移相等. 则121t v at 21甲= s 10a v 2t 1==∴甲s /m 10at v 1==乙 (2)数学极值法运用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函数运算得出结果.上题也可以用数学极值法求解.解析:①设乙在追上甲之前经t时间两物体相距最远.乙甲x x x -=∆=2at 21t v -甲=5t-0.5t2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公式知:当s 5a2b t ==时Δs最大,代入数据得Δx =12.5m ②同物理分析法②(3)图象法①甲乙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速度图像的物理意义,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由图像可看出:在乙追上甲之前的t 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甲的位移(矩形面积)与乙的位移(三角形的面积)之差(画斜线部分)达最大,所以:甲乙乙v t a v == ∴s 5s 15a v t ===乙甲乙甲s s x -=∆=S 矩形-S 三角形 =12.5m②由图像可知:在t 时刻后,由甲与乙的速度图线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两物体的位移相等(即追上),所以由图可得:乙追上甲时,t '=2t=10s , 10v 2v ==甲乙m/s 点评:(1)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夏墅中学高中物理《第5课时 追及与相遇问题(2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夏墅中学高中物理《第5课时 追及与相遇问题(2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某某省某某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课时:追及与相遇问题(2课)》教案班级学号某某1、追及问题在追及问题中,只有后者的速度大于前者的速度,才有追上的可能性。

若是后者做匀减速运动,两者速度相等时,后者若还没有追上前者,则后者永远不能追上前者若前者做匀加速运动,后者做匀速运动,同样,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后者若没有追上前者,则永远追不上前者以上两种情况,说明在追及问题中,只有后者的速度大于前者的速度,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否则越来越大。

若以前者为参照物,则后者相对前者的速度大于零时,才能追上前者2、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的物体相遇,即相对同一参考点来讲,它们的位移相等,这里往往要分析它们相遇的可能性,也就是当它们的位移相等时,它们的运动时间是否存在着相遇的可能性。

特别是对抛体运动,它们若在空中相遇的时间与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是否存在着矛盾,如相遇时间大于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就是矛盾的3、处理着类问题应把握以下三点:(1)时间关系(2)位移关系(3)速度大小相等时,两追及物体相距最远或最近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乙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起动,求:(1)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甲、乙两车速度有何关系?(2)追上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二者的速度有何关系?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是多大?例2、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相距s0=7m时,A正以v A=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B此时速度v B=10m/s向右,以大小a=2m/s2匀减速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若v A=8m/s,则又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例3、一列快车正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时,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正以6m/s 速度匀速同向行驶,快车立即制动,快车作匀减速运动,经40s才停止,问是否发生碰车事故?活学活用: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列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匀速行驶(v2<v1)。

(完整版)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完整版)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与追及问题一、学习目标1.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二、主要内容1.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路程二时间X速度;速度二路程F时间;时间二路程F速度.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相遇路程二相遇时间X速度和;速度和二相遇路程F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二相遇路程F速度和.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追及距离二追及时间X速度差;速度差二追及距离F追及时间;追及时间二追及距离F速度差.4.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三、例题选讲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例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一辆卡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两车在途中距A地6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两车继续前进,卡车到达B地,摩托车到达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又在途中距B地3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7甲、乙、丙三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40米.如果甲、乙、丙赛跑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远?例8小明步行上学,每分行75米,小明离家12分后,爸爸骑单车去追,每分行375米.问爸爸出发多少分后能追上小明?例9解放军某部快艇追击敌舰,追到A岛时,敌舰已逃离该岛15分钟,已测出敌舰每分钟行驶1000米,解放军快艇每分钟行驶1360米,在距离敌舰600米处可开炮射击.问解放军快艇从A岛出发经过多少分钟就可以开炮射击敌舰?例10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已知甲跑一周需6分钟,那么乙跑一周需要多少分钟?例11两名运动员在湖周围环形道上练习长跑,甲每分跑250米,乙每分跑20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甲追上乙,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分两人相遇?例12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2米,如果她们同时分别从直路两端点出发,跑了6分,那么,这段时间内,两人共迎面相遇了多少次?巩固练习:1、甲、乙两站相距980千米,两列火车由两站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两车经10小时能相遇?2、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紧紧追赶,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几小时后乙车可追上甲车?3、早晨6时,有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甲、乙两城相对开出,中途相遇,这期间,货车停车一次60分钟,客车停车两次各30分钟,已知货车每小时行42千米,客车每小时行78千米,问两车在几点钟相遇?4、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从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点,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都从上午8时由两地相向开出,速度不变,到上午10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5、骑单车从甲地到乙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呢?6、某人由甲地去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摩托车行了12小时,再换骑自行车行9小时,恰好到达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自行车行了21小时,再换骑摩托车行8小时,也恰好到达乙地.问:全程骑摩托车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7、兄妹两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了带课本,立即沿原路返回去取,行至离校门口180米处与妹妹相遇,他们家离学校多少米?8、兄妹两人在周长30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饶水池而行.哥哥每分钟走13米,妹妹每分钟走12米.他们第5次相遇时,哥哥共走了多长的路?课后作业:1.甲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学校,乙比甲晚4小时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多少小时可追上甲?2.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小张家到公园有多少米?3.父亲和儿子都在某厂工作,他们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工厂,父亲用40分钟,儿子用30分钟.如果父亲比儿子早5分钟离家,问儿子用多少分钟可赶上父亲?4.解放军某部小分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到某地执行任务,途中休息30分后继续前进,在出发5.5小时后,通讯员骑摩托车以56千米的速度追赶他们。

专题4 追及与相遇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教案)

专题4  追及与相遇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教案)

专题4 追及与相遇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教案)追及与相遇问题考点一速度大追速度小1.分析思路: 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一个临界条件: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二者速度相等是判断能否追上的临界条件,若此时追不上,二者距离最小。

两个等量关系: 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常见情况解析:典型示例图像说明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时,两物体间距离为x0,之后两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①若Δx=x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②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t2-t0=t0-t1)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题型一匀减速追匀加速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v0≤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A车追上B车时其速度与B车相等。

设A、B两车从相距x到A车追上B车时,A车的位移为xA、末速度为vA、所用时间为t′,B车的位移为xB、末速度为vB,运动过程如图甲所示。

现用三种方法解答如下:法一情境分析法对A车有xA=v0t′+(-2a)×t′2,vA=v0+(-2a)×t′对B车有xB=at′2,vB=at′两车位移关系有x=xA-xB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法二函数判断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题意可知xA=x+xB,即v0t′+×(-2a)×t′2=x+at′2整理得3at′2-2v0t′+2x=0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x=0时,两车刚好不相撞,解得v0=,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追及相遇教案

追及相遇教案

追及和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2.能处置追及相遇问题。

判定追上的条件,及相距最近,最远时的条件。

教学重点:常见的几种相遇问题教学难点:判定可否被追上教学方式:分析法推理法一、新课教学一、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中二者速度大小与二者距离转变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假设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那么二者之间的距离。

假设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那么二者之间的距离。

假设一段时刻内二者速度相等,那么二者之间的距离。

例: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启动,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1)试定性分析汽车从开动后至追上自行车前两车间的距离随时刻转变的情形。

(2)汽车在追上自行车前通过量长时刻后二者距离最远?此刻距离是多少?分析:汽车追自行车先距离愈来愈大后距离愈来愈小直到追上汽车在追上自行车前通过2S钟二者距离最远。

解法一、利用二次函数极值法求解设通过时刻t 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Δx,Δx=x自-x汽=v自t-at2/2=6t-3t2/2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可知:当t=-b/2a=6/3=2s 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有极大值,且Δx m=6×2-3×22/2=6m解法二、利用分析法求解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有v汽=at=v自∴ t=v自 /a=6/3=2s∵Δx m=x自-x汽∴Δx m=v自t-at2/2=6×2-3×22/2=6m解法三、利用图象求解当t=t0 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Δx m=6t0/2 (1)因为汽车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6/t0∴ t0=6/a=6/3=2s(2)由上面(1)、(2)两式可得Δx m=6m(3)何时追上自行车?此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少?v自t =at2/26×t=3×t2/2t=4sv汽=at=3×4 =12m/s例2.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x0为25m处,某人同时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车,可否追上?如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击与相遇专题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加速追 匀速
①t =t 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①物体间距离增

②t =t 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s 0+Δs
③t =t 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匀 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匀减速追 匀速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 =t 0时刻:①若Δs =s 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s <s 0,则不能追及,此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s 0-Δs
③若Δs >s 0,则相遇两次,设t 1时刻Δs 1=s 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 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匀速追匀 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1).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 两者距离最大;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 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 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 1=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 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他距离公共汽车25m 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问:人能否追上汽车?若能追上,则追车过程中人共跑了多少距离?若不能追上,人和车最近距离为多少?
(3).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 1= 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3】汽车正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 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

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两者距离最远;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一次。

注意: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
【例4】当汽车B 在汽车A 前方7m 时,A 正以v A =4m/s 的速度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汽车B 此时速度v B =10m/s ,并关闭油门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m/s 2。

此时开始计时,则A 追上B 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课后巩固】
1、两个物体M 、N 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图象如图,则( ) A .在t=30s 时N 恰好追上M
B .M 的加速度为零,N 的加速度不为零
C .前30s 内,M 在前N 在后,后30S 内N 在前M 在后
D .前30s 内MN 之间距离越来越大,后30s 内MN 之间距离越来越小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
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 的运动情况。

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3、如图所示,a 、b 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 s 末两物体相遇
B .4 s 末两物体在途中相遇
C .5 s 末两物体的速率相等
D .4 s 末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4、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

已知在第3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 .出发时B 在A 前3m 处
C .3s 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
D .运动过程中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
5、汽车B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沿同方向行驶的汽车A 速度较小,为了避免相撞,距A 车25m 处B 车制动,此后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3.75m /s 2 B .A 、B 在t =4s 时的速度相同 C .A 、B 在O ~4s 内的位移相同 D .A 、B 两车不会相撞
6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以4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2s 后一辆摩托车从同一车站开出匀加速追
赶,加速度为2m/s 2。

试问
(1)摩托车出发后,经多少时间追上汽车? (2)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3)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者最大距离是多少?
7. A 、B 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A 车的速度为20 m/s 、 B 车的速度为4 m/s 且B 车
在A 车前84 m 处时,B 车开始以2 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6s 后,B 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做匀速运动,问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8.一辆客车在平直公路以30m/s 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40m 处有一货车正以20m/s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于是客车立刻刹车,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此后的过程中客车能否撞到货车?
9. 某人骑自行车以8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8m 处以10m/s 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2m/s 2
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求: ①自行车未追上前,两车的最远距离; ②自行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10.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4×100m 接力队历史性的闯入了决赛。

决赛上却因交接棒失误,被取消了比赛成绩。

假设在交接棒时,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视为匀加速度。

甲保持9m/s 的速度送棒,甲在跑到接力区前S 0=13.5m 的标记处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

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则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5 10 10 15 20 5
t /s v /(m/s)
b (乙)
a (甲)
参考答案:
1、BD
2、C
3、B
4、BC
5、BD
6、(1)5.46s (2)29.86m (3)12m
7、12s
8、不能
9、4s追上
10、(1)3米每二次方秒(2)6.5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