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 12.寓言二则(相关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

《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坐 井 观 天
管 中 窥 豹
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则”是个量词、篇数,在这里表示有几篇的意思。
wáng yáng bǔ láo
yà miáo zhù zhǎng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juàn
kū
lóng
chuǎn
zuān
diāo
圈 窟 窿 喘 钻 叼
fang huǐ jiāo jīn pí jié
坊 悔 焦 筋 疲 截
羊圈
牛棚
狗窝
叼 钻 丢
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
此 焦 筋 疲 喘 截
Hale Waihona Puke 寓言羊圈 后悔焦急
钻出 此时
喘气
叼走
拦截
街坊
筋疲力竭
亡羊补牢
牢 • (1)牛棚。 • (2)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 (3)大火烧了鸟尾巴。 焦
读《亡羊补牢》:
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起因:牧羊人羊圈破了,丢了一只羊。 • 经过:不听街坊劝告,又丢了一只羊后, 他修补了羊圈。 • 结果:再也没丢过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 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 进去,把羊叼走了
重难点点拨
《亡羊补牢》中的放羊人羊丢了, 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没有听取街坊的意见,没有补 羊圈,第二天羊被狼又叼走了。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这个人后来怎么做的呢?
4 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 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对两次丢羊,养羊人分别
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么样?
怎么说 怎么做
结果怎 样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教材第57~59页)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学情分析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4.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比较句子的不同,体会句子加上“赶紧”后的好处。
学习准备
师:PPT、字卡生:预习、朗读课文四、学习过程。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其实该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精选篇1)教科书分析:1.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为了让秧苗长得快一点,而把秧苗拔高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小,语言浅白,道理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学习。
2.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
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练习题:“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体现了阅读理解——概括抽象的逻辑训练过程,是一个难点。
要做好任务分析,以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标。
4.课后练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不是要求掌握“赶紧”“焦急”两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状语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如何在句子中写具体些的表达要求。
5.课文只有一幅插图,而插图仅仅呈现《亡羊补牢》故事发生的一个具体情境,对借助插图阅读帮助不大,体现了向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过渡,因此,利用寓言故事的题目梳理故事的条理以了解故事内容,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6.课后选做题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1.寓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白纸一张,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已经学习了《坐井观天》等三篇寓言,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

子学习),结果(孩子成绩没提高,眼睛还近视了
)。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如果(不顾事物发 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会把事情 办坏)。
拓展词句,诵读积累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未雨绸缪
一点一横长,竖折要端庄。
病
原
床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 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
),
养鱼人希望他鱼缸的金鱼儿快长大,就(
结果(
),急于求成,结果(
)。
)。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如果(
种田人因为急于看到禾苗的生长,用拔高的
方式来帮助禾苗生长,结果(禾苗全部枯死了)。
养鱼人希望他鱼缸的金鱼儿快长大,就(不
停地给它们喂鱼食),结果(把金鱼给撑死啦)。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拼命地让孩
羊再也没有丢过。
揠苗助长 把禾苗往高里拔来帮助它 长高。
我会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 堵上那个窟窿吧!”
我会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 上那个窟窿吧!”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 上那个窟窿。”
我会读
街坊着急地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 堵上那个窟窿吧!” 街坊担心地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 堵上那个窟窿吧!”
yù
zé
12
寓言二则
我会读
wáng láo yà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我会读
圈钻叼坊悔喘 此焦筋疲截告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生字笔顺)

线上,不要向下出头 返回
笔顺:
jīn
部首:⺮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脑筋 筋疲力尽 形近字:肋
筋疲
造句:爬上山顶后,我们都已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
累得筋疲力尽了。
返回
笔顺: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pí
部首:疒 结构:半包围
组词:疲倦 筋疲力尽
形近字:疫
造句:妹妹生病了,看起来很
最后一笔捺要稍长
疲倦,有气无力的。
返回
要伤害小动物。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diū
部首:厶 结构:上下
组词:丢失 丢三落四
形近字:法
注意勿把竖和撇 折连成一笔写
造句:不管在哪里,都不可以
随意丢弃垃圾。
返回
gào
部首:口 结构:上下
亡牢 钻劝 丢告
组词:劝告 告诉 形近字:吉
筋疲
造句:小丽悄悄地告诉了我一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
个秘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2 .寓言二则
注意看笔画顺序,不写倒笔字哦!
亡 牢 钻 劝 丢 首页 bpmfdtnnlgkhjqxzcsr 告 筋 疲 ywaoeiuüāáǎàōóǒò ēéěèīíǐìūúǔùǖǘǚǜgɡ ń独ň体ɑɡ上下 左右 半包围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点击汉字学习笔顺
后鼻音
wáng 部首:亠 结构:独体
不晚。
返回
亡牢 钻劝 丢告 筋疲
笔顺:
平舌音 zuàn 钻井
zuān 部首:钅
结构:左右
组词:钻研 钻探
形近字:沾
造句:猫往那儿一站,老鼠便
“占”的第一笔竖 略长,横笔较短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寓言二则-部编版

12寓言二则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
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少见。
这两则寓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紧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一句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一句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
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巴望”“天天”“转来转去”等词,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教学目标1.会认“寓、则”等生字,会写“亡、牢”等生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等在句子中的作用。
4.说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
5.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寓、则”等生字,会写“亡、牢”等生字,正确读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理解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等在句子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 (27)

亡羊补牢
亡 寓钻
叼 圈坊
此
牢
悔
寓言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丢 失。
指养牲畜的 圈,本文指羊圈。
“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羔再去修补羊圈。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2、他每次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懂的?
寓言故事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 少了一只。
第他二说天:“早羊上已,经他丢去了放,羊还,修发羊 圈现干羊什又么少呢?了”一只。
寓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 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 圈干什么呢?”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 了事,只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 生类似的事情,请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如:眼睛近视, 环境污染……)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拔苗助长

同音字
队员 村庄 礼貌 图像 弯曲 原来 化妆 道理 大象 海湾
小舟 文化 艾叶 景点 彩色 神州 波纹 爱国 井水 采花
希望 树根 值日 山峰 织布 忘记 跟着 直尺 锋利 果汁
多音字
似 sì (似乎 ) shì( 似的) 行 xíng(行为 ) háng(银行 ) 磨 mó (磨难) mò(石墨) 觉 jiào (睡觉) jué(觉得) 重 chóng(重复) zhòng(重量) 奔 bēn ( 奔驰 ) bèn( 投奔 ) 漂 piào (漂亮 ) piāo( 漂流 ) 教 jiào (教室 ) jiāo(教书) 坊 fāng (街坊 ) fáng( 油坊 ) 累 lěi (累积 ) lèi( 劳累 ) 扇 shàn( 扇子) shān(扇风 ) 没 méi ( 没有 ) mò(埋没 )
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 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觉得自己的禾苗 长的怎样?他的心情怎样?(串珠问题3)
“巴望”说明了种田人急切想让禾苗长高的心情。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 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 到田边去看。
“一天,两天,三天、一点儿”说明种田人由于太着 急,显得禾苗长得慢。
—文(检字表四画) —351页
1.上下都是部首的字,查"上"不查"下"。
如"笔"查"竹";"岚"查"山";
2.左右都是部首的字,查"左"不查"右"。
如"码"查"石";"科"查"禾";
3.内外都是部首的字,查"外"不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
所属类别: 图书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国内寓言作品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
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
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所以说寓言来源于民间。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
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
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
反映了劳
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
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比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现在有收录中国寓言的书籍《中国寓言》。
黄桐最新著作《握紧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让你学会放手,顺逆成败都自在的80则寓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