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暑期作业答案参考

七年级数学暑期作业答案参考
七年级数学暑期作业答案参考

七年级数学暑期作业答案参考

答案不,若以南门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并标出原点和单位长度…………(3分)

则:南门(0,0);两栖动物(4,1);飞禽(3,4);狮子(-4,5),马(-3,-3)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每个1分)……………………………………………8分

21.(8分)

(1)20袋;……………………………………………………2分

(2)图略;9……………………………………………………………4分

(3)5%;……………………… ………………………………………6分

(4)10000×5%=500.………………………………………………8分

22.(10分)

23.(10分)

解:(1)依题意:…………………………………3分

解得:……………………………………………5分

(2)设王明的月产量比500件多个

则600+5×500+(5+0.5) =3166,解得.……………9分

答:王明本月的产量为512个.………………………………10分

24.(12分)

解:(1)设购进乙种电冰箱台,依题意得………1分

≤ …………4分

解得≥14

∴至少购进乙种电冰箱14台.………………………6分

(2)依题意,≤ ………………7分

解得≤16

由(1)知≥14

∴14≤ ≤16

又∵ 为正整数

∴ =14, 15,16 ……………………………9分

所以有三种购买方案:

方案一:甲种冰箱28台,乙种冰箱14台,丙种冰箱38台;

方案二:甲种冰箱30台,乙种冰箱15台,丙种冰箱3 5台;

方案三:甲种冰箱32台,乙种冰箱16台,丙种冰箱32台 (1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 版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问题、继续、整体、建立、规律、特点、位置、水平、关系、形成、保证、方向、实现、不改变、中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区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 祝 考 试 顺 利 ★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涂填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主观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 域,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图一律用2B 铅笔或0.5毫米黑色签字笔。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 1. 在数4 2 2|,9|,)3(,0),3(-----中,正数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y x 223- 的系数是2 3- B.0是单项式 C.x -是一次单项式 D. 2 3 2xy 的次数是2 3. 若关于x 的方程22-=-x m x 的解为3=x ,则m 的值为: A.5- B.5 C.7- D.7 4. 已知∠A=70°,则∠A 的余角等于: A.20° B.30° C.70° D.110° 5.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 ,下列说确的是: A.精确到十分位 B.精确到百位 C.精确到个位 D.精确到千位 6. 组成多项式322 --x x 的单项式是下列几组中的: A.3,,22 x x B.3,,22 --x x C.3,,22 -x x D.3,,22 x x - 7. 下列各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13=- x 化为3 1 -=x B.x x x =---)]2([1化为13-=x C.13 12=--x x 化为1223=+-x x D.12 453=+--x x 化为10)4(5)3(2=+--x x 8. 将一个无盖正方体形状盒子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后不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9. 观察图形,下列说确的个数是: 3 108.6?

2019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B 2.C 3.B 4.输1场 5.从Q 出发后退4下 6. 227,2.7183,2020,480 -18,-0.333…,-259 0 1.2 有理数 1.2.1 有理数 1.C 2.C 3.D 4.0,1 +1 3 -0.3,0,-3.3 5.正整数集合:{+4,13,…};负整数集合:{-7,-80,…}; 正分数集合:{3.85,…};负分数集合:{-5 4,-49%,-4.95,…}; 非负有理数集合:{+4,0,3.85,13,…}; 非正有理数集合:{-7,0,-80,-5 4 ,-49%,-4.95,…}. 1.2.2 数 轴 1.C 2.D 3.B 4.-2或0 5.-1,0,1,2 6.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1.2.3 相反数 1.B 2.D 3.-1 4.(1)-1 (2)3 (3)2 5.解:(1)-3.5的相反数是3.5.(2)35的相反数是-3 5. (3)0的相反数是0.(4)28的相反数是-28. (5)-2018的相反数是2018. 6.解:如图所示. 1.2.4 绝对值 第1课时 绝对值 1.C 2.B 3.B 4.-3 10

5.解:|7|=7,????-58=5 8 ,|5.4|=5.4,|-3.5|=3.5,|0|=0. 6.解:因为|x +1|+|y -2|=0,且|x +1|≥0,|y -2|≥0,所以x +1=0,y -2=0,所以x =-1,y =2.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C 2.B 3.(1)> (2)< (3)> 4.-17 5.解:如图所示: 由数轴可知,它们从小到大排列如下: -6<-514<-3 5 <0<1.5<2.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B 2.B 3.B 4.A 5.49.3 6.解:(1)原式=-26.(2)原式=-6.(3)原式=-2019. (4)原式=0.(5)原式=4.(6)原式=-5 9 . 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1.D 2.交换 结合 -17 +19 2 3.解:(1)原式=[(-6)+(-4)]+(8+12)=-10+20=10. (2)原式=????147+3 7+??? ?? ???-213+13=2+(-2)=0. (3)原式=(0.36+0.64)+[(-7.4)+(-0.6)]+0.3=1+(-8)+0.3=-6.7. 4.解:根据题意得55+77+(-40)+(-25)+10+(-16)+27+(-5)+25+10=(55+77+10+27+10)+[(-25)+25]+[(-40)+(-16)+(-5)]=179+(-61)=118(kg).所以今年小麦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是增产的,增产118kg. 1.3.2 有理数的减法

最新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1、 4,3-; 2、9,1±; 3、0,1,2,3±±±,0; 4、21- ,3; 5、>>; 6、 4,2 ; 7、71049.1?; 8、 b a b a ++3.055.0; 9、()()[]4352----?; 10、2010 二、选择题 11 B 12 C 13 D 14 C 15 A 16 D 三、解答题 17、计算题 ⑴ 5743-++- ⑵ 4)43(23)2(?-÷? - =-8+11 -------------------------- 2分 =4)34()3(?-?- --------------------- 2分 =3 -------------------------------- 4分 =44? -------------------------------- 3分 =16 ------------------------------------- 4分 ⑶ )24()1276521(-?-+ ⑷ )3()4()2(8126-?---÷+- =-12-20+14 -------------------- 2分 =12481-÷+- ---------------------- 3分 =-32+14 ------------------------ 3分 =-1+2-12 =-18 ----------------------------- 4分 =-11 ------------------------------------ 4分 18、化简 ⑴ )2(2y x y x -+- ⑵ )2(3)3(2222b a b a --- =y x y x -+-22 ------------ 1分 =2222633b a b a +-- --------- 2分 =y y x x --+22 ------------ 2分 =25b ---------------------------------- 4分 =y x 33- ----------------------- 4分 19、先化简再求值 )3(24)4(322m mn mn m mn ----, =22264312m mn mn m mn +--- ---------------------------------------------------- 2分 =2 2m mn - ------------------------------------------------------------------------------- 4分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综合训练题 姓名 1.81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__. 11.解下列方程组: 12.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表示: ? ?2x+5y=25,?2x-3b+5 B.3a>3b;C.-5a>-5b D.> 33 8.如图,不能作为判断AB∥CD的条件是() A.∠FEB=∠ECD B.∠AEC=∠ECD; C.∠BEC+∠ECD=180° D.∠AEG=∠DCH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4.作图题: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①作BC边上的高 B.两条直线相交,任意两个角都是对顶角 ②作AC边上的中线。 C.两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两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0.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333± B. ; C. ±± 8 444 15.有两块试验田,原来可产花生470千克,改用良种后共产花生532千克,已知第一块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16%,第二块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10%,问这两块试验田改用良种后,18.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 ⊥AB于F交AC于E,∠A=35°, ∠D=42°,求∠ACD的度数.(8分) 各增产花生多少千克? 16.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 17.填空、已知∠1 =∠2,∠B =∠C,可推得AB∥CD。理由如下:(10分)∵∠1 =∠2(已知),且∠1 =∠4()∴∠2 =∠4(等量代换)∴CE∥BF()∴∠ =∠3() A E B 1 又∵∠B =∠C(已知)∴∠3 =∠B(等量代换)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00972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初一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1.为节约能源,某单位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电费: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元收费;如果超过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元收费。若墨用电户四月费的电费平均每度元,问该用电户四月份应缴电费多少元 设总用电x度:[(x-140)*+140*]/x= = x=280 再分步算:140*= (280-140)*= +=140 某大商场家电部送货人员与销售人员人数之比为1:8。今年夏天由于家电购买量明显增多,家电部经理从销售人员中抽调了22人去送货。结果送货人员与销售人数之比为2:5。求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各有多少名送货人员和销售人员 设送货人员有X人,则销售人员为8X人。 (X+22)/(8X-22)=2/5 5*(X+22)=2*(8X-22) 5X+110=16X-44 11X=154 X=14 8X=8*14=112 这个商场家电部原来有14名送货人员,112名销售人员 现对某商品降价10%促销,为了使销售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 设:增加x% 90%*(1+x%)=1 解得:x=1/9 所以,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 3.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10%,乙商品提价5%调价后两商品的单价和比原单价和提高2%,甲.乙两商品原单价各是多少/

设甲商品原单价为X元,那么乙为100-X (1-10%)X+(1+5%)(100-X)=100(1+2%) 结果X=20元甲 100-20=80 乙 4.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的4/5少30人,如果从乙车间调10人到甲车间去,那么甲车间的人数就是乙车间的3/4。求原来每个车间的人数。 设乙车间有X人,根据总人数相等,列出方程: X+4/5X-30=X-10+3/4(X-10) X=250 所以甲车间人数为250*4/5-30=170. 说明: 等式左边是调前的,等式右边是调后的 5.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均速前进,以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列方程) 设A,B两地路程为X x-(x/4)=x-72 x=288 答:A,B两地路程为288 6..甲、乙两车长度均为180米,若两列车相对行驶,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12秒;若同向行驶,从甲车头遇到乙车尾,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需60秒,车的速度不变,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二车的速度和是:[180*2]/12=30米/秒 设甲速度是X,则乙的速度是30-X 180*2=60[X-(30-X)] X=18 即甲车的速度是18米/秒,乙车的速度是:12米/秒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2020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2020 1、 =-0.5 =2 2、略 3、略 4、-1.50062×10^4 5、-0.00203 6、-1/(1+2a) -3/(2ab 2(x-y) 7、<-2.5 8、扩大5倍 选择题 ABC 12、 (1)=b/(a+b) (2)=3/(x-1) (3)=【(x-y)2/xy】× 【xy/(x+y)2】 = (x 2-2xy+y 2)/(x 2+2xy+y 2) (4)=(32x^7)/(9 y^3) 13、 x-12=2x+1 x=1 14、(1) x带入原式= (-2/5 – 2k)/-6/5k = 8/5 k=-5 (2)原式=x 2/(x 2+x) 当x=-1/2时,原式=-1 15、原式的倒数=3(x 2+1/x 2-1)=-9/4 16、原式=(a+ab+abc)÷(a+ab+abc)=1 17、设小李x,小王x+2。 60/(x+2)=48/x x=8 x+2=10 1、(1)右 4 下 5 下 5 右 4 点A′ 点B′ ∠C′ 线段B′C′ (2)相同距离

(3)相等相等相等 (4)形状 (5)距离 (6)略 2、图自己画啊 (1)一个定点这个定点 (2) 旋转中心相等相等相等 (3)大小形状 (4)略 3、图自己画 (1)180° 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这点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交点 (2)初始旋转中心旋转角0°<α<360° (3)180° 初始图形对称中心 (4)略 4、图自己画 (1)成轴对称直线 (2)相等相等相同不变 (3)两对对应点中点的垂线 (4)相互重合轴对称图形直线 (5)过圆心的直线无数边中点的中垂线 3 4 2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 ┏───────优先看───┓ ╭╮ . ┊ 只有作业题! ┊ ╭╯ . ┊ 好学生专属领地┊ 。声明:本答案不一定正确! . ┗───┰─────┰───┛ 第一章 ①计数:8、100测量:36、100标号:2008、5、1 ②B 种 ③(1) 98294=?(2)34394=?(3)3 8694=? ④<%)(%)(=-?+? 有变化了,便宜了⑤(1)元 (2)25元 ①(1)-200(2)运出吨运入吨(3)转盘沿顺时针方向转了6圈(4) -3m 0m ②正整数:15 ,+69负整数:-21正分数: 65,,+,+74,负分数:,-13 12正有理数:15,65,,+,+69,+74,负有理数:,-13 12,-21 ③自然数:1,2负整数:-1,-2正分数:21负分数:-21,-31 ④(1)收入512元支出4200元收入1200元 (2)805是甲店的收入 -150是甲店的输出(3)一周下来的结余 ③3 4 -a -34 ⑤是数是2 ④ ①丨-1丨=1 丨-12丨=12 丨0丨=0 丨丨= 丨437 丨=437 ②30 6 1 ③错对对 ④正数或0 负数或0 ⑤第一次是12第二次是4第三次是8 实际意义:这辆车总共行驶了24km ②〈〈〉〈〉 ③错对对 小结: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互为相反数 0 两侧原点距离它本身它的相反数 0 大 0 0和正数负数大大 目标与评定: ①1.门牌号码2.邮政编码 ②小数:分数:5 3 ③长:15m 宽:7m 7÷15= 157 ④ 选择3 ⑥0 0 9 1 ⑨-100〈 12 5137〈-- ⑩-4,-3,-2,-1,0,1,2,3,4 ?(1)S=-1 (2)答:S 是正负数,Q 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它距离S 最远 ? -2 0 2 4 12 14 16 ?直径是是合格的是不合格的 第二章 ①-4 12 8 8 -14 -6 -6℃ ②5 -7 -3 0 ③ 0 -71 -6 1 34 ④(-150)+(+2060)=1910元 ⑤(-56)+(80)=24℃ ⑥小明在银行中存了200元,记为+200元,那他在银行中取100元,记为-100,现在还有多少 ①2 -2 -14 ② -2 11 ③收入元 ④330kg ⑤(1)(-1)+(-2)+(-8)=-11 (2)(-1)+(-2)+3=0 ①3 13 -3 -13 4 -4 ②8 3 -6 11 0 ③-2 -5 -9 -12 -17

数学七年级教材下册变式题

七年级下册 · 课本亮题拾贝 5.1 相交线 题目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C = 70,OA 平分∠EOC ,求 ∠BOD 的度数.(人教课本P 97题) 解 ∵ OA 平分∠EOC , ∴ ∠AOC =2 1 ∠EOC = 35 . 又 ∵∠BOD =∠AOC , ∴ ∠BOD = 35. 点评 由角平分线定义如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得∠BAD =∠CAD =2 1∠ BAC . 演变 变式1 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OB 平分∠COE ,FO ⊥AB ,∠EOF =120,求∠AOD 的度数.(答案:30) 变式2 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OE ⊥AB ,OF ⊥CD ,且∠BOF = 40,求∠EOD 的度数. (答案:140) 变式3 已知AB ⊥CD 于O ,直线EF 过点O ,∠AOE = 25,求∠COF 的度数. (答案 65) 变式4 已知∠AOB 是直角,且∠AOC = 40,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求∠MON 的度数. 解 ∵ ∠AOB = 90,∠AOC = 40, ∴ ∠BOC = 130. ∵ 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 ∴ ∠MOC =21 ∠BOC = 65,∠AON =∠NOC =2 1∠AOC = 20, ∴ ∠MON =∠MOC -∠AON = 45. 变式5 在变式4 中,当∠AOB =,其它条件不变时,求∠MON 的度数. (答案: 2 1) 变式6 在变式4 中,当∠AOC =,其它条件不变时,求∠MON 的度数, A D O A B F C D E O A B E C D F C O M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 2.> 3.-ab 2或-a 2b 4.608914.7281 5.(1-40%)a(或a-40%a 或60%a 或0.6a) 6.x 2+x 7.< 8.(略) 9.11 10.3, 1.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14 ADCA 15~18 ADBA 三、解答题: 19.-|-3.5|<-12<0<112 <+2.5<-(-4). (2分) 数轴上点表示正确.(4分) 20.(1)原式=2-2 (3分) =0. (4分) (2)原式=(-13-16)+(14-12)=-12-14 (3分) =-34 .(4分) (3)原式=1-14 (3分) =34 . (4分) (4)原式=-1+2-8 (3分) =-7.(4分) 21.(1)原式=-a-4b. (3分) (2)原式=2x+5x-3y-6x-2y (2分) =x-5y. (3分) (3)原式=5ab 2-3[2a 2b-2a 2b+4ab 2] =5ab 2-6a 2b+6a 2b-12ab 2 (2分) =-7ab 2. (3分) 22.由已知,得a=-1.(1分) (1)当a=-1时,a 3-1=-2; (2分) (2)(a-1)(a 2+a+1)=-2(1-1+1)=-2;(4分) (3)发现a 3-1=(a-1)(a 2+a+1). (6分) 23.所求多项式:(2a 2-4ab+b 2)+(-3a 2+2ab-5b 2)(2分) = 2a 2-4ab+b 2 -3a 2+2ab-5b 2(3分) = 5a 2-6ab+6b 2. (4分) 四、解答题:24.(1)图略;(画图正确给4分) (2)C 村离A 村为:2+4=6(km);(4分) (3)小华一共走了:2+3+9+4=18(km).(6分) 25.原式=7x 3-6x 3y+3x 2y+3x 3+6x 3y-3x 2y-10x 3=0;(2分) 当x=-2007,y=2008时,原式=0.(4分) 26.(1)当a=15时,b=0.8(220-15)=164(次). (2分) (2)当a=45时,b=0.8(220-45) =140(次). (3分) 因为22×60÷10=132<140, 所以他没有危险.(4分) 27.(1)游泳池面积:mn.(1分) 休息区面积:14 πn 2.(2分) (2)绿地面积:ab-mn-14 πn 2. (3分) (3)设计不合理.(4分) 理由:由已知,得a=1.5b,m=0.5a,n=0.5b. 所以12ab-mn-14 πn 2=π16>0.即小亮设计的游泳池面积达不到要求. (5分) 28.(1)付款:方案一:1062元;方案二:1079元:方案三:1039元:方案四:1056元.(2分) 所以选择方案三付款省钱.(3分) (2)正确填写下表(4分) 规律:商品标价接近600元的按促销方式②购买,标价接近800元的按促销方式①购买.或标价大于600元且小于720元按促销方式②购买,标价大于720元且小于800元按促销方式①购买.(6分) (其它表述正确,或能将两种购物方式抽象概括成一次函数并能正确解答的均可给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 \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一) 习题4.2 1.解:如笔直的公路可以看成一条直线;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看成一条射线;连接两车站之间笔直的公路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2.解:如图4-2-50所示. 3.解:如图4-2- 51所示,①是线段AB的延长线,②是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 4.解:(1)如图4-2-52所示. (2)如图4-2-53所示. (3)如图4 2 54所示. (4)如图4-2-55所示, 点拨:对几何语言的掌握要准确. 5.提示:画一个边长为已知正方形边长的2倍的正方形即可,图略. 6.解:AB

10.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3-1=2(cm);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3+1=4(cm). 11.解:如图4-2-56所示,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因此,蚂蚁要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只需沿线段AB爬行即可.同样,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有三种情况:若蚂蚁爬行时经过面AD,可将这个正方体展开,在展开图上连接AC,与棱a(或b)交于点D_1(或D_2),蚂蚁沿AD_1→D_1 C (或AD_2→D_2C)爬行,路线最短;类似地,蚂蚁经过面AB和AE爬行到顶点C,也分别有两条最短路线.因此,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有6条. 12.解:两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 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 规律:咒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 点拨:要考虑到“最多”的含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二) 第136页练习 1.解:6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180度的角;8时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120度的角;8时30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构成75度的角. 2.解 : (1) 35°= 35 X 60'= 2 100°, 35° = 35 X3 600"=126 000". (2)因为38. 15°=38°+0. 15×60'=38°9′, 所以38°15'>38.15°. 3.画法:①任意画一个圆; ②在圆上任意取点A1,以A1为圆心,以圆的半径为半径画弧与圆交于A2; ③再以A2为圆心,重复②的画法,如此进行下去,分别得到A3,A4,A5,A6; ④顺次连接A1,A2,A3,A4,A5,A6六点,得到的六边形即为正六边形,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三) 第138页练习 1.提示:可先估计∠1与∠2的大小关系,再用度量法进行检验. 2.解:360°÷8=45°;360°÷15°=24.

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前请认真校对,以防答案有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题号 12345678答案C B C B B D C B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1080° 10.7011.5×510-12.613.1614.12015.416.140°或20° 三、解答题(共72分) 17.(本题满分6分)解:(1)原式=1-4··························································2分 =-3.··································································································3分 说明:02020=1给1分,21()2 -=4给1分.(2)原式=66 8a a -+···············································································5分=67a -.·······························································································6分说明:23(2)a -=68a -给1分,82a a ÷给1分. 18.(本题满分6分)解:(1)原式=21(6)3a ab -?-??··········································2分=32a b .································································································3分说明:直接写出结果不扣分. (2)原式=22362m mn mn n +--··································································5分=22352m mn n +-.·················································································6分 19.(本题满分6分)解:(1)原式=224x -·······················································1分 =(4)(4)x x +-.·····················································································3分说明:直接写出结果不扣分. (2)原式=2(21)ab a a -+··········································································4分=2(1)ab a -.··························································································6分 20.(本题满分6分)解:(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作.··································2分 (2)平行································································································4分 (3)如图,BP 即为所求作.·······································································6分说明:第(1)、(3)题中,不交待作图结果不扣分. 21.(本题满分6分)解:原式=2222444()5x xy y x y xy -+--+·····························2分 =2+5xy y .·····························································································4分当x =6,y =-2时, 原式=-12+20=8.················································································6分 C A B P 1 C 1 B 1A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 ┏───────优先看───┓ ╭╮ . ┊ 只有作业题! ┊ ╭╯ . ┊ 好学生专属领地 ┊ 。声明:本答案不一定正确! . ┗───┰─────┰───┛ 第一章 1.1.1 ①计数:8、100测量:36、100标号:2008、5、1 ②B 种 ③(1) 98294=?(2)34394=?(3)3 8694=? ④19775.01511511<%)(%)(=-?+? 有变化了,便宜了 ⑤(1)4.7元 (2)25元 1.2.1 ①(1)-200(2)运出3.5吨 运入2.5吨(3)转盘沿顺时针方向转了6圈(4)2.5m -3m 0m ②正整数:15 ,+69负整数:-21正分数: 65,0.11,+9.87,+74,0.99负分数:-2.7,-13 12正有理数:15,65,0.11,+9.87,+69,+74,0.99负有理数:-2.7,-13 12,-21 ③自然数:1,2负整数:-1,-2正分数:21负分数:-21,-31 ④(1)收入512元 支出4200元 收入1200元 (2)805是甲店的收入 -150是甲店的输出(3)一周下来的结余 1.2.1 ③3 4 -a -34 ⑤是 数是2 ④1.5 1.3.1 ①丨-1丨=1 丨-12丨=12 丨0丨=0 丨1.8丨=1.8 丨437 丨=437 ②30 6 1 ③错对对 ④正数或0 负数或0 ⑤第一次是12第二次是4第三次是8 实际意义:这辆车总共行驶了24km

1.4.1 ②????? ③错对对 小结: 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原点 单位长度 正方向 互为相反数 0 两侧 原点 距离 它本身 它的相反数 0 大 0 0和正数 负数 大 大 目标与评定: ①1.门牌号码2.邮政编码 ②小数:0.6分数:5 3 ③长:15m 宽:7m 7÷15= 157 ④ 选择3 ⑥0 0 -5.1 5.1 9 1 ⑨-100?0.1 12 5137?-- ⑩-4,-3,-2,-1,0,1,2,3,4 ?(1)S=-1 (2)答:S 是正负数,Q 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它距离S 最远 ? -2 0 2 4 12 14 16 14.7 ?直径是44.97mm 是合格的 45.04mm 是不合格的 第二章 2.1.1 ①-4 12 8 8 -14 -6 -6℃ ②5 -7 -3 0 ③ 0 -71 -5.9 3.6 -6 1 34 ④(-150)+(+2060)=1910元 ⑤(-56)+(80)=24℃ ⑥小明在银行中存了200元,记为+200元,那他在银行中取100元,记为-100,现在还有多少? 2.1.2 ①2 -2 -3.5 -14 ②-3.3 -2 11 ③收入23.3元 ④330kg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高占明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 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1.“空间与图形”领域 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原教科书相比,本章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有所变化。在内容选择上,增加了上面提到的有关平移的内容;删掉了原教科书中关于三维空间的内容,对于命题、定理、证明等逻辑知识不再单独设节,也不用大段文字介绍形

初一下册数学书习题答案

初一下册数学书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B ) A 、7cm ,5cm ,12cm B 、4cm ,5cm ,6cm C 、6cm ,8cm ,15cm D 、8cm ,4cm ,3cm 2、学校的篮球数比足球数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足球数的比是3∶2,求两种球各是多少。若设篮球有x 个,足球有y 个,则依题意得到的方程组是( C ) A 、???=-=y x y x 2332 B 、???=+=y x y x 2332 C 、???=-=y x y x 3232 D 、???=+=y x y x 3232 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A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七边形 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的事件为( C ) A 、掷一枚骰子6点朝上 B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C 、黑龙江冬天会下雪 D 、从装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5、由下列所给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的结合中,不能铺满地面的是( C ) A 、正三角形与正方形结合 B 、正三角形与正方边形结合 C 、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结合 D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三者结合 6、如图,在AB=AC 的△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

一点,DF⊥AC于F,E在AB边上,使ED⊥BC于D, ∠AED=155°,则∠EDF等( B ) A、50° B、65° C、70° D、75° 7、某商场一天中售出李宁牌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量如下表所示,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D ) A、24,25 B、26,25 C、25,24.5 D、25,25 8、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A、线段 B、角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9、路旁有一个鱼塘,旁边竖的牌子上写明此塘的平均水深为1.50米,小明身高为1.70米,不会游泳,小明跳入鱼塘后的结果是( C )A、一定不会淹死B、一定会淹死C、可能淹死也可能不淹死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有位顾客到商店购鞋,仅知道自己的老尺码是43码,而不知道自己应穿多大的新鞋号,他记得老尺码加上一个数后折半计算即为新鞋号,由于他儿子鞋号的新老尺码都是整数且容易记住,因而他知道儿子穿鞋的老尺码是40码,新鞋号是25号,现在请你帮助这位顾客计算一下他的新鞋号是( B ) A、27号 B、26.5号 C、26号 D、25.5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