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合集下载

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与危险性的评价与分区

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与危险性的评价与分区

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与危险性的评价与分区[摘要]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技术和区域地质资料,再应用GIS技术、数学计算等手段对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与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为以后的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危险性易发性地质灾害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巨大面积,处于亚欧板块东南方向,在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互相碰撞下,致使我国成为了全球大陆板块碰撞最频繁的地区,因而我国属于地震频发区,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受到地震的影响,当然,这样的地质灾害与洪水灾害、地震灾害相比造成的影响是小了很多,但其频发性是洪水灾害与地震灾害无法比例的。

1地质灾害的解释地质灾害指受到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灾难,就像区域性的土地荒漠化,山地丘陵的水土的消减等,它们一般是泥石流、岩溶地塌陷、滑坡等,这些灾害都是突发性的。

它们一般都是由人为或者是自然影响造成的,当然,大多数还是两者一起造成的。

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的形成可以说是人为何自然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一方面是人造灾害,另一方面也是属于自然灾害。

在当今的社会已经对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而地质灾害的降低和避免势在必行。

2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的评价与分区(保山市隆阳区,该地多岩性)分区结果与办法和评价: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就是保山市隆阳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分区办法,该办法采取2km乘以2km单元格拆分来处理该研究区,对每个单元格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运用公式(Z=Zqr1+Zxr2)进行解决,在该公式中,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就是Z,r1与r2的答案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为0.56和0.44,采用公式(Ai=D Ax+Q AQ+R AD+X),AX、AQ、AR、AD 它们的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求得0.19、0.22、0.31、0.28。

坍塌、泥石流、滑坡的强度指数(R=a+b+c),地面地裂缝和塌陷的强度指数为(R=a+b),对单元格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的求出要用到GIS技术,将各单元格中同样的合起来,从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分划。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附表一区(段)代号主要分布区面积(km2)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主要危害唐湾—黄甲—龙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包括唐湾、黄甲两镇的全部及龙眠、文昌、青草、范岗、吕亭、大关等镇(街道)的部分地区。

392.75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9起,泥石流灾害2处,造成1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56.0万元,现有隐患点85处,目前仍威胁人口2308人,威胁资产2970.9万元。

文昌—吕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B 包括文昌、龙眠、吕亭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地区。

35.58发生滑坡地质灾害1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5万元,现有隐患点3处,威胁人口30人,威胁资产98万元。

大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C 大关镇的部分地区。

60.75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起,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威胁人口124人,威胁资产252.5万元。

孔城—吕亭—文昌—青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D包括孔城、吕亭、大关、青草、范岗、新渡、双港、文昌、龙眠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或局部地区286.41区内重要的交通干线( G206、合安高速、沪蓉高速)沿线及居民住房存在一定的切坡现象,一般高度较小,已砌石护坡,边坡稳定性较好。

在强降水及人为等因素作用下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双港、练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E 该区位于双港镇的南部。

12.32区内共有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仍威胁人口6人,财产20.0万元。

新渡—嬉子湖—孔城—青草地质灾害不易发区F包括新渡、双港、金神、范岗、嬉子湖、孔城、青草等镇的大部分或局部。

780.65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鲟鱼地质灾害不易发区G 该区为桐城市鲟鱼镇,位于枞阳县境内,为桐城市所属飞地。

2.52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吕亭以及孔城河中游河岸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f1 孔城河水系的中游,包括杨河、双龙河、新店河、鲁王河等4条主要支流现有岸崩段8处,全长1544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3万元,仍间接威胁人口139人,资产1723.0万元。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原则及分区概述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原则及分区概述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原则及分区概述第一节易发区划分原则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根据市区内不同地域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因素进行划分。

其中,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包括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危害程度、稳定性等;人类工程活动程度包括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第二节易发区划分及分区概述根据易发程度分区原则,将石嘴山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1-Ⅰ2)2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Ⅱ1-Ⅱ2)2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Ⅲ1-Ⅲ5)5个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Ⅳ)1个(表3-1)。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与影响,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XX矿区、XX矿区、XX矿区,汝(箕沟)-西(大滩)公路两侧、301省道两侧及XX沟沟口至小西峰沟沟口山前地带,面积约540.04km2,占石嘴山市面积的10.37%。

1、XX—XX矿区泥石流高易发区、汝西公路—301省道崩塌高易发区和XX山前泥石流高易发区(Ⅰ1)行政区划位于XX街道办事处、XX街道办事处、崇岗镇、长胜街道办事处、青山街道办事处、长城路街道办事处、长兴街道办事处、沟口街道办事处,面积约427.31km2。

区内矿山众多、地质环境恶劣,地质灾害发育,共有地质灾害点250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5.53%。

其中崩塌98处、滑坡20处、泥石流123处、地面塌陷7处、不稳定斜坡2处。

威胁矿区居民房屋、地面和井下物资、矿区公路、沟道、输电线路,涉及1645人。

灾害点密度为0.59处/km2。

XX—XX矿区泥石流高易发区、汝西公路—301省道崩塌高易发区地貌上位于构造剥蚀中山-低中山,山体大致呈近南北向展布,海拔高程1500~2000m,相对高差约200~500m。

山间沟谷发育。

受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区内年均降雨量相对工作区其它区域多10%,且多以局地突发性短时强降雨为主,雨量集中,频率较高,是区域内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广东省东源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评价

广东省东源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评价

WESTERN RESOURCES2021广东省东源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多山,以丘陵为主。

区内水系有东江及其支流新丰江等,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地层岩性主要为沉积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松散岩类。

大地构造位于佛冈—新丰江纬向构造带与华夏系河源大断裂构造带的复合地段。

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灾害明显受控于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以及岩性特征等,同时还明显受控于人类工程活动以及降水气候等。

地质灾害区域对防治规划以及防灾减灾意义重大[1]。

本文通过不同的因素考虑,将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分别对不同分区内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治理奠定了基础。

1.分区方法本次分区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易发)指数法”,对广东省东源县境内的地质灾害进行定性评价[2]。

“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易发)指数法”的应用流程包括:(1)单元网格划分。

将广东省东源县的行政区划采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网格剖分,每个子单元的长宽为2km×2km。

(2)计算方法。

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为:Zf=Z q·r1+Z x·r2(式1)式1中:Z f为各单元格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Z q 为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r1为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权值,取值0.6;Z x为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r2为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权值,取值0.4。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各单元格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图1)。

根据各单元格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利用MAPGIS软件功能,采用Kring泛克立格网格化方法生成平面等值线图(图2),为易发区的划分提供定量依据。

图1广东省东源县2Km×2Km单元格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数值图图2东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平面等值线图广东省东源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及评价关维核工业河源工程勘察院河源517000摘要:本文以东源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基础,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将地质灾害密度相同,发育条件相近,易发和危险程度相似或接近的区域划分为同一区块。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现状评估
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不稳定边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区内不良地质作用只要表现为坡面侵蚀和风化,现状危险性小,危害小。
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不稳定边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区内不良地质作用只要表现为坡面侵蚀和风化,现状危险性小,危害小。
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中等。出露第四系残坡积层(Q4dl+el),下伏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中等。评估区内断层不发育,区域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地壳稳定性属墨江-江城稳定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和破坏程度较小。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判定为中等。
(14)工程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应及时对地质环境进行整治,加强生态治理,尽可能地创造自然环境与人类工程的完美结合,协调发展。
场地适宜性综合评估
拟建工程全部处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但拟建场地周边斜坡较陡,地形地貌条件较差,场地条件较差,需对区内挖填方边坡、场地周边斜坡进行支挡和排水措施等,场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
(2)对场地稳定性做出专门的勘察设计评价,并针对场地不稳定地段,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设计、修建重力挡土墙等防护措施。
(3)建议对挖填边坡进行永久支护,采取坡面护坡措施,并做好各边坡坡面排水,及地表排水系统,以迅速排走地表水。统一在工程区内建立完善的截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渗流对场地边坡及地基造成的不良影响。
工程建设运营后,若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污水未合理规划,乱排放,可能对附近河流造成污染,危及下游区居民饮水污染的可能小~中等,危害性及危险性小~中等。

晋城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

晋城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
高平西北部及陵川西部矿区以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亚区(Ⅰ5)
670.54
6.01
该区为高平及陵川的主要煤产地,地质灾害多与采煤活动有关。现状条件下发育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71处,其中滑坡31处、崩塌8处、采空塌陷4处、地裂缝28处。主要对村庄和耕地构成威胁,造成房屋开裂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加强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禁止进入地表建(构)筑物及主要道路的保护煤柱范围内进行开采;近期重点对高平果则沟、龙王沟、成家山地裂缝、三甲镇王家山滑坡和陵川县安坡村地裂缝、大庄村地裂缝、佳祥村地裂缝、二仙庙滑坡等15处地质灾害点进行搬迁或治理。对其余地质灾害点监测预警,开展群测群防工作,根据灾害发展情况采取搬迁、避让或加固的方法逐步进行治理;对破坏的耕地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对新建及生产矿山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方案;对新建工程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保证新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沁水苏庄、柿庄一带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Ⅲ2)
742.77
7.83
分布于沁水县东北部,涉及端氏、固县、柿庄、十里、苏庄等乡镇,该区由南向北依次为低山丘陵区和中低山区,地面标高700~1300m,相对高差100~250m,地形复杂,人烟稀少,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主要为进行封山育林,保护环境,对偏远、闭塞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
市境东南山区一带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Ⅲ3)
2652.70
27.95
该区以石灰岩溶蚀地貌为主,山高沟深,地形险峻,人烟稀少,局部有零星采铁矿的迹象。莽河自然保护区、晋焦高速、晋济高速及规划建设的阳济高速公路位于该区。该区发育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其中滑坡4处,崩塌5处。主要对村庄和公路构成威胁。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主要为:对晋焦高速路、旅游公路的边坡进行一次排查,清除隐患;对村庄周边灾害隐患进行监测预警,并逐步进行治理;新建道路等工程项目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安相关要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表
区段编号
II
III
危险性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区段特征
该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红河水系。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中等。出露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层(Q4dl+el),下伏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评估区内断层不发育,区域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地壳稳定性属墨江-江城稳定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和破坏程度较小。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判定为中等。
预测评估
场地整平挖方范围内挖方边坡在降雨情况下容易产生表层土体或强风化层失稳现象,诱发挖方边坡坍塌、滑坡,由于场地开挖深度较大,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及危害性中等。
工程建设时开挖,将产生开挖弃渣,若处置不当,降雨条件下可能产生小型渣体坍滑或坡面泥石流,可能对场地下缘道路、耕地掩埋等危害,其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挖方或填方施工均会破坏坡面植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破坏坡体应力平衡,导致坡体失稳,引发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对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存在较大的影响。
拟建工程全部处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但拟建场地周边斜坡较陡,地形地貌条件较差,场地条件较差,需对区内挖填方边坡、场地周边斜坡进行支挡和排水措施等,场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
区段编号
II
.
III
危险性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区段特征
该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红河水系。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中等。出露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层(Q4dl+el),下伏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中等。评估区内断层不发育,区域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地壳稳定性属墨江-江城稳定区。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和破坏程度较小。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判定为中等。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易发区的划分是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现状地质灾害的分布并反映地质灾害的历史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节易发分区原则及方法一、分区原则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办法》和《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环发[2001]01号文)。

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分布两个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息烽县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控制因子赋值表(见规划说明书表10.1、10.2、10.3、10.4、10.5),在此基础上运用网格剖分法赋值后,在计算机上用软件自动生成等值线分区,对不合理的边界采用人工修边,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一)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主要考虑:1、地层岩性(岩性组合、地层产状、风化程度);2、构造发育程度;3、地形地貌(地形坡度、相对高差、斜坡类型)。

(二)矿产资源主要考虑:1、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特征简表要求,结合息烽县实际情况,拟定适合本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因子评价简表(按防治规划说明书上的表),在此基础上,将息烽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三级。

二、分区方法对全县行政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剖分后根据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来进行网格赋值,然后圈定等值线进行易发分区(具体方法见规划说明书)。

第二节易发区分区特征一、分区命名原则分区命名原则:以“区域地理名+地质灾害种类+易发程度”进行分区命名,如“鹿窝~三友滑坡高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分区特征及评价上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及等值线圈定结果,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将息烽县地质灾害分为高易发区(等值线≥3.5)、中易发区(等值线2.5~3.5)和低易发区(等值线1.5~2.5)三级,各区平面位置见《贵州省息烽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附图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眠—吕亭—大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Ⅱ)
包括黄甲、龙眠、吕亭、大关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地区
127.34
为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区内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5万元,现有隐患点15处,受威胁人员262人,威胁财产391.5万元。
乡镇政府所在地,20户以上自然村庄和中小学校,国道G206、小(二)型以上水库。
中型
23
40.0
不稳定
唐湾镇政府
远期
9
TC1016
唐湾镇蔡畈村高湾组
滑坡隐患
小型
20
44.0
不稳定
唐湾镇政府
远期
10
TC1036
大关镇旵冲村塘屋组
滑坡
小型
23
26.0
不稳定
大关镇政府
远期
11
TC1031
黄甲镇石窑村姜坎组
滑坡
小型
29
61.0
不稳定
黄甲镇政府
远期
12
TC2024
大关镇龙头村瓦窑组
崩塌隐患
小型
60
128.0
不稳定
唐湾镇政府
近期
5
TC1022
黄甲镇汪河村杨树组
滑坡
小型
50
46.0
不稳定
黄甲镇政府
近期
6
TC1078
范岗镇童铺村四组
崩塌
小型
30
46.0
不稳定
范岗镇政府
近期
7
TC1002
唐湾镇长岭村百丈崖组
滑坡隐患
小型
37
46.0
基本稳定
唐湾镇政府
远期
8
TC2008
唐湾镇杨树村张店组
崩塌隐患
小型
20
35.0
不稳定
大关镇政府
远期
13
TC1023
黄甲镇汪河村杨祠组
泥石流
小型
21
10.0
不稳定
黄甲镇政府
远期
青草—新渡—双港柏年河河岸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B)
包括青草、新渡、双港等镇的柏年河河岸两侧地带
岸崩点3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万元,现仍威胁大堤及农田的安全,威胁财产665.0万元。
柏年河的凹岸地段。
加强监测,限制、禁止河道采砂,河道崩塌段重点进行抛石压脚和砌石护坡。
青草人形河河岸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
含3个岸崩重点防治段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防治职能落实到乡镇,区内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免高切坡,对河流凹岸存在的崩塌进行砌石护坡。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相关项目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青草镇乔庄村山勘组滑坡(TC1068)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作为近期治理。
G
该区为桐城市鲟鱼镇,位于枞阳县境内,为桐城市所属飞地。
2.52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吕亭以及孔城河中游河岸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
f1
孔城河水系的中游,包括杨河、双龙河、新店河、鲁王河等4条主要支流
现有岸崩段8处,全长1544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3万元,仍间接威胁人口139人,资产1723.0万元。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说明表
附表一
区(段)
代号
主要分布区
面积
(km2)
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主要危害
唐湾—黄甲—龙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A
包括唐湾、黄甲两镇的全部及龙眠、文昌、青草、范岗、吕亭、大关等镇(街道)的部分地区。
392.75
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9起,泥石流灾害2处,造成1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56.0万元,现有隐患点85处,目前仍威胁人口2308人,威胁资产2970.9万元。
包括唐湾、黄甲两镇的全部以及青草、范岗、吕亭、龙眠、文昌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地区。
362.20
为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区内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8起,泥石流灾害2处,造成1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50.5万元,现有隐患点81处,目前仍威胁人口2200人,威胁资产2929.9万元。
乡镇政府所在地,20户以上自然村庄、中小学校及矿山、小(二)型以上水库。
金神—孔城—吕亭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Ⅲ)
包括嬉子湖、新渡、金神、龙眠、鲟鱼等镇(含街道)的全部以及青草、范岗、双港、新渡、孔城、吕亭、大关等镇的大部分地区。
1081.44
为地质灾害低及不易发区,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处,其中,崩塌1处,滑坡2处,崩塌隐患2处,河岸崩塌5处。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6.5万元,受威胁人员101人,威胁财产595.5万元。
稳定程度
责任单位
防治
分期
备注
人口
财产
(万元)
1
TC1028
黄甲镇葛湾村季湾组
滑坡
小型
32
65.0
不稳定
黄甲镇政府
近期
2
TC1005
唐湾镇八一村叶老屋组
崩塌
小型
80
150.0
不稳定
唐湾镇政府
近期
3
TC1068
青草镇乔庄村山勘组
滑坡
小型6068.0源自不稳定青草镇政府近期
4
TC1007
唐湾镇八一村新民组
滑坡
文昌—吕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B
包括文昌、龙眠、吕亭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地区。
35.58
发生滑坡地质灾害1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现有隐患点3处,威胁人口30人,威胁资产98万元。
大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C
大关镇的部分地区。
60.75
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3起,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威胁人口124人,威胁资产252.5万元。
吕亭—孔城鲁王河、孔城河河岸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段(A)
包括吕亭、孔城两镇的鲁王河、孔城河河岸两侧地带
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共发生岸崩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3.8万元,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受威胁人口134人,财产1459万元。
杨河、兴店河、鲁王河、双龙河孔城河的凹岸地段。
加强监测,限制、禁止河道采砂,河道崩塌段重点进行抛石压脚和砌石护坡。
(C)
青草镇人形河河岸两侧地带。
岸崩点2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9万元,现仍威胁大堤及农田的安全,威胁人员70人,威胁财产565.0万元。
人形河的凹岸地段。
加强监测,限制、禁止河道采砂,河道崩塌段重点进行抛石压脚和砌石护坡。
桐城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汇总表
附表四
序号
灾害点编号
项目名称
灾种类型
规模
威胁对象
青草大沙河中下游河岸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段
f2
大沙河水系中下游
现有岸崩段7处,全长2825m,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9万元,目前仍间接威胁人口86人,资产1382.0万元。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附表二
区(段)
位置
面积
(km2)
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
重要防护对象
防治措施
唐湾—黄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
双港、练潭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E
该区位于双港镇的南部。
12.32
区内共有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仍威胁人口6人,财产20.0万元。
新渡—嬉子湖—孔城—青草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F
包括新渡、双港、金神、范岗、嬉子湖、孔城、青草等镇的大部分或局部。
780.65
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
鲟鱼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防治职能落实到乡镇,对大关镇旵冲村塘屋组滑坡(TC1036)、吕亭镇鲁谼山村板桥组板桥小学崩塌隐患(TC1057)等3处重点、次重点防治点在近期进行治理,实行建设工程和宅基地选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移民建镇扶贫开发、林业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相关项目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孔城—吕亭—文昌—青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D
包括孔城、吕亭、大关、青草、范岗、新渡、双港、文昌、龙眠等镇(街道办事处)的部分或局部地区
286.41
区内重要的交通干线( G206、合安高速、沪蓉高速)沿线及居民住房存在一定的切坡现象,一般高度较小,已砌石护坡,边坡稳定性较好。在强降水及人为等因素作用下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建立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落实到镇(街道)。对23处重点、次重点防治灾害点以及重点防治地段根据灾点特征采取避让、工程治理等措施进行防治,严格实行建设工程和村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宅基地选址地质危险性评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闭坑后恢复治理,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等相关项目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