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选型的应用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桩基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桩基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桩基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桩基工程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港口码头等工程项目中。

通过在土体中插入或灌注桩体,增强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本文将介绍几个桩基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xxx大桥工程xxx大桥是一座横跨大江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建设要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师决定采用桩基工程技术来提高桥墩的承载能力。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先利用钻孔设备在桥墩位置钻孔,并在钻孔中注入混凝土形成桩身。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桥墩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桥墩的承载能力,使得大桥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流等自然力的冲击。

二、xxx大楼基础工程xxx大楼是一座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建筑物的基础承载能力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基础承载能力问题,工程设计师决定采用桩基工程技术来加强土壤的承载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钻孔工作,将桩体嵌入土壤中,然后灌注混凝土形成桩体。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土壤的承载能力,还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确保了大楼的安全性。

三、xxx码头工程xxx码头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工程项目,需要能够承受大量货物和船只的压力。

在码头建设过程中,为了增强码头的承载能力,工程人员决定采用桩基工程技术。

首先进行钻孔作业,然后在钻孔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桩体。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码头的承载能力,还提高了整个港口的稳定性,确保了船只的安全进出。

总结来说,桩基工程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增强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桩基工程能够为建筑物、桥梁、港口等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桩基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它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土壤条件和工程要求。

因此,在土木工程领域,桩基工程技术被广泛采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桩基础的桩基础的施工工程实例

桩基础的桩基础的施工工程实例

桩基础的桩基础的施工工程实例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工程,其作用是通过将混凝土桩或钢桩深埋地下,使得建筑结构所受荷载能够传递到地下的更稳定的层次,保证其安全可靠。

本文将介绍一则桩基础的施工工程实例。

这则实例发生在某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

该建筑是一座32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地处城市中心,周围环境复杂,建设规模庞大。

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属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土层为杂土和软黏土,需要采用桩基础来增加承载力和稳定性。

首先,施工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土质和地下水位勘察,以及建筑结构荷载的计算和设计。

经过综合分析,决定采用混凝土桩基础作为主要的建筑地基结构。

施工方案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施工流程。

1. 桩基础的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和场地勘察结果,桩基础总共需埋置833根桥式钢管混凝土桩。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自吸式钻孔机钻取孔洞、沉箱式灌注桩的冲孔和出料、钢筋的加工和焊接等程序。

2. 确定桥式钢管混凝土桩的尺寸和钢筋配筋在确定桥式钢管混凝土桩的尺寸和钢筋配筋时,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荷载以及地层土质等因素。

为此,施工方案采用了声纳测地仪和钻孔取样等手段对土层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3. 自吸式钻孔机钻取孔洞自吸式钻孔机是桥式钢管混凝土桩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桩的深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并在桩的内部空洞中排除空气和水分。

4. 沉箱式灌注桩的冲孔和出料沉箱式灌注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桩基础类型,其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冲孔、出料、换钻、沉管等步骤。

该桥式钢管混凝土桩采用的是3米沉箱式灌注桩,每根钢管都需要冲孔、出料、焊接等过程。

施工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

5. 桥式钢管、钢筋的加工和焊接桥式钢管的加工和焊接是施工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

每根桩需要进行10多次的焊接和加工过程,尤其是钢筋配筋更需要准确和规范。

6. 灌注混凝土当桩基础完全灌注混凝土后,需要进行试打桩和检测桩身质量,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经过多次检测、调试、试打桩等流程,最终确保了桩基础的牢固和稳定。

例析填土地区桩基础选型

例析填土地区桩基础选型

例析填土地区桩基础选型1. 引言四川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新近的建设用地很多都是以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弃土场,这就造成了大量工程的拟建场地山体开挖整平后部分为填方区,回填土较厚,且厚度变化较大。

而新近回填土一般较松散,欠固结,承载力低,不能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故一般均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这种基础形式从人类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雏形,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桩的型式非常多,具体工程选择什么样的桩型不仅涉及到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还与工期、成本和环境等息息相关。

本文通过两个桩基础选型实例阐述填土地区在桩基础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 填土超深场地的桩基础选型2.1 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由22栋14~32层的高层建筑及1层大底盘地下室组成。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北岸丘陵冲沟剥蚀地貌,场地内原始地形起伏较大,标高介于334.62~353.34m之间,高差18.72m。

钻孔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土质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統粗砂层以及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

2.2 桩基础选型本工程除4、5号楼外填土相对不算特别厚,故根据基岩埋深分别采用了浅基础、人工挖孔桩和旋挖灌注桩。

4、5号楼位于古河道的一个支沟上,基坑开挖后基底全部为填土层,且填土厚度较大(20~40米),回填土年代目前也不清楚,且填土下还有3~8米的粗砂层,地质条件极为不利,从工期和成本上考虑并不适宜于修建高层建筑,但从小区总图上考虑又要求此处必须修建。

地勘报告建议这两栋楼采用管桩、人工挖孔桩或旋挖灌注桩,以中等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

考虑到锤击法PHC预应力管桩,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施工文明,现场整洁,造价远低于其余桩型,初步决定先按管桩基础设计。

2.3 经验教训确定采用管桩基础后,考虑到场地填土层中含有较大块石、粗砂层中局部含有漂石、锤击法PHC预应力管桩严重的“挤土”效应、强风化和中等风化泥岩“互层”问题,以及锤击法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后对桩端持力层的结构破坏较大等,为了进一步判断管桩的可行性,并确定管桩的承载力给设计提供依据,在场地上进行了试桩。

桩基础实例及问题分析

桩基础实例及问题分析
18.不完善。还应考虑:风、水、电等临时设施的设计,弃渣场设计,施工机具设备配置与劳动组织,施工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与组织。
二、桥梁工程
案例1:2.0m的桩基,桩长35 m,桩顶设置承台。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2m的覆盖层和含15%砂砾石的土,施工水位比桩顶高1.5m,施工单位拟选用正循环回转转机,钢护筒结构,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案例1:某桥基础为6根
案例5:西湖中桥是一座15m的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简支梁桥,桥宽9.5m,重力式桥台。桥位处地质覆盖层为厚2m的强风化泥岩,桥台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桥梁顶面距自然地面线的平均高度为8m。在距桥位3km处有一个大型水泥厂,混凝土所需用的砂石级配良好。施工单位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直接支撑在地面,为防止支架变形,整个钢管支架设置了多道斜撑和横撑。此外,为确保梁体的外观质量,选用了优质钢模,采取多种固定模板的措施。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正值高温,采用了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多时段直接洒水养护。拆模后发现梁体外观光整,但在梁底和桥面出现了许多不规则的裂缝,梁底有横向裂缝。
16、对支架进行预压有何目的?设置预拱度应该考虑哪几个因素?(42)
17、通过计算确定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该考虑哪些因素?(194)
丙公司参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详细的施组设计,重点考虑了洞口平面布置、出渣方案方法、钻爆作业,劳动力组织计划。施工方法确定采用新奥法。
18、该施工组织设计考虑的内容是否完善?如不完善,请补充。(93)
3. (1)梁体混凝土的强度控制(1分);(2)预拱度的控制(1分);(3)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1分);(4)支座安装型号、方向的控制(1分);(5)伸缩缝安装质量控制(1分);(6)支架沉降量的控制(1分)。

桩基础案例

桩基础案例

桩基础案例
以下是一个桩基础案例:
项目名称:某高层建筑的桩基础施工
施工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
施工单位:某建筑工程公司
工程概况:
该高层建筑的建设地区地质条件较差,表层为厚层的黏土,深层则是软弱的泥岩和泥质砂岩。

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决定在该地区采用桩基础作为基础结构。

工程设计:
根据该建筑的结构和地质情况,该建筑的桩基础采用了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桩两种类型。

其中混凝土灌注桩直径800毫米,长度20米,间距3米,桩顶标高2.5米;钢筋混凝土桩直径600毫米,长度18米,间距4米,桩顶标高3.0米。

施工过程:
1. 确定桩位,采用机械钻取深度为4.0~5.0米的浅孔。

2. 在钻孔中料桩,并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注入孔内。

3. 为了加强桩的承载力,混凝土灌注桩采用了加固筋。

4. 钢筋混凝土桩采用全套加固措施,包括钢筋、型钢和钢筋混凝土桩身的钢套等。

5. 施工时加强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施工成果:
经过4个月的努力,该地区的桩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在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中,桩基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建筑也在2020年开工不久后顺利竣工。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桩基础的选型分析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桩基础的选型分析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桩基础的选型分析某房建工程的选择和设计桩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从施工角度来看,对桩基础的选型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选型分析。

在确定桩基础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工程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的类型、层位分布、地下水位等。

这是决定桩基础类型和长度的重要依据。

在一般的柔性地基上,可以选择浅桩,如灌注桩、钻孔桩等;在较硬和深的地基上,可以选择深桩,如扩底桩、摩擦桩等。

还需要了解地质条件是否存在特殊问题,如软弱土层、易液化地层等,需要选择相应的特殊桩型和增强措施。

其次是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选型分析。

建筑的结构形式也会对桩基础的选型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框架结构,可以选择混凝土搅拌桩和钻孔灌注桩等;对于大跨度结构如桥梁、大跨度厂房等,可以选择摩擦桩和钢筋混凝土扩底桩等。

还需要结合建筑的荷载和变形要求进行选型,以满足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是根据施工工艺和条件进行选型分析。

在桩基础的选择中,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条件的限制。

一方面,桩基础施工需要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并且需要工期合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

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的适应性,如桩身是否容易拔出浆液、施工过程的排水和加固等等。

在进行选型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工艺和条件的限制,选取适合工程施工的桩基础类型。

最后是根据经济效益进行选型分析。

在选型分析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桩基础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需要根据工程的投资和效益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比例。

还需要考虑长期维护和管理的成本,保证桩基础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根据经济效益的考虑,可以进行不同类型桩基础的成本对比分析,选择经济性较好的桩基础。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的桩基础选型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选取适合工程需求和施工要求的桩基础类型。

只有在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出最合适的桩基础。

某工程基础桩的选型分析

某工程基础桩的选型分析

5 分析 结 论
() 钻 ) 1 冲( 孔灌 注桩 , 仅考虑 桩身的水 平承载力 , 不满足 上 部结构水平荷载 的要求 , 需要增加桩数 方可满足。考虑淤 泥及砂层 的成桩 可靠度 问题 , 暂不做为推荐 方案 。 ( )S 8 P 0 2 T C 0 4 0桩 身水平 承载力 较高 , 身质 量可 靠性 桩
704 0 .2
同 T C桩 , S 且桩接 头水平抗剪承 载力更为可靠。 1场地干净 ; 、
2 挤土效应明显 、 较快 约 5 0 , 0元 瑚
择合适的桩型就尤为重要。
3 桩 基础 的优 选分析
本 工程桩基 方案可考 虑灌注桩及 预制桩 ,二者均有 优 劣 。灌注 桩方 案中的冲( ) 钻 孔灌注 , 可以进入 全风化及 强 桩 风化 花 岗岩 土层 深部 , 单桩 竖向承载力较 高 , 是在淤泥 层 但
1 工程 及场 地概 况
节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 。本工程持力层较深 , 无法避免接桩 ,
砂③ 、 粉质粘 土③,; ) 以及 主要形成 于中更新统 的残 积土( 残 积砂质粘性土④ ) 和基岩风化层 ( 全风化花 岗岩⑤ 、 强风化花 岗岩⑥。强风化 花岗岩⑥ 中风化花 岗岩⑦ ) 、 、 组成 。 场地 内地

水平荷载较大 , 因此 , 桩基设计 的关键环节 , 首先是选择正确 的桩型 , 确保浅 层厚淤泥层 桩基水平 承载力 , 能满足 上部结
构水 平荷载 的要 求 , 其次是 考虑合理选择 沉桩工艺 , 确保 浅 层厚淤泥层 , 成桩 的桩身质量 。
层杂 ( ) 素 填土 、 十几 米厚的淤泥 、 米厚 的细 中砂 、 风化花 几 强
下水对 混凝土结 构弱腐蚀性 ; 钢筋砼结构 中的钢筋 , 对 长期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桩基础的选型分析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桩基础的选型分析

从施工角度对某房建工程桩基础的选型分析
某房建工程的桩基础选型分析从施工角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桩基础的承载力、
施工难度、施工速度、经济性以及工程的环境影响等。

桩基础的承载力是选择桩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承重要求,可以确
定工程所需的桩基础的承载力。

常见的桩基础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
钢桩、木桩等,每种桩的承载力都不相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施工难度是影响桩基础选型的因素之一。

施工难度包括桩基础的孔洞开挖、桩的安装、混凝土灌注等过程。

对于土层较软或存在地下水情况的工程,选择打桩或灌注桩相对较困难,而对于土层较硬的工程,则可以选择预应力桩或静压桩等。

施工速度也是选择桩基础类型的考虑因素之一。

某些工程对施工周期有着较紧的要求,因此选择施工速度较快的桩基础类型可以提高工程进度。

使用现浇桩比螺旋桩施工速度更快,但前者需要等待混凝土硬化,而后者则不需要。

经济性是选择桩基础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桩基础在施工成本、材料费用、劳动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综合考虑工程预算和成本效益,选择经济性较好的桩基础类型可
以降低工程成本。

对于环境影响,要考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某些桩基础类型在施工过程中可
能产生噪音、振动或挖掘大量土方,对周围居民和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对环境影响较
小的桩基础类型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选型的应用实例分析
摘要:桩基础是常见的基础形式,桩基的设计是否合理与桩基础的选型息息相关。

本文特此着重分析桩基础的选型,对影响桩基础选型的三个主要因素,即建筑工程的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地质环境,分别举例探讨。

并对桩基础选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桩基础选型;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地质报告abstract: the pile foundation is the common for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le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pile foundation.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le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conditions, local experie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sele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of appropriat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selection of piles; site conditions; experience; geological repor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桩基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人类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如今,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桩基选材还是桩基础的选型,
都已经有了现代化基础工程的影子。

但是,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的选型还是有一些困扰性的问题。

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地质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桩基础的选型造成影响。

在桩基础的选型中,我们要把握因地制宜的方针,勘察好岩土工程、荷载特征以及施工技术环境之后方能应用。

桩基础是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一起构成的,类别主要分为高承台桩基和低承台桩基。

高承台桩基是指承台底在地面的上方而桩上部露出了地面。

低承台桩基是指承台底面低,与土体产生触碰,而整个桩都留在了地底下。

一般来说,低承台桩基使用的频率更高。

1、场地条件因素影响桩基础选型
1.1工程概况
该建筑工程场地位于龙子湖区长春路以临淮关镇以西,勘察场的地区属于两种地貌形态,即淮河阶地和龙子湖漫滩,地层岩性是第三系淮河冲积形成的软土和砂石土壤。

通过物理力学的方法,最终将地层分成了8层。

该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是附近湖泊水源和砂土内潜水。

阶地的水位埋深为12.33—17.15m,漫滩的水位埋深为8.40—12.20m。

在初步设计基础时使用了两种桩型,即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

干作业钻孔灌注桩用于阶地地面,桩径为500mm,长度为17.32m。

竖向单桩承载力为1235kn。

沉管灌注桩用于漫滩处建筑物,桩径为300mm,经过复打后,桩径为420mm,长度为17m,竖向单桩承载力达到了820 kn。

由于场地属于两种特殊的地貌,总体的地势
自然向淮河微倾,阶地与漫滩之间的区域呈现陡坎状。

产生最大的高差为8m左右,由于该地貌呈现由北向南的倾斜角,因此需要在场地上填上1—3m的填方。

1.2桩基础选型方案
根据地质报告以及最初设计的桩基础选型方案,并加以设计参数,设计组就得到了最初步的施工图设计。

在审核中我们发现,原先设计好的桩型和桩长并不怎么适用。

设计中规定桩端深入持力层能达到了2m左右,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在真正的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为有地下水层,施工中会出现塌孔,桩无法达到设计需要的承载力。

在初步设计中,场地大面积填方根本没有在考虑的范围内。

倘若将桩长缩短,单桩承载力就无法达到设计所需要的要求。

根据综合的研究,最终方案改成利用高压注浆灌注桩,重新设计好基础。

虽然影响了施工的进度,但避免了因为桩基问题而引发的事故。

对桩基础选型,不能在结构施工设计时完全参照初步设计。

因为初步设计不可能深入到实际当中,了解场地条件给桩基础选型带来的影响。

设计者要细致的参照地质材料,并向当地群众多方的打听,认真的选择桩基础的形式。

倘若造型设计中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并会发生桩基事故。

2、地区经验因素影响桩基础选型
2.1工程概况
该工程属于工业厂房,有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层数为五层,
总高度为41.32m,属于砖混结构类型。

该工业厂房属于河流沉积土层,主要分为粉土、杂填土、中砂等。

厂地下有一层的地下潜水,水位达到4m左右。

有的钻孔测水位为1.8m,属于中硬地,也证明该地土层起伏较大。

2.2桩基础选型方案
由于该场地荷载的差异比较大,因此在1.5m至3.5m的区域内,不使用天然的地基,而选择桩基础。

该场地地下水丰富,不能用人工来挖孔桩,因为可能会穿越可塑粉土层的范围。

在初步设计中,决定采用钻孔压浆桩。

这种桩型虽然很适合该场地,但造价比高。

该区域内的地区经验证明,没有相应的施工队伍,选用钻孔压浆桩的方法不可行。

在之前的工程定案中,有施工方提出使用预制桩。

这种桩型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并可能无法穿过圆砾层。

因此在前期讨论中排出。

但由于钻孔压浆桩的方法不可取,之后也经过调查发现,该场地附近都使用过预制桩基础。

而且因为场地周围比较开阔,不可能会对周围造成影响。

场地区域的第四层土质主要是圆砾层,用重型动探实测击数为17.0,没有超出22.0,这就证明用预制桩施工完全没有问题。

本工程最终确定使用预制桩施工,钢筋水泥预制桩为310×310mm 的截面尺寸,桩尖刺入5—7米的土深度,单桩承载力达到了850kn 的标准值,桩端全截面进入圆砾层厚度大于310mm。

在正式施工之前还对单桩进行了现场试桩,核实了施工条件和桩尖标高。

单桩穿
透圆砾层和其自身承载力都没有问题。

试桩过程中确定好了锤击的控制参数以及工程桩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最终投入施工。

桩基础选型首先要分析好地质报告中所说明的土层状态和物理
指标,对当地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借鉴地区施工的经验,这样才能保证桩基础选型的合理性。

根据地区经验能够保证经济合理、符合质量要求的桩基础选型。

3、地质报告深度影响桩基础选型
3.1工程概况
一处工程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临近渤海,地貌结构为古黄河道冲击平原。

场区地势平缓,地层为第三、四纪冲击层。

对地层进行深入的揭露,发现勘探场地大致可分为7层的地形,最深的勘探点为20m,深度10—15m下有小股的地下水层。

3.2桩基础选择方案
由于结构柱底会产生荷载,持力层特选用第4层粘土层。

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为1000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900 kpa。

柱下有六桩,十桩承台。

500mm的桩径,长度为10 m,全程内注浆。

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值相比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提高了1.1—1.2倍。

,不怎么经济,而且没有很高的承载力。

本工程场的勘探揭露持力层很浅,没有达到设计所需。

而在设计中,设计者并没有致以地质报告所提供的深度,只是在审核中发现原来场地用高压注浆桩并非经济。

只好对地层进行二次补勘揭露。

修改基础设计,撰写新的地质报告后,只好选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来扩底桩。

6层中细砂选为桩
端持力层,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是2200kpa,桩径1m,2.4m的扩大头。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7500kpa,桩长改为18m,一柱一桩的方式减少钢筋用量和承台混凝土,起到了非常经济的效果。

3.3得出结论
两种方案的选择,表明了地质报告所说明的深度对整个设计方案、桩基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依据地质报告所说明的深度后开始施工,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遗漏。

设计者需要在施工前仔细的研究地质报告,其中所介绍和说明的内容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比如勘探深度、勘探点间距等等。

举例的工程地质报告中为一般性勘探孔,而没有控制性孔因此不能发觉桩端下厚度土层的土质情况。

由此从而限制住了选用合理经济设计方案。

4、结束语:
根据场地条件、地区经验以及地质报告深度对桩基础选型影响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把握住桩基础选型的关键,就要认真的对工程地质报告进行研究,调查好场地的地质条件。

了解地区的经验,并加以借鉴,施行于桩基础的选型中。

设计中多提出新方案,通过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桩基础选型。

这样才能完成桩基础设计和选型的最终任务。

参考文献:
[1]蒙晓红,方崇,罗捷.桩基础选型的模糊优化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钱斌,张格飞.岩溶地区桩基础选型的实例分析[j].土工基
础.2010,(1).
[3]吴文超.建筑物桩基础选型设计[j].建设科技.20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