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1

)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B.人口和城市—东疏西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十一页,共34页。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3.在图上标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用直线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与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连接起来。
Ⅰ
①地形地势因素
Ⅱ
②气候因素
Ⅲ
③降水因素
第十二页,共34页。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答案】 填图略。图中字母 A、B、C、D 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 地区和青藏地区。图中的界线Ⅰ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该线的主 导因素是降水因素;图中的界线Ⅱ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与我国 1 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和 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该线的南北两侧在气 温和降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确定该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因素;图中 界线Ⅲ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区域的分界线,该线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 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由于青藏地区以高原为主,地势高,平均海拔在 4 000 m 以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因而确定界线Ⅲ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因素。
一、地理差异显著
核课 心时 填作 图业
第八页,共34页。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新人教版)(共53张PPT)

(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C
A B
图5.1 我国的三级阶梯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地形(地势)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不同的需要 地理区域 划分 一个地理区域可以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
同级别的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
夏季风分界 线 400mm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第一、第二级 阶梯分界线
一、地理差异显著
地理差异显著—气温
-28℃
北
16℃
南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升高 气温逐渐_____ 降低 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_____,
地理差异显著—气温
黑龙江
海南
地理差异显著—降水
东南沿海 降水:自 _____ 西北内陆,距 向_______ 海越来越远, 少 降水越来_____
省级(34个省级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 县级(市、自治县) 乡级 (镇、民族乡)
文化区:例如 华北 东北 西北、西南等等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 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 理区域 即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西北地区 、 和 青藏地区 。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地理差异显著—地势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人类活动差异
东部 P93 农业 P13 人口 P103 城市 P87 交通 P104 经济发 展水平 耕 多 多 密 高 西部 牧
少
少 疏 低
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
哈尔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昼短夜长 广州纬度较低:气候炎热,昼长夜短
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新教材)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课件PPT

D.丙—青藏地区
10.下列描述与图中地区相符的是( )
A.甲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乙处人们每年举办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丙处人们迎接客人时敬献哈达
D.丁处文物古迹众多
八年级地理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 9 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明该地区进入雨季较早,该地区是我国的南方 地区,故选 B。第 10 题,甲为北方地区,其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A 项错误;那 达慕大会是丁西北地区蒙古族的节日,B 项错误;丙为青藏地区,其人们迎接客人时 敬献哈达,C 项正确;我国文物古迹最多的地区是北方地区,D 项错误。 答案:9.B 10.C
(1)图中地理区域①是(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区域②与区域③划分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势
B.气温
C.季风
D.人口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八年级地理 ·下
(3)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返回导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①为南方地区,②为北方地区,③为西北地区,④为青 藏地区。第(2)题,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根据题意,故选 C。 第(3)题,A 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特点;B 项“黄梅 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南方地区的特点;C 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是西北地区的特点;D 项“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青藏地区的特点。根据 题意,故选 D。 [答案] (1)A (2)C (3)D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课件 (共29张PPT)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评价园地
A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评价园地
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东北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植被
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北方: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
气 候 归纳
北方河流流量: 小 南方河流流量: 大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降水
3分钟
C
A
B
季风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B
1月份0℃等温线的分布
气候
B
年降水量的分布
地势
昆仑山
C
昆仑山地势Βιβλιοθήκη 三级阶梯季风西北地区
地势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气候
气温 降水
南方地区
评价园地
D 1.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大豆
C.青稞
D.小麦
C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青藏地区 、 B 南方地区、C 北方地区、D 西北地区 。
评价园地
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完美课件PPT

下页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区域 耕地类型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以旱地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以 水田 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 、大豆、甜菜、苹果 水稻、油菜、甘蔗、柑橘
传统交通运输
陆路运输
水运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 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 大 ,墙体高
要素比较
地理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气温
自南往北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
自然环境
降水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海陆
地势 农业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 气候
人口、城市和 人类活
经济发 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
人口、历史
八年级地理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八年级地理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该界线与 1 月 0℃等温线东段,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大致吻合;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 斯山。 答案:A
八年级地理 ·下 读图,完成第 5~7 题。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5.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东侧河流为( )
八年级地理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 2 题,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正在飞雪,而南方地区却是春色妖娆,主要是 因为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第 3 题,受自然环 境条件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有着不同的人文风情。如:民间体育——南赛船北滑雪; 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根据题意,选 A。 答案:2.D 3.A
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全文课件1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气温:自南往北,气温渐低 降水:自东南往西北,降水逐渐减少
农业活动
地理差异显著
人类活动差异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四大地理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区域划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 布图,了解随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 变化规律;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明确我国在自然环境的差 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
3.掌握中国四大区域的位置及划分原则。
我国不同地区的春节景象
地理差异显著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主食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建筑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传统交通运输
陆上运输
水运
活动:分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 有什么不同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类型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 地区
青藏 地区
秦岭山脉淮河河流
南方 地区 横断 山脉
1.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原因是
( A)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
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
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
2.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气温:自南往北,气温渐低 降水:自东南往西北,降水逐渐减少
农业活动
地理差异显著
人类活动差异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四大地理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区域划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分 布图,了解随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 变化规律;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明确我国在自然环境的差 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所呈现的差异性特点。
3.掌握中国四大区域的位置及划分原则。
我国不同地区的春节景象
地理差异显著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主食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建筑特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传统交通运输
陆上运输
水运
活动:分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 有什么不同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类型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方 地区
青藏 地区
秦岭山脉淮河河流
南方 地区 横断 山脉
1.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原因是
( A)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
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
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
2.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实用课件

高于0℃ 大于800㎜ 平原丘陵 无 水田
小麦
水稻
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小
大
活活动:动探:究升华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
河流流量
北方: 小 南方: 大
主要原因: 降水
返回
西C北地区 青藏D地区 北方B地区
•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 ”的言 行概括 归纳出 母亲的 形象特 点;然 后围绕 这些特 点组织 语言, 表达赞 美之情 ;发短 信要采 用第二 人称。
合作探学
• 我国在气温、降水、地势方面有何差异? • 这些差异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随堂练习
南高
北低
东南 多 西北 少
西高
东低
西 牧 东 耕 南 稻 北麦
东密
西疏
东高
西低
一、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 差异。
1.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升高 气温逐渐 降低 。
纬度因素
-32℃
-24℃
0℃以上
800mm以上 亚热带
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人 文差异
屋顶
一年 小麦、 坡度 以陆
旱 一熟 大豆、 较小, 路运
地
或两 年三
花生、 墙体 甜菜 较厚
人教版课件《中国的地理差异》PPT实用课件1

•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 ”的言 行概括 归纳出 母亲的 形象特 点;然 后围绕 这些特 点组织 语言, 表达赞 美之情 ;发短 信要采 用第二 人称。
中国地理的差异
西北 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线
低于 0℃
少
高于0℃ 多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
山地
丘陵,盆地
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少
多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气候)降水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气候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气温
5、“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描述的地区是 B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4、从植被类型看,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 ___针__叶___林和___落_叶__阔__叶_____林,
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___常_绿__阔__叶_____林,
表现为植物的生长要受到_____气_候____条件的影响;
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 多用汽车,马车
(气候) 降水
屋 墙顶 体坡较度厚较小,屋墙顶体坡高度大,(气候)降水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黄土高原上的窑 洞
南方
1、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大致以__秦__岭___ -2-、--_位_淮_于_河_北__方一地线区为的界直。辖市有北__京____和___天__津__, 位于南方地区的直辖市有___重_庆___和___上__海__。 3.“住窖洞,吃面食,唱秦腔”的人们多居住 在 A(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秦岭 ,②是 淮河 。
北方地区
气候
南方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
降F水
西A北地地区区
地E势 青藏B地地区区
北C方地地区区 南D方地地区区
气G候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四大地理区域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上面四幅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与四大 区域相匹配
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北方:小
主要 原因
南方:大
主要 原因
气温差异
降水差异
气候 差异
活动:你还能说出南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 等方面的特点吗?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地理 区域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高原、平原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多于800毫米 高原、丘陵、平原
无结冰 以水田为主
水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植被 类型
南北 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
水量
南北自然差异主导因素
北方:以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为主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B )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以旱地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多于800毫米 高原、丘陵、平原
无结冰 以水田为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水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少于800毫米 多于400毫米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差异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中国地形图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人文差异:
糌粑 莜面
馕 米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地理 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A
A
四大地理区域
• 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 降水
B
B
四大地理区域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C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青藏地、区 B 南方地区、C 北方地区、D 西北地区 。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地理 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自然区域
东北平原 热带
地理区域
经济区域 工业区 农业区
行政区域
省、县、 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地四理大 区域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有结冰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无结冰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800毫米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低于0℃
地理 差异 显著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地理 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我年降水量 是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
代言 人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无结冰期
有结冰期 0℃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一线
• 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等温线
主导因素
• 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气候
C
C
四大地理区域
• 界线C大致与哪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第 І 阶梯的边界线
主导因素 地势
十秒记忆 大PK
四大地理区域
降水
地势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少于800毫米 多于400毫米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多于800毫米
无结冰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少于800毫米 多于400毫米
高原、平原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地 理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四大 地理 区域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 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秦岭 ,②是 淮河 。
北方地区
气候
南方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
降F水
西A北地地区区
地E势 青藏B地地区区
北C方地地区区 南D方地地区区
气G候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四大地理区域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上面四幅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与四大 区域相匹配
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北方:小
主要 原因
南方:大
主要 原因
气温差异
降水差异
气候 差异
活动:你还能说出南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 等方面的特点吗?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南北大鉴别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地理 区域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高原、平原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多于800毫米 高原、丘陵、平原
无结冰 以水田为主
水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植被 类型
南北 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
水量
南北自然差异主导因素
北方:以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为主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B )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以旱地为主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多于800毫米 高原、丘陵、平原
无结冰 以水田为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水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少于800毫米 多于400毫米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差异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中国地形图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人文差异:
糌粑 莜面
馕 米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地理 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A
A
四大地理区域
• 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 降水
B
B
四大地理区域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C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青藏地、区 B 南方地区、C 北方地区、D 西北地区 。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地理 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自然区域
东北平原 热带
地理区域
经济区域 工业区 农业区
行政区域
省、县、 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 地理 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地四理大 区域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评价园地
3.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有结冰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无结冰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800毫米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低于0℃
地理 差异 显著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地理 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我年降水量 是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
代言 人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无结冰期
有结冰期 0℃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一线
• 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等温线
主导因素
• 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气候
C
C
四大地理区域
• 界线C大致与哪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第 І 阶梯的边界线
主导因素 地势
十秒记忆 大PK
四大地理区域
降水
地势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少于800毫米 多于400毫米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多于800毫米
无结冰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
秦岭—淮河以北
1月份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少于800毫米 多于400毫米
高原、平原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 地理差 异》全 文课件P 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地 理差异
地理 差异 显著
四大 地理 区域
自然差异:气温、降水、 地势等
人文差异:农业、工业、人口、交通等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 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