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 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进修内容1. 气温的观点及测量方法;2. 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3. 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4. 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们平时生活的重要性。

2. 进修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了解不同地区气温的变化规律。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滴或固体颗粒后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了解不同季节和地区的降水量差别。

3.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对植被发展、动物生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温和降水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探讨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和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5.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观点及测量方法,认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观察当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记录并分析其规律;2. 查阅资料,了解气候变化对举世生态系统的影响;3.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农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2. 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认识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学案

第四章第2节《气平和降水》(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降水的种类2.认识降水量的观察方法,掌握等降水量线的观点,理解降水的散布规律,认识天气资料的表示方法。

3.经过阅读气温降水散布图,培育学生读图剖析能力,经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降水的逐月分派图,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要点:1.等降水量线及世界降水的散布。

2降水的主要种类难点: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仔细准备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3.降水的三种基本种类是、、。

4.丈量降水量一般用的工具是,单位是。

5.地球有两大雨极,一是印度东北部的,二是夏威夷群岛上的。

6.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一年的个月,纵坐标左侧是,右侧是。

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讲堂研究一:读图4-14,赤道地域与两极地域哪里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域和内地地域哪里降水多?讲堂研究二:读图4-15、4-16,找出乌兰巴托与昆明最高、最低月均匀气温各是多少,计算这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

讲堂研究三:在图4-17坐标网格中,模仿乌兰巴托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会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霜2.润湿空气受热膨胀上涨,变冷凝固而形成的降水叫(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3.以下地域降水最少的是()A.赤道邻近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域C.中纬度的大陆西部沿海D.两极地域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降水量的单位是厘米B.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C.雨量器就是有刻度的量杯D.降水量的多少是在每次降水后测出的5.对于世界年降水量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域渐渐增加B.南北回归线邻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邻近降水多,两极地域降水少D.内地地域降水多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第二时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降水形成的条,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重点)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难点)学习过程:一、主要降水类型阅读本63—6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降水: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4、降水量的测定阅读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二、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本64—6页相关内容,结合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本6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等降水量线:2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比较内容降水量(较多、较少)赤道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沿海中纬度大陆内部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达标测试:.“地形雨”多形成于:A沿海平原B内陆高原迎海风的山坡D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少D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A赤道附近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两极地区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两次降雪分别为7和1,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27B2042D2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储水瓶B储水筒雨量器D量杯6.降水的形式包括:A雾、霜、云B雨、雪、霜雨、雪、冰雹D霜、冰雹、雪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A.地形雨B.台风雨.对流雨D.锋面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导学案2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一、导入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2. 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3. 探究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干系。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影响: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高温会导致炎热的天气,低温则会让人感到寒冷。

2. 降水的影响: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而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3. 气温和降水的干系: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干系,气温的升降会直接影响降水的形式和量。

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测量方法:气温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 降水的测量方法:降水量通常用毫米或英寸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

3. 实验探究:利用实验装置模拟不同气温下的降水情况,观察气温对降水形式和量的影响。

4. 讨论分享:学生分组讨论气温和降水的干系,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和降水对天气的影响,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并深入探究了它们之间的干系。

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六、作业安置1. 观察当天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2. 写一篇关于气温和降水干系的小议论文,包括你的观察和想法。

七、拓展延伸1. 钻研气温和降水对植物发展的影响;2. 调查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气温和降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气象常识。

愿大家成为未来的气象专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和降水的主要类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能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重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特点;难点: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降水及降水类型1.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2)单位:_____ 。

(3)测量工具:_______ 。

(4)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_________,通常以_____为单位。

2.降水的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_____ 和_______ 。

(2)空气_____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类型(1)对流雨:湿润空气_____膨胀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降水。

(2)地形雨:湿润空气_________时,遇到山地,沿山坡______,温度_____,水汽凝结,在_______产生的降水。

(3)锋面雨:当_______与_______相遇时,相对较轻的_______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名师点睛】降水类型的形成由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知,海拔高处气温低;由降水形成条件知,空气温度下降,水汽能够凝结出来。

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都与空气上升有关。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分布特点:_________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_____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气候要素:_____、_____2.表示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和等值线图;3.气候资料图的阅读(1)坐标图中的横坐标轴表示月份;_____纵坐标轴表示气温,与图中曲线相对应;_____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与图中柱形相对应。

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 (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目标展示】1、使学生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3、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和季节变化。

4、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自主学习】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

3、总结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一)降水类型活动1、同桌轮流来说一说:一、什么是降水?二、说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三、说说降水量的测量。

图片展示,归纳:一、什么是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图片展示,归纳:二、说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图片展示,归纳:三、说说降水量的测量。

用雨量器来测量,毫米为单位活动2、说说世界降水的主要类型图片展示,归纳:依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赤道地区多见)地形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我国降水主要形式)结合图片分析,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提问:了解了等温线,你知道什么是等降水量线吗?(学生回答)明确:等降水量线就是地图上将年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读图活动1:提问: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学生读图回答)明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读图回答: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三地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活动2:提问:中纬度的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读图回答:从英国伦敦到波兰华沙降水有何变化?(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从伦敦到华沙降水越来越少,反映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2 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学案2 精品导学案

气温和降水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所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2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重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难点】造成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1.在欧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发达,高科技产业规模大,服务性产业比例高,市场繁荣,环境,人们较高,较好。

而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杂乱拥挤,人们较低,较为贫困。

2.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从世界各地原材料,进行,大量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高。

3. 世纪年代以来,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较快的有,的一些国家和南美洲的。

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表现发达国家所占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发达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3)工农业的差异问题二:1.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的侵略剥削2. 措施:对话,合作三、检测反馈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

2.表内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人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

3.从南北半球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半球。

4.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5.世界各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其根据是()A.地理位置B.居民肤色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长短6.“南北对话”指的是()A、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C、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极洲与北冰洋之间的商谈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七年级《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重点)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难点)学习过程:一、主要降水类型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1、降水: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4、降水量的测定阅读课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二、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课本64—65页相关内容,结合P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65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1.等降水量线:1.“地形雨”多形成于:A 沿海平原B 内陆高原C 迎海风的山坡D 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多B 两极地区降水少C 沿海地区降水少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A 赤道附近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 两极地区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 27mmB 20mmC 42mmD 22mm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储水瓶B.储水筒C.雨量器D.量杯6.降水的形式包括:A.雾、霜、云B.雨、雪、霜C.雨、雪、冰雹D.霜、冰雹、雪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
1、降水:
(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
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
3、降水类型(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具体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发生原因及分布地区
)
4、我们家乡的降水类型是哪种?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降水量的测定(课本P64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推算①怎样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②怎样计算某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二、共同探究
结合课本P64“世界降水的分布”
1、读“雨极话雨”了解世界的“雨极”
被称为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降水极不均匀,有的地区甚至多年滴雨不下,如:撒哈拉沙漠
2、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分析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简单说明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形雨”多形成于:( )
A 沿海平原
B 内陆高原
C 迎海风的山坡
D 背风山坡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沿海地区降水少
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
A 赤道附近
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
D 两极地区
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 )
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
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
6.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
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
A.地形雨B.台风雨C.对流雨D.锋面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