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欣赏
苏轼最好的十首诗词欣赏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
不多,但质量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苏轼最好的十
首诗词:
1.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之一,通过
对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周瑜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短
暂的感慨。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表
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遗憾,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对狩猎场面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豪放不羁、游猎生活的向往。
4.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5.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6. 《临江仙·夜归临皋》: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江景的描写,表
达了苏轼对故乡和旧日友人的思念之情。
7.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通过对自己被贬谪
的描写,表达了苏轼的孤独和落寞。
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亡妻的
追忆,表达了苏轼深深的哀痛和怀念之情。
9.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感慨。
10.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以上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每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的诗句哪些是最出名呢?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欢迎参考阅读!1.关于苏轼经典诗词赏析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雾空蒙⽉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亮,⽉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融在朦胧的雾⾥,⽽⽉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就会睡去,因此燃着⾼⾼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描写。
⾸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了《楚辞·九歌·湘夫⼈》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
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在氤氲的雾⽓中弥漫开来,沁⼈⼼脾。
“⽉转廊”,⽉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夜已深,⼈⽆寐,从中还可读出⼀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这两句把读者带⼊⼀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分艳丽,然⽽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
此句转折⼀笔,写赏花者的⼼态。
当⽉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满⼼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让她独⾃栖⾝于昏昧幽暗之中。
⼀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个“只”字极化了爱花⼈的痴情,此刻他满⼼⾥只有这花⼉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笔勾销了:这是⼀种“忘我”、“⽆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个极点。
“故”照应上⽂的“只恐”⼆字,含有特意⽽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使待⼉扶掖⽽⾄。
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岂妃⼦醉,直海棠睡未⾜⽿!”此句运⽤唐⽞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的典故,转⽽以花喻⼈,点化⼊咏,浑然⽆迹。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
下面为大家介绍苏轼的50首著名诗词及赏析。
第一至第十首:《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鹧鸪天·送安石之京》、《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十首诗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词牌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赤壁怀古》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令人难忘,是苏轼诗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没有词牌,但却有着极高的唯美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纯洁的爱情词,其音调和节奏极富独特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景优美,是苏轼诗词集中比较亲民的一首。
《临江仙·满地黄花堆积》是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哲理。
《临安春雨初·怀王十二游泳》描写了苏轼对于皇帝玩水的回忆和怀念,极具韵味。
《江神子·读书被甲知非契》总结了苏轼的人生观,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之作,描写了山林风景的壮美。
《鹧鸪天·送安石之京》写的是苏轼送别好友安石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苏轼为了追逐猎物而远离故土的感情。
第十一至二十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重九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无题·相见争如不见》、《临江仙·送钱穆父》、《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卜算子·咏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雨中望四皓台》。
苏轼的诗词欣赏

苏轼的诗词欣赏1.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二《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3.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三《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
双凫飞去人千里。
4.苏轼的诗词欣赏篇四《满庭芳》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五《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苏轼的诗词欣赏篇六《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7.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七《蝶恋花》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
清诗未就冰生砚。
8.苏轼的诗词欣赏篇八《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苏轼的诗词欣赏篇九《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时学习中,大家都有学过苏轼的古诗吧?下面小编整理了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西江月》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1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
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
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
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
他住在黄州临皋亭。
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
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关于苏东坡最美的十首诗词欣赏

关于苏东坡最美的十首诗词欣赏苏东坡十首最美诗词1、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5、西江月·平山堂宋代:苏轼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6、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宋代: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7、满庭芳·蜗角虚名宋代: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苏轼的诗词赏析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注释: 从教:任凭。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 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春色:代指杨花。
•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 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 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 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 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 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 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 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 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 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注释: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 发出声响。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 译文 •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 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阵, 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 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 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 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 色凄然,望向北方。
• 赏析 • 此词作于谪黄第二年的中秋。此词反映了 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 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片 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 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 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 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 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 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 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 无穷。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 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 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 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 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 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 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 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 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 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 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 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 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 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 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 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 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 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 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 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 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 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 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 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 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 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 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 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 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 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 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 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 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 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 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 冬夜微火。 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诗 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 深情眷念。
•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此词咏 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 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 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全词 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 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 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 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 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 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 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 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 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 了却余生。
• 赏析: •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是一首 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 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 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 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 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 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 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 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 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 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冷。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苏轼被贬黄州 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 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 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 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 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 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 注释: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 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 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注释: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 逐名利。 夜阑:夜尽。残,尽,晚。 縠纹: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品。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谁)见 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g)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 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 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 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 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 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 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 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 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 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 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出语 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 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 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 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 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 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 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 “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 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且看后两句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 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 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 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 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 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 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 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 赏析: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赴任陕西路 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 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 的和诗。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 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 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 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 观精神的底蕴。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 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 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蝶恋花· 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 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 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 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 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 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 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 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