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

合集下载

美文古诗词欣赏

美文古诗词欣赏

美文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其中的诗句和意境,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几首优美动人的古诗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愉悦和启发。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以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观赏明亮的月光,唤起了对家乡的回忆,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2.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描绘了春雨的喜人景象。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雨的期待和赞美。

雨水润物无声,给大地带来生机与美好,也寓意着社会需要汗水滋润与改革发展。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通过描绘草原上的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更迭和离别之情的思考。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生命和自然循环的轮回,以及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4.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鹳雀楼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以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寄托了人们对知识、事业和人生追求的渴望。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敢问影中人。

但看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名作,以自由、豪放、乐观的风格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和对世俗生活的冷峻态度。

以上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几首古诗词,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将永远闪耀着光芒,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相信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欣赏,我们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启发我们的智慧和情感。

冷门古诗词赏析

冷门古诗词赏析

冷门古诗词赏析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并不广为人知,但却蕴含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这篇赏析中,我将选取几首冷门古诗词进行介绍和分析。

1. 《浣溪沙·荆溪东去》焦竑荆溪东去,万顷波涛奔。

浦山松柏如闲见冻顽,如裹犀兰根玉路舸,纵干戈已致斩砍。

玉人剑舞,琴鸣菊花杯,都到了寇家才识寇巢寒愤,占得江山与人政繁,回眸帝女不知关关,许多新时女争看刘项。

声如蚊蚋,长虎独裁汉,南山金石琖剖剑分三寸,故人伊余斫去昆冈。

搔白创新已告刀刀,断头湖北数百里。

《浣溪沙·荆溪东去》是明代焦竑所作的一首冷门古诗词,通过描写江南山水景色和历史事件,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时事变迁的关注。

首先,诗人以荆溪东去万顷波澜奔腾的景象揭示了江南山水的壮丽。

荆溪犹如一个壮美的画卷,浩渺的波涛掀起,使得浦山上的松柏也显得更加雄伟。

这一景象暗喻着诗人内心豪情壮志的宏伟气度。

接着,诗人通过琴鸣菊花杯和剑舞来揭示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事迹。

他表达了对寇家的称赞,称他们能够识破寇巢的冷酷残暴,占领了江山并为民众治理繁衍。

然而,这一切对于皇帝的女儿却毫不关心,她只是追逐时尚,迷恋着刘邦和项羽这两个新时代的英雄。

最后,诗人运用声音的比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

他把长虎比喻为蚊蚋,用以象征他专制统治的暴虐。

而南山上的金石琖,则是伊余用来剖析剑的工具,意味着他将砍去那些腐败黑暗的势力。

这首诗以一曲凄凉的调子为结尾,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这首冷门古诗词以其深沉的意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人入胜,展示了历史人物与时代背景的错综复杂。

虽然并不广为人知,但它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 《孤雁儿·楚塞风来》陈綮楚塞风来满城尘,又送王孙去。

孤雁儿南极冰,北去也带昭君去。

昭君怨词红夹被,幽怨幽怨,挑帘归去。

玉人何处教吹箫,楼头宿雁叫残秋。

《孤雁儿·楚塞风来》是明代陈綮所作的一首冷门古诗词,通过对楚塞风来和孤雁儿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美丽之处,无不出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此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我在此整理了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1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战斗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成功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关怀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怀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有名诗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好像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有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忱欣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理想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语文古诗词欣赏

语文古诗词欣赏

语文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妙趣横生,意境深远。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体味其中的美妙。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语言和意境都是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

无论是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古诗词都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古诗词: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诗之一,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通过简洁的字句,诗人成功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寂寥的夜晚。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并通过“更上一层楼”的表达方式,传达了对进取精神的赞美。

诗人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追求的态度。

3.《苏幕遮》(温庭筠)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新月留清波。

这首诗以描写夏日清晨的景色为主题,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

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诗人成功地唤起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4.《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日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情景。

诗人通过极简的文字,成功地表达了冬季中的孤寂和清冷,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感觉。

古诗词欣赏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体验。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修养,并且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古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与古代文人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对诗词中的艺术技巧和美学追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语文古诗词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

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_意境优美的古诗唐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一笔,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学习唐宋诗词有利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优美古诗词名篇欣赏,供大家参考。

唐宋优美古诗词1清明夜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注释①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②砌(qì):台阶。

③独:独自。

④回廊:回旋的走廊。

⑤遥:遥远,远远。

⑥看花:赏花。

【赏析】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

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

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

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创作背景】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绝美古诗词50首欣赏

绝美古诗词50首欣赏

绝美古诗词50首欣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这首诗就像是古代版的爱情偶像剧开场。

你看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像在说“看那河边小岛上,雎鸠鸟叫得正欢呢”,这是一个很美的场景设定。

然后引出了那个美丽的女子,让男子心动得不行,晚上睡觉都想着她,翻来覆去睡不着。

后面又说要是能追求到她,就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多单纯又美好的爱情想法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陶渊明这人可真是个妙人。

他住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为啥呢?他说“心远地自偏”,就是说只要心里远离那些世俗的纷扰,哪怕在闹市也像在偏远之地一样清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可太美了,他在东边的篱笆下采着菊花,一抬头就悠然看到了南山,那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感觉他过得特别惬意自在,像个神仙似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王维在渭城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灰尘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看起来特别清新。

这时候王维就对朋友说,兄弟啊,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了。

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出远门,心里特别舍不得,总想在分别前再叮嘱点啥,再亲近亲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李白这诗写得特别直白又特别能引起共鸣。

晚上他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然后抬起头看看月亮,低下头就开始思念故乡了。

咱想想自己,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个啥熟悉的东西或者景象,也会突然就想家了,李白就是把这种感觉用最简单的话给说出来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zhāo lù dài rì 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ã zã阳春布德泽,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ã zhì常恐秋节至,kūn huáng huā yâ cuī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ã shí fù xī guī何时复西归?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 tú 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曹植zhǔ dîu rán dîu qí煮豆燃豆萁,lù chǐ yǐ wãi zhī漉豉以为汁。

qí zài fǔ xià rán萁在釜下燃,dîu zài fǔ zhōng qì豆在釜中泣。

běn shì tïng gēn 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 jiān hã tài jí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北朝民歌chì lâ chuān yīn shān xià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 qiï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回乡偶书贺知章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cuī乡音无改鬓毛衰。

ã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

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

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咏柳贺知章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碧玉妆成一树高,wàn tiáo chuíxiàlǜsītāo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不知细叶谁裁出,âr yuâchūn fēng sìjiǎn dāo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huáng hã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hãxūyuàn yáng liǚ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 fēng bú dù yù mén 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

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

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