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
机械加工零件变形如何改进

做机械零件加工的都知道,工件变形往往影响着工厂的利益所在,因此,在零件加工过程中避免零件的变形显得尤为重要,分析零件加工中出现变形现象的原因,改进加工的方法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有哪些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改进措施?
1:减小对工件的夹紧力度
在加工刚性差的零件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增加零件的刚性程度,如可以增加辅助支撑。
也要注意加紧点和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根据零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夹持方式,如加工薄壁套类零件时,可以选用有弹性的轴装置进行夹紧,注意加紧的位置应该选择刚性较强的部位。
而对长轴类的机械零件,可以运用两端定位方式。
对于长径非常大的零件,需要采用两端一起夹紧的方式,不能使用“一端夹紧、一端悬空”的方式。
此外,在加工铸铁类零件时,夹具的设计需要以增加悬臂部分的刚性为原则。
也可以使用一种新型的液压夹紧工具,以有效防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夹紧变形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2:针对不同零件,使用专用夹具
针对不同零件,选用不同的专用工装,可以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出现位移,以减少装夹变形。
3:提升毛坯质量
提升毛胚的质量是防止零件变形的保证,以便加工好的零件符合零件的具体标准要求,为后期零件的使用提供保证。
4:增加零件刚度,防止过大变形
结合零件的性能,运用合适的限热型处理措施,控制变形。
实际操作中,要注重机械加工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完善生产过程,这也是操作人员经验累积
上升的一个过程。
机械零件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机械零件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19-03-04T14:12:23.1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罗渲[导读] 随着我国对工业生产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机械加工行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在机械加工尤其是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零件加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零件加工变形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来分析总结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罗渲武船机电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63 摘要:随着我国对工业生产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机械加工行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在机械加工尤其是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零件加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零件加工变形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来分析总结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根据原因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机械零件;加工;问题;对策引言:在我国机械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定形式的加工变形。
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机械加工变形的出现,我们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按照机械加工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加工操作。
我们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要对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完善的安排,在加工前,我们要详细的检查加工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情况,保证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加工设备性能良好,避免出现加工过程中的局部高温情况。
一旦出现了加工过程中的局部高温,就会导致加工的变形量出现,导致加工零件变形。
如果出现了零件加工变形问题,我们就要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和处理,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保证零件加工不出现变形,避免零件加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1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的影响因素 1.1机床误差机械加工肯定离不开机床设备,对原材料的加工处理是通过机床来控制的,随着时间的久远原材料的加工会对机床的性能进行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出现误差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机械加工出现误差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摘要:机械加工误差导致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要想减少加工误差产生的机率,就需要提高产品性能与使用寿命。
本文首先从相关概念着手,分析了机械加工误差导致的原因,然后提出了机械加工误差防范措施,以供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和参考。
关键词:机械加工;误差;原因;防范措施基于机械加工零件类型不一样的情况,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加工技艺,结合加工零件用途的差异性,灵活选择和运用。
精准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机械零件质量,继而保证产品使用年限延长。
据此,技术工作者需要进一步认识到机械加工的重要性,持续改革与创新产品工艺,保证机械加工质量,从而有效预防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一、概念分析所谓机械加工误差,指的就是零件加工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中的几何参数相互之间的偏差。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实际加工以后的零件和理想中的零件无法完全相同。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某些加工误差问题,需要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产生加工误差的原因并进行解决。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误差产生,不过可以提升加工工艺,提高操作者操作能力,根据主观与客观方面,尽可能地降低加工误差产生的概率,从而增加机械加工精度[1]。
二、误差原因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误差可以说是必然的,需要经过防范误差提高精度,从而满足精度要求。
在机械加工中,误差的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为了确保机械加工质量,对机械加工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一)定位误差通常而言,定位误差就是机械阿积功过程未能精准定位,继而造成定位原界河加工零件二者之间产生了误差。
该种误差会缩小机械零件于尺寸、规格上的精度,带来质量与使用年限等问题。
通常而言,该种因为定位导致的误差涵盖了基准不重合、定位基准错误两种,所谓基准不重合就是技术工作者加工过程尚未全部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定位基准有所偏差,造成加工零件于规格、尺寸等精度受到了不良影响。
定位基准错误就是技术工作者的主观意愿符合图纸要求,可是加工过程中定位错误,造成不能精准固定加工零件具体位置。
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对涉及生活及生产各层面的机械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充分了解和把握,进而使加工产品使用性能及质量得以切实保障。
本文就机械加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加工;加工质量;影响因素一、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零件耐疲劳度材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耐疲劳性能,能够对应力进行有效对抗,特别是在进行零部件加工时,应确保其表面耐疲劳程度符合加工要求,并将其作为重要参考指标[1]。
由于零件之间互相接触时,必然存在一定应力集中的问题,会导致零件互相接触的表面呈现出极为细微的凹面突或裂纹划痕等,其主要原因为零件表面的耐疲劳程度存在差异。
其中零部件耐疲劳程度较差的情况下,在相同作用力条件及环境下,会产生疲劳应激性问题,导致材料表面出现细小瑕疵,同时此缺陷会逐渐向外迅速扩大,成为肉眼可见、明显的裂纹或裂缝,此类疲劳性裂纹会严重影响机械加工零部件加工质量。
(二)加工技师技术水平加工技师在机械零部件加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经验丰富,且理论知识扎实的技师能够结合不同材料性质,对不同的加工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使加工质量得以切实保障。
如运用机床进行切削加工时,经验丰富的技师能够通过外力施加的情况下,利用探头及零部件接触点及接触面之间存在的压力差进行加工制作。
而经验不足的技师极容易使待加工零件出现弹性形变的现象,更严重地会产生塑性形变,甚至导致整个材料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并严重影响对材料加工质量[2]。
(三)产品加工质量要求提高随着现代化机械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零部件生产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更加集成化、精密化,以及更加结实、稳定等。
同时机械加工零部件的使用环境更加恶劣,也要求零部件质量不断提高。
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改善对策论文

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改善对策论文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改善对策论文1 引言。
常用的衡量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指标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数个方面,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加工工具和工件的正确位置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偏移,使得零件与理想情况下的定位位置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即会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相关的工艺人员需要结合产品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条件,采取诸如更换较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工装夹具、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误差等一系列方式,以期在保证加工过程经济性的同时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2 主轴回转误差对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2.1 主轴回转误差概述。
机床几何误差是整个机械零件加工中决定系统误差的主要因素,主轴回转误差和导轨误差均属于主轴回转误差。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主轴部件中轴承、轴颈、轴承座孔等的制造误差和配合质量、润滑条件、以及回转时的动力因素的影响,往往瞬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都在周期性地变化,造成实际回转中心与理论回转中心不重合而产生回转误差。
如图 1 所示,主轴回转误差包括径向圆跳动、倾角摆动、端面圆跳动三种形式,常见的成因包括轴承本身系统误差、轴承间隙过大、各段轴颈、轴孔的同轴度误差、温度过高引起热变形等等。
2.2 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根据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因素不同,其对于工件加工精度往往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为径向圆跳动时,工件会产生圆度误差;当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为倾角摆动时,车削时工件径向截面仍然会呈一圆形,而轴向截面则是一梯形,镗孔时由于主轴的角度摆动形成的回转轴线与工作台导轨不平行,镗出的孔将为椭圆形。
当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为端面圆跳动时,虽然加工圆柱面的情况不会受到影响,但加工端面时,左右螺旋面可能会形成垂直度误差,被加工的端面与圆柱面也可能不垂直。
如何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

如何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对于机械加工来说,差不多的理念是致命的,一个看起来差不多的产品,如果再和其他组合使用,缺陷就会继续放大,导致工厂的加工品质一直达不到高端精密的制造要求。
我们都知道加工中心的工件变形问题比较难解决,因此首先必须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应对的措施。
一、工件的材质和结构影响形变变形量的大小与形状复杂程度、长宽比和壁厚大小成正比,与材质的刚性和稳定性成正比。
所以在设计零件时尽可能的减小这些因素对工件变形的影响。
尤其在大型零件的结构上更应该做到结构合理。
在加工前也要对毛坯硬度、疏松等缺陷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毛坯质量,减少其带来的工件变形。
二、工件装夹时造成的变形首先夹具使用需要选择正确的夹紧点,根据夹紧点位置选择适当夹紧力。
尽可能使夹紧点和支撑点一致,使夹紧力作用在支撑上,夹紧点应尽可能靠近加工面,且选择受力不易引起夹紧变形的位置。
(来源夹具侠)当工件上有几个方向的夹紧力作用时,要考虑夹紧力的先后顺序。
对于使工件与支撑接触夹紧力应先作用,且不易太大,对于平衡切削力的主要夹紧力,应作用在后。
增大工件与夹具的接触面积或采用轴向夹紧力。
增加零件的刚性,是解决发生夹紧变形的有效办法,但由于薄壁类零件的形状和结构的特点,导致其具有较低的刚性。
这样在装夹施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
增大工件与夹具的接触面积,可有效降低工件件装夹时的变形。
如在铣削加工薄壁件时,大量使用弹性压板,目的就是增加接触零件的受力面积;在车削薄壁套的内径及外圆时,无论是采用简单的开口过渡环,还是使用弹性芯轴、整弧卡爪等,均采用的是增大工件装夹时的接触面积。
这种方法有利于承载夹紧力,从而避免零件的变形。
采用轴向夹紧力,在生产中也被广泛使用。
设计制作专用夹具可使夹紧力作用在端面上,可以解决由于工件壁薄,刚性较差,导致的工件弯曲变形。
三、工件加工时造成的变形工件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受到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向着受力方向的弹性形变,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刀现象。
机械零件加工中的变形及其处理措施

机械零件加工中的变形及其处理措施作者:南春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9期摘要:机械零件在加工中零件变形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零件的变形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如何降低变形零件出现概率、生产出完美零件值得人们深思。
机械零件变形主要受零件结构、大小以及所处位置等因素影响。
零件产生变形的原因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其主要原因,以期机械零件加工打造一个完善的平台,促进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机械零件;加工变形;处理措施零件加工中零件变形现象非常常见,所以在零件加工中工作人员要引起重视,采取核实的措施进行控制,提升零件加工质量。
1 机械加工工艺概述所谓机械加工工艺也就是我们在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制造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改良对毛坯进行更改及加工,进而提高毛坯以及零件之间的吻合程度。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机械加工工艺进行过程中,针对于多加工的毛坯进行打磨工作以及所加工的零件的精确程度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依照从粗略到细致的一个过程。
第一步,对于粗略的加工,主要就是对毛坯以及零部件进行大体的打磨,从而保障所加工出来的毛坯以及零部件的精准。
第二也就是对于精细的加工,需要通过一系列精细的计算,把毛坯以及零件的准确值求出,并通过加工完成后续的制造,保障毛坯以及零部件的大小足够精准。
2 变形的种类和成因2.1 由外力引起的零件变形现象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外力所造成的零件变形,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在零件切割加工的过程中,受到切削力的影响,零件会改变受力的方向,所谓的让刀由此生成。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零件本身的刚性不足。
受到力的影响,零件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一般很明显。
在受到力的压迫时,零件会朝受力方向明显突出,发生严重变形,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零件不能达到应有的预定要求,成为废品。
2.2 零件在夹固时造成的变形零件在加工前要进行加紧和固定作业,这也是形成零件变形的一大原因。
在零件夹固时,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夹紧点位,并根据夹紧的点位选择合理的夹紧力度。
机械零部件加工变形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机械零部件加工变形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加工在我国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
机械加工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加工,确保加工质量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文章在分析造成机械零部件生产加工过程中变形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好机械零部件加工的变形量以及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阐述。
标签:机械零部件;加工质量;加工变形;控制前言机械零部件加工质量是影响设备制造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影响机械零部件加工质量的因素众多,不论是机械零部件加工时的切削力还是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削热等都会对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变形产生一定的影响,做好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变形量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加工工艺改进或是其他方面的举措来控制机械零部件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量,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
1 机械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变形机械零部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变形简单来说就是机械零部件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其形状变化不受控制的改变,简单来说,我们所说的机械零部件的变形指的是机械零部件的形状、尺寸以及位置等要素所发生的改变,在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其变形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减小机械零部件的变形量,需要在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前对加工设备的磨损情况、刀具的磨损情况以及工装夹具、刀具的选用是否合理等进行确定,并选用合理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将机械零部件变形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降到最低。
2 造成机械零部件加工变形的原因分析2.1 机械零部件加工时的内力作用的影响在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车削加工时,使用四爪卡盘来对机械零部件进行装夹定位,并利用其向心内力的作用来完成对于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四爪卡盘向机械零部件施加一个内径向力。
在机械零部件的装夹时,要使得卡盘的装夹力与机械零部件的车削加工力相匹配,当吃刀量较深时容易对机械零部件产生较大的车削力,为了避免机械零部件松动而影响机械加工需要对机械零部件施加较大的夹紧力,反之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
摘要: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难以避免,同时也是机械加工行业中广泛关注的问题。
由于机械零件加工中发生变形容易影响零件质量,因此,应尽可能减少由于变形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原因,然后寻找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对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处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机械零件;加工变形;原因;改进
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的变形问题一直层出不穷,变形的零件不仅给机械加工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到了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这样的发展现状不利于机械加工业的正常运营,所以必须找到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机械加工业的长期发展。
1 常见机械零件加工中变形的原因
1.1 由于内力的作用,零件加工精度改变
因为在车床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四爪卡盘卡紧零件,然后利用其向心内力的作用,对零件进行加工。
并且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内径向力的作用。
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控这两种内力,会导致机械零件松动,进而导致零件加工变形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应该注意如果机械零件的夹紧力减小,则机械的切削力也要随之而减小,相反机械零件夹紧力变大,机械的切削力也必须加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加工的零件受力均匀。
但是在实际加工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加工后的机械零件的形状与需要形状并不匹配,其精确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出入,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加工不够细腻,导致质量不过关。
1.2 热处理后和加工后机械零件变形问题
一些比较薄的机械零件很容易变形,因为他们的长径比例较大,在加工或者热处理后会出现弯曲的状况,这种弯曲被称为草帽弯曲。
这种弯曲会导致其平面变大,而长径比较小的机械零件经过热处理或是加工后也会出现变形,导致零件的直线度相对偏大。
原因是零件本身就具有内应力,而这种内应力是相对平衡的状态,但经过热处理或加工之后,零件自身的内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零件的外观发生变形。
1.3 由于外力的作用,导致机械零件的变形
①如果在机械零件中含有薄片和悬臂,会很容易导致定位不当、装夹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零件的硬度不够会使得零件很容易走形,无法达到图纸所要求的精确度。
②在切削机械零件的同时,零件的形状会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让刀”现象。
它会使得机械零件的规格标准出现偏差,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③机械零件的长径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受到切削力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非夹紧的一侧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2 机械零件加工变形的改进措施
2.1 减小夹紧力的措施
在刚性差的机械零件加工中,首先要通过增加辅助支撑来增加零件的刚性程度。
在夹紧方面要注意夹紧点和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小。
夹持的方式要合理,在机械零件是长轴类的情况下,要注意夹持方式的合理,可以采用两端定位方式进行夹紧。
对于薄壁套类零件加工中应该使用有弹性心轴装置来进行装夹,夹紧的位置应该是零件刚性比较强的部位。
在加工长径比较大的零件时,要注意不能采用一端悬空一端夹紧的方式,要采用两端一起夹紧的方式从零件的顶端进行夹紧,另外,还可以采用前端的驱动力进行夹紧控制,这样就使其受力模型变成为简支梁模型,零件的刚性就会大大提高,减小了切削力引起的变形。
另外,在铸铁件类零件加工中,应注意夹具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注意夹具设计的原则:增加悬臂部分的刚性,另外,也可以使用近年来新研究的液压夹紧工具,以能够有效控制零件加工中由于夹紧变形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2.2 减小切削力的措施
在对工件的加工条件进行研究之后,在切削加工时应根据加工要求,注意切削的角度,应尽量增大刀具的前角和主偏角,以促使刀锋锋利,减小切削力。
同时在加工中应将粗细不同的加工零件分开进行加工,以能够有效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对于整体机械零件的影响。
在薄壁零件的车削中,合理的刀具对车削时切削力的大小产生的热变形、工件表面的微观都是至关重要的。
前角的大小决定了刀具的锋利程度,如果前角大,则变形和摩擦力就会减小,但前角过大,会使刀具的楔角变小,强度减弱,散热情况差,磨损速度加快。
所以薄壁零件加工时,所用高速的刀具,前角取6 ?觷~30 ?觷最佳,用硬质合金刀具,前角取5 ?觷~20 ?觷。
后角大,摩擦变小,切削力也变减小,使刀具强度减弱,所以用高速钢车刀的时候,刀具后角取6 ?觷~12 ?觷,对于硬质合金的刀具,后角取4 ?觷~12 ?觷。
在精车加工的时候时取较大后角,粗车时取较小后角。
车薄壁零件内外圆时,首先选取大的主偏角。
2.3 减小内应力的措施
一方面,正火硬渡过高、混晶、大量索氏体或魏氏组织都会使内孔变形增大,所以要用控温正火或等温退火来处理锻件。
金属的正火、退火以及在进行淬火之前的调质,都会对金属终极的变形量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到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
实践证明,在正火时采用等温淬火可有效地使金属组织结构趋于平均,从而使其变形量减小。
另一方面,金属淬火后冷却过程对变形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变形原因。
热油淬火比冷油淬火变形小,一般控制在100±20 ℃。
油的冷却能力对变形也是至关重要的。
淬火的搅拌方式和速度均影响变形。
金属热处理冷却速度越快,冷却越不平均,产生的应力越大,模具的变形也越大。
可以在保证模具硬度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预冷;采用分级冷却淬火能明显减少金属淬火时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是减少一些外形较复杂工件变形的有效方法;对一些特别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利用等温淬火能明显减少变形。
2.4 其他措施
机械零件在精车时与粗加工相比,机械零件装夹方式仍然与其相同,前期的一些粗加工工序对后道也是有影响的,尽量避免野蛮手工操作,避免材料组织受力变形。
对于机械零件加工变形更多的控制在后道,此外新的变形也会在磨削加工时期出现。
此外,在后续工作中,镗床加工内孔这一阶段,就会产生相应的偏差。
因为其是在磨削的基准面进行定位加工的,其最终的精镗内孔必然不精确。
很显然,通过这样的方法,其所加工的机械零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与图纸上的要求出入很大,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例如:精车时控制磨削余量,特别是磨槽,余量过大容易圆角,砂轮磨损快;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装夹方式,以热处理后的精车为入手点,在以后的每道加工工序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装夹时机械零件避免对径向力的承受。
还可以为每一环节设计专业夹具,在垂直轴的帮助下有效地防止机械零件的加工变形。
此外,对于机械零件进行热处理或者加工后容易发生变形的状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相应的措施来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