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各论

合集下载

病理学

病理学

2. 大叶性肺炎 . 病变分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 ① 病变分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②并发症:中毒性休克,败血症, 并发症:中毒性休克,败血症, 肺肉质变, 肺肉质变,肺脓肿
3. 小叶性肺炎 . ①病变特点:以小支气管为中心、多彩性 病变特点:以小支气管为中心、 ②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 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 脓胸, 脓胸,支气管扩张 4. 肺癌 ①肉眼类型:中央型,外周型,弥漫型 肉眼类型:中央型,外周型, ②组织学分型: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 组织学分型: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 腺癌, 腺癌,大细胞癌
4. 原发性肝癌 . ①肉眼类型: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肉眼类型:巨块型,结节型, ②组织学类型:肝细胞肝癌,胆管上皮癌, 组织学类型:肝细胞肝癌,胆管上皮癌, 混合型
举例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十二指肠的溃疡的常见合并症 A 出血 B 前壁穿孔 C 后壁穿孔 D 幽门狭窄 E 癌变
2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A 脾大 B 腹水 C 痔静脉曲张 D 肝性脑病 E 蜘蛛状血管痣
2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 A 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增生 B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C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增厚,钉突形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增厚, D 肾小球囊壁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肾小球囊壁上皮细胞增生, E 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和玻璃样变 肾小球纤维化、
5. 乙型脑炎 . 变质性炎症:神经细胞坏死, 变质性炎症:神经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卫 星现象,吞噬神经细胞现象,筛状软化灶, 星现象,吞噬神经细胞现象,筛状软化灶, 围管性浸润,胶质细胞小结。 围管性浸润,胶质细胞小结。 症状:高热,嗜睡,昏睡 症状:高热,嗜睡, 6. 血吸虫病 . 尾蚴性炎( 尾蚴性炎(皮、肺),成虫于肠系膜下 , ),成虫于肠系膜下V, 成虫于肠系膜下 虫卵结节( 虫卵结节(急、慢),肠、肝 ),肠

病理学各论重点切片自测——殷姜文.

病理学各论重点切片自测——殷姜文.
切片复习的怎么样了? 下面让我们来一个自我测试
吧!
请切换到“幻灯片放映” 开始进行测试,本次模拟将 有20张切片,每张切片你都 有30秒钟的思考时间,30秒 钟过后将自行切换到下一张。
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到 答题纸上,待测试完毕后, 请打开参考答案文件自行 查对!
祝你好运!
开始测试
参考答案
单击此处
风湿性心肌炎6
大叶性肺炎2
胃溃疡3
高血压病肾5
小叶性肺炎8
急性通型肝炎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
矽肺9
急性重型肝炎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
门脉性肝硬化1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 肾小球肾炎11
单纯性甲状腺肿13
肺结核19
慢性肾小球肾炎4
弥漫性毒性 甲状腺肿12
肠伤寒 20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 14
流脑18
细菌性痢疾17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 2008级7班 殷姜文

病理学整理提纲

病理学整理提纲

病理学绪论:1、什么事病理学?关键词:疾病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机体在患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方面的改变,本质。

2、病理学分类?病理解剖学(本书所讲):形态结构病理生理学:功能和代谢3、病理学的总论及各论:总论:(共性问题)细胞组织的损伤和适应,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

各论:(具体个性)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中枢神经,造血系统,传染病,职业病……4、怎样学好病理学?1)图文结合,注重标本2)把握形态结构,机能,代谢,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适应(关键词):内外环境,有害因子,刺激,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1、萎缩(关键词):发育正常,器官和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代谢和功能下降。

)——与“发育不全”区分2、萎缩的分类:1)营养不良性:摄入不足,消耗过多。

2)缺血性:供应不足。

(脑动脉粥样硬化后:脑回变窄,脑沟变宽)3)压迫性:(肾积水:肾盂极度扩张,肾实质极薄)4)去神经性: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效应器萎缩。

(小儿麻痹症)5)废(失)用性: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功能代谢下降。

(骨折,骨质疏松)6)内分泌性:内分泌腺功能下降,靶细胞器官。

(子宫)3、萎缩病理学上改变:器官缩小,功能下降,重量减轻;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间质细胞可能增多(假性肥大);细胞器减少退化——残体,自噬小体增多,脂褐素增多。

4、肥大(关键词):体积增大(数量增加),代谢、功能增强。

5、肥大分类:1)代偿性:高血压的心脏,一个肾的病变导致另一个肾的变化。

2)内分泌性: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6、增生(关键词):细胞增多,可伴有肥大。

7、增生分类:代偿性,内分泌性(缺碘——甲状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8、化生(关键词):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注:若为另种不成熟组织,那就有可能发生于肿瘤,退化,返祖中。

9、化生常见类型:1)上皮组织化生:……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宫颈与支气管处),……肠上皮化生(胃病)。

病理学简介

病理学简介

病理学简介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汇总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4.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5.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6.为什么说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①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生,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②20世纪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③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谱的破译,必将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这一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生工作者身上。

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8、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各论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各论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各论[单选题]1肝功能不全时常见的并发症是A.肺梗死B.脑病C.心肌梗死D.红细胞增多症E.脾破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功能不全患者(江南博哥),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门脉高压、腹水和肝性脑病。

由于肝实质细胞破坏导致肝动脉和门静脉短路形成,以及纤维组织压迫,可以引起门脉高压,伴随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极易形成腹水。

肝性脑病的发生则主要由于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作用及脑内能量代谢障碍所致。

掌握“肝脏、肾脏、脑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单选题]3.肝性脑病是指Λ,肝脏病症并发脑部疾病B.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精神神经综合征,发生于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症引起门体静脉分流的基础上。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或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因此,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特有症状。

掌握“肝脏、肾脏、脑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单选题]4.肝细胞严重损害时机体往往会出现A.血小板增多B.解毒能力增强C.呼吸衰竭D.黄疸E.无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肝功能障碍使肝细胞对胆红素处理的任意环节发生异常时,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对胆汁酸的处理发生异常时,可导致肝内胆汁淤滞。

掌握“肝脏、肾脏、脑病理生理学”知识点。

[单选题]5.关于意识障碍下列哪项是错的A.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B.不能正确认识客观环境C.不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D.病理学基础为小脑的功能异常E.精神错乱是表现形式之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意识障碍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状态和(或)客观环境,不能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

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组织水肿。

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

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

17、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伴腐败细菌生长,使坏死组织变黑、发臭,称为坏疽。

病理学总论1-6章

病理学总论1-6章
6
三、增生(略) 四、化生 1. 概念 2. 哪些组织能发生化生? 3. 如何理解化生的意义? 细胞损伤分哪几类?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变性的概念 ㈠水变性:颗粒变性→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性→气球样变 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
7
㈡脂肪变性:脂肪肝的概念 肝淤血时的肝脂变:小叶中央区→周边区 磷中毒时的肝脂变:小叶周边区→中央区 心脂变的好发部位:乳头肌和心内膜下的心肌 “虎斑心” 泡沫细胞的概念
32
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 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能力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2. 肿瘤的生长速度 ⑴倍增时间:肿瘤细胞的数量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 ⑵生长分数:肿瘤群体细胞中处于增殖阶段的细胞比例,它是决定 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⑶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⑷肿瘤血管形成 3. 肿瘤的生长方式 问题: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
13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表
凋亡 基因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主动进 行(自杀性) 生理性或轻微病理性刺激因子诱导 发生如生长因子的缺乏 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 细胞固缩,核染色边集,细胞膜及 各细胞器膜完整, 膜可发泡成芽, 胞质裂解成许多碎片(凋亡小体)。 耗能的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早 期规律性降解为180—200bP片段琼 脂凝胶电泳呈特征性梯带状 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 生
良性肿瘤但呈浸润性生长42癌与肉瘤的鉴别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低年龄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些类型见于年轻人或青少年有些类型见于中老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较干燥质软灰红湿润鱼肉状镜下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多有网状纤维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概念:血中脂质在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纤维性增厚,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

基本病变包括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继发性病变等。

主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以腹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多见。

病变形成动脉瘤破裂时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最多,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等冠心病。

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病理变化上属于贫血性梗死,常发生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等合并症。

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Willis环。

可引起脑萎缩、脑软化、致命性脑出血等。

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位于肾动脉开口处和主干近侧端,常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脏凹陷性大瘢痕,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为重,特别是髂动脉、股动脉和前后胫动脉,引起间歇性跛行、萎缩或干性坏疽。

(二)高血压(hypertension)概念: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后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明原因引起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

可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

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18.4kPa)和舒张压≥90mmHg(12.0kPa)。

良性高血压病变分为: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三期。

(1)机能紊乱期—全身细小动脉间隙性痉挛为主,无动脉器质性病变。

(2)动脉病变期—细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变特征,是由于血浆蛋白渗入到血管壁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正常结构消失,凝固成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管腔缩小、管壁增厚僵硬,故又称为细动脉玻变。

肌型小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增生,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称为肌型小动脉硬化。

(3)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是主要受累脏器。

①高血压心脏病在代偿期表现为左心向心性肥大,晚期左心室代偿,出现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

②高血压肾脏病变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变、肌型小动脉硬化,相应肾小球纤维化、玻变,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肾小球、肾小管代偿肥大扩张。

肉眼观肾脏体积缩小,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临床有肾功能下降,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

③高血压脑病变包括:高血压脑病,即脑水肿,严重时出现高血压危象。

脑软化,即脑梗死,表现为多数微梗死灶。

脑出血,是最严重、致命性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基底核、内囊。

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发脑疝,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失语、昏迷,甚至死亡。

④视网膜中央动脉玻变,眼底镜检查血管迂曲,反光增强,压迫静脉,严重时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

(三)风湿病(rheumatism)风湿病是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血管等处结缔组织,以心脏病变最严重。

急性期又称为风湿热,有发热、心脏、关节损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血沉加快、抗O滴度增高等。

风湿热常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基本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以结缔组织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为特点,伴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②增生期则以风湿小体形成为主要特点,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

③瘢痕期由增生期转变来,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形成梭形瘢痕。

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初期瓣膜肿胀,纤维素样坏死、粘液样变性,瓣膜闭锁缘形成单行排列、1-2mm疣状赘生物,即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病变后期,白色血栓机化,可形成慢性心瓣病。

风湿性心肌炎主要累及心肌间结缔组织,常以风湿小体形成为主。

风湿性心外膜炎主要累及心脏脏层,呈浆液或纤维素性炎症,形成心包积液或绒毛心,发生机化时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以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易被吸收,多不留后遗症。

风湿性皮肤病变包括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前者主要为真皮血管充血水肿;后者则主要是纤维素样坏死和风湿小体,具有诊断意义。

(五)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心瓣膜病是心瓣膜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的狭窄或者关闭不全。

多见的原因是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引起。

二尖瓣狭窄(metral stenosis) 引起左房肥大、扩张,肺淤血,继之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扩张和体循环淤血。

临床上心尖区舒张期出现隆隆杂音,肺淤血,颈静脉充盈,肝肿大,下肢水肿等。

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时,由于血液返流同样引起左房肥大、扩张,肺淤血,继之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扩张和体循环淤血等,但是同时左心室接受左房较多血容量,因此左心室出现肥大、扩张。

临床心尖区收缩期出现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时,流出阻力增加,左室肥大、扩张,出现左心衰、肺淤血、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扩张和体循环淤血。

主动脉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关闭不全(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血液返流,出现左室肥大、扩张及一系列动力学变化。

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杂音。

呼吸系统疾病(一)肺炎(pneumonia)肺炎是肺组织发生的急性、渗出性炎症性疾病。

1.细菌性肺炎包括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典型病变分四期。

临床病理联系:①充血水肿期: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以浆液渗出为主;病人出现毒血症状、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病人呼吸困难明显、咳出铁锈色痰,X线大片事变阴影。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肺泡腔大量白细胞、纤维蛋白渗出,病人呼吸困难症状有改善;④溶解消散期:纤维蛋白被溶解,肺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结局及并发症:一般经过5-10天,体温下降,症状和体征消失。

并发症少见,可有: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中毒性休克、败血症、脓毒血症、肺脓肿和脓胸。

(2)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亦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见于儿童、年老体弱、久病卧床者。

多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病变特点:呈灶状分布于两肺各叶。

以两肺下叶和背侧多见。

病灶灰黄、0.5-1cm左右。

镜下:病灶中央可见发炎的细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化脓。

临床病理联系:病人因细菌感染、支气管黏膜受炎症及渗出物的刺激引起发热、咳嗽、咳脓性痰等症状,因病变呈小灶状分布,X光检查肺内病灶为散在不规则的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

由于病变部位含有渗出物,听诊时可闻及湿啰音。

并发症:多见,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

2.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病毒向下蔓延所致。

常见病毒:流感病毒,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除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外,病毒型肺炎多见于儿童。

病理变化:病变位于肺间质,为间质性肺炎,肺泡病变相对较轻。

肺间质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严重时累及肺泡腔,肺泡腔内渗出物可形成透明膜。

麻疹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增生,形成多核巨细胞,又称巨细胞肺炎。

在其胞浆和胞核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临床病理联系:病人因病毒感染而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由于肺间质水肿及炎性渗出以及透明膜形成等,引起患者频繁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临床病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伴有干咳、少痰,严重者呼吸窘迫。

少数病人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病变以肺和免疫器官损伤为主。

肺泡弥漫损伤,上皮脱落,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广泛透明膜形成;肺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透明血栓形成。

脾脏、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细胞减少。

3.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在肺间质、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内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消化系统疾病1. 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以胃窦部最常见。

胃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可见散在糜烂和点状出血。

光镜下以粘膜浅层炎症细胞浸润及固有腺体保持完整为特点。

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粘膜萎缩变薄、粘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特点。

胃镜及肉眼观可见粘膜明显变薄,呈灰白或灰黄色,皱襞变平甚至消失。

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有时可见出血和糜烂。

镜下改变主要为:①粘膜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常有淋巴滤泡形成;②粘膜腺体萎缩,腺体变小,数量减少,并可有囊状扩张;③腺上皮化生,可见肠上皮化生和幽门腺化生。

一般认为不完全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年人。

病理学上,其主要病变为在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

目前认为胃粘膜屏障破坏,粘膜组织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是形成溃疡的主要原因。

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通常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小于2cm,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溃疡边缘较整齐,底部较平坦干净,周围粘膜皱襞呈放射状向溃疡处集中。

镜下,溃疡底部从表层到深层可分为四层:①渗出层;②坏死层;③肉芽组织层;④瘢痕层。

瘢痕层中的小动脉常发生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改变,溃疡底部可见神经纤维变性、断裂,断端呈小球状增生。

溃疡边缘粘膜有慢性炎症改变,粘膜肌层和肌层粘连融合。

结局和并发症:①愈合;②出血,轻者粪检潜血阳性,严重者出现呕血、黑粪,甚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③穿孔,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④幽门狭窄;⑤恶变,约1%胃溃疡发生恶变。

(二)肝胆疾病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目前已证实的肝炎病毒有6种,HA V、HBV、HCV、HDV、HEV及HGV。

HA V和HEV经消化道传染,HBV、HCV、HDV及HGV经输血、注射或密切接触传染,或母婴垂直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