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真假判定
5种中药材真假鉴别方法

5种中药材真假鉴别方法
中药材种类繁多,有时真假难辨。
今天就给朋友们介绍5种中药材真假鉴别方法:
1.三七——化血法
将三七粉末放入少量猪血内,可发现猪血化成水状。
这主要是三七所含皂甙成份
发挥了溶血作用。
否则,即为伪品。
2.阿胶——拍打法
将胶块放在手中,用力拍打桌面即脆断或碎块、断后呈半透明、棕色、无异物者
为真品。
若拍打软而不碎者,则疑为伪品。
3.虎骨——比重法
虎骨因质量坚实而异于其它动物骨胳,可用牛骨相比较,重于牛骨一倍,为虎骨;同时虎骨断后不成空洞,而为丝瓜络样,油性较大,色黄。
4.牛黄一一涂甲法
取少许天然牛黄粉末水湿后涂在指甲上,若黄色经久不褪为真品,否则应疑为伪品。
5.熊胆——盘旋法
取少许胆仁放入盛清水的杯中,若发现杯中胆仁盘旋下沉,并呈一条黄线者为真品,其它动物胆并无盘旋之状。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引言随着中医文化的逐渐传承和开展,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中草药市场上的伪劣产品也随之出现。
为了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巧,希望对读者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主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这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的颜色应为红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外观完整;而伪品的颜色可能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外观不完整。
2. 经络鉴别法经络鉴别法是通过经络学理论判断中药材的真伪。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与脏腑、组织器官相通的系统。
通过触摸中药材的经络,可以判断其真伪。
例如,对于黄芪来说,真品的经络应该是坚实而饱满的;而伪品的经络可能松软或枯燥。
3. 理化检验法理化检验法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和检验来判断其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和仪器,对中药材进行溶解性、煮出物质量、含量检测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对于川芎来说,真品的挥发油含量应在2.0%以上;而伪品的挥发油含量可能较低。
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技巧1. 枸杞子•红色或橙红色的颜色以及外观完整的是真品;•过于鲜艳或暗淡的颜色以及外观不完整的是伪品。
2. 黄芪•坚实而饱满的经络是真品;•松软或枯燥的经络是伪品。
3. 川芎•挥发油含量在2.0%以上的是真品;•挥发油含量较低的是伪品。
总结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疗效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外观鉴别法、经络鉴别法和理化检验法等常用的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此外,还提供了枸杞子、黄芪和川芎的常见真伪鉴别技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更加准确地判断其真伪,以保证疗效的到达和平安性的保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鉴别中药材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建议在购置中药材时选择有信誉度和可靠性的渠道,如正规药店或中药材专业市场。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伪劣中药材的流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一、观察外观首先,观察中药材的外观是辨别真假的基本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如色泽鲜艳、形状规整、无杂质等。
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因为种植条件不佳或者掺杂了其他杂质而使得外观不符合标准。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外观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二、闻味辨香除了外观,闻味辨香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独特的香气,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气味。
而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由于加入其他杂质或者采取了不正当的保存方法而导致香气不正常。
因此,通过闻味辨香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三、辨别杂质另外,辨别杂质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的杂质含量较低,而假冒伪劣中药材由于种植和采摘等环节的不规范,常常存在大量的杂质。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和筛选,可以初步辨别中药材是否含有过多的杂质。
四、化学检验除了以上初步辨别方法,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检验手段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
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通过色谱分析等手段来检测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通过质谱分析等手段来鉴别中药材的真实性。
这些方法一般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适合一般消费者自行操作,因此最好在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中药材。
五、选择可信药店最后,选择可信的药店也是辨别中药材真伪的重要步骤。
正规药店通常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和专业的销售人员,会对所售中药材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管。
而一些小商贩或者非法售药渠道往往缺乏资质和监管,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建议选择正规有信誉的药店购买中药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对于保障健康和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常用中草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1
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 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 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 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 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 天麻、川乌与草乌)。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 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 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 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 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 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 失,以此检查皂甙。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 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 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 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3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 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 水)液体又变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5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 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几种中药材的特殊鉴别方法

几种中药材的特殊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对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材特殊鉴别方法,包括观察外观、闻气味、品尝味道、看断面、摸手感、用水试、用火烧、用酒精浸泡、用化学试剂和显微镜检。
1.观察外观在观察中药材外观时,应关注形状、大小、颜色、光泽等方面。
例如,海马的外形呈扁长形,表面呈浅黄色或灰褐色,具有细微的横纹;而金钱草的茎呈圆柱形,表面为棕黄色,叶片多皱缩。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鉴别中药材。
2.闻气味中药材的气味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指标。
例如,阿胶具有特殊的清香,而麝香则具有浓郁的香气。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中药材,可以通过闻气味来鉴别。
3.品尝味道品尝中药材的味道也是鉴别真伪的有效方法。
例如,真正的红枣应该具有甜味,而姜味则应该是辛辣的。
对于一些可以食用的中药材,通过品尝味道可以鉴别真伪。
4.看断面中药材的断面特征也是鉴别真伪的关键。
例如,黄芩的断面应该呈黄色或绿色,而且有髓;而人参的断面则应该呈黄白色,而且有细密的纹理。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断面,可以准确地鉴别真伪。
5.摸手感中药材的手感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真正的鹿茸质地应该柔软而稍有弹性;而假的鹿茸则质地坚硬。
通过手感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伪。
6.用水试用水试也是鉴别中药材的一种方法。
例如,用清水浸泡人参后,真正的参片会逐渐沉到水底,而假的参片则不会下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7.用火烧用火烧也是中药材鉴别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通过点燃麝香,观察烟色和闻气味可以鉴别真伪。
另外,还可以用火来烧甘草和黄芪等中药材,真正的药材会冒黑烟,而假的药材则不会。
8.用酒精浸泡将中药材浸泡在酒精中,也是鉴别真伪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酒精中浸泡阿胶,真正的阿胶会在短时间内溶解,而假的阿胶则不会溶解。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9.用化学试剂使用化学试剂也是中药材鉴别的一种方法。
例如,使用硫酸可以鉴别真假朱砂;使用硝酸可以鉴别马钱子和僵蚕等。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1.外观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比如,龙眼干应为红褐色、爪形,具有特殊的
甜味和香气。
2.皮鉴法:
利用中药材外表的表皮特征鉴别真伪。
如黄芪表面应具有无光泽、开
裂纹、角质层均匀及枝皮等特征。
3.内鉴法:
观察中药材内部特征,如断面、纤维结构等。
如柴胡可通过观察其横
切面的切径结构,判断真伪。
4.质地状态鉴别法:
通过触感、弹性等确定真伪。
如真正的灵芝质地应该坚硬、有弹性,
而假灵芝则会软硬不均。
5.生物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特征,与正品进
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如金银花通过比较叶片、叶柄等特征,来判断真伪。
6.化学成分鉴别法:
通过测定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葛根的黄酮类物质含量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7.环境保真法:
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来判断真伪。
如对一些中草药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高于标准指标即可判断为假货。
8.光学鉴定法:
利用肉眼、显微镜、紫外光、红外光等技术,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反射特性等,进行鉴定。
怎样辨别真假药材

怎样辨别真假药材•相关推荐怎样辨别真假药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挣钱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的。
尤其是近几年生活中有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药材也有真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怎样辨别真假药材的内容,仅供参考!一看:观察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枸杞子、山药、鸡骨草等药材的“正品”和“A货”都较容易通过此方法鉴别。
二闻:闻闻药材是否有异常味道,如用猪皮、牛皮等制成的“阿胶”会有臭皮胶味。
三摸:海马、冬虫夏草等贵价药材可能会被不法分子通过灌沙、加铁丝等增加重量,可用手掂量看药材是否重量异常。
四泡水:可辨别用淀粉制造或经染色的伪品,如用淀粉粘上鹿皮造出的“鹿茸”一经浸泡就会自然散开。
综上所述,如果不考虑使用器材的话,中药的鉴别方法一般分为这几种,这可以鉴别出一般造假的药品,但对于萃取转销等新产品,就远远不是你我等普通人所能区分辨别的了。
下面介绍几种网友较熟悉的药材辨假方法。
如何分辨真假阿胶通常使用的阿胶,呈长方形块状,长形平正,色泽均匀,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而且干燥坚实,不弯曲,即使到了夏天,也不会因为潮气和暴晒而湿软。
当然,这个养颜美容的东西也不会有异常臭味;同时,如果将胶块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的话,由于材质坚硬,胶块很容易会断成碎块,断面光滑似玻璃,无异物者为真。
与之相反,如果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热变软,断面不光滑,用火烧会发出臭味者系伪品,通常是由工业橡胶,其他动物的皮革,碎骨头等制成的,如果吃下去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何辨别真假何首乌假的何首乌主要是由薯蓣科植物伪造的,例如用怀山药等。
更有甚者,为了将何首乌做成人形以卖高价,甚至会在它生长的时候故意放到人形的模具中,然后再高价售出。
据专家介绍说,其实是否是人形,与何首乌的药用价值高低并无太大联系,提醒消费者不要过于迷信。
鉴别方法倒也简单。
六个字:“颜色、茎藤、味道。
”真的何首乌颜色一般为棕褐色或红棕色,假的何首乌茎藤一般是后来插入的,用力拉可以拉出来,而真的何首乌茎藤是“原装”的。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引言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的中药材,因此,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了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方面。
一、外观特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外形特征:观察中药材的整体形状、颜色、大小、表面光泽等。
2.气味特征:闻取中药材的气味,判断是否具有特殊的香气或臭味。
3.触感特征:用手触摸中药材,感受其质地和湿润程度。
二、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比重测定:测量中药材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比重。
2.溶解性测定:将中药材置于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3.灰分测定:将中药材置于高温中燃烧,测量其灰分含量。
4.水分测定:用干燥法或称重法测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
5.挥发性成分测定:利用蒸馏或提取方法,提取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细胞学鉴定: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间的空隙等特征。
2.层析鉴定:将中药材制成横切片或纵切片,观察其中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
3.化学染色:利用染色剂对中药材进行染色,增强相关组织结构的可见性。
四、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涂抹在薄层板上,观察色谱图案,与标准色谱图进行比对。
2.液相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得到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得到其质谱图谱。
五、其他鉴别方法除了以上的鉴别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别方法可以辅助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1.理论鉴别:通过研究中药材的药理学和药物活性,判断其是否符合预期的药效。
2.标准对比:与已知的标准中药材进行对比,查看其外观、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否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状不合格的中药材能否直接判定为假药?
在基层实践中,执法人员经常会在药品检验报告书中看到,××中药材(中药饮片)性状不合格的检验结果。
对此类中药材(中药饮片)能否直接按假药定性,执法人员意见不统一。
通常情况下,中药材(中药饮片)检验不合格的结果只有两种情况,非假即劣,到底如何定性,需要执法人员按照《药品管理法》关于假劣药的定性条款对照判别。
笔者认为,性状不合格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到底是假药还是劣药,不仅要结合《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判定,还应从不合格中药材的具体性状进行分析。
中药材性状不合格包含形状、大小、长度、色泽、表面特征等不合格。
像金银花,如果采摘的是过采摘期已开放的花,会造成形状不一样;如果花蕾的长度稍短或稍长,或者是粗细不一样,最终形成的大小、长度也不一样;如果采摘后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会造成色泽的变化;如果不具有金银花密被短柔毛的特征,也会造成表面特征不合格。
《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
对于中药材(中药饮片)而言,药品标准规定的性状项目是认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此种药品冒充他种药品的”有效鉴别方法。
当然,性状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中药材(中药饮片),未必构成上述“冒充情形”按假药定性处理,因为检验报告只表明性状不合格,那么也可能是检品不符合药品标准其他规定,进而有可能定性为劣药。
对于中药材(中药饮片)来说,加工、储存、运输等多种原因都可能成为药品性状发生改变的条件,储存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以及中药材(中药饮片)本身颜色、质地、柔韧性也会使中药材(中药饮片)性状发生一些变化。
笔者认为,这些因素虽然引起中药材(中药饮片)性状发生改变,但只要其本身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检查项目符合的情况下,还是定性为劣药更为合适。
像金银花这种中药材,如果已开放的花蕾还是金银花,只是大小、长度、粗细等性状不一样,此时仅以长度或粗细与正品不符就判定其为假药,显然欠妥。
如果单是金银花的色泽发生变化,也要看情况,若没有产生发霉变质,判定为劣药较为合适。
金银花表面特征密被短柔毛,如果经查验仅这一点与正品不符,进而判定其为假药,也是欠妥的。
如果大小、长度、色泽、表面特征等条件都不具备金银花特征,此时就可以按《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判定为假药了。
故对于性状项目不合格的药品检验报告要具体分析,若中药材(中药饮片)被检出不符合标准之处与相应的标准规定存在着明显不符,执法人员应结合《药典》规定的有关性状、鉴别、含量等检查项目,判断该中药材(中药饮片)与标准描述的是否属于同一种类,不属于的,可以作出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假药认定;属于的,应慎重定性为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