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合集下载

gps控制网测量实施方案

gps控制网测量实施方案

gps控制网测量实施方案GPS控制网测量实施方案。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PS控制网测量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的测量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GPS控制网测量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GPS控制网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控制网测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大地测量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地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GPS控制点,利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测量控制点的坐标,从而实现对测区内各点的坐标测量。

通过对这些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测区内各点的空间坐标,从而实现对地物的测量和定位。

三、GPS控制网测量的实施步骤。

1. 布设GPS控制点。

在进行GPS控制网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在测区内布设一定数量的GPS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应该均匀分布在整个测区内,并且要考虑到地形地貌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设。

2. GPS观测。

一旦GPS控制点布设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GPS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确保GPS接收机能够稳定地接收卫星信号,并且要进行足够长的观测时间,以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完成GPS观测之后,需要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这个过程包括数据的编辑、平差、精度评定等环节,最终得到测区内各点的空间坐标。

4. 结果展示与应用。

最后,需要将处理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展示与应用。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地图制图、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等领域,为相关工作提供坐标支持。

四、GPS控制网测量的注意事项。

1. 确保GPS观测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大气、地形等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2. 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结果展示与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测区内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和应用方法。

五、结论。

GPS控制网测量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的测量方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

GPS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

遂宁至广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SG2合同段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遂广(遂宁——广安)高速公路工程第SG2合同段工程,设计起点k69+000,设计终点k97+785.898,标段全长28.701km,本标段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数量:土方94.8948万m3;石方303.1682万m3。

防护及排水工程:防护79676 m3;排水43886 m3本标段包含大桥16座,共计3246米;中桥13座,共计1031.9米。

涵洞46道。

本标段包含互通式立体交叉3处;分离式立体交叉17处,通道12处;人行天桥9处。

根据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采用北京54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06°07′,投影高程为300米),水准高的高程基准为1985基准。

二、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本次复测配备测量工程师2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经验均为5年以上,测量员4名,从事测量专业工作为3年以上,技工6名,共计12人。

(1)仪器名称及型号(2)测量人员组织三、复测方案本合同段内共有设计院提供的一级控制点共26个,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增设控制点。

GPS控制网等级为一级,采用中海达V8 GSNN双频GPS接收机四台同步观测,GPS网形采用边连式,每站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60至70分钟不等。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不少于6颗,每条基线有效观测时间不少于45分钟,单点定位时间大于1小时,接收机采样间隔设置为5S,卫星高度角设置为10°。

观测过程中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小于6。

作业时天线严格置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互通式立交连接线控制点采用RTK固定解平滑20次的平均值与设计值进行复测对比。

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两台,两个线路并行,同时前进测量。

塔尺采用3m黑红双面木制塔尺,气泡已经校核。

GPS控制测量方案

GPS控制测量方案

GPS控制测量方案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使用一组卫星和地面接收器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

GPS控制测量方案是指使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和定位的方法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GPS控制测量方案。

1.设计测量方案: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和范围,包括测量的区域、测量的要素以及所需的精度和精度等级。

然后,制定测量任务和计划,确定测量站点和基准点的位置。

最后,确定测量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2.建立测量基准: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坐标系,如国家大地坐标系。

然后,在测量区域内设置控制基准点,这些点可以是已知坐标的点或已知高程的点。

利用已知坐标的点进行GPS测量,并将其作为控制点,用于以后的测量。

3.采集控制数据:在测量任务开始之前,需要安装GPS接收器并对其进行设置和校准。

然后,使用GPS接收器采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在数据采集期间,需要保证GPS接收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干扰和误差。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控制数据导入到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平差,以剔除可能的误差和干扰。

然后,使用数学模型和算法计算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

5.精度评定和验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精度评定和验证,检查测量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一些统计学的方法来评估测量的精度和精度等级。

6.测量成果输出和报告:将测量结果以适当的形式输出和报告,如坐标和高程表、图形和报告等。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分析,以方便使用和理解。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GPS控制测量方案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测量环境、信号遮挡和干扰、测量时间等。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升级,GPS控制测量方案也在不断迭代和改进。

总之,GPS控制测量方案是一种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和定位的方法和流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测量方案,可以获得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结果,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工程测量、测绘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gps控制测量方案

gps控制测量方案

GPS控制测量方案1. 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车辆定位、地理测量等领域。

GPS控制测量方案是利用GP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GPS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2. GPS控制测量原理GPS控制测量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卫星信号和接收器测量出的信号延迟来计算位置坐标。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它们围绕地球运行并以高精度的时间周期性地发射信号。

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后,根据其时间延迟和定位卫星的位置,就可以计算出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GPS测量的关键是测量卫星信号的时间延迟。

接收器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记录下信号到达时的时间。

通过比较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和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延迟。

进而,结合卫星的位置信息,就可以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

3. GPS控制测量流程GPS控制测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测量站点设置在进行GPS测量之前,需要选择测量站点并设置测量设备。

测量站点应位于开阔地带,避免周围有高建筑物或树木阻挡卫星信号的接收。

测量设备包括GPS接收器和脚架等辅助设备。

步骤二:接收卫星信号启动GPS接收器,它会搜索并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接收器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用于定位。

步骤三:记录接收器位置在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后,接收器会记录下信号到达时的时间和卫星的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用于后续的位置计算。

步骤四:数据处理和位置计算将接收到的时间和卫星信息输入到计算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

软件会根据信号延迟和卫星位置计算出准确的接收器位置坐标。

步骤五:数据评估和纠正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数据评估和纠正。

其中包括对信号的多路径效应进行模型化和校正,以提高测量精度。

步骤六:测量结果输出最后,将测量结果输出为所需的格式,如坐标文件或地图等。

同时,需要记录下测量参数和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静态GPS控制测量方案

静态GPS控制测量方案

目录1、工程概述 (1)2、测量控制网方案规划 (1)3、资源配备 (1)3.1 控制测量主要设备 (1)3.2控制测量主要人员 (1)4 、质量标准 (1)5、控制测量工作流程图 (1)6、控制测量实施过程 (1)7、技术总结 (2)8、三角高程测量成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9、首级网控制网成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首级网平面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述将M1公路原双车道路面扩宽3.5m成为3车道路面,加修1.5m宽人行道,并修建沿线的道路及排水设施,该道路总长3.2km。

道路改造由225mm回填地基层、225mm道路基层、90mm上基层、60mm磨耗层、浆砌石排水沟组成。

设计、施工拓宽Colville Deverell大桥及人行天桥一座。

2、测量控制网方案规划项目开工后,RDA测量工程师向我部提供测量基准点。

经过实地踏勘后,我方工程师在Colville Deverell大桥两端布设控制点2个,扩建段道路以间隔400米左右布设控制点6个,每个控制点均能满足静态GPS及全站仪测量要求。

考虑M1公路车流大较大, 建设前期道路两侧有高大树林覆盖,不利于全站仪测量,我方决定采用静态GPS布设首级测量控制网,各控制点之间以三角形相互连结构成闭合图形。

GPS网测量精度不低于M1公路项目所要求标准。

控制点复测方法

控制点复测方法

控制点复测方法控制点复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测量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用于验证和监测地理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对地理数据进行复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控制点复测技术。

1. 确定复测的目的和范围。

在进行控制点复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复测的目的和范围。

复测的目的可能包括验证地理数据的精度、监测地理数据的变化、或者更新地理数据等。

而复测的范围则涉及到具体的地理数据类型和区域范围。

明确了复测的目的和范围之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复测方法和工具。

2. 选择合适的复测方法。

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GPS定位、地面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等。

在选择复测方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类型、地理环境、成本效益等因素。

比如对于大范围的地理数据,可以选择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进行复测;而对于小范围的地理数据,可以选择GPS定位或者地面测量的方法进行复测。

在选择复测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复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制定复测计划和方案。

在确定了复测的目的、范围和方法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复测计划和方案。

复测计划包括复测的时间安排、人员配备、设备准备等;而复测方案则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流程、成果评定标准等。

制定了详细的复测计划和方案之后,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控制点复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4. 实施复测工作。

根据制定的复测计划和方案,进行具体的复测工作。

在实施复测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和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复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复测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成果评定提供支持。

5. 数据分析和成果评定。

在完成复测工作后,需要对复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定。

数据分析包括对复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比对,以发现数据的偏差和误差;而成果评定则包括对复测结果的可信度和适用性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原始地理数据进行修正或更新。

控制点复测要求

控制点复测要求

控制点复测要求1、根据交桩情况,结合此段线路所有构造物的特点,对设计院提供的C级和D级控制网进行增设、补设控制点。

2、采用GPS复测C级网,全站仪(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角度指标差1″或2″)分段符合D级点,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四测回),距离采用往返测(四测回),增补的导线点按照同精度进行附测,在复测前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其指标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4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2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DJ2型仪器不应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0.3″;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5)、经纬仪2倍视轴(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7)、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8)、发射、接受、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和重合。

(9)、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10)、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乘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3、在测量作业时,仪器要轻拿轻放,键盘按钮、制动锁、微调螺旋要柔手操作,仪器搬站必须装箱,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校三周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视线宜高于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3)、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GPS静态闭合、水准点复测方案

GPS静态闭合、水准点复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 (3)四、复测方案:1、坐标控制点静态复核 (4)2、水准高程闭合测量 (6)五、测量控制措施 (11)六、静态平差报告及结论 (12)七、水准测量记录表及平差报告 (23)上海市闵行区xx路新建道路工程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闵行区,南起双柏路,北至华济路,分为南、北两段,线路全长约2446 米。

其中南段南起双柏路(K0+000),北至关港(K1+561.957),规划红线宽度 40m;北段南起银都路北侧区界(K1+888.60),北至华济路(K2+765.014),规划红线宽度 32m。

xx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

K1+561.957~K1+888.60 为徐汇区地段,不属于本工程范围。

根据图纸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采用上海城市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0,投影高程为300米),水准高程采用吴淞高程基准。

本工程地段线路无法通视,车流量及周边生活环境对导线测量影响很大,无法使用全站仪导线复测,故采用三台GNSS仪器进行静态闭合。

水准闭合采用红黑尺单线路水准闭合。

二、复测方案编制依据本工程涉及的有关测量规程规范和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J/T066-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三、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1)仪器名称及型号(2)测量人员组织四、复测方案本合同段内共有设计院提供的D级控制点共8个,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并增设控制点。

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加密点为E级,采用苏州一光 GSNN双频GPS接收机三台同步观测,因地形特点及GPS平差三角网构建情况,故采用边连式测量,每站观测1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40至60分钟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立体城市项目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一、概况 (1)
二、技术依据 (1)
三、技术方案 (2)
(一)工作流程 (2)
(二)测量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3)
1.1 复测方法 (3)
1.2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3)
1.3 保证GPS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4)
2、高程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5)
2.1 复测方法 (5)
2.2 质量保障措施 (5)
2.3 复测成果处理 (6)
2.4数据处理与平差 (6)
四、进度安排 (6)
五、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 (7)
六、仪器设备 (8)
七、测量成果 (8)
一、概况
规划一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

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27.131,全长827.131m。

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规划四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

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89.821,全长889.821m。

全长分两段,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为完成本段工程施工,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提供了3个E 级GPS点,3个四等水准点。

本次复测任务主要内容是:
1、控制网复测及贯通测量;
2、全线三等水准点复测及贯通测量。

二、技术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_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设计交桩纪要;
6、坐标及高程系统:
6.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6.2中央子午线经度108º50′
6.3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技术方案
(一)工作流程
实施作业计划流程内容如下:
(二)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1.1复测方法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遵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TB10054-97中的要求执行,采用GPS测量的方法按E级要求的进行复测。

1.2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天线的对中精度为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每次量高时读数三次,读数精确至1 mm,误差不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GPS作业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根据网的技术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预制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②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③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天线应利用脚架直接对中。

b)需在觇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先卸去觇标顶部,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依投影点安置天线。

c)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

d)天线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

e)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

雷雨过境时,应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

1.3保证GPS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①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②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正确,接收机预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③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测值互差不得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当互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入测量手簿。

观测中,作业员应逐项填写测量手簿。

④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记录在手簿上。

同时应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⑤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

⑥静置和观测期间应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
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⑦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

当必须使用时,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车载电台应距天线50m以上。

⑧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且将点位标识和觇标恢复原状后方可执行下一个调度命令。

2、高程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2.1复测方法
本次水准测分2个小组进行作业,每组在衔接处应复核2个公共点以上确保复测质量。

为了提高控制网的精度指标,高程控制网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

按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水准测量。

复测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进行测量,严格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的要求执行。

2.2三等水准测量质量保障措施。

①测量实施应进行往返观测,观测顺序为: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②测量时应保证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前后视距差不符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③用竹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状态。

④水准测量时,将尺垫安放在坚实的地方,防止尺垫下沉。

⑤选择观测时间,避开中午炎热时段。

外业观测的前一天制定好观测计划,外业观测时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

每台接收机都配备对讲机等通讯工具,以手机作为辅助通讯工具,确保调度指令畅通。

2.3复测成果处理
复测值与设计值的比较,当平面控制点的复测满足X、Y坐标差值不大于±2cm的要求时,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当三等水准的设计值与复测值≤12L(L为测段长度,单位以千米计)时,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

当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复测进行确认,当确认勘测设计成果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

2.4 数据处理与平差
GPS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随机后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处理;基线处理时删除观测条件差的时段和观测条件差的卫星不让其参与平差,基线处理合格后网平差时,采用CP0 WGS-84空间直角坐标进行约束,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统的椭球参数、投影带与设计的投影分带保持一致,确保坐标基准一致。

中央子午线取108º50′。

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计算时,取符合规范要求的往返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外业观测的当天晚上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进度安排
根据业主及设计交桩情况分析,为提高控制网精度我部全部采用GPS
测量按E级网的要求进行。

在业主及设计提供的控制点中有一部分为改线前的控制点,远离本标施工区域,故不参与本次复测。

经过统计,本次复测的控制点共计6个,根据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E级网需观测1个时段,我们计划投入3台GPS(其余做RTK测量),一天可完成。

水准测量理论线路长16km左右,往返共计32km左右。

计划分2个水准小组进行外业作业,每天每组作业4km,2小组共计8km,排除外界天气条件影响,预计在4天内完成。

内业计算在外业测量同时进行,每天晚上外业结束后首先将GPS数据导入电脑中进行备分,然后将数据初步处理。

水准数据首先要进行数据复核,然后把各点之间的高差进行附和。

当外业作业完成后开始全面的内业计算、平差,列出平面坐标比较表和高差比较表,编写复测成果报告书,整个工作预计3天内完成,全程测量工作共计需要12天完成,其中不包括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果遇到天气等不利自然条件,时间安排将做适当调整。

五、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
(1)GPS测量组总负责人:孙新峰
GPS测量小组
(2)水准测量组总负责人:孙新峰(工程师)
①水准测量小组
六、仪器设备
主要复测仪器设备配备如下:
七、测量成果
测量作业结束后将测量成果编写成册上报,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1)原始观测记录;
(2)GPS网平差计算资料;
(3)控制网成果表、水准点成果表;
(4)仪器检定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