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的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常见问题析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常见问题析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常见问题析疑李红【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年(卷),期】2007()3【摘要】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在过去两年的课改实践中,实验区的教师们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鲜活、生动的经验,使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参与程度高、乐于探究、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喜人景象。

但是教师们也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也有赖于教材编写者与教师们的进一步沟通。

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期望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更好地传达给教师们,让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通过教师们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以下撷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教师们探讨。

【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人教版;教材编写者;细胞;分子;学生参与程度;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作者】李红【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91【相关文献】1.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分子与细胞》修订版与原必修教材的比较分析 [J], 方伟奇2.高中生物教科书插图的表征及特征分析——以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 [J], 李洋;黄紫筠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插图分析 [J], 吴洁4.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栏目设置比较分析——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 [J], 阙才英;李俊;桑珍雷;刘洋;陈忠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 [J], 冯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生物复习中常见有哪几类错误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及纠正

高中生物复习中常见有哪几类错误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及纠正

高中生物复习中常见有哪几类错误?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及纠正?高中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概念不清,忽视前提或适用范围,公式法则记忆不清,文字推理及判断性错误,解题方法,技巧等没有真正掌握这样那样的复习中常易犯的错误,经整理,归类,并对误解进行剖析,指出原因及纠正方法。

一,概念性错误: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对一些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在生物学中一切推理,判断离不开概念,只有透彻理解概念,才能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因此,它是学好生物学,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

但这种认识不是每个学生都十分清楚的,不少学生往往把概念当作僵死的条文,学时浮光掠影,一学而过。

复习时死记硬背,考试时错误迭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俯拾即是.例1:酶是( )所产生的,具有( )能力的蛋白质.它具有( ),( ),()的特性.误解;酶是(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具有(催化性),(高效性),(多样性)的特性.剖析:酶应是活细胞所产生的,死细胞不能产生酶,催化是酶的作用,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这三个特性是对酶这个催化功能来说的.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具有(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三个特性.例2;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及还原剂( ).A。

[H+],B.[H] C.[H2] D.H+误解:填A或C,D的答案均有.剖析:该题错误很多,填H+的人:不理解还原剂概念,H+质子应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而[H+]则代表氢离子浓度.H2虽可作还原剂,但光反应的产物,不是以氢的分子状态存在的,与事实不符.解: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及还原剂(B).例3;下列食物网中有( )个食物链.须鲸误解:12个.剖析c该错误是对食物链概念的本质、内涵没搞清楚.他们把一个箭头当成一个食物链.图中有12个箭头,故错答成12个.解;5个.诸如以上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如原生质,原生质层,赤道板,细胞板,染色体,染色单体,极体,极核,精子细胞、精于,外呼吸,内呼吸,遗传密码,遗传信息,吸收,吸附等等.防止这类错误的最好方法,是对相近概念进行列表、对比,从中找出特点.或把一个概念分解成内涵(本质)、外延(范围)两个部分,并通过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把概念所包含的复杂内容用图式来表示.二. 理解性错误:理解是指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而有些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用一些零散的不全面的日常概念代替科学概念.造成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错误理解.例1:下列哪些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病毒B.细菌C.衣藻D.兰藻.误解;A.剖析;病毒属生物界中结构最简单,最低等的原始类群.它没有细胞结构,而原核生物指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细胞内没有核膜的一类生物。

高中生物教学必备《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几个常见问题析疑

高中生物教学必备《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几个常见问题析疑

《分子与细胞》教材中几个常见问题析疑我们平日教学中经常对一些问题感到疑惑,笔者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对几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不当之处,请指正。

1.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料,这些染料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

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料呢?作为染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

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料的染色性质。

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

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

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

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料。

所以,酸性(碱性)染料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

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料为碱性染料,反之那么为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pH不一定大于7,酸性染料pH不一定小于7。

2.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人教版必修1教材P70指出:水分子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教材P74科学前沿介绍了水通道蛋白。

有些老师会感到疑问:水分子到底是哪种方式通过细胞膜的?具有极性的水分子非常小,可以通过脂膜运动产生的间隙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

但某些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对水的通透性很高, 很难以简单扩散来解释。

如将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后,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不膨胀。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错题错因分析及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错题错因分析及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错题错因分析及对策所谓错题就是学生在进行练习、测试以及复习的时候不能正确解答的试题。

错题本质上是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解题思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形成的,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上存在的误区。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题错因分析,找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错题成因错题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知识简单的改正了答案,学生还会一错再错,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从错题现象入手,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让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下面就学生常常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审题不清许多学生做题的时候求多、求快,不认真的审题,还没有弄清试题所要问的问题就开始作答,或是不注重试题的细节,按照相似的试题进行处理,这样就导致了错误的出现。

比如:试题要求填写物质或结构的编号,而学生直接填名称;在计算的时候由于粗心而出现错误;用英文缩写或是生物概念的简称进行试题的做答等。

(二)混淆相关生物概念一些学生对比较相近或是相似的生物概念不能进行有效的区分,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试题分析和作答的时候,不能正确的运用生物学知识,从而导致答错试题。

比如:学生普遍对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不能有效的区分,这就导致做题的时候不知道是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还是用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三)生物解题思路缺失高中生物知识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辨别。

然而,学生在进行问题分析的时候,常常会由于逻辑不清而造成试题答案的错误。

有时候学生虽然找到了试题的主干内容,也明白试题所要考查的内容范围,但是在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解题思路错误而造成答案的不准确。

比如:在进行花粉组织培养的分析中,学生常常认为其中伴随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逻辑是花粉作为植物的雄配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则通过有丝分裂形成花粉组织。

对必修一易错知识的分析

对必修一易错知识的分析

对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易错、易混概念的分析在必修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某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偏差以至于做题的准确率大大降低,所以在这里对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易错、易混概念进行简单的分析如下:1 结构类1.1 细胞内液、细胞液和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是和细胞外液相对应的概念。

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属于植物细胞内液的一部分。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之外的基质成分,是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以外的溶胶状物质。

例题: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 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A.a>b>cB.a>c>bC.b>c>aD.b>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失水的知识。

首先要把这几类液体的关系弄明白了,才能结合细胞失水的内容来解题。

a是细胞之间的液体,在细胞膜的外侧,b是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c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之外的基质成分,是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以外的溶胶状物质。

细胞失水时,水的流动方向是b→c→a,水分子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故浓度关系为a>c>b,选B。

1.2 磷脂双分子层和双层膜生物膜结构模型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嵌或贯穿或覆盖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而双层膜是两层独立的生物膜结构,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就是双层生物膜,双层膜包含有四层磷脂分子。

例题: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层生物膜;一分子的O2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被同一细胞利用需至少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生物膜结构的知识。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O2的产生场所是叶绿体,所以,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时,首先穿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又要穿过叶绿体的双层膜,故一共穿越4层。

O2被利用是在线粒体中,O2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到利用场所,先后穿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双层膜,共4层,而每层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故共穿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高中生物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

高中生物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

高中生物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高中生物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2023年的高中生物教育体系在高速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同时,对于高中生物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考试中,我们发现很多普遍易错的地方,必须根据具体的归纳和分析,有效的对策才能够得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对于高中生物考试常见的容易出错的点进行深度剖析和解决的有效方法。

1. 高中生物知识基础不扎实高中生物考试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很多,也比较细致。

例如人的细胞结构、人的遗传等等。

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会出现失误的情况。

针对这一点,我们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细节的积累,一点一点的掌握。

同时在考前,不断回顾复习,强化自己的记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对于较为困难的知识点,还可以采用问老师、找同学、看视频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应对。

2. 生物双倍体和单倍体概念混淆遗传过程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生物双倍体和单倍体概念的混淆。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对于双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不太理解所引起的。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同学们可以在考前一定的时间内着重复习与这方面相关的知识。

同时,在较难的知识点上应该加倍努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 对于生物笔画记不住生物笔画的记忆对于生物考试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容易会混淆笔画的含义,而导致错误答案的出现。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对于笔画不太熟悉。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同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笔画记忆力,例如采用重复背诵的方法,或者利用组词记忆笔画等方法,去加深我们对笔画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4. 对生物名词理解不到位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理解错误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现了生物名词的理解错误。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同学对于词汇的理解不够到位,容易误解相关概念。

因此,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掌握生物相关的名词解释和实际应用。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易错点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易错点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易错点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易错点( 一)1 胞内酶的形成为什么不需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其实胞内酶合成是需要核糖体的,但这核糖体不全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需要的大多数是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一般合成胞内酶只要游离核糖体→ 高尔基体加工就成了,线粒体供能。

2 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唯一孔道。

这句话错在哪里?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3 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哪类细胞中( D ) 。

A. 分裂的细胞 B. 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C. 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 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的功能——合成核糖体,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

所以选D。

4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不能产生ATP, 这句话为什么不对?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5 某课题组用紫色洋葱做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又用此装片观察细胞分裂,结果发现似乎所有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洋葱表皮细胞是分化成熟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不再分裂。

6 与多糖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供能; 植物:叶绿体合成淀粉,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 动物:内质网参与合成糖原。

7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什么? 需要消耗ATP吗?脂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吗?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脂质不是大分子有机物。

8 不含磷脂和胸腺嘧啶的细胞器是?不含磷脂说明没有膜,不含胸腺嘧啶说明没有DNA线粒体和叶绿体有DNA 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有膜,所以为核糖体与中心体。

9哪些细胞器可以产生水?①在叶绿体中,暗反应过程产生水;②在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③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④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上合成纤维素时产生水。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易错点(二)1 有哪些常见的物质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离子。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常见问题探讨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常见问题探讨
第 2 9 卷第 9 期
2 0 1 3焦
中学 生 物学
Mi d d l e S c h o o l Bi o l o g y
V0 1 . 2 9 No . 9
2 0 1 3
文件 编号 : 1 0 0 3 —7 5 8 6 ( 2 0 1 3 ) 0 9—0 0 0 3—0 2
最 基本 的物质 。 由于 这 四类 生 物分 子 的相对 分子 量一 般 较大 又称 为生 物 大分 子 。
养核。以后发生不均等的胞质分裂 , 形成生殖细胞和 营养细胞。 这时的细胞壁是有区别的。 通常而言 , 细胞 壁都含有纤维素 , 但生殖 细胞没有细胞壁 , 主要含有 胼胝质( 围绕筛孔边缘积累的碳水化合物 ) 。 胼胝质保
1 脂 质 属 于生物 大分 子 吗
1 . 1 问题 细胞 在 细胞 膜外 面还有

层 细胞 壁 , 它 的化学成 分 主要是 果胶 和纤维 素 。
2 . 2 问题探 讨
在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时 , 给学生提供 的都 是这 么一个 观点 : 看 细胞 有无 细胞 壁 。 疑 问是 : 植物 细 胞 真 的都 有 细胞壁 吗 ?
人教 版《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常见问题探讨
邓过房 ( 广 东中山纪念 中学 广 东中山 5 2 8 4 5 4 )
在一线高 中生物教学实践中, 遇到过许许多多的 疑惑 与难 题 , 有书 本方 面 的 , 有课 堂方 面 的 , 有教 学 方 面的, 有考试方面的 , 有教研方面的, 有作业改革方面 的, 不 一而 足 O现 就教 材 这 方 面 的 常见 问题 , 进 行 探 讨。
1 . 2 问题 探 讨
这个 问题 可 以从 生 殖细胞 的发 育过 程说 起 , 在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的分析
本人结合近几年在高三教学中的体会,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集中性典型错误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望对广大高三学生复习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
由于学生对某些概念、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因而遇到用“似曾相识”的内容作为信息命题时,学生极易上当出错。

例1荠菜的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具有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共经过___次有丝分裂。

正确答案:495%的学生回答为“3”。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过程。

1个受精卵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和1个顶细胞,由1个顶细胞发育成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需经3次有丝分裂,因此从受精卵开始,需经过4次有丝分裂。

错误原因:学生做题时,没有考虑被子植物种子发育的具体过程,认为这是一般的有丝分裂过程,按照有丝分裂规律得出了3次的错误答案。

例2实验室对禽流感病毒培养时,应选用的培养基为:
A、无菌的牛肉汤
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鸡胚
D、无氮培养基
正确答案:C90%的学生选择A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生活方式。

病毒为胞内寄生物,只有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在培养病毒时,培养基中必含其活的宿主细胞。

错误原因:学生对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这部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认为病毒为异养型,可用加入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

建议: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要真正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审题不清,忽视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做题时,对题中一些关键的字词不敏感,从而对一些限制条件忽略,对隐含条件挖掘不出来,导致出现错误。

例3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25%的选择B,45%的选择C,20%的选择D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及在不同部位细胞中的分布。

这四种细胞器都能产生水,但是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根细胞内无叶绿体,故正确答案为A。

错误原因:做题时,对题中的两个限制条件“细胞器”“根尖细胞”不注意,只考虑到哪些结构能产生水。

例4通过研究,SARS病毒有3个相关的结构蛋白,均属于糖蛋白。

这些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____(细胞器)中合成加工的。

正确答案:核糖体和内质网90%的学生只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糖蛋白合成的过程及场所。

糖蛋白合成时,先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加上一个糖侧链,才形成了糖蛋白。

错误原因:学生做题时,只注意到后半句要问的问题“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忽略了前半句的限制条件“这些蛋白质是糖蛋白”,并非是单单有氨基酸组成的,导致学生多数只填“核糖体”一种。

建议: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题中有无限制条件及隐含条件,对题中的关键字、关键句要特别注意,重点标记,提醒自己,切忌急于求成,忙于落笔。

再如: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

一定要注意“根本”二字,切不可答成“蛋白质的多样性”,而是“DNA的多样性”。

三、思维定势,误入陷阱
学生在做题时,易受到课本知识的制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遇到新问题,想当然的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题等“似曾相识”的答案,不加以具体分析,误入命题者巧设的“陷阱”中。

例5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得到的幼苗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为:
A、1/64
B、1/16
C、1/8
D、0
正确答案:D88%的选择C。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花药离体培养的结果。

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二倍体植物,可产生8种类型的花粉,这些花粉均含一个染色体组。

用这些花粉培养可得到8种类型植株,其体细胞也含一个染色体组,即全为单倍体,不会得到二倍体植株。

错误原因:很多学生受所学知识的束缚,套用了教材中单倍体育种的内容,思考时在题干后无形地加进了“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这一条件,错选了C。

例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门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有()kJ.
A、0
B、106
C、2×106
D、106-2×106
正确答案:A88%的学生误选D。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先分析二者是否处于同一食物链中。

大象为消费者,蜣螂为分解者,它们之间并不在同一食物链中,因此,也就不能按照能量流动定律计算。

蜣螂是从象粪中获得能量的,这些能量是未被大象利用的物质中的能量,并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

错误原因:学生由于受课本知识的限制,形成了思维定势,把蜣螂与大象看作食物链中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于是按照10%-20%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得出D的答案。

建议:在解题时,特别是对于熟悉的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挖掘内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

再如:给出一个细胞图(不含细胞壁),问“若将该细胞置于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发生_______。

”很多学生由于受教材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这一实验的影响,不加思索地就填上“质壁分离”,忽略了该图画的不是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四、题干干扰
有些学生在读题时,易被题干中一些迷惑性的信息所干
扰,不能正确提取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不能排除干扰信息和无关信息,结果因信息干扰导致思维发生偏差,出现解题错误。

例7西瓜含水量多,营养丰富,一株生长旺盛正在结果的西瓜植株,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果实膨大
C、蒸腾作用
D、植株生长
正确答案:C85%的学生选择B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水分代谢。

教材中清楚地写着:“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一般只有1%-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水分几乎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

”所以不论植株含水量多大,根系吸收的水分都是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错误原因:学生在读题时,易受“西瓜含水量多,正在结果”这几个字的干扰,认为西瓜含水量大,水分主要用于果实膨大。

例8已知人的一个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一个成熟红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___条。

正确答案:080%的学生填“46”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成熟红细胞的结构。

在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是一个结构特殊的细胞,它没有细胞核及任何细胞器,所以也就不存在染色体。

错误原因:由于受题干中的“人类的一个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这一无用的迷惑条件的干扰,考虑不到成熟红细胞结构的特殊性,直接按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卵细胞中2倍计算。

建议:这类试题较多,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概念清晰,思路清楚,克服题干干扰。

再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做题时不要受“沙漠”二字的干扰,仍然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