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蜗器(耳)科普知识

合集下载

前庭蜗器 解剖知识PPT课件

前庭蜗器 解剖知识PPT课件
位置 形态
锤骨后襞 松弛部 锤骨前襞 鼓膜脐 紧张部 光锥
鼓 膜
2.上壁:鼓室盖壁 3.下壁:颈静脉壁


4.前壁:颈动脉壁
颈动脉壁 鼓膜张肌半管口 咽鼓管鼓室口


5.后壁:乳突壁

乳突窦、乳突小房、外半规管凸、面神经管


6.内侧壁:迷路壁
岬、 前庭窗、 蜗窗、 面神经管凸
面神经管凸
内耳 由骨迷路和 膜迷路组成
膜迷路
一、骨迷路
组成:耳蜗、前庭、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耳蜗 前庭
后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前庭窗
蜗窗
1.前庭
内侧壁: 骨半规管 前庭嵴、椭园 囊隐窝、球囊 隐窝,筛孔、 前庭神经、前 庭小管内口
前庭
椭圆囊隐窝 前庭嵴
球囊隐窝 耳蜗
前骨半规管
耳蜗
前庭
后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前庭窗
前庭窗

乳突窦
乳突小房
蜗窗
咽鼓管
(二)鼓室内结构
砧骨
1.听小骨
锤骨
镫骨
2.运动听小骨的肌
鼓膜张肌
镫骨肌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二、咽鼓管
咽鼓管骨部
咽鼓管软骨部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鼓室
乳突窦 乳突小房
第三节
位置:颞骨 岩部的骨质 内,鼓室和 内耳道底之 间
内耳
骨迷路
前庭膜 觉感受器
外壁
蜗神经
蜗神经节
螺旋器 (Corti器) 基底膜 下壁 骨螺旋板
前庭阶 上壁 前庭膜 螺旋器 下壁 外壁
蜗神经 基底膜

人体解剖学-前庭蜗器详解

人体解剖学-前庭蜗器详解
球囊。
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 管内。在骨壶腹内的 部分膨大为膜壶腹。
膜迷路内充 满内淋巴
内淋巴管由椭圆囊球 囊管发出,穿经前庭 椭圆内囊侧位壁于,前至庭颞部骨的岩部 后上后骨方面迷,,路后在与壁硬膜有脑迷五膜路个下扩
开口球大二,为囊者分内之较别淋间小通巴的,三囊间靠个。隙前膜内淋
半规下 巴充管可方满;经,外自此下淋前囊端巴壁渗借。发透连内出到、周 椭圆合 围外囊血管淋球管连巴囊丛于互管。蜗不与管相球。通囊。 相连。
下壁(颈静脉壁) 是分隔鼓内室侧与壁颈静 鼓室可分为脉六的个薄壁层:骨板。
内侧壁(迷 路壁)中部 隆凸称岬。 岬的后上方 有前庭窗 (卵圆窗), 为镫骨底封 闭。岬的后 下方有蜗窗 (圆 窗),在活体有膜封闭,称第二鼓膜。前庭 窗后上方有面神经管凸,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鼓膜分隔鼓室和外耳 鼓道膜,上为1椭/4圆为形松半驰透部明, 薄薄而膜松,驰其,外在侧活面体向呈前淡、 红向下色下。3、/4向为外紧倾张斜部。,所 以坚,实外紧耳张道,的在前活壁体和呈 下灰壁白色较,长其。前鼓下膜方中有心 向一内三凹角陷形称反鼓光膜区脐称,光 内锥面。为锤骨柄末端所 附着。
大,空气进入鼓室。
返回
乳乳突突窦窦和和乳乳突突小小房房是内鼓都室衬向以后粘的膜延,伸且, 乳与突鼓窦室是的鼓粘室膜和相乳连突续小,房故之可间因的中小耳腔炎,而感 向染前。开口于鼓室,向后与乳突小房相连 通。
返回
内耳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由骨迷路和膜
迷路组成,全部在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位于鼓 室和内耳道底之间。
后内(即内耳道底);尖端朝向前外,称蜗顶。
蜗螺旋管
蜗轴
耳蜗实为蜗螺旋管(骨蜗管)环绕蜗轴 约两圈半形成。蜗轴为耳蜗中央的骨松 质,呈圆锥形。

13前庭蜗器

13前庭蜗器

外侧壁:即鼓膜的内侧面。
内侧壁:即内耳的外侧壁,也称迷路壁。 岬:为内侧壁中部的隆起。
前庭窗:为岬后上方的卵圆形孔,被镫骨底封闭。 结构
蜗窗:为岬后下方的圆形小孔,被第二鼓膜封闭。
面神经管凸:在前庭窗的后上方,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位置:介于外耳道底与中耳鼓室之间,向前外下方倾斜。
鼓膜 形态:为一椭圆形半透明膜,呈浅漏斗状。 紧张部:下 3 / 4,其前下方有反射光锥。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 蜗孔→鼓阶外淋巴→ 第 二 鼓 膜 (波 动 消 失)
第二节 试 题
一、名词解释 1. 听骨链 2. 壶腹嵴 3. 基底膜 4. 蜗螺旋管 二、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耳廓以下述何成分作为主要支架
A. 疏松结缔组织 B. 致密结缔组织 C. 纤维软骨 D. 弹性软骨 E. 透明软骨 2. 鼓膜
C. 内有听小骨、肌、血管和神经 D. 鼓室内面覆有粘膜
E. 具有感受声波的刺激的功能
5. 在鼓室内侧壁可以看到
A. 乳突窦的开口 B. 岬 C. 前庭窗 D. 蜗窗 E. 面神经管凸
6. 咽鼓管
A. 其功能为维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B. 其外侧份为软骨部,内侧份为骨部
C. 成人咽鼓管比婴幼儿相对较大而平 D. 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
1. 位置 外耳门至鼓膜,长约 2. 0~ 2. 5 cm。
2. 分部 软骨部:外侧 1 / 3,朝向内后上。 骨 部:内侧 2 / 3,朝向内前下。 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或骨膜结合紧密。
3. 结构特点 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
二、中耳
婴幼儿:短而平直,尚未发育完全。
鼓室
咽鼓管 中耳
乳突窦

人体解剖学前庭蜗器

人体解剖学前庭蜗器
球囊。
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 管内。在骨壶腹内旳 部分膨大为膜壶腹。
膜迷路内充 斥内淋巴
内淋巴管由椭圆囊球 囊管发出,穿经前庭 椭圆内囊侧位壁于,前至庭颞部骨旳岩部 后上背骨方面迷,,路后在与壁硬膜有脑迷五膜路个下扩
开口球大两,为囊者分内之较别淋间小通巴旳,三囊间靠个。隙前膜内淋
半规下 巴充管可方斥;经,外自此下淋前囊端巴壁渗借。发透连内出到、周 椭圆合 围外囊血管淋球管连巴囊丛于互管。蜗不与管相球。通囊。 相连。
中耳 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涉及鼓室、 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为一含气旳 不规则腔道,大部分在颞骨岩部内。
乳突窦
乳突小房
返回
鼓室是颞 骨岩部内 含气旳不 规则小腔, 内有听小 骨、韧带、 肌、血管 和神经。
后壁(乳突壁)上部有前乳壁突(窦动开脉口壁,) 向后连于乳突小外房侧。壁开即大上口颈部壁稍动分(下脉盖方管壁有旳)后是 锥隆起,内藏镫是内鼓肌膜。壁咽壁分窝。鼓。隔旳此 管鼓 薄壁 旳室 骨上 开与 板方 口颅 。有 。中
鼓膜
听小骨位于鼓室内,有三块,即锤骨、砧 骨和镫骨。三骨相互连接成一波折旳杠杆 系统,当声波振动鼓膜时,三骨旳连续运 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摇动,将声波 旳振动传入内耳。
镫鼓骨膜肌张位肌于位锥于 隆咽起鼓内管,上止方于旳 镫鼓骨膜,张作肌用半是管 牵内拉,镫止骨于底锤向骨 外柄方旳,上以端调,整作 声用波是引紧起张对鼓内膜, 耳由旳三压叉力神。经该支 肌配由。面神经支 配。
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名耳垂,是临床常用
旳采血部位。
返回
外长 耳颞外其后耳约 骨廓耳 方复道围2软道 向向.0骨成是∼前是 是。旳2外一下先.5延耳弯向 。c续m门曲前。;至旳上外内鼓管,12膜道次//33旳,稍为为管从向软骨道外后骨部,向,部,成内然,由人,是

第15章 前庭蜗器ppt课件

第15章  前庭蜗器ppt课件
4
1.2 中耳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鼓室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 和乳突小房,为含气的不规则小 腔隙,大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内。
位置:
借鼓膜外邻外耳道。
外耳道 咽鼓管 鼓膜 作用: 内借封闭前庭窗和蜗窗的结构与 内耳相隔。
向前借咽鼓管通向鼻咽部。
传导声波、增强信号将空气振动 转化为机械能。
5
1.2.1 鼓室
25
1.3.1
前庭
骨迷路
耳蜗
骨迷路沿颞骨岩部长轴排 列,从前向后为耳蜗、前庭和 骨半规管三个部分,相互连通。
骨半规管
26
前庭窗
前庭
蜗窗
-骨迷路的中间部分 -外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 前庭窗由镫骨底封闭
前庭窗
21
鼓索和鼓室丛 -鼓索 面神经出茎乳孔之前,距茎乳孔 5mm处发出。 -鼓室丛 由副交感(来自舌咽神经)和 交感神经在岬的表面构成。
22
鼓室口
1.2.3
咽鼓管
-连通鼻咽部(咽口)与鼓室(鼓 室口) -维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 -内侧2/3为软骨部,外侧1/3为骨 性部。两者交界处最狭窄。 -咽口和软骨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 仅在吞咽运动或尽力张口时,咽口 暂时开放。 -小儿短而宽,接近水平位,感染 可沿此途径从鼻咽部侵入鼓室 软骨部 咽口
鼓膜张肌半管 咽鼓管半管 鼓室内面观 颈内动脉
17
内侧壁(迷路壁) -是内耳前庭部的外侧面 -中央部圆形隆起为岬①,由耳 蜗第一圈的隆凸形成。 -前庭窗(卵圆窗)② ④ ② ① ③
-蜗窗(圆窗)③
-面神经管凸④
18
①②

④ ② 后壁(乳突壁)

-上部有乳突窦①的入口,向后通乳 突小房。
③ -入口内侧有外半规管凸② -入口下方有锥隆起③,内有镫骨肌。 -面神经管④行于后壁出茎乳孔

耳朵-前庭蜗器

耳朵-前庭蜗器

2.骨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位于前庭后方,为3个半环形互相垂直排列的骨管,分别称为前、后和外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都有两个骨脚,分为单骨脚和壶腹骨脚。壶腹骨脚端膨大处称骨壶腹。前、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并成总骨脚,因此3个骨半规管只有5个骨脚与前庭相连。
3. 前庭vestibule居骨迷路中部,是骨半规管与耳蜗之间不规则的腔隙。前部有孔通耳蜗。后上部有5个小孔通3个半规管。前庭可分4个壁:外侧壁,即鼓室的内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前者由镫骨底封闭,后者由第二鼓膜封闭;内壁,即内耳道的后部,前庭蜗神经穿此壁;前壁较窄,是蜗螺旋管入口,由此入蜗螺旋管的前庭阶;后壁有半规管的5个开口。
四、皮肤 皮肤skin被覆全身表面,柔软而富有弹性,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具有保护、感觉、吸收、排泄、调节体温及物质代谢等功能。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层。 表皮epidermis 是皮肤的浅层,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根据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结构特点,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一)骨迷路 骨迷路由后外向前内分为骨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 1. 耳蜗cochles位于前庭的前内侧,形似蜗牛壳。由一条蜗螺旋管环绕蜗轴螺旋状盘旋约两圈半而成,尖向前外,称蜗顶;底朝后内,称蜗底。
蜗轴是耳蜗中央呈圆锥形的骨质中轴,它向蜗螺旋管内伸出骨螺旋板,板内的基部有蜗轴螺旋管,内藏蜗神经节,蜗轴的骨松质内有蜗神经穿过。 蜗螺旋管是由骨密质围成的骨管,在蜗底通向前庭处,管腔较大,在通向蜗顶处,逐渐细小,以盲端终于蜗顶。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内,未达蜗螺旋管的对侧壁,其缺空处由膜迷路的蜗管填补封闭。因此,蜗螺旋管可分3个部分:近蜗顶侧的管腔因起自前庭称为前庭阶;中间是蜗管;近蜗底侧的管腔为鼓阶。前庭阶在前庭处的外侧有前庭窗,为镫骨底所封闭。鼓阶的外侧壁上有蜗窗,为第二鼓膜所封闭。前庭阶与鼓阶内均含外淋巴,在蜗顶处借蜗孔相通。

感觉器官前庭蜗器

感觉器官前庭蜗器
内耳
03
包括耳蜗和前庭,耳蜗主要负责感受声音的振动,前庭则负责感受头部的运动。
声音信号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再经听骨振动传至耳蜗。
耳蜗内的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听觉的神经传导路径
1
听觉的功能与作用
2
3
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人们的语言、认知和社交能力有重要作用。
定期进行检查
前庭蜗器康复训练方法
通过观察移动的物体或图像,锻炼前庭蜗器的视觉协调能力。
视觉训练
平衡训练
适应性训练
技巧训练
通过站在平衡板上、踩踏垫子等平衡训练方法,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通过逐渐暴露于噪音和震动环境中,逐渐提高前庭蜗器的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特定技巧,如闭眼行走、盲人摸象等,提高前庭蜗器的感知能力。
2023
感觉器官前庭蜗器
CATALOGUE
目录
前庭蜗器概述前庭系统听觉器官前庭蜗器障碍与疾病前庭蜗器的保护与康复
01
前庭蜗器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1定义与功能2
3
前庭蜗器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之一,主要用于感知和传递平衡和听觉信息。
在人类和大多数脊椎动物中,前庭蜗器位于内耳中,由半规管和耳蜗组成。
半规管主要负责平衡感觉,包括头部的移动和身体的姿势,而耳蜗则负责听觉感知。
2
3
前庭系统能够感知头部的运动和位置,以及外界环境的空间信息,帮助人们判断自身和外界的关系。
空间感知
前庭系统通过调节肌肉紧张度和视觉系统,维持身体平衡,防止摔倒和碰撞。
平衡调节
前庭系统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进行识别和处理。

前庭蜗器ppt课件

前庭蜗器ppt课件
藏面神经。
鼓室内侧壁
• ⑥后壁:又称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入口,借乳 突窦向后通入乳突内的乳突小房。
• 乳突窦入口的下方有一骨性突起称为锥隆起,内 藏镫骨肌。
• 鼓室室壁示意图
(二)鼓室内的结构
• 鼓室内的结构主要为听小骨及其骨连接。
1.听小骨 • 有三块:锤骨、砧骨和镫骨。
• 锤骨:形如鼓锤,有头、柄、外侧突和前突。 • ◆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砧锤 • 关节,位于鼓室上隐窝; • ◆柄附于鼓膜的脐区,上端 • 有鼓膜张肌附着; • ◆外侧突为鼓膜紧张部与松 • 弛部的分界标志; • ◆前突有韧带连于鼓室前壁。
• ②上壁:又称盖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 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盖壁向后延伸形成 乳突窦的上壁。
• 中耳疾患侵犯此壁时可引起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 ③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仅为一薄层骨板。将鼓 室与颈静脉窝内的颈静脉球分割。部分人下壁未 骨化形成骨壁,而由粘膜和纤维结缔组织代之。
• ④前壁:又称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此 壁借甚薄的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动脉。上部有两个 小管的开口:
• ◆上方—鼓膜张肌半管口,由鼓膜张肌的肌腱通 过
• ◆下方—咽鼓管鼓室口
• ⑤内侧壁:又称迷路壁。 • ◆中部的圆形隆起称岬,由耳蜗的第一圈隆突形成; • ◆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前庭窗或卵圆窗; • ◆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 •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
咽鼓管
• ◆咽鼓管咽口和软骨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 吞咽运动时或者尽力张口时,咽鼓管暂时开放;
• ◆小儿咽鼓管短且宽,又接近水平位,故咽部感 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 ◆乳突窦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向前开口于鼓 室后壁上部,向后下与乳突小房相通连,是鼓室 与乳突小房之间的交通要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锤骨
砧骨
蹬骨
咽鼓管:它是连接鼓室和咽的一个管道。
平时是闭锁的,当吞咽或开大嘴时开放, 主要保持鼓室内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平衡。 所以大声时可掩耳或张大嘴。
若咽鼓管因某种原因发生堵塞,鼓室的空 气被黏膜吸收,则形成鼓膜内陷,可使听力下 降或产生耳鸣。
儿童的咽鼓管较水平又短,所以小儿的上 呼吸道感染较成人容易引起中耳炎
鼓膜:它向前外下倾斜,它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变
为机械振动。其主要部分呈凹向内的圆锥形。正 因为它的位置和形态,它接受声波后不会产生余 波,使我们能听到清楚的声音。
听小骨
鼓膜 (外面)
鼓室:它是在鼓膜和内耳之间的一个空间。
中耳炎就这个空间壁上黏膜发炎。 在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从外向内分别是锤骨、砧骨和蹬 骨,它们连接鼓膜与内耳的前庭窗(椭圆窗)。由于鼓膜 面积比前庭窗大,再加上听小骨的杠杆作用,声音通过这 种方式传递可增加约20倍。
内耳
深埋在颅骨(颞骨)内,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膜迷路
是套在骨迷路内,形态基本相同,从前向后分别称耳蜗(蜗 管)、前庭(球囊和椭圆囊)和三根骨半规管(膜半规管)。
在骨迷路和膜迷路内充满的液体叫外淋巴,膜迷路内的液体
称内淋巴。
前庭
骨半规管 膜半规管
耳蜗 蜗管
椭圆囊 前庭窗
球囊
耳蜗和蜗管(蜗器)
是听觉感受器,其感受器叫螺旋器,位于蜗管内,
声音由蹬骨振动外淋巴,以行波的方式传入蜗管造
成不同部位的螺旋器振动,而转变神经冲动,经蜗
神经传到脑内。
耳蜗
蜗管
螺旋器
保护你的听觉感受器
若长期听某种高强度的声音,就可能造成 这波长区域的听力下减,这就是所谓的噪音性 耳聋。
用耳塞在闹市区听音乐等,这对你的听觉 器非常不利。一般在闹市区的噪音值达90分贝 左右,因此要听清楚耳塞讲的什么必须放大音 量,这将可能造成听觉感受器的伤害。
若内耳发生原因不明的水肿,可能就是美 尼尔氏综合征。
谢 谢!
前庭器
它是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颈部的位置和变速运动。 前庭中的圆囊和椭圆囊内有圆囊斑和椭圆囊斑是头部位 置和直线变速运动的感受器;在膜半规管中壶腹峭是感受角 变速运动的感受器,它们经前庭神经传入脑内。
膜半规管
椭圆囊 圆囊
若前庭器过分敏感,就可能形成常见的晕 车等。若变速运动太大,如海上行船遇大风 浪,估计90%以上的人会发生晕船。
前庭蜗器(耳)科普知识
首先必需知道耳不仅是一个听觉感受 器,还是一个位觉感受器。所以耳的标准 名词应为前庭蜗器,因为由前庭器(位觉感 受器)和蜗器(听覚感受器) ,所以也可称为 位听器。
前庭蜗器的结构ຫໍສະໝຸດ 前庭蜗器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
内耳 中耳
中耳
它由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组成。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