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教案——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活性污泥法院系: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环境优创班级:0901学生姓名:王希鹏指导教师: 范文玉2012年8月23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常见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 (3)一、活性污泥法 (3)1。

1 SBR法 (3)1。

2 CASS法 (4)1。

3 AO法 (4)1.4 AAO法 (5)1.5 氧化沟法 (6)二、生物膜法 (6)2.1 生物滤池 (6)2.2 生物转盘 (7)2。

3 生物接触氧化法 (7)三、厌氧生物处理法 (8)四、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 (9)4。

1 稳定塘 (9)4。

2 土地处理法 (9)第三章污水处理流程 (9)一、格栅 (10)二、泵房 (10)三、沉砂池 (10)四、沉淀池 (12)五、曝气池 (13)六、二沉池 (14)七、污泥浓缩池 (14)第四章构筑物的计算 (14)一、设计参数 (14)二、设计计算 (15)第五章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绪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没有采取应有的治理措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改善城镇水环境,保障城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均是造成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

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

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任务,以及水污染的基本类型和来源。

1.2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掌握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1.3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水污染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的任务和发展趋势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城市污水处理案例1.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概念和任务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掌握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了解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有机污染物:有机物、有机酸、油脂等无机污染物:氮、磷、硫、氟、氯等营养盐:氮、磷等重金属:铅、汞、镉、铬等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水污染事件案例2.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2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3 教学内容物理处理技术: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等生物处理技术:好氧、厌氧、兼性厌氧等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3.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的掌握程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污染的来源、分类和危害。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1.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介绍水污染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兴趣。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分类,以及水污染的危害。

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法:进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教学活动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话题。

讲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水污染控制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处理工程设计3.1 教学目标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教案标题: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目标:1.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和解决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水污染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和了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

3.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分类和常见技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些实际的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该案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特定的水污染问题。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导入部分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部分可以采用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部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总结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1. 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图片、视频和实例相关的教学资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学顺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能够运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够评估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水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第二课时: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第三课时: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水污染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水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处理技术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2.参考书: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水处理实验装置、水质分析仪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概述水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解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探讨水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1.3 教学活动观看水污染的视频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水污染案例。

学生报告关于水污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水污染的短文。

参加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二章:水污染处理技术2.1 课程介绍介绍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2 教学内容学习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浮选。

探讨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中和和氧化。

了解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室演示或模拟实验。

分析实际案例,评估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学生小组讨论和比较不同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效率。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实验室报告或模拟实验。

写一篇关于水处理技术选择的报告。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设计3.1 课程介绍介绍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3.2 教学内容学习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初步设计方法。

介绍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讨论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升级。

3.3 教学活动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案例研究。

使用水处理工艺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学生报告关于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经验和案例。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个水处理工艺设计项目。

提交工艺设计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分析具体的水处理工程案例,以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工程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处理工程案例。

探讨工程案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经验。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水处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案例研究成果。

同济环工水控教案

同济环工水控教案

同济环工水控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水污染与水污染控制1.2 水质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1.3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4 水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概况第二章: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2.1 悬浮物去除技术2.2 油脂去除技术2.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4 吸附技术第三章:化学性污染控制技术3.1 化学氧化技术3.2 还原技术3.3 离子交换与电解技术3.4 化学沉淀技术第四章:生物性污染控制技术4.1 生物处理技术概述4.2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4.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4.4 生物脱氮与除磷技术第五章:水处理工艺系统设计5.1 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原则5.2 常用水处理工艺组合5.3 水处理设备选型与计算5.4 水处理工艺系统调试与运行管理第六章: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6.1 城市污水处理案例分析6.2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案例分析6.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案例分析6.4 水处理工程案例评价与启示第七章:水环境监测与评价7.1 水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7.2 水污染物分析与检测技术7.3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7.4 水质模型与水环境预测第八章:水污染控制政策与法规8.1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8.2 水资源保护政策与制度8.3 废水排放标准与环保政策8.4 国际水污染控制政策与发展趋势第九章:水污染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9.1 新型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9.2 污染物削减技术与设备9.3 废水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技术9.4 智慧水处理技术与应用第十章: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与案例10.1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10.2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实践10.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实践10.4 国际合作与交流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难点解析:水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演变及影响因素,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创新。

二、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难点解析:悬浮物去除效率的优化,油脂去除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最佳实践。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案第一章:环境工程学实验安全与规范1.1 实验安全教育介绍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必要性。

讲解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实验操作规范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包括实验衣着、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遵守实验流程、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第二章:水环境污染实验2.1 污水水质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践操作污水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2.2 污水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水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第三章:大气环境污染实验3.1 空气质量监测学习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实践操作大气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3.2 空气质量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探讨空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策略。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4.1 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学习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特性分析。

实践操作固体废物的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实验。

4.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探讨不同处理技术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效果。

第五章:噪声环境污染实验5.1 噪声级测量实验学习使用噪声计测量噪声级,并分析不同噪声源的特性。

实践操作噪声采样、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

5.2 噪声控制技术实验学习并操作常见的噪声控制技术,如隔声、吸声、消声等。

探讨不同控制技术对噪声环境污染的减轻效果。

第六章:土壤环境污染实验6.1 土壤采样与预处理学习土壤采样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实践操作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

6.2 土壤污染物分析学习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评价实验7.1 环境监测方法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案——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2007年4月20日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水的循环种类及其过程,掌握水污染的定义、种类及各自起因;2.了解水质指标定义、作用和种类,掌握固体、COD、OC、BOD等重要指标,了解水质标准的定义和作用;3.掌握水体自净过程、氧垂曲线的作用和水环境容量的定义;4.了解解决废水问题的基本原则,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污染的定义;COD、OC和BOD的定义及相互比较;水体自净过程、水环境容量。

2、难点:水体自净过程, 氧垂曲线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污染的产生与水质控制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Powerpoint课件上课。

3、教学学时:4学时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1学时)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水循环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第二节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1学时)一、水质指标二、水质标准第三节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1学时)一、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和扩散二、水体的生化自净三、水环境容量第四节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学时)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五、思考题和习题1、说明水污染、水环境容量、水体自净的含义。

2、什么是废水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系统?各有什么特点?3、说明废水处理中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各包括有哪些具体的方法?主要去除哪类污染物质?4、举例说明废水处理与利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5、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有何区别?除了它们之外,还有哪些水质指标可以判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6、解决废水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有机物好氧生物氧化两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通常所说的生化需氧量不包括硝化阶段对氧的消耗?8、通常所说的水质标准和水质要求有什么区别?六、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目:郑正主编. 环境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大文,梁红编. 环境工程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张振家主编,环境工程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格栅、筛网的作用和种类;了解沉砂池的作用和种类、各自原理及其比较;2.理解沉淀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及相互关系,掌握自由沉淀实验及其应用,理解理想沉淀池对实践指导意义及其与实际的差别,熟悉沉淀池的类型、原理及关键参数、特点;3.掌握混凝的定义和机理,混凝设备的组成和各自特点;4.掌握过滤的机理和工艺流程及装置结构;掌握气浮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气浮的类型及相应设备组成。

5.了解软化的对象和几种方法,除盐的对象和几种方法;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离子交换的工艺类型和运行操作步骤;6.掌握吸附的种类及其特点,吸附等温线的意义和类型,吸附的工艺类型,吸附剂的再生方法;7.了解膜分离过程的种类及其各自机理;理解消毒的作用、消毒方法种类,氯消毒的机理和过程;8.了解中和法、高级氧化技术、化学还原法、化学沉淀法和电化学法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沉淀的类型和特点,自由沉淀规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混凝原理和设备;过滤原理和装置;气浮原理和设备;吸附原理与吸附工艺;离子交换原理与离子交换的工艺;电渗析法原理和应用。

2、难点:自由沉淀规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气浮原理;混凝原理;吸附原理;电渗析法原理;高级氧化处理、化学沉淀法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处理对象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综合水处理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Powerpoint课件上课。

3、教学学时:12学时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1学时)一、格栅、筛网二、沉砂池第二节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5学时)一、沉淀二、混凝三、澄清四、过滤五、气浮。

第三节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4学时)一、软化除盐二、离子交换三、吸附法四、膜分离技术第四节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0.5学时)一、氯消毒二、其他消毒方法。

第五节水的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5学时)一、中和法二、高级氧化技术三、化学还原法四、化学沉淀法五、电化学法五、思考题和习题1、试叙述脱稳和凝聚的原理和方法。

2、混合和絮凝反应主要作用是什么?对搅拌各有什么要求?3、澄清池的工作原理与沉淀池有何异同?4、水中悬浮物能否粘附于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5、水的软化与除盐在意义上有何差异?6、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试述其主要性能7、何谓交换势?其意义何在?8、活性炭吸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9、试分析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与应用。

10、电渗析膜有几种?良好的电渗析膜应具备哪些条件?11、超滤与反渗透有何区别?12、除氯以外,还有哪些消毒方法?13、已知污水中固体颗粒的密度ρg=2.60克/厘米3、粒径d=0.1毫米,水的密度为ρy=1.00克/厘米3,当T=10℃时,μ=1.31×10-2克/厘米.秒.求在水温10℃时,这种固体颗粒的单颗沉淀速度.14、某城市污水含有的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为非凝聚性,进行静置沉淀试验,试验用沉淀筒的取样高度为1.2米,取得数据列于下表:求:1)根据试验数据绘制沉淀曲线(p-u沉淀曲线).2)当最小沉速为1.0毫米/秒时的沉淀总效率.3)当最小沉速为2.5毫米/秒时的沉淀总效率.15、某造纸厂生产污水SS浓度C1=430mg/L,最高时污水流量Q max=300,要求沉淀后污水中SS浓度C2=130mg/L,该污水静沉试验数据如下:试计算所需平流式沉淀池的尺寸1)沉淀区的尺寸,2)污泥斗的尺寸与个数,3)沉淀池的总长度与总深度.注:q修正系数取1.6,t修正系数取1.875,污泥斗容积按2天排泥一次计,污泥含水率为95%;机械刮泥板的高度为0.3米,刮泥机宽度为5.0米.16、某工厂排出含硫酸污水,其流量为100米3/日,水温18℃,硫酸浓度为7克/升,该厂内有乙炔发生站,每日用(有效)电石100公斤,产生的沉渣[Ca(OH)2]可用于中和含酸污水,其不足量再考虑投加石灰中和。

当地产石灰含CaO70%,CaCO315%,惰性杂质15%。

若采用该石灰料,用干投法(为理论用量的1.5倍)对污水中剩余硫酸作中和处理,求该石灰料的用量(公斤/日)及中和全部酸性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总沉渣量(公斤/日).17、某工厂生产中排出含氟污水,现准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向污水中投加Ca(OH)2,生成CaF2沉淀去除F-,问处理后出水(CaF2的饱和溶液)中F-的浓度为多少mg/L?18、某工厂排出含盐酸污水100米3/日,其中盐酸深度为5克/升,现准备用石灰石进行中和处理,采用干投法(为理论用量的1.5倍)。

已知所用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为50%,试求石灰石的用量(吨/日).19、用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的试验方程式为q=3.9C0.5(克/克),今有100升溶液,色素浓度为0.05克/升.若欲将色素含量除去90%,试问需投加多少克活性炭?六、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目:郑正主编. 环境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大文,梁红编. 环境工程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张振家主编,环境工程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类型、适用范围,掌握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作用和微生物增长常用数学模型;2.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流程,熟悉评价活性污泥的指标种类和优缺点,了解完全混合式的动力学及其应用,了解曝气的方法及其相应的设备组成,活性污泥法常用的运行方式;3.掌握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生物膜法的工艺类型,生物滤池的种类及其构造,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和布置方式;4.掌握厌氧生物处理三阶段理论,了解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熟悉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类型和各自构造形式;5.理解污泥的性质和表征指标,污泥处理的基本步骤,污泥浓缩的作用和工艺类型;6.熟悉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及工艺特征,了解主要的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7.了解氧化塘的种类及其各自净化机理;了解土地处理、湿地处理的机理、工艺类型及各自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流程,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生物膜净化有机物的机理和生物膜法的工艺类型;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及工艺类型;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和典型的工艺流程;污泥的性质,污泥浓缩的作用和工艺类型。

2、难点: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完全混合式的动力学及其应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设备;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代谢特性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综合处理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Powerpoint课件上课。

3、教学学时:10学时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好氧悬浮生长处理技术(4学时)一、活性污泥法二、氧化塘第二节好氧附着生长处理技术(2学时)一、生物膜的构造及对有机物的降解机理二、生物滤池三、生物转盘四、生物接触氧化法第三节厌氧生物处理技术(2学时)一、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二、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三、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四、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五、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系统第四节生物脱氮除磷技术(1学时)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二、生物脱磷处理技术三、同步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第五节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1学时)一、污泥的性质二、污泥的浓缩第六节废水土地处理技术一、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二、土地处理的机理第七节废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一、人工湿地的类型二、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五、思考题和习题1、什么是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说出常用的生物好氧及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2、水中微生物主要分为哪几类?它们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3、说明悬浮生长法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4、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和污泥指数在活性污泥法运行中有什么作用?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哪些性能?5、试简单说明附着生长系统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6、生物转盘处理能力比生物滤池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试比较好氧法和厌氧法处理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