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名词解释考试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96]。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因为没有第三台计算机,因此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
它由非常多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许多路由器互联而成。
[1]因此因特网也称为“网络的网络”。
另外,从网络媒介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看做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特定的设备与软件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
1、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共享资源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
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主要目标之一。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些用于计算机实时控制和要求高可靠性的场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对于大型的任务或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上进行,或由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分担负荷。
3.计算机网络按距离、通信介质、拓朴结构等分别可分为哪些类?按通信距离、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拓扑结构、通信介质及传输带宽,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1、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综合交换网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和总线网等 3、按通信介质分: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等 4、按传输带宽分:粗缆和细缆 5、按通信距离分:局域网、都市网、光域网和internet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哪些?1.管理信息系统(MIS)2.办公自动化(OA)3.新戏检索系统(IRS)4.电子收款机(POS)5.分布式控制系统(DCS)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7.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8.信息服务系统(IIS)5.数据的传输方可分为哪些类型?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重点

第一章:1、典型的研究成果是ARPAnet-----因特网的前身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3、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1)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终端”系统(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计算机-计算机”网络(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4、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提供计算资源。
在通信子网上可能存在多个资源子网,共享通信子网的服务5、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等、国际标准(ISO OSI/RM)、事实上的标准TCP/IP(因特网的骨干协议)。
6、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自治: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互连:以任何可能的通信连接方式7、分布式系统的特点:在分布式OS统一调度下,各计算机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如并行计算;用户面对的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组成分布式系统的各计算机怎样协同工作,对用户透明;用途:主要是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
8、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非协调性的;松散耦合的;各计算机对用户非透明,用户必须指定资源的位置;用途主要是资源共享9、由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可知它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共享资源访问如Web,FTP等;远程用户通信如E-mail,IP电话,网络会议等。
网上事务处理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储蓄等。
10、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广播通信信道点-点通信信道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也可以分为两类:广播式网络(broadcast networks)点-点式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s11、局域网、域域网、广域网12、计算机网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对等网络模式和客户/服务器模式。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解析

物流信息技术复习秘籍TG与其他同学联合出品目录一、《物流信息技术》 (2)条码技术 (2)RFID (4)GPS (5)二、《计算机网络》 (7)第一章 (7)第二章 (7)第三章 (8)第四章 (9)第五章 (10)三、《计算机网络》补充题 (11)第一章 (11)第二章 (15)第三章 (19)第四章 (21)第五章 (25)人员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技术书本第二章习题1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一维条码制是 DA、交叉25码B、EANC、库德巴吗D、49码(3) A 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主要是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A、UPCB、EANC、39D、93(4) A 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堆叠而成,它在编码设计、校验原理、识读方式等方面继承了一维条码的一些特点,识读设备与条码印刷与一维条码技术兼容。
A、堆叠式/行排式B、矩阵式C、图像式D、数字式(6)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 D 等部分组成。
A、条码扫描和译码B、光学系统和探测器C、信号放大、滤波、波形整形D、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7) B 可以识读常用的一维条码,还能识读行排式和矩阵式的二维条码。
A、光笔B、图形式条码识读器C、卡槽式条码识读器D、激光条码识读器(8)条码的编码方法中, A 是指条码符号中,条与空是由标准宽度的模块组合而成。
A、模块组合法B、宽度调节法C、矩阵法D、堆叠法2简答题(2)列举一维条码的主要码制。
一维条码的主要码制:UPC码 EAN码 25码交叉25码 39码库德巴码 128码以及93码(3)简述一维条码的结构。
一维条码的结构:一个完整的一维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中间分隔符、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
(4)简述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局域网(P135)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共享传输信道。
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
②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
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
③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
④误码率低。
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之间。
⑤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①低层协议简单。
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
②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
③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
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在OSI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
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也只有OSI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
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
3、一个7层楼,每层有一排共15间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的楼上设有一个插座,所有的插座在一个垂直面上构成一个正方形栅格组成的网的结点。
设任意两个插座之间都允许连上电缆(垂直、水平、斜线……均可)。
现要用电缆将它们连成(1)集线器在中央的星形网;(2)总线式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计算机网络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答案教材: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作者:谢希仁最后更新时间:2007-6-19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编著2006-12-28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四版)复习重点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网络拓扑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特点: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 ⏹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 总线型 树型 环型 ⏹ 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特点: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结点;⏹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结构有: 星型 环型 树型 网状型 第二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数据传输类型与通信方式⏹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单工通信、半双工或全双工通信⏹ 数据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同步技术( 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 2.2 传输介质及其主要特性 1、主要传输介质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2.4 数据编码技术 1、数据编码类型:2、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计算机内部表示信息的二进制数据通信系统用于表示二进制数据类型数据信号编码类型具体的数据编码方法数据(a)非归零码同步时钟(b)曼彻斯特编码(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b0b1b2b3b4b5b6b7⏹曼彻斯特编码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码方法之一;⏹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是: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信号称为“自含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点是: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每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某个比特开始处发生电平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1”。
3、脉冲编码调制方法PCM采样:⏹采样是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将模拟信号的电平幅度取出作为样本,让其表示原来的信号;⏹采样频率f应为:f≥2B或f=1/T≥2·f max。
⏹其中,B为通信信道带宽,T为采样周期,f max为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最高频率;⏹如果以大于或等于通信信道带宽2倍的速率对信号采样,其样本可以包含足以重构原模拟信号的所有信息。
量化:⏹量化是将样本幅度按量化级决定取值的过程;⏹经过量化后的样本幅度为离散的量级值,已不是连续值;编码:87654321 00.27≈1.28≈PCM用于数字语音系统⏹声音分为128个量化级;⏹每个量化级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表示;⏹采样速率为8000样本/秒;⏹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7位×8000/秒=56Kbps;⏹如果每个量化级采用7+1=8位二进制编码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应达到8位×8000 /秒= 64Kbps。
2.5 基带传输技术1、带宽:通常将数字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率称为“带宽”。
2、信道速率的极限值——Nyquist准则⏹典型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R max=2f(Baud)其中:B=f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Baud称为波特,为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1波特代表每秒传送1个码元。
3、信道速率的极限值——香农定理⏹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R max=BLog2(1+S/N)其中B为信道的带宽;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的高斯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
2.7 多路复用技术1、频分多路复用⏹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 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独立地传输多路信号。
2、波分多路复用⏹光纤通道技术采用了波长分隔多路复用方法,简称为波分复用WDM;⏹波分复用是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是光频段的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3、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是将信道用于传输的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每个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在每个用户占有的时间片内,用户使用通信信道的全部带宽。
2.8 数据交换方法1、线路交换方式⏹线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服务;⏹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线路交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与释放连接的三个阶段;⏹线路交换方式的优点: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线路交换方式的缺点: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系统没有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交通量。
2.9 差错控制方法1、检错码与纠错码⏹纠错码: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
检错码: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接收端能够发现出错,但不能确定哪位是错的,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
2、循环冗余编码工作原理P71例:设发送方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0101,校验位取4位,有W=MN=101101010000P=10011 (给定)由101101010000/10011得余数R 1110实际被传输数据为101101011110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3.2 OSI参考模型1、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3 TCP/IP参考模型1、TCP/IP参考模型各层功能2、TCP/IP协议栈第四章局域网基本原理4.1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1、学习局域网的两个线索:◆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可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所有结点可以通过总线以“广播”方式发送或接收数据,因此出现“冲突”不可避免;⏹“冲突”会造成传输失败;⏹必须解决多个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问题。
2、环型拓扑结构⏹结点使用点-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物理环型结构;⏹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多个结点共享一条环通路。
3、星型拓扑结构4.3 IEEE 802模型与协议1、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类型:⏹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通信信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令牌总线(Token Bus)⏹令牌环(Token Ring)2、IEEE 802 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4、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5、Ethernet物理地址⏹Ethernet物理地址长度为48位,每一块网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物理地址;⏹IEEE注册管理委员会为每个网卡生产商分配Ethernet物理地址的前三字节,即公司标识也称为机构惟一标识符;后面三字节由网卡的厂商自行分配;⏹在网卡生产过程中,将该地址写入网卡的只读存储器(EPROM);6、CSMA/CD方法的工作过程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第五章局域网组网技术5.4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1、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使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标准的连接方法实现的网络布线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使用的组网器件包括:各类传输介质、各类介质的端接设备、连接器、适配器、各类插座、插头及跳线、光电转换与多路复用器等电器设备、电气保护设备、各类安装工具。
完整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户外系统(建筑群系统)⏹垂直竖井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平面楼层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用户端子区(用户工作区系统)⏹机房子系统(设备间系统)⏹布线配线系统(接线间)第六章网络操作系统第七章网络互连技术7.1网络互连的层次1、数据链路层互连的设备是网桥(Bridge);网络层互连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Gateway)。
2、网桥的分类方法:⏹透明网桥透明网桥由各网桥自己来决定路由选择,局域网上的各结点不负责路由选择;⏹源路选网桥源路选网桥由发送帧的源结点负责路由选择。
3、互连、互联、互操作互连是网络互连的基础,互通是网络互连的手段,互操作是网络互连的目的。
第七章Internet基础与应用8.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1、Internet的组成部分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信息资源2、直接交付、间接交付3、特殊的IP地址⏹ 受限广播地址:用来将一个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本物理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 直接广播地址:用来使路由器将一个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的所有主机。
⏹ “这个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地址:路由器接到这样分组的目的地址时,不会向外转发该分组,而是直接交付给本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 回送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本地进程间通信。
4、 IP 地址发展付第一阶段:1981年第二阶段:1991年第三阶段:1993年第四阶段:1996年5、 域名机制⏹ 结构如何?⏹ 域名的结构由若干个分量组成,各分 量之间用点隔开: 主机名.最低级域名.… . 二级域名.顶级域名 ⏹ 如何管理、分配域名?⏹ 顶级域名分配——NIC⏹ 我国域名的分配——CNNIC6、 顶级域名7、 二级域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负责管理我国的顶级域,它将cn 域划分为多个二级域。
8、 WWW 服务的主要特点⏹ 组成:分布式超媒体(hypermedia)系统。
它是超文本(hypertext)系统的扩充。
超文本是万维网的基础。
超媒体与超文本的区别是文档内容不同。
⏹ WWW 服务的核心技术是: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 超链接(hyperlink ) 9、 文件传输服务⏹ 文件传输协议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是 Internet 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输服务。
⏹ FTP 允许传输任意文件并且允许文件具有所有权与访问权限。
⏹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隐藏了独立计算机系统的细节, FTP 适用于异构体系--它能在任意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 文件传输服务由FTP 应用程序提供,FTP 应用程序遵循TCP/IP 协议集中的文件传输协议,它允许用户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并且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匿名FTP 服务⏹ 匿名FTP 服务的实质是:提供服务的机构在FTP 服务器上建立一个公开账户(一般为anonymous ),并赋予该账户访问公共目录权限,以便提供免费服务; ⏹ 如果要访问提供匿名服务的FTP 服务器,一般不需输入用户名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