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
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些乡镇农民对农机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一些农民在使用农机
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乡镇应当组织农民参加农机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水平。

加强对农民的安全宣传,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机,确保农田安全。

乡镇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

一些农机使用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容易
出现故障。

乡镇应当建立健全农机的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农机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并处
理故障。

加强对农民的维修保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减少农机故障的发生。

一些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考核机制,导致农业
机械的使用和管理存在漏洞。

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对农机的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农机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一些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力。

由于乡镇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
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乡镇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能
够有效落实。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安全意识不强、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完善和落实不力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培训和宣传,完善制度和
机制,并加强监督和指导,从而确保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很多农业生产环节仍然依赖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对策一: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政府应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

还可以引入合作社模式,共享农机设备,提高利用率和效益。

问题二:农机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市场监管不严格和产品质量监测不到位,一些不合格的农机设备流入市场,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对策二:加强农机设备质量监管和监测。

政府要加强对农机设备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对农机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测力度,提高产品质量的合格率。

还可以建立农机设备质量信息公示平台,方便农民查询产品信息和评价。

问题三:农民对农机设备使用技术掌握不够。

由于农业农村人员结构的改变,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等问题导致农民对农机设备操作技术掌握不够,不敢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

对策三: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农机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还可以建立农机设备维修服务站点,方便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得到技术支持。

问题四:农机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农民多以自家耕种为主,农机设备利用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农机化的效益。

对策四: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

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进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农机设备的利用率。

合作社可以共同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提高利用效率。

问题五: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缓慢。

目前,我国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很多老旧设备仍然在使用,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对策五:加快农机设备更新换代。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机设备更新购置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

还可以通过引导农机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更加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农机设备。

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才能推动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N o n g j i y u w e i x i u随着各类农业机械数量的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机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农机安全认识不到位一是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机安全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历来重视农机推广,轻视农机安全,正是由于这种对农机安全的忽视造成农机安全管理政策与制度多数停留在逐级下发或会议上的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认识的不到位还会导致实际工作中对农机安全监管措施的缺失或严重的管理执法不到位。

二是农机手尤其是农机主安全意识淡薄。

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主动安检意识弱,农机驾驶技术差,操作技能低,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上农村道路偏窄,忽视安全行为当成家常便饭,遇危险境地不自知且难自救,极有可能由于小疏忽或不当操作酿成大事故。

2.农机管理服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大都存在偏低的文化水平、人员老化且技术水平差的问题。

当前,乡镇农业机械管理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并且缺乏专业知识,缺少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已经很难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由于,从事农业机械管理工作长期在户外,工作相当辛苦且社会地位得不到肯定,所以人才很难留下。

现在农业机械管理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还有部分是转岗参加农业机械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也存在业务生疏、工作经验不足的现象等,因此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正常发展。

3.农机监理服务不健全尽管自县到乡镇都设有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但无论其人员配备、装备设施还是经费都没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造成农机监理部门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极其有限,对分散到各家各户、行驶在各级乡道上的农机无法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最终的效果是农机安全监理流于形式,服务功能不健全。

4.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农机超载现象时常出现很多农机使用者为了在较短时间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经常会不按照操作规定去使用农机,会时常出现超载的情况。

农机超载会较大的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农机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

2、无牌无证驾驶农机现象频发有很多的区域在运用农机时出现了没有车牌号和驾驶证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

这样的情况严重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长此以往,会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农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还有很多农机没有定期的去进行年检,不利于农机的维护和检测,并且农民使用这样的农机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农机使用不规范很多地区对农机的使用安全问题上意识比较淡薄,很多农机操作者比较粗心,不重视对农机的正确使用。

还有些操作者操作水平不高,没有根据要求去操作農机。

还有些操作者为了方便,会更改一些农机的安全部件,没有较好的利用,因此,经常会发生在农机操作时发生安全事故。

4、一些区域存在农机载人的情况农机的主要作用就是较好的服务和协助农业生产,但是有些区域的使用者为了方便会把农机当作交通工具来使用,这样的情况是违反相关法律的,并且非常的危险。

运用农机来载人,违反了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违背了制造农机的最初目的。

并且农机载人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报道也经常可以看到,所以,一定要谨防农机载人现象的发生,做好预防。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1、重视对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对农业机械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处理好农机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专业的农机安全生产和使用人才的培养时,首先需要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进行教育和培训。

还要增加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在职业院校和高校中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农业专业的重视,培养出优秀的机械化农机人才,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农业专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要不断完善农机专业工作过人员的实际运用水平和专业知识基础能力,提升其在进行实践运用和对接时的综合能力。

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

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

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

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性障碍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

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为了适应不断更新的农机发展现状,强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此,本文将从农机安全管理意识、操作人员技术、管理制度和外省籍农机牌证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农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安全意识市场经济改革带动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农机的正常使用是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农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正视农机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农民安全。

所以,提升农机服务水平与安全性问题迫在眉睫。

一、农机在安全管理方向存在问题1.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的安全管理并不重视,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对农机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导致农民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現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向相关管理机构反映情况,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维修,造成机器的损耗后才进行汇报,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阻碍农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因此,提升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民的安全管理意识势在必行。

2.操作人员技术不专业农机操作人员在农机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乎着农机的使用安全。

目前,农机操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无法很好的适应农机的快速发展。

据数据统计,乡村农机从业人员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9%。

而且,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农机进行私自改装,但缺乏对农机的管理知识与保养意识,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害到土地安全与生命安全。

3.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制度较早,但是,由于执法不严,未能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导致法律使用效率不高,进展缓慢。

在资金方面,我国虽投入很大,但缺乏对应的投入机制,在后续管理方面敷衍了事,导致技术引进实施困难。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机管理不配合,监管工作中得过且过,放任不管,一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机依然在使用中。

农机缺少后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民的负担,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一直是农村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农机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与农机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

近年来,乡镇农机事故频发,给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面对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

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缺乏农机安全知识,对农机的操作和维护不够熟悉,这导致了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也给农机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

为了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从而有效地提升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问题意识在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民对于农机安全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农机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民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意识,难以遵守相关规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也对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问题意识】2. 正文2.1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对农机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忽视安全隐患。

2. 设备老化:部分乡镇农机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3.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农民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4. 安全监测不到位:乡镇农机安全监测机制不完善,存在盲区和漏洞,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农业机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镇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从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望能够更好地保障乡镇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

1. 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 管理不规范。

一些乡镇农业机械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有效地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3. 机械设备老化。

由于一些乡镇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机械设备老化严重,安全隐患增加。

4. 缺乏专业维护人员。

一些乡镇农业机械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无法及时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故障处理。

5. 安全技术水平低。

一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水平较低,容易造成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以上种种问题,都给乡镇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给农村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乡镇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乡镇农业机械的管理者应该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规范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减少安全隐患。

3. 更新换代设备。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乡镇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力度,减少老化设备的使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相信乡镇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得到规范,农村安全生产的压力得到缓解。

乡镇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更新换代设备、培训维护人员和加强操作技术培训等举措,从而更好地保障乡镇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孟艳红谢艳敏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08期
[摘要]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受地域或地方文化水平的限制等,许多地区未能真正落实大型农业机械管理政策,也不能正确实施相应的管理方式。

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本文从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实践活动中总结的经验,阐述其存在的大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大型农业机械;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08-89-2
1 大型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
大部分地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人们受教育水平低,对农业机械现行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理解,这就导致了缺乏健全的农业机械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人才。

如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方面,合作社多数还处在松散型群体阶段,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相对不多,加之人们对知识的不了解导致人们积极性较低,并且资金不足导致机械拥有量少、机型单一,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市场竞争力,合作起来难度较大[1]。

1.2 政府资金扶持不足,农机得不到更好的利用
农业机械管理和服务必须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比如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购买新装备的样机,利用样机搞试验,对合适农户的样机进行示范推广。

而且购买农业机械以后也需要大量资金促进配套后续的服务、检修、维修、更新等工作顺利的进行,以免阻碍这些地区农机化进程。

但是,基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费投入匮乏。

各级政府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与实施惠民政策,但是其供给远远低于基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的要求[2]。

1.3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人员对农业机械行业存有特殊的思想认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农业机械技术不能正确运用。

部分地区正因如此,虽然积极倡导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但因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原因使农业管理服务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社会中有较多未工作的高学历人员对该行业有较大偏见,不愿从事此行业。

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不能达到该行业的专业标准。

而进行农业管理服务人才的招聘渠道狭窄,导致农业机械管理方面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3]。

2 当前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完善农业机械管理的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管理规章制度迫在眉睫。

首先,要切实进行监督工作,向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积极联系,寻求该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依法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其次,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相关工作,同时请其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好的解决方案;再次,实行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级别、部门、人员身上,提高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共同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良好发展[4]。

2.2 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要求,许多农业发达国家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通常都采取扶持措施。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公平,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单靠农民自己的资金很难买得起,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一是财政补贴。

促进农机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购机补贴,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和规模,改进补贴方式[5]。

二是信贷扶持。

为了保障农机制造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购置先进、引领农业发展的新型机械,应充分利用相关的金融政策来解决目前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资金短缺、银行贷困难的问题[6]。

同时,为了避免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的问题,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低息、贴息贷款和保险担保政策,保证农机制造企业能够尽早更新机具、健康快速运转。

2.3 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较高学历的人士不愿意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所以农机管理服务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大小悬殊,学习能力偏差较大。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所以聘用的教练员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使学员更好地学到过硬的本领。

同时,加大宣传普及知识的力度,使人们充分了解农机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更好地为农机管理服务。

3 结语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

最重要的是从事相关工作的农业人员要对农机管理服务有正确的认识。

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农业机械技术水平,而且要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使农业机械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政府到部门再到个人,只有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光林.浅析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J].农技服务,2016(12):173.
[2]高阳.关于加强镇雄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6(21):212,214.
[3]王建峰.探究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6(8):223.
[4]李明昆.当前农业机械管理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8):239-240.
[5]张莹.农业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5):22.
[6]崔永浩.农业机械如何实现高效使用与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