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合集下载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
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些乡镇农民对农机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一些农民在使用农机
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乡镇应当组织农民参加农机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水平。

加强对农民的安全宣传,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机,确保农田安全。

乡镇农业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

一些农机使用时间长,设备老化严重,容易
出现故障。

乡镇应当建立健全农机的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对农机进行检修,及时发现并处
理故障。

加强对农民的维修保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减少农机故障的发生。

一些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考核机制,导致农业
机械的使用和管理存在漏洞。

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对农机的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农机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一些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力。

由于乡镇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
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乡镇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能
够有效落实。

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安全意识不强、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完善和落实不力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培训和宣传,完善制度和
机制,并加强监督和指导,从而确保乡镇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农机超载现象时常出现很多农机使用者为了在较短时间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经常会不按照操作规定去使用农机,会时常出现超载的情况。

农机超载会较大的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农机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安全威胁。

2、无牌无证驾驶农机现象频发有很多的区域在运用农机时出现了没有车牌号和驾驶证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

这样的情况严重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长此以往,会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农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还有很多农机没有定期的去进行年检,不利于农机的维护和检测,并且农民使用这样的农机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农机使用不规范很多地区对农机的使用安全问题上意识比较淡薄,很多农机操作者比较粗心,不重视对农机的正确使用。

还有些操作者操作水平不高,没有根据要求去操作農机。

还有些操作者为了方便,会更改一些农机的安全部件,没有较好的利用,因此,经常会发生在农机操作时发生安全事故。

4、一些区域存在农机载人的情况农机的主要作用就是较好的服务和协助农业生产,但是有些区域的使用者为了方便会把农机当作交通工具来使用,这样的情况是违反相关法律的,并且非常的危险。

运用农机来载人,违反了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违背了制造农机的最初目的。

并且农机载人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报道也经常可以看到,所以,一定要谨防农机载人现象的发生,做好预防。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1、重视对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对农业机械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可以从根本上处理好农机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专业的农机安全生产和使用人才的培养时,首先需要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进行教育和培训。

还要增加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在职业院校和高校中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对农业专业的重视,培养出优秀的机械化农机人才,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农业专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要不断完善农机专业工作过人员的实际运用水平和专业知识基础能力,提升其在进行实践运用和对接时的综合能力。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为了适应不断更新的农机发展现状,强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此,本文将从农机安全管理意识、操作人员技术、管理制度和外省籍农机牌证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农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安全意识市场经济改革带动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农机的正常使用是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农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必须正视农机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农民安全。

所以,提升农机服务水平与安全性问题迫在眉睫。

一、农机在安全管理方向存在问题1.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的安全管理并不重视,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对农机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导致农民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現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向相关管理机构反映情况,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维修,造成机器的损耗后才进行汇报,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阻碍农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因此,提升政府有关部门和农民的安全管理意识势在必行。

2.操作人员技术不专业农机操作人员在农机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乎着农机的使用安全。

目前,农机操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无法很好的适应农机的快速发展。

据数据统计,乡村农机从业人员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9%。

而且,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农机进行私自改装,但缺乏对农机的管理知识与保养意识,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害到土地安全与生命安全。

3.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建立农机安全管理制度较早,但是,由于执法不严,未能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导致法律使用效率不高,进展缓慢。

在资金方面,我国虽投入很大,但缺乏对应的投入机制,在后续管理方面敷衍了事,导致技术引进实施困难。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机管理不配合,监管工作中得过且过,放任不管,一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机依然在使用中。

农机缺少后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民的负担,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

农机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农机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农机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作者:田立良邢万龙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机械推广的扶持,农业机械以极大的速度逐年递增。

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农机行业重点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患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安全管理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机械推广的扶持,农业机械以极大的速度逐年递增。

特别是农村加工、机电提灌等作业机械已进千家万户,农用车、拖拉机已成为农村运输的主要工具。

当前,在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中。

一、农机行业重点存在三个方面的隐患1.农村道路运输安全隐患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文化素质落后的影响,农机运输安全严重地存在着“三差”。

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差。

尽管2003年以来,各地农机监理站采取每季度进行一次农用车、拖拉机户主及驾驶员安全培训教育,并以《安全学习查验卡》督查形式增强驾操人员参训自觉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机事故案例等内容的安全教育,但是农机驾驶员忽视和放松安全驾驶仍然存在:无证驾驶,报废车、带“病”车、“黑”车从运,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超载、载客搭人,不办理保险,不按期参加车辆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常有发生。

三是驾驶的车况差。

一方面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重挣钱,轻机车保养、维修,超负荷装载运行;另一方面由于路况差,更容易造成机械安全性能损害,从而加速了机车“老化”影响安全运行。

2.农村加工作业机械安全隐患一是农村加工作业机械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管理难度大,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得到督查整治;二是绝大部份操作手缺乏正规的操作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差;三是机器维修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购买配件极不方便,易造成“病机”作业,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四是加工房设置简单,安装电线极不规范,危险区域、部位警示标志、防护措施设置不齐,时常会发生农机安全事故;五是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较为普遍。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监测手段和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防措施1. 加强培训教育:农业机械操作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

培训内容包括机械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法等。

同时,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完善机械维护保养: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润滑、检查零部件的磨损、更换老化的零件等。

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档案,及时记录机械的维修情况,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行。

3. 规范作业程序: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作业程序,明确各项操作步骤和安全要求。

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和擅自改变机械的工作状态。

4. 安全防护设施:在农业机械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靠近”、“注意高压”等。

同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网、安全带、防护面罩等,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监测手段1. 安全检查:定期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机械的结构完整性、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液压系统的泄漏情况等。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机械的安全性能。

2. 监测设备: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农业机械进行实时监测。

如安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及时获取机械的工作状态和异常情况,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三、应急处理1.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应急处理流程。

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事故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控制。

2. 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药品。

对队伍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3. 安全事故调查: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一直是农村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农机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与农机安全管理相关的问题。

近年来,乡镇农机事故频发,给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面对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

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缺乏农机安全知识,对农机的操作和维护不够熟悉,这导致了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也给农机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

为了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从而有效地提升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问题意识在新形势下,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于各种原因,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民对于农机安全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农机事故的发生。

其次是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民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意识,难以遵守相关规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乡镇农机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也对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问题意识】2. 正文2.1 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对农机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忽视安全隐患。

2. 设备老化:部分乡镇农机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3.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农民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4. 安全监测不到位:乡镇农机安全监测机制不完善,存在盲区和漏洞,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N o n g j i y u w e i x i u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隐患1、农田作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的农机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

人们往往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会操作就行,不会发生事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每年有多起起农机事故。

因此,对在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主要有拖拉机(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和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法》(以下简称《培训法》),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

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其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

为此,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均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

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

另外,超载运输也是造成农机交通事故不容忽视的原因,超载易导致方向失控、制动失灵,在爬坡时车辆易向后滑,极易发生事故。

二、农机安全生产对策1、严格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各个方面,这就是农机安全监理的法制性。

它要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全面地依法办事,兼顾公平、公正和合理性,确保农机的作业安全。

具体说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1)强化源头管理,保障农业机械安全。

农业机械的年检年审任务是安全消费的重点任务,经过年度检审使农业机械的安全功能和驾驶员的安全认识得到提高。

具体做法有3点:一是将年度审验目标亮化。

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治理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治理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治理对策摘要:由于日常维护、驾驶技术、违规操作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农机性能隐患长期积累,在生产作业中,突发事故的现象时常发生,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治理极为重要。

本文就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治理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对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分不开,因此,农机安全生产水平需要有足够的保障。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粮食主产区的大田作物的耕种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农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排查不足,以至于在生产过程中,突发故障,不仅耽误农业生产正常进行,还浪费很多生产资料或造成收获中“跑冒漏滴”。

比如,播种过程的拖拉机或者播种机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种子和化肥的糟蹋,重新播种又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秧苗密度,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水稻的过程中,发生故障,需要维修,在清理脱粒机植物秸秆时,会漏洒很多粮食,造成收成不能颗粒归仓。

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治理对策的研究,对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形成及积累的原因1.1闲置时间长,维护不到位。

农业生产为季节性集中生产模式,一般情况下,除了运输性农用机械,非农时间,用于零星小量运输作业外,像耕种机械拖拉机、播种机、旋耕犁、联合收割机,非农忙季节均处于闲置状态,露天存放在空闲宅基地或者村口路边,每逢农忙前夕,进行简单地检修,便投入生产作业,闲置时间长,平时又不注意保养维护,甚至知道机车有些小毛病,觉得不值得维修,或者认为维修不上算,常常带病作业,久而久之,隐患积累,造成农机突发故障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还危及手机或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1.2农机保养维护技能不足。

很多农机机手、司机的农机使用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很差,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都是从购置使用开始,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经验,遇到故障问题,简单问题请教年长的机手,或者使用该种农机时间较长的人;复杂的问题就到维修站解决或者联系售后服务人员,帮助维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1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各地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起来,各种中小型农机具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广大农户中普及开来,清涧县贫困落后的状况也有所改变,全县现共有11家小型农业企业、将近700个农民合作社、100多个家庭农场;在这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的带动与促引下,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

一些小型农机具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使清涧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明显提高。

然而,清涧县属于山区地形,农机使用的地理环境多为山路,地势陡峭、狭窄,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新操作人员不断增多,而操作技能、熟悉程度、管理水平、维修能力不能随着提高,给农机具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因而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是农机发展的关键问题。

农机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清涧县农业机械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1农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清涧县农机基础管理建设起步较晚,农业机械方面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体系怒健全等。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只设在县城,而且维修点仅有几处,乡镇上并没有设立管理机构,个人维修机构只有一两处,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强人意。

不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带来很多不便。

1.2农机使用人员综合技术水平较低。

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转移,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上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较弱;缺少较强的法律政策意识。

只凭经验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

2农业机械的有效管理对策
2.1强化农机安全管理职能。

首先,《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指出,要不定期检验农机机械安全性能,对检验不合格的要实行强制报废措施。

为避免过了报废期的农机继续投入生产,要尽快建立废旧农机收购站,政府与农机生产企业要联合监督并扶持废旧农机收购站,确保废旧农机收购站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此外,国家也要给予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民一定的金额补贴,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引导,从真正意义上实行对农机的报废,让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促使农民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管理法规,增强农机安全使用的认识水平,为农机的安全运转提供
可靠保障[2]。

其次,与多部门合作提高监管能力,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并不具有执法权,“构建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的机制显得非常重要。

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可以联合多部门,对农机和农机操作员进行全方位的驾驶、操作、维修培训,以及日常管理进行多渠道监管,提高对农业机械的监管力度。

另外,上级管理部门应积极协调部门之间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配合,并落到实处。

再就是对各部门对各自的权责进行划分,各自履行好各自职责,这样就可以避免责任互相推诿,还可以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为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构建良好的执法环境,这也是对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安全生产的有效保障[3-4]。

2.2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农机相关部门要组织农民进行农机具操作和维修方面的培训工作。

从理论入手,让农机操作人员从心理上、思想上重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以实际操作为主,深入农村作现场培训,通过现场演示,农民提问,专家答疑的方式进行培训;其次在农事季节进行现场指导。

在农机培训过程中,做好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考核。

对不同农机设备制定相对应的培训方法,并制定的考核计划,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结业证。

通过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就会减少农民违规操作的情况,这样就有效预防了农业机械对人的伤害,同时也保障了机械的高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2.3定期检查农机。

首先,作为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检查时间表,落实具体责任人。

同时,制定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其次,对不按规定操作农机的人员进行纠正和再培训。

清涧县现阶段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举行的较少,应转变工作模式,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做好农机安全检查工作,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束语
要高度认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造福百姓,为提高清涧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创良好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静华.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探究[J].南方农机,2016,47(4):18+28.
[2]黄开军.试论我国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问题[J].湖南农
机,2014,41(3):8-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