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少数民族
第一课-第一课时《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辽阔的草原》,能辨别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蒙古族文化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进教室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这首歌曲,都很熟悉吧?这是我们初中时候学过的一首歌曲《爱我中华》。
歌曲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五个是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大多数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和舞蹈音乐。
下面我播放几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歌曲风格分别属于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听的时候注意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
并进行比较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
记在纸上。
(分小组讨论)生:(回答)师: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就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所以同学们很快就判断出它们都属于那个少数民族。
下面我们来聆听几首不同少数民族的作品。
一起领略一下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一、新课教学1、赏析《辽阔的草原》(1)赏析全曲师:首先先请同学们聆听第一首作品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随着歌声一起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蒙古族文化。
(带着问题聆听)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
(播放音乐)全曲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2)歌曲《辽阔的草原》简介(展示课件)这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按照民歌的体裁分类,蒙古族民歌主要有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通常指那些旋律舒展悠长,气息宽广,感情深沉。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篇民族音乐欣赏课,本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课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3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
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音体美教研室杜国利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二、课型:鉴赏课三、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6、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六、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中体现风格特征的表现要素。
七、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六、鉴赏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1、介绍苗族所分布的地域及生活特点。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章节:《音乐与民族》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民族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
(2)能辨别不同民间音乐所属的民族。
(3)能根据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总结归纳出不同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与民族》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将已有的民族知识进行综合表现,为此,本课从身边熟悉的民族和民族人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重点放在民族音乐鉴赏和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与音乐特点上,让学生在听辩不同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1:选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2:看一组图片让学生来分辨分别属于哪些民族。
学生齐声回答。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2: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深入5分钟1: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迷人,那么鲜艳,老师采摘几朵最具代表性的花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几个民族,沿中国外围边境走一圈。
)2:中国民歌分为两个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民歌。
3: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音乐家的图1:仔细听讲。
2:学生讨论并回答1: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围绕所教内容展开探究学习。
2:明白少数民族音乐家为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片。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少数民族音乐家?展开35分钟1:朝鲜族:(1):简介从东北出发,来到朝鲜族居住的地方。
高中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1)

藏族音乐特点
围绕主音上下环绕
藏族的乐器
铜钦
甲铃
统嘎 (海螺):
藏鼓
牛角胡
藏族民歌特点
其音乐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 自由。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 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 河流和歌颂生产 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 男女之 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 憎之感。 与壮丽的黄河、辽阔的大草原相媲美, 相和谐的是阿坝草原藏族民歌, 那嘹亮的歌声 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 胸, 净化了灵魂。
伽倻琴 ,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 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 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据《三国 史记》记载,伽倻琴“法中国乐部筝 面为之“,“伽 国嘉实王,见唐之乐 器而造之“。伽 琴在演奏时,一端着 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 表演姿态稳雅别致。伽倻琴由共鸣箱、 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 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 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 琴线用蚕丝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 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 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 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伽倻琴富有 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 民间乐器。
▲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 在藏语中称为“蕃”(音 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 自称“蕃巴”,意为农业 人群。“蕃巴”又按不同 地域分为“堆巴”(阿里 地区),“藏巴”(日喀 则地区),“卫 巴”(拉萨地区),“康 巴”(四川西部地区), “安多洼”(青海、云南、 川西 北等地区)。
藏
族
▲
欣赏作品:藏族酒歌
欣音乐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各族民歌的旋律 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 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 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 富而有变化,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 瓦甫、铁鼓等。歌词通俗易懂,维吾尔著名的大 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长期流传民 间,深受群众喜爱。著名歌曲《歌唱解放军》、 《新疆好》、《弹起我的冬不拉》、《花儿为什 么这样红》等,流传全国,影响极广。
音乐与民族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_1课件

西藏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长 调 歌 曲 特 点:
速度舒缓,节奏自由,字少腔长,富 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气息宽广,感 情深沉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 广胸怀。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短调歌曲特点:
速度较快,节奏整齐,字多腔短,曲调明 快上口,篇幅短小,音域相对较窄,主要流 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藏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西藏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酒歌
是西藏城乡居民非常喜会唱起酒歌,其歌词内容包括祈祷、庆 贺、喜庆、甚至爱情。
4男:喝你四口茶呀,问你四句话,你的那 个妹妹(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我的那 个妹妹(噻),已经上学哒
5男:喝你五口茶呀,问你五句话,你的那 个弟弟(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我的那个 弟弟(噻),还是个奶娃娃
6男: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眼前这 个妹子(噻),今年有多大 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眼前这 个妹子(噻),今年一十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欣赏民歌《大阪城的姑娘》 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的特点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大阪城的姑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节奏互动练习
维吾尔民歌最典型节奏型 : 小切分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阿拉木汗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维吾尔 族民歌特点:
品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3、了解我国的五大自治区在哪些地方以及它们的名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学过程:一、听歌曲,激发感情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希望会唱的一起唱,会跳的一起跳,好不好?(师出示课件:由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2、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3、师:是呀!正如歌中所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大不大?今天我们跟着这欢快的乐曲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板书课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二、了解中华民族的组成和民族的分布师:同学们,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哪些民族呢?请同学们告诉老师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生:看图)(师:对,现在请同学们在“中国主要民族分布示意图”上找一找。
)(出示课件: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师:看看这些民族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做好记录。
2、同学们通过找民族的活动后,你知道了什么呢?生:(畅所欲言)(适时板书:汉族分布在东面)师:(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和赞赏)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从图上我们了解了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民族以及它们的分布。
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3%(板书:汉族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我们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
(板书:少数民族少)3、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请学生们快速浏览一遍。
(出示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4、抢答竞赛活动:完成“我所知道的民族”师:刚刚同学们浏览了少数民族的名称有点累了吧,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怎么样?看看哪组的同学把少数民族的名称记得最多。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1、《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
波兰女作曲家苔克拉。
芭达捷芙斯卡所作。
2赋格曲:用复调手法写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曲式。
3赋格曲基本特征:由一个(有时有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
4赋格曲源于欧洲,在17-18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
德国作曲家巴赫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
5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等。
6音乐: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7《山林之歌》是一部标题性的交响组曲,由五部分组成:A 山林的呼唤B 过山C 恋歌D 舞曲E 夜8《1812年序曲》俄国钢琴家、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
鲁宾斯坦,邀请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及工业博览会写的一部大型乐曲,供合唱队获管乐队使用。
9《马赛曲》法国国歌。
10柴科夫斯基:作品:舞剧《天鹅湖》歌剧《叶甫根尼。
奥涅金》钢琴独奏曲《六月—船歌》第二单元音乐的美1、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2、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3、优美的基本特征: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均衡的结构形式。
4、壮美具有刚劲、果断、勇猛、粗狂的特点5、《牧歌》海默词,瞿希贤以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运用和声变奏手法改编成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6、#C小调奏鸣曲,也称《月光奏鸣曲》贝多芬作于1801年。
是一首钢琴曲7、《彩云追月》任光写的一首优美、典雅的民族器乐曲。
全曲为引子和带再现的三段体。
8、《国际歌》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进行曲速度,大调式。
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学习目标
(一)能够分辨并说出本课四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二)能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或小组)交流介绍,或演唱、或演奏。
二、重点难点
(一)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各民族作品的音乐风格。
(二)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喜爱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三)对比欣赏体会不同民族的异同风格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节:课前搜集自己喜爱的少数民族的相关系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鉴赏。
第二节:表演互动为主的上课形式,来加深大家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以赛格的形式)
四、教学资源建议
蒙古族:欣赏拉苏荣版本的《酒歌》、宝音德力格尔版本的《辽阔的草原》藏族:《酒歌》
朝鲜族:欣赏《阿里郎》、聆听伽倻琴作品。
苗族:《飞歌》
维吾尔族:《牡丹汗》
乌孜别克族:《一杯酒》
聆听各个民族优秀经典的歌曲
五、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听赏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音乐及相关知识。
(形式丰富说、唱、舞等)
2、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三)新授
1、比较欣赏四首歌曲,提示学生注意分析旋律、节奏、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
2、学生听赏并分析
(1)、《阿拉木汗》、《阿里郎》(板书:作品要素并对比)
旋律:旋律:优美、抒情
节奏:节奏:
节拍:节拍:3/4
速度:速度:舒缓
情绪:情绪:柔和
(2)、《酒歌》、《辽阔的草原》(板书:作品要素并对比)
旋律:旋律:
节奏:紧密与节奏:
节拍:2/4 节拍:
速度:快速度:
情绪:情绪:
3、随琴声哼唱歌曲
4、师生进一步讨论并总结该民族的音乐风格并小结(投影)
维吾尔族:旋律明朗热情奔放,节奏具有维吾尔族民歌舞蹈的韵律。
情绪饱满激越。
朝鲜族:旋律清新质朴,多为3/4拍,节奏富有动感,情绪祥和。
藏族:节奏规整,结构均匀,情绪热烈曲调热情完整流畅。
蒙古族:旋律豪迈,常使用大跳,装饰音。
多用于表现宽广辽阔的音乐形象。
安题材分可划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检测学生对本课欣赏的民族音乐作品熟悉的情况。
并进行评价。
(二)怎样继承保护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和传统。
(三)尝试自己总结出民族音乐的风格及特色。
(理工大学附中白淑敏吴莎刘小笛47中学甘露 20中学李俊环撰写)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2)
一、学习目标
(一)在聆听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能够准确把握所学民族音乐作品风格,并正确演唱歌曲。
二、重点难点
(一)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民歌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喜爱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节:课前搜集自己喜爱的少数民族的相关系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鉴赏。
第二节:表演互动为主的上课形式,来加深大家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以赛格的形式)
四、教学资源建议
蒙古族:欣赏拉苏荣版本的《酒歌》、宝音德力格尔版本的《辽阔的草原》藏族:《酒歌》
朝鲜族:欣赏《阿里郎》、聆听伽倻琴作品
苗族:《飞歌》
维吾尔族:《牡丹汗》
乌孜别克族:《一杯酒》
聆听个民族优秀经典的
五、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听赏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教师用简炼语言直入主题。
(三)新授
1、欣赏视频材料
(1)民族歌舞团50周年团庆现场演出作品
(2)新疆歌舞团演出作品
2、学生以赛歌的形式,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民歌表演唱。
师生互动。
要求:演唱前要介绍所演唱歌曲的民族及风格特点。
3、备选两首民歌
《飞歌》、《一杯酒》
4、联想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歌词,对比民歌的歌词谈谈自己的感想。
(讨论小结)
5、课堂小结
中国民歌的特点(投影):
(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含蓄、委婉内在。
(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结构短小,语言凝练。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检测学生对本课欣赏的民族音乐作品熟悉的情况。
并进行评价。
(二)怎样继承保护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和传统。
(三)尝试自己总结出民族音乐的风格及特色。
(理工大学附中白淑敏吴莎刘小笛;47中学甘露;20中学李俊环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