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课件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课件出示)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

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丝绸之路》。

(2)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意义,认识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和商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丝绸之路》。

2.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意义,认识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和商品。

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

2. 互动教学法: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1 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

1.2 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经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2.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丝绸之路》,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3.1 学生讲述丝绸之路的经过和意义,教师补充讲解。

3.2 学生通过地图找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和商品,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1 学生朗读上节课学过的课文《丝绸之路》。

1.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点和终点。

(2)学生能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学生能够描述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故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点和终点。

(2)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意义。

(2)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

(2)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故事和资料。

(3)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道具和素材。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或白板。

(2)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点和终点。

(2)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介绍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

3. 案例分享:(1)分享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或趣闻。

(2)引导学生感受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文化交流场景。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意进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知识掌握程度。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贸易商品。

3. 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2.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贸易商品。

3.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

三、教学难点1. 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和贸易商品的理解。

2. 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

2. 利用历史文献和实例,讲解丝绸之路的故事和贸易。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观点。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a. 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背景。

b. 讲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 第二节: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贸易商品a. 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路线。

b. 讲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

3. 第三节: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a.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发展的影响。

b. 探讨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多样性的贡献。

4. 第四节:丝绸之路的保护和传承a. 讨论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和现状。

b. 思考如何传承丝绸之路的文化和精神。

5. 第五节: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a. 探讨丝绸之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

b. 展望丝绸之路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观点分享和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3. 知识测试: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和细节的掌握。

4.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短文,可以是研究报告、心得体会或者创意作品,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和图片:收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图片,用于课堂教学的展示和讲解。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意义。

2. 掌握文中重要人物、地点和事件的名称和顺序。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中的描述和叙述。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描述和叙述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课文《丝绸之路》的内容介绍。

2.1.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地点和事件。

2.2 教学资源2.2.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和地图。

2.2.2 使用历史资料和文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对丝绸之路产生兴趣。

3.1.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

3.2 阅读理解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口头表达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3.3.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丝绸之路的交流和贸易。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4.1.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4.1.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1.3 口头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口头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4.2.1 课堂参与度评价标准: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

4.2.2 阅读理解评价标准: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准确。

4.2.3 口头表达评价标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合作默契。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5.1.1 组织学生进行丝绸之路的手工制作,如制作丝绸之路的地图或相关的手工艺品。

5.1.2 安排学生进行丝绸之路的实地考察或参观相关展览。

5.2 学习推荐5.2.1 推荐学生阅读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进一步扩展知识。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部分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丝绸之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标记。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2. 拓展作业: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分享环节: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课后,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丝绸之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学生能够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路线。

(3)学生能够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汉武帝与张骞的使命。

(2)讲解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从长安到罗马的贸易路线。

2. 第五章: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1)介绍长安、敦煌、西域等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和特色。

(2)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特点。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影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古代商人和使节,模拟丝绸之路的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交际技巧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地图:收集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和地图,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3. 参考书籍和资料: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持。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重要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自踏上讲台以来,工作上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精益求精,虚心向同事请教和学习。由于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加上个人的努力,我先后被评为“青州市优秀教师”、“潍坊市少先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地市级获奖,我主持《小学生课堂心里环境的创设和优化研究》通过山东省鉴定并结题。圆满完成分配的教学任务,并且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任学科教学一直名列前茅。今后我将一如既ion/378191029.html
六、教学反思
1、这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个较深刻的印象,对其中叙述的故事产生兴趣从而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设计丝绸之路导游词的设置,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幻灯)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全国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传统文化
3,课时:1
4、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搜索本节课的有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
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学这一课,我从“为什么这是一条伟大的路?伟大体现在哪里入手,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再具体读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学习。从文章的叙述看来,课文不仅历史和现实交山东省青州市南付小学姓名:张保东
职称:二级教师电话:3841352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南付小学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表演得很棒!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的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幻灯:建筑,绘画,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三、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一课主要是学生理解它的重要作用并且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表演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总结:
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49629969.html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舍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30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9.htm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问题】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