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毛概

毛概

《毛特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概括章

毛概概括章

毛概概括-章————————————————————————————————作者: ————————————————————————————————日期:ﻩ毛概1-15章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 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毛概考试内容

毛概考试内容

《毛m áo 泽z é东d ōng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历史成果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简答)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外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探索和回答的问题(简答)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03. 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对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的论述0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简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05.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06.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07.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0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0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10.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观主义的特征: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表现形式:教条主义(重理论不重实践)经验主义(重实践不重理论)11.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毛概第一章

毛概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的由来马克思主义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

所以马克思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传遍全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且更深刻地表现在人们观念的变化上。

3、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基础上诞生大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播下自己的种子?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的作用,反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中国正在开始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强烈抨南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预见了中国社会将出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人下马克思主义是隔绝的,“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帝国主义,什么马克思主义。

李提摩太告知清政府有关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闭关锁国是不行的,同时还规劝清廷当权者接受新潮和改良。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却在无意之中曲折地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了中国。

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还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但他们还是大量摘译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并对此较系统地进行了介绍。

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认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事。

毛概考点前八章

毛概考点前八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1938年9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4、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概括),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6、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9、(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

10、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①1978年12月,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④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⑤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写入党章⑥1999年又载入宪法11、“三个代表”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毛概知识点整理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延安整风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理论阐述:刘少奇、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穿心的巨大勇气。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精髓: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材料题)确立:1)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批评“两个凡是”;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发展:1)邓小平。

毛概第一章

毛概第一章
第 1 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讲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
第 1 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讲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基本方针 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毛泽东在抗大演讲
毛泽东会见白求恩(油画)
第 1 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 1 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视 频 播 放
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突出贡献 第一讲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 结合。 具体地说, 具体地说,就是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 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 合起来, 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 体化。 体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1.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过程
1938年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 个命题。他指出: 个命题。他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 的马克思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 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整风运动 —— 党的七大 (1941—1945) (1945,4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刘少奇: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极大的特殊 性,以及中国的科学不发达等条件,要使马克 思主义系统的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 的形式变为中国形式。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毛泽东 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内涵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 及各自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基本内容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主题 主权独立 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伟大的中国人民将作何选择?中国的政治领 导阶层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将作何反应?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 渊源 (方法论 奠基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和小平是近现代中国出现的传奇式 政治人物,在国内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请回去运用各种手段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和评价. 下次课每班有一到两人可以上台发表观点, 展示自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重要意义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 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 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 断不可一日或缓。 ——瞿秋白
瞿秋白和妻子杨 之华以及女儿小独伊
2,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
毛泽东。为什么?这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 A:1935遵义会议—1938年六届六中全 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B:1942—1945年全党形成共识和风气。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在领导层形成共识
遵义会议——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935,1) (1938,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论新阶 段》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并且初步阐述了其思想内涵。
毛泽东:没有抽象的马克思 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 义。所谓的具体的马克思主 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 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 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 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 运用它。
张闻天:我们要组织工作中国化,否则就不 是中国共产党;将外国党的决定搬到中国来 是一定要碰钉子的。 彭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意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原则 和方法应用于中国具体问题 上。
刘少奇: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 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 并指导这种实践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党形成共识
二、民族自救的历史展开 地主阶级改良派: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实质:效法西方,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封建政治统治 资产阶级改良派:君主立宪—“百日维新” 实质:效法日本,目的自上而下建立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共和—“辛亥革命” 实质:效法美国,建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中介:俄国十月革命,俄罗斯的友好外交政策,共产国际的东方政策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转向俄国寻求救国的启示。通过共产党,组 织工农群众,以阶级斗争为手段,建立一个平等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 理想。这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展现了一种彻底改造 社会,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新远景,建设一个新的文明社会的可 能性。一批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马克思 主义的方法来分析认识中国社会,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新途径。
结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近代的中国人为了解决民族危亡的历史主题而
进行不懈探索的一个阶段,一种选择而已。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开始了。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P1)
1,李大钊等最早的一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就提出类 似的思想。
1、发端于早期领导人李 大钊等
“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使 社会上多数人能用它作材料, 作工具,以解决社会问题”;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 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 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 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 他的实境;”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 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P6) 1,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1935——1945 主题:“革命” 邓小平理论:1978——1997 “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代表” :1999——2002 “党建” 科学发展观:2002——? “和谐社会” 强国——富国——富民——复兴(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