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露天煤矿开采施工方案

露天煤矿开采施工方案

露天煤矿开采施工方案1. 引言露天煤矿开采施工方案是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稳定的运营,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而制定的。

本方案旨在确定开采方法、工程布置、安全措施等细节,确保在开采过程中充分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前期准备2.1 勘探与设计根据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和相关设计要求,确定矿山地质特征、煤层赋存情况以及煤矿采场布置等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设备准备根据煤矿开采方案要求的设备清单,组织采购和调配相关设备,确保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挖掘机、运输车辆、钻机等。

2.3 人员培训与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开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开采方案3.1 采场布置根据煤矿地质特征和煤层赋存情况,确定合理的采场布局,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与高效。

3.2 开拓工程根据采场布置,采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矿场地挖掘,开拓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开采工作面。

3.3 煤层开采根据煤矿地质特点,采用合适的煤层开采方法,如露天堆砂法、露天爆破法等,进行煤层的开采作业。

3.4 边坡稳定针对采场边坡进行稳定处理,采取支护措施和边坡加固工程,确保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4. 安全措施4.1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产生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警示牌语,提示施工区域,确保工人和游客的安全。

同时,施工人员必须佩戴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4.3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对流程、事故报警机制、应急救援措施等,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5. 施工周期与进度控制根据具体的煤矿开采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周期和进度计划,通过严密的监控和控制,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6. 施工验收与总结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验收,确保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露天煤矿开采工程施工方案

露天煤矿开采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露天煤矿开采工程,位于我国某地区。

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工程规模为XX万吨/年。

工程主要包括露天煤矿开采、煤炭运输、煤炭洗选等环节。

施工工期为XX个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2)设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3)成立各专业施工队,负责各自专业工程的施工。

2. 施工材料(1)设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皮带输送机等。

(2)材料:煤炭、水泥、钢筋、木材等。

3. 施工人员(1)技术人员:地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等。

(2)施工人员:挖掘机司机、装载机司机、自卸汽车司机等。

三、施工方案1. 开采设计(1)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确定露天煤矿的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顺序等。

(2)确定煤炭开采方式,如露天剥离、地下开采等。

(3)制定煤炭开采方案,包括开采工艺、开采顺序、开采设备等。

2. 土石方剥离(1)采用挖掘机进行土石方剥离,剥离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2)剥离后的土石方通过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堆放场地。

3. 煤炭开采(1)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进行煤炭开采,开采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2)开采后的煤炭通过皮带输送机运输至煤炭洗选厂。

4. 煤炭运输(1)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煤炭,运输路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煤炭运输过程中,注意安全、环保、节能减排。

5. 煤炭洗选(1)煤炭洗选厂采用重力分选、浮选等工艺进行煤炭洗选。

(2)洗选后的煤炭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1个月2. 土石方剥离阶段:3个月3. 煤炭开采阶段:4个月4. 煤炭运输阶段:2个月5. 煤炭洗选阶段:1个月6. 工程验收阶段:1个月五、安全、环保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 环保措施(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保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复杂条件下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复杂条件下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Q. =Q FS /Fn S n =6 2 4 m / h。
则开 采上 限标高 : + 7 4 = 2 9 8 . 6 8 = - 2 2 4 . 6 8 m 本设 计 取一 2 3 0 . 0 m, - 2 3 0 . 0 m标高 以上 均为 防水 煤 柱 。 煤柱 按《 建筑 物 、 水体 、 铁 路及主 要井巷 煤柱 留设 与压煤 开采 规程 》 中的方 法 计算 , 采用常 规 开采方 法 , 需 留设 公路保 护煤 柱5 0 9 . 4 9 万t 。 本 矿井 可 采资 源 量少, 影 响矿 井 的服务 年 限 , 因此本 方案 不 可行 。 ②条 带式 开采 , 开采 部分 公路保 护煤柱 条带 开采 , 就是 把开 采 的煤 层 划分 为比交正 规的条 带开状进 行开 采 , 采一 条 , 留一条 , 留下的条 带煤柱能 够承 受住 上 覆岩层 的全部 荷 载 , 使 地表 只 发生轻 微 的 、 均 匀 的移动 和变 形 。 采用 此方法 , 可解决 部分 公路下压 煤开 采 的问题 , 但该 方开 采仍 可 以使采 空 区顶 板发 生破坏 , 因此 开采 上限标 高 与全部 垮落 法相 同 , 一 2 3 0 . 0 m标 高 以上 均 为防水煤 柱 , 一 2 3 0 . 0 m标高 以下 的公路煤 柱可采 用条 带式开 采 。 经 计算 , 采 用 条 带 式开采 , 需 留设公 路保 护煤 柱4 1 3 . 8 4 万吨。 因此 此方法 虽能 采 出部 分煤 柱 , 但仍要 留设 大部分 煤柱 , 对 提高矿 井 服务 年 限不 利 , 且 由于 不利控 制裂 隙 , 须 留设 大量 防水煤 柱 。 因此本 方法 不可 行 。 ③充 填式 开采 , 减少 公路保 护煤 柱 留设 充填开 采 是通过 对采 空区进 行充填 , 有 效加 强采空 区 围岩力学 强度 , 降低 顶 板及上 覆岩 层下 沉量 的开 采方法 。 该 方法 既可 以减少 覆岩 的破坏 高度 , 又可

矿山设计方案范文

矿山设计方案范文

矿山设计方案范文一、概述二、矿山的背景和潜力本矿山位于地区,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主要包括XXX等。

经过勘探和评价,该矿山具有丰富的矿产储量和潜力。

同时,矿山的地质条件、区域交通、水源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条件较为优越,为矿山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三、矿山开采方案1.根据矿山资源的特点和储量,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

结合现有的采矿技术和设备,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和方法,确保矿石的高效率开采和选别。

2.进行矿山环境评价,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矿山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矿山对环境的破坏,并确保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

3.制定矿山的安全生产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推行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确保矿山的安全运营。

4.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煤矸石回收利用、尾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利用。

四、矿山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矿山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矿山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2.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

组织矿山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与其他矿山进行技术交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3.建立矿山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对矿山的生产、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矿山的正常运营。

4.加强社会责任和公众参与。

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积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矿山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将为矿山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通过合理的开采规划和设备选择,能够提高矿石的开采率和品位,增加产量和产值。

其次,通过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

最后,通过矿山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方县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审后修改定稿)

大方县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审后修改定稿)

大方县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前言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是根据黔煤办字[2006]97号批准的年产9万t的扩界扩能建设项目。

按黔煤办字[2006]97号、黔国土资函[2007]109号、黔煤呈[2007]03号和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规项目建设的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手续,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特委托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根据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于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开采方案设计。

但《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储量较丰富,完全能满足9万t/a生产规模矿井的服务年限的要求,故本开采方案设计按年产9万t生产规模进行编制。

我队与业主于2008年8月19日签定了委托书,根据《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我队地表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编制了《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一、概述1. 矿山位置、隶属关系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位于省大方县城北东,属大方县凤山乡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5°43′53″~105°44′42″,北纬27°12′46″~27°13′42″,矿区位于凤山乡政府南东侧,326国道从矿区穿过,矿区距大方县城22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矿管函〔2007〕1598号文,对地区扩界扩能煤矿矿区围(资源配置)方案附表二,对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扩界围进行了批复,该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20º43′52″~120º44′42″,北纬27º12′28″~27º13′43″。

扩界矿区围拐点坐标见表2-1—1。

矿界形状呈长五边形,长2330m,宽1435m,面积1.8741km2。

准采标高+1619~+1739m。

2. 任务来源、编制报告的依据1)任务来源本报告编制受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之委托。

2)报告编制依据:(1) 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关于委托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进行“《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开采方案设计》的设计任务委托书”;(2)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工程平面图(1:5000)”;(4)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地质剖面图(1:5000)”;(5)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M8煤层资源量估算图(1:5000)”;(6)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M11煤层资源量估算图(1:5000)”;(7)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水、工、环综合地质图(1:5000)”;(8)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11月提交的“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矿区及地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三级评估)及附图、备案登记表;(9)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602号-《关于<大方县凤山乡兴凤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10)2006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2006版);《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11) 黔煤办字[2006]97号;(12)黔国土资函[2007]109号文;(13)黔煤呈[2007]03号文;(14)2007年10月17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煤炭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止工作的意见》;(15)我队工程技术人员2007年10月在煤矿进行的现场调查资料。

煤矿开采的矿山设计和规划

煤矿开采的矿山设计和规划

成本分析与经济效益预测
成本分析
对矿山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 、税费等,为经济效益预测提供依据。
经济效益预测
根据成本分析结果和市场行情,预测矿山的经济效益,包括预期收益、投资回 报率等,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社会效益评估与风险分析
社会效益评估
评估矿山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 护等,以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某老矿区资源循环利用规划
总结词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VS
详细描述
该老矿区资源循环利用规划以循环经济、 绿色发展为理念,对矿区内的废旧资源进 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该 规划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煤矸石综合利用
对煤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于制砖、发电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CHAPTER
05
矿山经济效益评价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根据矿山规模、设备、技术等因 素,对矿山建设和运营所需的总 投资进行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 资、流动资金等。
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估算,制定资金筹措计 划,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 政府补贴等,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
02
03
合理划分采区
根据矿区地形、资源分布 等因素,将矿区分成若干 个采区,以便于管理和采 掘作业。
优化采场布局
根据采掘进度计划和采区 特点,优化采场布局,提 高采掘效率。
考虑安全因素
在采场布局设计中,应充 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布 置巷道、工作面等,确保 采掘作业的安全。
设备配置与人员组织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 - 1 -第一节项目背景 ................................................ ................................................... ............................. - 1 - 第二节项目概况 ................................................ ................................................... ............................. - 2 -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 ......................... - 4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 - 5 -第一节概况 ................................................ ................................................... ..................................... - 5 -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 ................................................... ..................... - 7 - 第三节资源条件 ................................................ ................................................... ............................. - 9 - 第四节市场条件 ................................................ ................................................... ........................... - 17 - 第五节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 ............ - 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 ................................................ ................................ - 19 -第一节矿界范围与资源/储量 ................................................ ................................................... ...... - 19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 - 20 - 第四章、整合及变更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22 -第一节整合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 22 - 第二节变更前煤矿建设状况 ................................................ ................................................... ...... - 22 -第五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 ........................................ - 24 -第一节开采现状 ................................................ .............................................................................. - 24 - 第二节井田开拓 ................................................ ................................................... ........................... - 24 - 第三节井下开采 ................................................ ................................................... ............................... 39 第四节井下运输 ................................................ ................................................... ........................... - 43 -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 ........................................ - 46 -第一节概况 ................................................ ................................................... ................................... - 46 - 第二节矿井通风 ................................................ ................................................... ........................... - 48 - 第三节矿井灾害预防.................................................................... - 59 -第七章、矿井主要设备 ................................................ ............................................ - 99 - 第一节主斜井提升设备 ................................................ ................................................... ................ - 99 - 第二节运输上山提升设备 ................................................ ................................................... .......... - 106 - 第三节通风设备 ................................................ ................................................... ......................... - 113 - 第四节排水设备 ................................................ ................................................... ......................... - 116 - 第五节压风设备 ................................................ ................................................... ......................... - 118 - 第六节瓦斯抽放设备.................................................................. - 121 -第八章、地面设施 ................................................ .................................................. - 122 -第一节地面生产系统................................................. ................................................... ................. - 122 - 第二节地面运输 ................................................ ................................................... ......................... - 122 -- 1 -第三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 ................................................... ............. - 123 -第四节矿井供配电................................................. ................................................... ..................... - 127 - 第五节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 ................................................. - 127 - 第六节给排水 ................................................ ................................................... ............................. - 139 - 第七节采暖通风与空调 ................................................ ................................................... .............. - 142 - 第八节地面建筑 ................................................ ................................................... ......................... - 144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 - 147 -第一节环境现状 ................................................ ................................................... ......................... - 147 -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 ......................................... - 148 - 第三节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 - 149 -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 - 151 -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 ................................................ ................................................. - 156 -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 ................................................... ................. - 156 -第十章、矿井节能减排 ................................................ .......................................... - 158 -第一节概述 ................................................ ................................................... ............................. - 158 - 第二节井下开采节能................................................. ................................................... ................. - 158 - 第三节地面建筑节能................................................. ................................................... ................. - 159 - 第四节矿井供电节能................................................. ................................................... ................. - 159 - 第五节机械设备节能................................................. ................................................... ................. - 160 - 第六节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 ................................................. - 160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 ...................................... - 161 -第一节建井工期 ................................................ ............................................................................ - 161 - 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 ................. - 162 -第十二章、技术经济 ................................................ .............................................. - 164 -第一节组织机构 ................................................ ................................................... ......................... - 164 -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 ................. - 164 - 第三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 - 166 - 第四节财务评价 ................................................ ................................................... ......................... - 167 -附件:1、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设计委托书;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XX年颁发的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XX00830635;3、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4、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XX]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煤矿变更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5、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某族某族自治县电力有限公司所签订“煤矿双电源安全- 2 -供用电协议书”;6、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20XX 年10月签定的《遵义市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

达拉寨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2 . 2 市场 预 测
矿 区地貌属单 面山 , 矿 区总体为一 向南 西倾 斜 的单
斜构造 。 地层走 向由北至南为北 西5 5 。 至北 西3 O 。 , 倾 角一 般l 8 。 , 构造复杂程度属 中等构造 。 矿 区地形 北高南低 , 最
第3 2卷第 1 3期
Vo 1 . 3 2 No . 1 3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 E CHNO L OGI C AL DE VEL OP ME NT OF E NT ERP RI S E
2 0 1 3 年 5月
Ma v . 2 01 3
达拉寨煤矿开 采方案设 计
中图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9 3 7 ( 2 0 1 3 ) 1 3 — 0 0 8 9 — 0 3
Th e d e s i g n o f Da l a z h a i c o a l mi n i ng s c he me
杨希进
( 贵州晨辉达矿业工程设计有 限公 司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9 )
摘 要: 煤矿 开采 方 案 的设 计 具有 极 其 重 大的 意 义 , 文 章 通过 对 达拉 寨煤 矿 的 开 采 方案 设 计 分析 和 评 价 , 为类 似 工程 提 供参考。
关键词 : 煤矿 ; 开采 ; 方案 ; 设计 ; 评 价
现高效 、 安全 、 高质地开采煤矿 已成为共识 。 本文 就以达
矿井 目前有局扇F B D 6 . 0 / 2 x 1 5 风机两 台 , F B D 对旋 风机 两
台, 2 x 1 1 0 k w 主扇 。 3 1 5 k V A 变压器 1 台( 矿用 ) , 5 0 0 k V A 变 压器 1 台( 矿用 ) , 3 0 型刮板机3 台, 4 0 型刮板机1 台, D Z 2 5 单 体液压支柱 , 6 0 0 根。 矿区 内含煤4 5 ~ 5 6 层, 煤层 总厚3 6 . 8 5 ~ 5 0 . 2 9 m, 一 般 厚4 3 . 5 7 m, 含煤 系数 1 0 %。 全矿 区可采 、 大部可采和局部 可采煤层共 1 8 层, 煤层编号1 、 3 、 6 — 1 、 6 - 3 、 9 — 1 、 1 0 、 1 2 、 1 5 —

煤矿开采学_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

相近的项目可不参与比较。 3.方案比较法要注意个方案的可比性。条件,
范围和单价与各指标要一致性。 4.方案比较法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由于资料准确性差,10%以内可认为相等。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二、其他设计方法
1、统计分析法 2、标准定额法 3、数学分析法 4、经济数学规划法
+1600
+1450 +1300
煤3 +1150
煤5 +1000
9
+850
第三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 井田开拓方案三平面图
1100 1000 1000
900
800 607000
1000
900
800
700
900 1900000
900
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比较
项目
主井/m 副井/m 风井/m
井底车场/万元
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
二、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提交矿井项目建议书 2.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 3.矿井初步设计 4.施工图设计 三、矿井设计工作的原则 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2.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
运 输 工
铁路专用线总投资/ 万元
程 场外公路总投资/万

供电通讯线路投资/万元
供水管路投资/万元
主、副井提升设备投资/万 元
基建投资合计/万元
方案一
数量
投资/万元
15
750
110000
44
180
3900
120 176 400 2460 19933.5

2303首采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三)

首采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一、开拓方式矿井斜井开拓,主斜井斜长274m,倾角16°50′29″,净断面9.6m2,装备PVG1250型整芯阻燃胶带提煤,同时担负辅助进风任务;副斜井斜长150m,倾角24°41′46″,净断面10.3m2,装备JK-2×1.5E单滚筒绞车,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和主进风任务。

斜风井斜长157.3m,倾角24°46′47″,净断面9.5m2,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副斜井落底标高为+730m,故矿井水平标高为+730m。

二、采区划分矿井划分三个采区,分别为一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其中一采区及首采区开采23号煤层,服务年限1.9年,二采区开采23-25号煤层,服务年限8.7年,三采区开采26号煤层,服务年限18.0年。

三、提升系统1、主斜井:斜长274m,倾角16°50′29″,净断面9.6m2,装备PVG1250型整芯阻燃胶带。

2、副斜井:斜长150m,倾角24°41′46″,净断面10.3m2,装备JK-2×1.5E单滚筒绞车。

四、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副斜井进风,主斜井辅助进风,斜风井回风。

斜风井装备FBCDZ№24型对旋轴流式风机2台,功率2×90KW。

五、排水系统矿井井下采用集中式排水,在一采区下部+680m水平建主排水泵房,矿井水经敷设在轨道下山、采区轨道运输石门及副斜井中的排水管排至地面。

主排水泵房选用了MD155-30 5型多级离心泵3台,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2台工作;配套电机YB315S—4电动机,功率110kW,电压660V,转速1480r/min。

六、矿井供电系统潘津矿井为双回路供电,主供电源引自35kV皮里青变电站,线路全长约8km,电压等级为35kV,导线型号为LGJ-95。

矿井备用电源引自35kV 达达木图变电站,线路全长约8km,电压等级为35kV,导线型号为LGJ-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1 -目录第一章、总论 ................................................ ................................................... ........... - 1 -第一节项目背景 ................................................ ................................................... ............................. - 1 - 第二节项目概况 ................................................ ................................................... ............................. - 2 - 第三节问题与建议................................................. ................................................... ......................... - 4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 - 5 -第一节概况 ................................................ ................................................... ..................................... - 5 - 第二节外部建设条件................................................. ................................................... ..................... - 7 - 第三节资源条件 ................................................ ................................................... ............................. - 9 - 第四节市场条件 ................................................ ................................................... ........................... - 17 - 第五节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 ................................................... ............ - 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 ................................................ ................................ - 19 -第一节矿界范围与资源/储量 ................................................ ................................................... ...... - 19 -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 - 20 - 第四章、整合及变更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22 -第一节整合前煤矿生产状况 ................................................ ................................................... ...... - 22 - 第二节变更前煤矿建设状况 ................................................ ................................................... ...... - 22 -第五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 ........................................ - 24 -第一节开采现状 ................................................ .............................................................................. - 24 - 第二节井田开拓 ................................................ ................................................... ........................... - 24 - 第三节井下开采 ................................................ ................................................... ............................... 39 第四节井下运输 ................................................ ................................................... ........................... - 43 -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 ........................................ - 46 -第一节概况 ................................................ ................................................... ................................... - 46 - 第二节矿井通风 ................................................ ................................................... ........................... - 48 - 第三节矿井灾害预防.................................................................... - 59 -第七章、矿井主要设备 ................................................ ............................................ - 99 - 第一节主斜井提升设备 ................................................ ................................................... ................ - 99 - 第二节运输上山提升设备 ................................................ ................................................... .......... - 106 - 第三节通风设备 ................................................ ................................................... ......................... - 113 - 第四节排水设备 ................................................ ................................................... ......................... - 116 - 第五节压风设备 ................................................ ................................................... ......................... - 118 - 第六节瓦斯抽放设备.................................................................. - 121 -第八章、地面设施 ................................................ .................................................. - 122 -第一节地面生产系统................................................. ................................................... ................. - 122 - 第二节地面运输 ................................................ ................................................... ......................... - 122 -- 1 -第三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 ................................................... ............. - 123 -第四节矿井供配电................................................. ................................................... ..................... - 127 - 第五节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 ................................................. - 127 - 第六节给排水 ................................................ ................................................... ............................. - 139 - 第七节采暖通风与空调 ................................................ ................................................... .............. - 142 - 第八节地面建筑 ................................................ ................................................... ......................... - 144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 .............................. - 147 -第一节环境现状 ................................................ ................................................... ......................... - 147 -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 ................................................ ......................................... - 148 - 第三节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 - 149 -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 - 151 -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投资 ................................................ ................................................. - 156 -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 ................................................... ................. - 156 -第十章、矿井节能减排 ................................................ .......................................... - 158 -第一节概述 ................................................ ................................................... ............................. - 158 - 第二节井下开采节能................................................. ................................................... ................. - 158 - 第三节地面建筑节能................................................. ................................................... ................. - 159 - 第四节矿井供电节能................................................. ................................................... ................. - 159 - 第五节机械设备节能................................................. ................................................... ................. - 160 - 第六节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 ................................................. - 160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 ...................................... - 161 -第一节建井工期 ................................................ ............................................................................ - 161 - 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 ................. - 162 -第十二章、技术经济 ................................................ .............................................. - 164 -第一节组织机构 ................................................ ................................................... ......................... - 164 -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 ................................................... ................. - 164 - 第三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 - 166 - 第四节财务评价 ................................................ ................................................... ......................... - 167 -附件:1、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设计委托书;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XX年颁发的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XX00830635;3、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4、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XX]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煤矿变更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5、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某族某族自治县电力有限公司所签订“煤矿双电源安全- 2 -供用电协议书”;6、某族某族自治县某煤矿与遵义市应急救援大队20XX 年10月签定的《遵义市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