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篇一:煤矿开采与技术毕业论文摘要煤炭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21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

近年来,随着综采设备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综采设备走向重型化、强力化和自动化,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有力的推动了大采高综采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采煤技术的革命,目前在神东、晋城等矿区已率先在f=1.5-5的厚煤层中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实现了国内工效最高,吨煤成本最低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力。

本文主要观点有:在煤炭企业生产中地质条件和煤炭赋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大采高采煤方法。

关键词:大采高;综采技术;目录摘要 (2)1.绪论 (5)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1.1.1研究目的 (5)1.2.2研究意义 (5)1.2 本文的框架结构 .................................... 6 2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7)2.1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7)2.1.1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7)2.1.2行业主要特点......................................................... (8)2.2、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8)2.2.1资源保障问题......................................................... (8)2.2.2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9)2.2.3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0)2.2.4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1)2.2.5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2)3.大采高技术发展现状……..................................................... (13)3.1我国大采高技术的应用........................................................... (13)3.2高效综采的快速发展……..................................................... (14)4.综采工作面大采高采煤方法在潞安王庄矿的应用 (16)4.1 王庄煤矿概况......................................................... (17)4.2 工作面巷道布臵及生产系统 (19)4.2.1工作面位臵选择分析 (19)4.2.2工作面巷道布臵......................................................... (20)4.2.3 生产系统......................................................... (23)4.3工作面设备选择......................................................... (26)4.3.1 工作面设备选择......................................................... . (26)4.4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 (34)4.4.1采煤方法......................................................... . (34)4.4.2回采工艺......................................................... . (34)4.4.3工艺说明......................................................... .. (34)4.5大采高自动化综放工作面取得的成篇二: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现状及发展摘要:众所周知,巷道掘进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环节。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 XXX煤矿开采设计说明书专业:采矿工程本科生:指导老师:摘要:本设计所做只考虑甘肃靖远煤业集团XXXX煤矿一号煤层。

该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资源储量2.1亿吨,可采储量1。

2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57a。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

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

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通风设计类型:模拟型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design of 1coal seam of Dashuitou coal mine inGansu Province 。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mine is complexity. The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216Mt and the designed mine capbility is1.2Mt/a , so the mime serveice life is 72years. The mine gas emission is higher,so it is highly gassy mine well。

Mine with double shaft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digging in inclined,deputy shafts and return air shaft。

By using single longwall mining to back typ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Points area,drew the ventilation type .Keywords: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method serveice life production capacity ventilationPaper type:Simulation type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时间最长(14~16周),参与教师最多,学生独立学习量最大,教育任务最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煤矿开采设计_毕业设计

煤矿开采设计_毕业设计

煤矿开采设计_毕业设计1.引言煤矿开采是指通过对煤炭矿床进行勘探、测量、设计和开采操作,将地下煤矿资源有效提取出来的一项工作。

煤矿开采设计是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煤矿开采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及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2.煤矿开采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煤矿开采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矿山的安全开采,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同时降低开采成本。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煤矿开采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利用矿井结构: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和矿井结构特点,合理设置巷道、采场和支护结构,以保证开采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综合考虑开采工艺:根据煤矿的特点和开采条件,选用适合的开采工艺,以提高开采效率和产品质量。

•情景分析和风险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情景分析和风险评估,寻找可能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环保要求:煤矿开采设计需要合理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

3.煤矿开采设计的基本流程煤矿开采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煤矿勘探和测量在开展煤矿开采设计之前,需要对煤矿进行勘探和测量。

勘探工作包括地表探矿、地下探矿和钻探等,目的是确定煤炭的储量、分布和品质。

测量工作包括地质测量和地面测量,用于确定矿床的形状、倾角和厚度等。

3.2.矿山设计和布局根据勘探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矿山设计和布局。

矿山设计包括确定采矿方法、矿井结构和支护方式等。

矿山布局包括确定巷道、采场和井下设施的布置方式,以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3.3.采煤工艺设计根据矿井结构和开采条件,进行采煤工艺设计。

采煤工艺设计包括确定采煤机械和采煤工艺流程等,以提高采煤效率和产品质量。

3.4.支护设计根据矿井结构和采煤工艺,进行支护设计。

支护设计包括确定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和支护参数等,以保证矿井的安全和稳定。

3.5.安全和环保设计在煤矿开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安全和环保因素。

校外14届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大纲[1]

校外14届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大纲[1]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河北能源学院成人业余大专适用)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毕业设计是成人学员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员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员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内容。

其具体目的是:1、提高学员对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员工程设计技能和技术管理能力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员对工程图纸的识读、绘制和使用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本次毕业设计课题为学员所在矿的采区设计。

具体内容为: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1 采区位置、范围及井上下关系采区的位置、范围,采区走向、倾斜尺寸,上下边界标高,与邻近采区的关系,地面地形,水系,道路,管线,村庄及其与井下开采的关系等。

(附:井上下对照图、采区工程平面图、煤层板等高线平剖图)§2 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采取内可采煤层的层数、煤种、厚度、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及其变化情况;煤层结构及煤层和夹石的变化规律;各煤层灰分及影响煤质的其它因素;顶底板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和标志层情况。

§3 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采区内断层构造的性质、位置、产状、断距,对煤层开采的影响;褶曲的性质、位置、产状及其对开采的影响;岩浆岩侵入情况,侵入的形式,侵入岩的岩性、分布规律及其对煤层的破坏情况。

采区内含水层的层数、特征及补给条件。

地表水、第四纪冲积层含水层、煤系地层中顶、底板含水层、老空水等各种水源对开采的影响,采区预计涌水量等。

§4 煤尘、瓦斯、自燃发火及煤质情况有无煤尘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瓦斯含量、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燃发火情况,自燃发火期。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东曲矿150万吨矿井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东曲矿150万吨矿井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东曲矿150万吨矿井设计。

东曲矿区位于山西省古交市汾河南岸,由井田到太原公路42km,铁路距省城太原56km。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走向最大为5000 m,最小2650 m,平均大约4500 m。

倾斜长最大为3900 m,最小1850 km,平均大约3087 m。

井田面积13.89 km2。

主采煤层为4、8、9号煤,平均倾角4°,平均厚度分别为5.40m、2.52m、3.66m。

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平均2.56°为近水平煤层。

井田工业储量28266.25万吨,可采储量24386.513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为67.74a。

矿井正常涌水量15.8 m3/h,最大涌水量75.8m3/h。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95~3.48m3/t,属低瓦斯矿井。

东曲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0万t/a,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矿井的采煤方法主要为倾斜长壁后退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开采。

矿井的开拓方式为双斜井两水平开拓方式,一水平布置在+695 m,二水平布置在+620 m。

主斜井用来提煤,副斜井用来提升设备和人员。

矿井采用一矿一面的高效作业方式,另外设一备用面。

工作面的长度为180m。

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本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 井田境界和储量;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 井田开拓;5 准备方式;6 采煤方法;7 井下运输;8 矿井提升;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新井设计;工业储量;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通风方式目录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7)1.1矿区概况 (7)1.1.1交通位置 (7)1.1.2地理位置 (8)1.1.3地形地貌 (8)1.1.4水文情况 (8)1.1.5气候条件 (8)1.1.6地震资料 (8)1.2井田地质特征 (8)1.2.1煤田地层概述 (8)1.2.2含煤地层概述 (10)1.2.3地质构造 (11)1.3煤层特征 (14)1.3.1煤层赋存情况 (14)1.3.2煤质 (14)1.3.3顶底板条件 (16)1.3.4瓦斯、煤尘、煤的自燃 (17)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8)2.1井田境界 (18)2.1.1井田境界 (18)2.1.2井田特征 (19)2.2矿井工业储量 (19)2.2.1矿井工业储量 (19)2.2.2矿井可采储量 (20)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3.1矿井工作制度 (25)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6)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26)3.2.2井型校核 (26)3.2.3矿井的服务年限 (27)4 井田开拓 (28)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8)4.1.1井筒形式的选择 (28)4.1.2水平的选择 (30)4.1.3井筒位置的选择 (31)4.1.4大巷形式的选择 (34)4.1.5大巷方位的选择 (35)4.1.6开拓方案和综合经济比较 (35)4.1.7工业广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的确定 (41)4.2矿井基本巷道 (41)4.2.1井筒 (41)4.2.2井底车场 (45)4.2.3主要开拓巷道 (46)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49)5.1煤层的地质特征 (49)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9)5.2.1确定带区的倾斜长度(推进长度) (49)5.2.2带区煤柱的确定 (49)5.2.3工作面的长度和数目的确定 (49)5.2.4带区内煤层的开采顺序 (50)5.2.5带区巷道布置 (50)5.2.6生产系统 (50)5.2.7确定带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 (51)5.2.8带区内部巷道的掘进方法 (51)5.2.9带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52)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54)5.3.1确定带区车场的形式 (54)5.3.2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54)6 采煤方法 (56)6.1采煤工艺方式 (56)6.1.1采煤方法的确定 (56)6.1.2回采工艺 (56)6.1.3工作面设备布置图见设计图纸 (67)6.1.4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 (67)6.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6.2回采巷道布置 (70)6.2.1带区巷道布置 (70)6.2.2保护煤柱尺寸的确定 (71)7 井下运输 (73)7.1概述 (73)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73)7.1.2矿井运输系统 (73)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73)7.2.1工作面及分带斜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3)7.2.2带区辅助运输设备的选择 (74)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75)7.3.1轨道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5)7.3.2运输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7)8 矿井提升 (80)8.1概述 (80)8.2主副斜井提升 (80)8.2.1主斜井提升 (80)8.2.2副斜井提升 (80)9 矿井通风设计 (81)9.1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81)9.1.1矿井概况 (81)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1)9.1.3矿井的通风方式方案的提出 (83)9.1.4通风方式方案的技术比较 (84)9.1.5通风方案的经济比较 (85)9.1.6矿井主扇工作方法的选择 (87)9.1.7带区内通风系统 (88)9.2全矿风量的计算与分配 (89)9.2.1确定带区及矿井所需风量 (89)9.2.2确定带区、全矿的风量分配及矿井所需的总风量 (92)9.2.3风速验算 (92)9.3全矿井巷通风阻力 (93)9.3.1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最大阻力路线的确定 (93)9.3.2矿井摩擦阻力及通风阻力计算 (95)9.3.3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的计算 (97)9.4矿井通风设备的选型 (98)9.4.1确定风机设计工况点 (98)9.4.2矿井主扇选择 (99)9.4.3电动机的选择 (99)9.4.4对矿井通风设备要求: (100)9.4.5反风、风硐的基本要求 (101)9.5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01)9.5.1瓦斯管理措施 (101)9.5.2煤尘的防治 (101)9.5.3防火 (102)9.5.4防水 (102)9.5.5其他安全措施 (102)9.5.6避灾线路 (102)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03)11 结束语 (106)参考文献 (107)致谢 (109)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交通位置东曲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境内,市区北10 km 处。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题目:金庄煤矿开采研究与分析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一)选题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要求达到下列目的:1. 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有关的煤矿方面法律法规;2. 通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并能系统的综合的应用和巩固所学理论;3. 结合在金庄煤矿实习的内容和收集到的现场资料,进行矿井研究与分析;4. 通过毕业论文大致掌握矿井开采的方法、步骤和内容;5. 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态度,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6. 提高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巩固并加强矿业工程CAD等软件的运用,全面提高个人的能力。

7. 提高自己采矿专业英语的水平。

提高自主查资料的能力,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

8. 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

(二)选题的意义:毕业论文能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通过参观和实习,对矿井各生产环节建立全面的系统概念,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实习能增强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为毕业设计收集有关资料。

另外,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课程的最关键部分,是对我们所学课程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我们整体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重要的意义,是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的自我继续深化和提高阶段。

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做好毕业论文对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条件:金庄煤业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境内西南部,西北以与同煤铁峰煤矿相邻;正南与长春兴煤矿相邻;西北、正南均以煤层可采边界线为界。

矿井东北西南宽约15.813km,西北东南长约23.664km,矿井总面积345.9855km2。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3°20′38″~123°25′55″,北纬:42°37′54″~42°41′42″。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1)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论文(1)

摘要:1、详细查明了井田地质构造,发育有5条断层,其中落差最大为20m在井田的西部边界处,其余4条断差在5—8m间,对井田内煤层开采影响不大.2、井田工程地质条件,2号煤层为中等,9+10号煤层为简单.2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9+10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号煤层不易自燃,9+10号煤层自燃。

无地温、地压异常。

3、井田内可采煤层为2号、9+10号两层。

2号煤层厚0。

47~1。

20m,平均厚0。

95m。

为较稳定煤层,井田内大部可采;9+10号煤层厚4。

14~5.60m,平均厚4。

80m,为稳定煤层,井田内全区可采。

4、2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热值-高热值贫煤;9+10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高硫分、中热值-特高热值无烟煤.5、井田内2、9+10号煤层采空区中有积水,且9+10号煤层部分块段为带压开采,突水系数为0。

061MPa/m,存在奥灰水突水危险,2、9+10号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

第一章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水地庄煤矿位于浮山县城东,与浮山县直线距离6.25Km处的水地庄村东侧、南北两侧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天坛镇管辖.重组后井田东西宽2740m,南北长4000m,面积8。

4763km2。

地理坐标为111°53'55"—111°55'44",北纬35°56'30"—111°58'40".交通位置图1—1-1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矿区内有村庄及矿井工业广场,洗煤厂等工业设施。

区内多为山区荒地和林地,以杂草丛生为主,南、北部山上生长有落叶松树,覆盖率40%左右。

三、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已与浮山供电支公司签订了高压供用电合同。

矿井供电电源采用双回路,一路10kv电源引自浮山110kv 变电站,距离3km,另一路10kv电源引自湾子里35kv变电站,距离7.5km.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所属位置据《山西地质志》井田所处区域构造位置为塔儿—九原山陷隆的中北部之东与郭道——安泽南北向褶带之间的浮山断裂带中。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程毕业论⽂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 ⾯对现如今的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的出现,采矿⼯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有机遇的发展趋势;毕业⽣可从事煤矿、铁矿、⾦矿、⽯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有⾊、化⼯、核⼯业、⾮⾦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利、铁道、地下、⼯程和环保部门的⽣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作。

以下是⼩编整理的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采矿⼯程毕业论⽂篇1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系列的⽅案论证⽐较,选择了适合⽴式矿井的开拓⽅式、采煤⽅法和各⽣产系统。

井⽥内地质构造⽐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平选择了⽴井开拓⽅案,⾸采区的采煤⽅法采⽤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的运输,⽆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作⾯。

矿井⼀⽔平采⽤两翼对⾓式通风系统。

⽴井开拓;条带式;单⼀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式通风。

第⼀章: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

有时把矿⼭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属矿⼭或采煤矿井的⽣产建设的全局有重⼤⽽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向地下开掘⼀系列井巷,通⾄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选择合理的开拓⽅式,确定矿井的⽣产能⼒,按标⾼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式,进⾏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井开拓。

采⽤合理的采矿⽅法是搞好矿井⽣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般都是⽔平或者近⽔平的,在⼀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题目:王屋山煤矿煤层开采设计姓名:系部:班级:指导教师:2011 年12 月29 日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4)第一节井田概况 (4)第二节地质特征 (6)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8)第一节井田境界 (8)第二节埋藏储量 (8)第三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第一节工作制度 (10)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第四章井田开拓 (12)第一节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12)第二节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12)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 (17)第一节井筒 (17)第二节井底车场 (20)第三节主要开拓巷道 (23)第六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26)第一节煤层地质特征 (26)第二节采煤方法 (28)第三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0)第四节采掘计划 (32)第七章井下运输 (34)第一节概述 (34)第二节主井提升 (34)第三节副井提升 (37)第八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38)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38)第二节采区所需风量 (40)第九章矿井排水 (41)第一节概述 (41)第二节排水设备 (41)第十章动力供电及照明 (42)第一节供电 (42)第二节照明 (42)结束语 (44)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王屋山煤矿位于济源市王屋乡铁山河附近的煤窑沟一带,东距济源市约40km,行政区划隶属王屋乡管辖。

矿区西起铁山河,东到汗沟脑,南自汗沟河,北止封门口断层。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4′26.8″—112°15′41.4″,北纬35°09′12.9″—35°09′46.9″,矿区东西长约1874m,南北宽约1011m,面积1.02km2。

矿区所在地交通较为方便,济源—侯马主干公路从王屋经过,王屋—铁山河支线公路从矿区南部通过,铁山河—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见图1-1-1。

图1-1-1 矿区交通位置图二、地质地形及水源情况矿区位于王屋山与太行山的接合部位,区内地势北高南低,以封门口断层为分界线,以北为中高山区,以南为低山区,区内海拔最高621.1m,最低360.0m,高差261.1m,山脉走向多为近东西向。

山间沟谷纵横,谷坡陡峭。

较大的河流为铁山河,该河上游常年流水,雨季洪水暴发,河水猛涨,向南流入黄河。

三、气象特征本区属季风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日绝对最高气温43.6℃,最低-20℃,平均14.3℃,年降水量最少300—350mm,最大降水量900mm,平均降水量641.7mm;年最大蒸发量2048mm,最小蒸发量1712mm,平均1913.7mm;年平均风速2.2m/s,风向变化受地形影响较大,盛行风多为南东及北西风;全年无霜期平均223天,最大冻结厚度250mm。

四、煤田发展历史王屋山煤矿是在旧井的基础上于1996年改建而成的,1997年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6×104t,采用竖井开拓,巷柱式采煤方法,该矿自建矿以来,几经承包经营,并对区内的煤层进行了大规模开采。

2001—2003年由于矿山整顿该矿处于停产状态,2003年9月,该矿吸引社会资金,采用联合经营的方式进行开采。

目前,该矿已进行了主副井的修复和运输、通风凿岩巷道的掘进工作。

五、矿区基本情况1、1959—1961年,河南省地质局豫零九队在对铁山河铁矿进行初勘时,在铁山河村西部曾有7个钻孔施工在煤系地层中,其中有6个钻孔见煤,见煤厚度在0.80—1.95m之间。

2、1983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二队对济源封门口—铁山河一带的煤矿资源进行过普查工作,并在济嵩煤矿范围内施工两个钻孔,见煤真厚1.76—4.67m。

3、1997年,河南省地矿厅探矿三队曾在该区施工过详查钻孔,本次工作仅收集到ZK071钻孔资料;4、1999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二地质队受该区煤矿业主委托编制了该区的煤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提交C+D级储量386×104t。

其中王屋山煤矿保有C 级储量149×104t。

5、2003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编制了《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煤矿扩界二煤层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查明扩界区的资源量1(122b+333)567×104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58.5×104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8.5×104t。

王屋山煤矿周边小煤矿仅有济煤四矿,该矿位于王屋山煤矿西侧,上世纪八十年代建井,1998年5月扩建投产,年生产能力6×104t,采用竖井开拓,巷柱式开采,截止目前,该矿仅上部煤层进行规模开,根据调查,累计采出量30×104t,开采动用储量40×104t。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层该区基岩裸露,地层界线清楚,根据本次野外填图,地质剖面研究及钻孔、矿井资料,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古生界奥陶系、二叠系及第四系,现由老到新简述如下:下元古界(Pt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四系(Q)。

二、构造特征矿区位于铁山河拱断束与王屋向斜北翼的接触部位,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

图1-2-1 王屋山矿区区域构造纲要图其主要褶皱为王屋向斜,主要断层为封门口断层和F1断层,现将其特征简述如下:1、王屋向斜:该向斜轴向近东西,北翼倾向南西,倾角15°—60°,南翼倾向北东,倾角4°—14°,矿区位于向斜北翼,与封门口断层的接触带部位,受其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调查资料显示,近断层部位岩层倾角42°—54°,向南渐渐变缓为25°—30°。

另外在汗沟东侧和段后沟至白虎沟之间,岩层具明显的波状弯曲。

2、封门口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北部,呈北西西向展布,断层走向100°—125°,倾向190°—215°,倾角55°—73°,断裂带宽50—90m,带内构造角砾岩及构造透镜体发育。

区内断层长度大于2.5km,区域上该断层大于17km。

该断层地貌标志明显,带内植物茂密。

断层北盘为元古界石英岩和大理岩形成的陡壁和断层三角面,断层南盘为二叠系砂岩和泥岩,局部为奥陶系灰岩,为一北盘上升,南盘下降的正断层。

3、F1断层该断层为封门口的次级断层,区内地表仅在西部出露,并与封门口断层煤层直接接触。

断层走相交,根据原矿区资料,深部断层与二叠系底部的二1向100°—110°,倾向南南西,倾角50°—70°,断层北盘为奥陶系灰岩,南盘为二叠系地层,断层长度大于2.0km,为一南盘下降,北盘上升的正断层。

根据以往勘察资料分析,矿区内尚有一些北北西走向的小断层,断层长度150—400m不等,断距1—10m,多分布近南北向沟内,断层走向141°—176°,断层倾向北北东,倾角41°—58°,断面擦痕明显,根据擦痕方向和地层错动情况判断均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

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第一节井田境界该井田于2008年划归为河南煤化鹤煤公司,根据含煤岩系煤层分布情况,区内二煤层全区可采,其它煤层均不可采。

井田境界各主要边界点坐标如下:1第二节埋藏储量一、矿井地质储量该矿区东西长约1.2km, 南北宽约0.85km,煤层分布面积约为1.02km2。

其见煤点占所有煤层的82%,平均煤层厚度约为2.33m,煤层产状平缓,均小于10°,煤层容重值为1.4t/m³计算得该区煤层储量为191.46×104t。

第三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工作制度本矿井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300天,矿井每昼夜分三班工作。

采煤工作面为两班生产,另一班维修设备,通风、排水则须三班工作,每日为24小时生产。

每天净提升小时数为16小时。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生产能力是度量矿井生产建设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矿井生产技术面貌,是井田开拓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

矿井生产能力是与井田划分紧密联系并且相互适应的。

是矿区总体设计应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

矿井生产能力主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储量、开采条件、设备供应及国家煤碳开采等因素确定。

对于具体矿井,应该根据国家需要,结合该矿地质和技术条件,开拓、准备和通风方式,以及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在保证生产安技术经济合理的的条件下,综合计算开采能力和各生产环节所能保证的能力,并根据矿井储量,验算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

矿井的基本井型及类别:大型矿井:120、150、180、240、300、400(万吨/年)及以上。

中型矿井:45、60、90(万吨/年)小型矿井:9、15、21、30(万吨/年)这些类型中,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15Mt/a,为小型矿井。

1、矿井设计能力即按矿井开采条件所能保证的原煤生产能力,主要是同时正常生产的采区生产能力的总和。

在具体条件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石性质、所选用的回采工艺和设备、相应的回采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可确定回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以此基础上,根据采区巷道布置类型、回采工作面接替等因素,并结合采区运输、通风条件,可确定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面数目,从而确定采区生产能力。

2、储量条件矿井生产能力应与其储量相适应,以保证有足够的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该矿井宜以一个开采水平。

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A一定时,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T/A×K其计算公式为: T=ZK式中: A—工作面生产能力;K—煤矿储量备采系数取K=1.4。

=Zk/A×R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可依据上述公式:T1式中: T—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1A、 K同上。

井型为15万t/a时,该井田煤层为单水平开采,工作面实现上下山开采。

根据设计规范,当为单水平开采时,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时,矿井服务年限要大约8年,符合设计要求。

按年工作日为300天,可知本矿的日生产能力为:Ä=A/300 =500t所确定的结果是符合《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四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该井田的地质特征是宽缓褶曲,伴有小型正断层,构造线方向多数为西南-西方向。

该矿井周边有一生产矿井(济煤四矿)和原矿老井,距离现在矿井较远,对开采不构成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