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推)断层
压性断层 根据受力性质分张 剪性 性断 (扭层性)断层
复合型断层
3、裂隙
裂隙又称为节理,指沿断裂面两侧没有发生 明显位移的断裂。
原生裂隙
根据成因次生裂隙构造裂隙张剪裂裂隙隙
非构造裂隙
三、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是煤系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 下水和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塌陷现象。
一、木棚子
二、金属支架
三、锚杆支护
锚杆的种类较多:
金属锚杆
木锚杆
竹锚杆
树脂锚杆
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
第五节 巷道掘进的辅助工序
一、通风工作 二、排水 三、辅轨 四、测量工作
局部通风机通风
第五章 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主要分为: 露天开采 井工开采 水力采煤 其它(煤炭汽化、液化等)
大型矿井:生产能力为 120万T/a、150万T/a、 180万T/a、240万T/a、300万T/a、400万T/a、 500万T/a及以上的矿井,300万T/a及其以上的矿 井又称特大型矿井。
中型矿井:生产能力为45万T/a、60万T/a、90万 T/a
小型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T/a、15万T/a、21万 T/a、30万T/a。
我国国有煤矿多为大、中型矿井;地方煤矿多为中 小型矿井;乡镇煤矿多是小煤窑,年产量在多小于 3万T/a。
第三节 矿井生产系统
(一)开拓巷道
1、井筒和平峒 2、井底车场 3、回风井 4、石门 5、运输大巷 6、回风大巷
(二)准备巷道
1、采区车场 2、采区煤仓 3、采区上山 4、采区下山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课程授课教案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课程授课教案备课日期:20XX年1月第页授课人课时教具上课日期4课题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煤矿开采中基本概念、名词的定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员煤矿开采基本知识及应知应会。
思想目标:培养学员具备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煤矿开采基础知识。
重点煤矿开采基本概念难点煤矿地质基本概念及理解课型理论课(新授)教法讲授法、板书演示法、案例法教学环节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组织教学目视全员,自我介绍;点名,讲明课堂纪律并宣布上课。
导入新课加强对职工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的培训,对全面提高职工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介绍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一些简单问题,激发学员的兴趣。
课程要点绪论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我国的三大聚煤期: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第三纪。
根据地质构造带为界,全国划分为五个聚煤区:1.华北聚煤区;2.西北聚煤区:3.东北聚煤区:4.华南聚煤区:5.滇藏聚煤区:二、煤炭资源赋存的主要特点三、煤的形成四、成煤的必要条件五、煤的工艺性质六、最新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将煤炭分为14类。
七、煤层分类八、煤炭开采带来的主要问题九、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1 井田开拓基本知识§1.1矿井生产概况一、基本概念1.煤田;2.矿区和矿区开发;3.井田。
二、矿井巷道矿井井巷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三、矿井生产系统矿井生产系统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供气、供水等巷道线路及其设施,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矿井生产系统包括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
§1.2 煤田划分为井田一、井田划分的原则二、井田人为境界的划分方法人为境界划分方法,有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按煤组划分及按自然条件形状划分等。
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按煤组划分。
§1.3 井田内再划分一、井田划分成阶段1.阶段的划分及特征2.水平与开采水平的概念二、阶段内的再划分井田划分为阶段后,阶段范围仍然较大,通常需要再划分,以适应开采技术的要求。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三、煤的用途与工业分类
分类
分类指标
名称
符号
挥发分(% 胶质层厚度(毫米)
主要用途
无烟煤
贫煤
烟
瘦煤 焦煤
肥煤
煤
气煤 弱粘煤
不粘煤
长焰煤
褐煤
A
0~10
T ⅡC K )K
P CC HC
>10~20 >14~20 >14~30 >26或<26 >30 >20~37 >20~37 >37
B
>40
—
0(粉状) 0~12 >8~25 >25 >5~25 0~9(块状) 0(粉状) 0~5
精品文档
第二节 煤的形成、用途和分类
一、煤的形成 远在距今约0.03~3.2亿年间,即地质史上
称为第三纪、侏罗纪、二迭纪和石炭纪等 时代,地球上许多地区布满了湖泊、沼泽, 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 二、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 水分和灰分:挥发分:固定碳:胶质层厚 度:发热量:硫:磷:含矸率: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主讲人 杨伟
淄博煤炭经济技术开发公司
精品文档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第二章 煤矿生产概貌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四章 巷道掘进 第五章 采煤方法 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第七章 矿井固定设备与供电
精品文档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第一节 地壳
一、地壳的组成物质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椭球体,其赤道半径为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地壳中的岩石绝大部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只占地壳总 重量的5%,但沉积岩却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5%,是 最常见的一类岩石。由于煤层一般都埋藏于沉积岩岩 层中,因此沉积岩与采煤工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 在沉积岩地层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石油、 天然气、沉积铁矿、盐矿、铝矿、磷矿、油页岩和石 灰岩等。
3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第三章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第一节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
二、 矿井生产系统
(一)井下生产系统 1采煤系统 煤矿生产的中心环节是利用各种采煤方法进行采煤作业。采煤系统包括合理的巷道 布置和适宜的采煤工艺(包括爆破落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等)。 2.掘进系统 掘进系统就是按照井田开采规划的总体部署和采煤设计要求,开掘各种类型的巷道, 合理而有序地开采煤炭资源的准备系统。采掘衔接是矿井生产均衡的重要保证,掘进作 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3.运煤系统:将井下煤炭运输提升到地面的设备设施及井巷布置统称为运煤系统。担负煤 炭运输和提升的重要任务。 4.通风系统:新鲜空气由进风井进入矿井后,经过井下各用风场所,然后从回风井排出矿 井,风流所经过的整个路线及其配套的通风设施称为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煤 矿井下生产中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向煤矿井下提供新鲜适宜的空气,并营造一个舒 适的气候环境。
第三章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第一节 矿井开拓与生产系统
二、 矿井生产系统
(一)井下生产系统 5.运料排矸系统:担负井下需要材料、设备和矸石的运输、运送井下人员的系统称为运料 排矸系统,又称为辅助运输系统。 6.排水系统:抽排矿井地下水的系统称为排水系统。它的作用就是将矿井水不断抽排到地 面,防止矿井被淹没,保证人身安全和正常生产。矿井排水系统包括泵房、水仓、水泵、 管路等设施。采掘工作面涌水,由区段运输平巷、采区上山排到采区下部车场,经运输 大巷、石门等巷道的排水沟,自流到井底车场水仓,由中央水泵房排到地面。 7.动力供应系统:供电和供应压气的系统统称为动力供应系统。供电系统主要是为井下机 械设备提供动力。我们煤矿供电系统是: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工作面配电点。 煤矿井下除以上主要生产系统外,还有一些辅助系统,如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瓦 斯抽放系统等,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设施设备保障。
第3章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
普采工艺的主要特点是用采煤机落煤。采煤机 主要有刨煤机和滚筒采煤机2类。滚筒采煤机主要 有单滚筒和双滚筒2种。 (1) 落煤、装煤。普采工作面的落煤与装煤 由采煤机完成。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2) 运煤。普采工作面运煤采用可弯曲刮板 输送机。推移输送机时,利用液压千斤顶将输送机 移到目的地,并使输送机平、直,符合要求。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 陷落柱,是指煤系 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下 水溶蚀和重力作用下产生的 坍塌现象。由于坍塌呈圆形 或不甚规则的椭圆形柱状体, 所以称为“陷落柱”,如图。
岩溶陷落柱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陷落柱内有大小不等 的煤块、岩块和其他杂质 胶结在一起,不坚硬,有 的有积水、瓦斯等。在水 文地质复杂的矿井中,陷 落柱常是地下水的良好通 道。陷落柱顶板难于管理。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2种或2种以上井筒形式从 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煤层) 的开拓方式。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二、 采煤工艺
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及 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 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总称为采煤方法。 我国常见的采煤工艺有爆破采煤(简称炮采)、普 通机械化采煤(简称普采)、综合机械化采煤(简 称综采)、综采放顶煤等。
逆断层
平推断层
(3)平推断层,是指两盘沿断层面作水平方 向相对位移的断层,如图(平推断层)。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3.冲蚀、陷落柱和岩浆侵入
(1) 冲蚀,是指成煤后水流侵蚀了煤层、 顶板甚至底板,而过后又被砂石充填的现象,又 称冲刷带。有的还在煤层内形成包裹体,如图 (冲蚀和冲刷包裹体)。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培训课件ppt(41页)

1、爆破采煤工艺方式(炮采工艺方式) 解放后至60年代初 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 3、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70年代中期以来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1.工作面的布置 (1)落煤、装煤——由滚筒采煤机来
完成。
(2)运输——由可弯曲的刮板输送机 运煤。
3)倾角:煤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顶板:1)伪顶
2)直接顶(顶板管理的重点)
3)基本顶
底板:1)直接底
2)老底
按煤层的厚度分:
1)薄煤层,厚度<1.3m 2)中厚煤层,厚度1.3m-3.5m 3)厚煤层,厚度>3.5m 按煤层倾角分:
1)近水平煤层,倾角<8° 2)缓倾斜煤层,倾角8°-25° 3)倾斜煤层,倾角25°-45° 4)急倾斜煤层,倾角>45°
排矸系统 运煤系统 材料运输系统
一 、采煤方法及其分类 (一)基本概念
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 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的总称。
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 (二)采煤方法的分类 1.壁式体系采煤法 2.柱式体系采煤法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 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中间岩石新 两边岩石老)
背斜: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的方向。
(中间岩石老 两边岩石新)
断层要素: 1、 断层面 2、 断盘 3、 断层线 4、 断距 断层分类: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会两个以上的回采 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下)山、 采区车场、采区煤仓、采区石门等。
回采巷道: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如区段上、下平巷和开切眼等。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煤炭资源是中国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但其开采并非一项轻松简单的工作。
在煤矿开采操作中,拥有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煤矿开采的基础知识。
一、煤的性质煤是一种化石燃料,是由植物经过几千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煤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含量不同可以分为无烟煤、焦炭、褐煤和石煤等。
在煤矿开采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煤种选择不同的开采方法。
二、煤矿开采方式煤矿开采方式通常可以分为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
在露天开采中,采煤的过程是在地面上进行的,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煤层较浅的情况。
而在井下开采中,采煤的过程是在矿井内进行的,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煤层较深的情况。
三、井下开采的基本术语1.采煤面:矿井内的开挖面,也就是煤矿开采的主要区域。
2.支护:采煤面要经过支护,支护有助于保持煤层的稳定性,减少坍塌的风险。
3.瓦斯爆炸:瓦斯是煤炭开采中的一种有害气体,容易引起爆炸,所以在采煤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监测和管理。
四、煤矿安全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煤矿存在多种风险,如坍塌、火灾、瓦斯爆炸等。
因此,煤矿的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煤矿的安全。
五、煤炭使用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使用范围广泛。
燃烧煤炭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可以供暖、烧烤等。
同时,煤炭也可以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
综上所述,煤矿开采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煤的种类和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开采方式。
在采煤的过程中,要进行支护、监测,保证煤矿的安全。
同时,煤炭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中国能源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

煤矿开采学知识点总结一、煤炭资源地质特征1. 煤炭的形成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是在地质年代中,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沉积、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煤炭主要是由植物残体在地质条件下发生煤化作用形成的。
2. 煤炭的地质特征煤炭常常存在于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褶皱带、断裂带、煤田盆地等地质构造形式。
煤炭的分布规律受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地下水、煤矿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3. 煤炭矿床的分类按照其地质构造、沉积特征、采矿条件等不同,煤炭矿床可以分为构造煤、沉积煤、火山煤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煤矿对开采方式、采矿技术有不同的要求。
二、煤炭开采工程1. 煤矿地质工程勘察煤矿地质工程勘察是确定煤炭矿床的规模、分布、储量、煤矿地质条件等重要依据,为煤矿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矿山设计与规划矿山设计与规划是根据煤炭矿床规模、坡度、厚度、品位、采矿条件等因素,确定矿山的开采方式、采煤方法、矿山设施布置等内容的过程。
3. 煤炭开采方法常见的煤矿开采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巷道开采、综采开采等。
这些开采方法根据不同的煤矿地质条件、煤矿规模和采矿技术的发展选择。
4. 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矿井内部的气氛清新,并且有效地排出有害气体和矿井瓦斯,防止矿井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5. 煤矿电气工程煤矿电气工程主要是设计和建设煤矿的电气系统,包括照明、输送、排水和通风等设施。
同时也要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煤矿地质环境保护煤矿开采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植被等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煤矿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采取措施减少煤矿对环境的影响。
三、煤炭资源利用与开发1. 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煤炭资源可以通过燃烧、气化、液化等方式进行利用,其中煤炭的燃烧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而气化和液化是未来煤炭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2. 煤炭资源开发技术目前,煤炭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洗煤、煤泥处理、煤焦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的污染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断层的影响 (1) 断层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易冒落, 顶板管理困难。 (2) 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充满水后,可形成一 个较大的储水构造;同时,断层破碎带还可以沟 通若干个含水层,形成导水构造。当施工至这类 含水构造时,容易造成水灾。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3) 工作面支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一般采 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支护,使得液压支柱在 倾斜方向上呈直线状。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4) 采空区处理。采煤工作面控顶距以外的 空间称为采空区。采空区的处理方法有全部垮落法、 充填法、煤柱支撑法和缓慢下沉法等。爆破采煤工 作面采空区处理一般采用全部垮落法。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3.平硐开拓 平硐开拓是指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地下并 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煤层)的开拓方式。平 硐开拓一般设主、副平硐或阶梯平硐。当受到地形 限制时,也可以只设一个平硐供煤炭运输及辅助运 输用,而在浅部露头另设通风平硐或通风小井,作 为回风和安全出口。
实用文档
1—背斜;2—向斜
岩层或煤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一系列连续的 弯曲形态称为褶皱构造。每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岩层向上凸起,并且核部是老地层、两侧为新地层 者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凹陷,并且核部是新地层、 两侧为老地层者称为向斜,如图(背斜和向斜)。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断裂构造 煤(岩)层受力后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 失去了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断裂面 两侧煤(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 为裂隙或节理;断裂面两侧煤(岩)层产生明显 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正断层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 下降的断层,如图(逆断层)。
逆断层
平推断层
(3)平推断层,是指两盘沿断层面作水平方 向相对位移的断层,如图(平推断层)。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3.
(1) 冲蚀,是指成煤后水流侵蚀了煤层、 顶板甚至底板,而过后又被砂石充填的现象,又 称冲刷带。有的还在煤层内形成包裹体,如图 (冲蚀和冲刷包裹体)。
实用文档
岩溶陷落柱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煤层受岩浆侵入破坏 1—顶板;2—煤层;3—岩浆岩;4—底板
(3) 岩浆侵入体。含煤区域内的岩浆活动, 无论是侵入、穿插或接触煤层,均可导致煤层的 破坏和煤的变质,有的岩浆岩体还直接破坏煤层 顶底板,使顶底板失去均一性,如图。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基本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通常厚 度及岩石强度较大且难以垮落的岩层。基本顶一般 只发生缓慢下沉,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达 到相当面积之后才垮落一次。其岩性多为砂岩、砾 岩和石灰岩等坚硬岩石。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 底板。正常层序的含煤地层中赋存于煤 层之下的岩层称为底板。底板可分为直接底和基本 底2种。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煤在地下通常是呈层状埋藏的,煤层在空间的 展布特征,称为煤层形态。根据煤层在空间的连续 情况,可分为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马尾状等 煤层形态。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煤层结构是指煤层中夹矸的数量和分布特征。 按是否含有夹矸层,常将煤层分为以下2种:
(a)冲蚀;(b)冲刷包裹体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 陷落柱,是指煤 系地层下部可溶性岩石在地 下水溶蚀和重力作用下产生 的坍塌现象。由于坍塌呈圆 形或不甚规则的椭圆形柱状 体,所以称为“陷落柱”, 如图。
实用文档
岩溶陷落柱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陷落柱内有大小不等 的煤块、岩块和其他杂质 胶结在一起,不坚硬,有 的有积水、瓦斯等。在水 文地质复杂的矿井中,陷 落柱常是地下水的良好通 道。陷落柱顶板难于管理。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1.爆破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 炮采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爆破落煤。 (1) 落煤。用钻眼爆破的方法把煤从煤壁上 崩落下来,称为爆破落煤,它包括钻眼、装药、连 线和爆破等工序。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2) 装煤、运煤。装煤一般采用爆破抛掷装 煤和人工装煤2种方式。运煤方式主要有自重运输 和刮板输送机运输2种。刮板输送机可分为拆移式 和可弯曲式2种。可弯曲式刮板输送机采用液压千 斤顶或其他类型的千斤顶移置。
煤层受岩浆侵入破坏 1—顶板;2—煤层;3—岩浆岩;4—底板
岩浆侵入体的存在,是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和 安全的地质因素之一。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二) 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1.褶皱的影响 大型背、向斜轴部附近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 象,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给 顶板管理带来困难。有瓦斯突出倾向的矿井,向 斜附近往往是瓦斯突出易发区域。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1) 薄煤层,是指厚度为1.3 m以下的煤层。 (2) 中厚煤层,是指厚度为1.3~3.5 m的煤层。 (3) 厚煤层,是指厚度为3.5 m以上的煤层。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上把厚度大于8 m的煤层 称为特厚煤层。
在复杂结构的煤层中,煤层厚度可分为总厚度 和有益厚度。总厚度是指包括夹矸在内的全厚度; 有益厚度是指除去夹矸的纯煤厚度。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4.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是指借助于2种或2种以上井筒形式从 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煤层) 的开拓方式。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二、 采煤工艺 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及 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 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总称为采煤方法。 我国常见的采煤工艺有爆破采煤(简称炮采)、普 通机械化采煤(简称普采)、综合机械化采煤(简 称综采)、综采放顶煤等。
第三章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 第三节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复习思考题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一、 煤层的赋存特征 1.煤层的形成 在成煤的古地质年代,大量的植物死亡后, 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转变 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 底下降而沉埋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 煤;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后转变成 烟煤至无烟煤。成煤以后被上覆岩层埋在地下。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二、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煤岩体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发生 变化留下的形态或迹象。矿井地质构造包括井田范 围内的褶皱、断层、节理和层间滑动等。矿井地质 构造是影响煤矿生产和安全最重要的地质条件,也 是岩体失稳的重要地质因素。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一) 常见的构造形态 1.褶皱构造
延伸方向。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2)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垂直的线称为 倾斜线。倾斜线由高向低在水平面投影所指的方向 称为倾向。
(3) 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 角称为倾角。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根据矿井开采技术的特点,煤层按倾角大致可 分为4类:
① 近水平煤层,是指倾角为8°以下的煤层。 ② 缓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8°~25°的煤层。 ③ 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25°~45°的煤层。 ④ 急倾斜煤层,是指倾角为45°以上的煤层。
(3) 断层破碎带透气性能较好,在高瓦斯 矿井中,瓦斯极易在此积聚,可能会造成瓦斯突 出,给安全生产带来威胁。断层的开放性、封闭 性对附近瓦斯涌出形式有较大影响。
(4) 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给采区划 分、工作面布置带来难度。较大断层可形成较宽 的无煤带,即损失宝贵的煤炭资源,又使采煤工 艺复杂化,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5.煤(岩)层的产状
煤层产状是指煤层在空间的位置及特征。煤层 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倾角,如图(煤层产状)。
(1) 走向。煤层走
向线是指煤层层面与水平
面相交的线。走向线两端
所指的方向称为走向。走
ab—走向线; cd—倾向线; 向代表煤层在水平面中的
ce—倾斜线;α—煤层倾角; 1—煤层层面;2—水平面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伪顶是指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 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 m以下,多由页岩、碳 质页岩组成,不易支护。
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其厚度 一般为1~2 m,多由页岩、泥岩、粉砂岩及少量 的石灰岩组成。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α—倾角; ab—走向;cd—倾向; 1—断层面;2—上盘;3—下盘
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上盘、下盘和 断距等,如图(断层要素)。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 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
(1) 正断层, 是指上盘相对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如图(正断层)。
(1) 简单结构煤层,是指不含夹矸的煤层。 (2) 复杂结构煤层,是指含有夹矸的煤层。
实用文档
第一节 矿井地质基本知识
3.煤层的顶板与底板 (1) 顶板。正常层序的含煤地层中覆盖在煤 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根据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 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顶板可分为伪 顶、直接顶和基本顶3种。在采煤过程中,直接顶 是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
实用文档
第二节 矿井开采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