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名词解释
岩层产状是指地质中岩层的特征、形态和状态。
它描述了岩石的分布、组织、构造以及岩层之间的关系,对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岩层产状名词的解释:
1. 平行层状(bedding):指岩层的分层性质,即岩石沿着水
平方向形成的平行层结构。
2. 斜层状(dipping):指岩层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描
述了岩层的倾向和倾角。
3. 层理面(bedding planes):指岩层之间的界面,是区分不
同岩层的重要标志。
4. 斜交层状(cross bedding):指岩层内出现的交叉分层现象,通常是由水流或风力等流动介质的作用造成的。
5. 泥屑层状(mud cracks):指岩层中含有泥屑的层状结构,
常常是由干涸后再次湿润引起的裂缝和沉积。
6. 折叠(folding):指岩层发生受力变形,产生折叠形态的现象。
7. 断层(faulting):指岩层发生剪切断裂,导致岩块位移的
现象。
这些名词描述了岩层的形态特征、构造状态和沉积环境,对于地质学家在研究岩层演化和勘探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岩层的产状类型和在地质图的表现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 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
1. 岩层的基本产状类型
表2-1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
类型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构造复杂区
倾斜岩层
中等复杂区
分 布 构造简单区 区 倾角 0,或小于5
90 露头宽度L
0~90 h=H×cos V字形法则
厚度h 铅直厚度H
地 质 平行于等高线 直线 图
地地 质质 界界 面面 的倾 倾向 角与 小地 于形 地坡 形向 的相 坡同 角,
(4)当地质界面水平时, 地质界线的弯曲形态随地形等 高线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相 互平行或重合。 (5)当地质界面直立时, 地质界线呈直线沿其走向延伸, 不受地形变化影响。
地 质 界 面 直 立
4. 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4.1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界面上下的 岩层时代存在明显的间断, 但其上下的地质界线与不整 合界线相互平行。
2. 地质图
2.1 地质图 用规定的符号、色谱、 花纹表示,按一定比例把地 壳或岩石圈某一部分地质组 成、构造地质现象等地质内 容正投影到地形图(水平面) 上得到的一种图件。
2.2 地质图的要素
图名 图例 比例尺 地形线 地质体 地质界线 制图单位 制图时间等
2.3 地质图类型
标准化地质图 按国家制图标 准和规范编制的 专门地质图 按某种特殊要求 编制的
超覆不整合
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在不 地整 质合 图接 上触 的关 表系 现 特 征
大 别 高 压 超 高 压 变 质 带 构 造 简 图
3. 地质图上地质界线的V字形法则 3.1、几个概念 3.1.1 露头线 任一地质界面与天然地面的 交线。其形状取决于地质界面 的产状和地形两个基本要素。
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

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的演化,进而指导矿产资源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岩层产状测量方法:
1. 古地磁法:通过测量岩石中保存的古地磁信息,可以了解岩层的倾向、倾角和旋转角等信息。
2. 枕状节理测量法:枕状节理是一种常见的岩石构造,通过测量节理面的倾向、倾角和间距等参数,可以确定岩层的产状。
3. 钻孔测量法:通过钻孔取芯,观察岩芯上的节理、构造、裂隙等特征,可以了解岩层的产状。
4. 地质剖面法:在地面或地下绘制地质剖面图,观察剖面上的岩层产状,可以了解岩层的倾向、倾角和变形特征等信息。
5. 摄影测量法:利用航空、卫星等影像资料,通过影像解译获取地表和地下岩层的特征,包括岩层产状、裂隙、构造等信息。
以上是常见的岩层产状测量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岩层类型和地质环境,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是对岩石层的形成、组成、结构、纹理和变形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的过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层的形态:描述岩层的整体形状、厚度、延伸方向等特征。
2. 岩层的成分:描述岩层的主要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以及次要或微量矿物的存在情况。
3. 岩层的结构:描述岩层的内部结构,如层理、节理、褶皱、断层等。
4. 岩层的纹理:描述岩层中矿物颗粒间关系、排列方式和形态特征。
5. 岩层的变形:描述岩层中可能存在的变形特征,如折叠、断裂、滑动等。
在进行岩层产状描述时,需要结合实地观察、取样和室内鉴定等多种方法,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和描述岩层的各种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地质解释和研究。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一、填空1.岩层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2.从成因上,可将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3.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5.地层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6.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
7.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倾角节理、顺层节理。
8.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中的地质构造。
9.沉积岩可以用来确定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斜层、粒级层、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埋藏状态。
10.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运动力学,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
11.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过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三个变形阶段。
12.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
13.褶皱主要有核部、两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14.根据节理和褶皱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15.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16.平行不整合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17.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再下降接受沉积。
18.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底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19.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
20.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
21.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透入性和非透入性两类。
22.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23.变形岩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褶皱线理、交面线理。
二、名词解释1.构造尺度主要之构造规模(p1)2.构造层次是(层圈性论述的现象近似的一个概念)可用于讨论地壳-岩石圈的分层性。
岩石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2007/12/13 14:49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
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分别称为顶面和底面。
岩层的顶面和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
任何岩层的厚度在横向上都有变化,有的厚度比较稳定,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较小;有的则逐渐变薄,以至消失,称为尖灭;有的中间厚、两边薄并逐渐尖灭,称为透镜体。
如果岩性基本均一的岩层,中间夹有其它岩性的岩层,称为夹层,如砂岩含页岩夹层,砂岩夹煤层等等;如果岩层由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岩层交互组成,则称为互层,如砂、页岩互层,页岩、灰岩互层等等。
夹层和互层反映构造运动或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沉积环境的变化。
一、岩层的产状(一)不同产状的岩层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由于岩层沉积环境和所受的构造运动不同,可以有不同的产状。
一般可以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1.水平岩层在广阔的海底、湖盆、盆地中沉积的岩层,其原始产状大都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
在水平岩层地区,如果未受侵蚀或侵蚀不深,在地表往往只能见到最上面较新的地层;只有在受切割很深的情况下,才能出露下面较老的岩层。
例如华北平原,除非根据钻孔资料,否则不能知道地下都有什么岩层。
2.倾斜岩层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0—90°)的岩层。
有些是原始倾斜岩层,例如在沉积盆地的边缘形成的岩层,某些在山坡山口形成的残积、洪积层,某些风成、冰川形成的岩层,堆积在火山口周围的熔岩及火山碎屑层等,常常是原始堆积时就是倾斜的。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岩层受到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变位,使之形成倾斜的产状。
在一定范围内岩层的产状大体一致,称为单斜岩层。
单斜岩层往往是褶皱构造的一部分。
3.直立岩层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直交或近于直交的岩层,即直立起来的岩层。
在强烈构造运动挤压下,常可形成直立岩层。
4.倒转岩层指岩层翻转、老岩层在上而新岩层在下的岩层(图7-12),这种岩层主要是在强烈挤压下岩层褶皱倒转过来形成的。
产状三要素剖析

3. 方位角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量 瞄准测量
4. 坡度角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量 瞄准测量
5. 用罗盘定位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 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的方向,则必须有一参照点(参照 方向)——即基准点(基准方向)。
基准方向有二:一是真北方向,即地理北极方向,二 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极方向。
表示方法:方位角法和象限角法。
走向有两个方向,倾向只有一个方向。
走向和倾向的关系。 ①90关系 ②只能由倾向推断走向。 水平岩层倾角为零,无走向和倾向。 直立岩层倾角为90,有走向无倾向。 其它地质体(岩脉、断层面、节理面)的表示方法 相同。
记录格式:倾向∠倾角。例如:
200°∠25°。
注意事项: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 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 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 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 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 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 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 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视倾向和视倾角() 什么叫视倾向和似倾角? 真倾角()和视倾角()的关系是什么? (设倾向和似倾向的夹角为)
走向线 视倾斜线
倾斜线
视倾向线
倾向线 tg =cos tg
2. 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4.固定玻璃片的金属线
1.反光镜
8.圆形水准器
15.磁偏角调节螺丝
9.磁针制动器 2.瞄准觇板
试述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量方法一、概述岩层产状要素是指岩石在地球内部或地表的位置、倾向、倾角、产状与其他岩石的关系等物理特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测量和分析岩层产状要素对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岩层产状要素1. 位置岩层的位置指的是岩石在地球内部或地表的具体位置,包括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
地理位置是指岩层所处的地理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
相对位置是指岩层在地层序列中的位置关系,如底部、中部或顶部位置。
2. 倾向岩层的倾向是指岩层既定位置所在平面与地面北向的夹角,通常使用正北方向为基准进行测量。
3. 倾角岩层的倾角是指岩层既定位置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分为向东倾角和向西倾角两种。
4. 产状与其他岩石的关系产状是指岩层所在平面与其他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包括叠加、交接、夹层、断层等关系。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1. 位置的测量位置的测量通常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通过GPS接收机获取卫星信号,确定岩石的地理坐标。
2. 倾向和倾角的测量(1)经典测量法经典测量法是在地面上选择两个具有确定位置的点,测量这两个点在岩层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以及它们在地表上的实际水平距离,从而计算出倾向和倾角。
(2)测距仪测量法现代测距仪可以通过激光或者无线电波测量岩层所在平面上的两个点的的距离,进而实时计算出倾向和倾角。
3. 产状与其他岩石的关系的测量(1)目视观察法目视观察法是直接观察岩层产状与其他岩石的关系,包括叠加、交接、夹层、断层等,结合地质地图和地形图进行判读。
(2)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包括地震勘探、地磁勘探、电磁法勘探等,通过获得的地质断层与岩层的关系数据,进行产状与其他岩石的关系的测量。
四、结论岩层产状要素的正确测量对于地质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越来越准确和便捷,然而在实际测量中仍需结合地质勘查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产状的符号表示法
35°
岩层产状的符号表示法
水平 35°
岩层直立
75°
→表达岩层产状的指标,描述岩层在空
间上的方位。
走向 倾向 倾角
strike dip dip angle
动画…… 表示方法
产状测定: 地质罗盘法
具体测定见实录(产状测定 具体测定见实录 产状测定)…… 产状测定
真倾角 视倾角
tan β = sin θ i tan α
岩层的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岩层的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文字和符号 常用走向、 ①象限角表示法 常用走向、倾向 和倾角象限表示。 和倾角象限表示。如 N50°W∠SW35°,即走向为北偏 ° ∠ ° 西50°,倾向向南西倾斜,倾角为 ° 倾向向南西倾斜, 35°。 ° ②方位角表示法 常用倾向和倾角 表示。 表示。如310°∠35°,310°是倾 ° ° ° 向方位角, °是倾角, 向方位角,35°是倾角,走向可根 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据倾向加减 °后得到。
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二、岩层的产状
产状类型
水平、倾斜、 水平、倾斜、直立
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 岩层 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 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
1. 岩层产状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