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中轴线申遗的看法

中轴线申遗的看法

中轴线申遗的看法中轴线是指中国北京市的一条东西向中心线,以天安门为中心,向东延伸至东直门外,向西延伸至西直门外。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轴线。

中轴线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如故宫、天坛、北海公园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申遗是指将某个地方或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过程。

中轴线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申遗是实现其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

申遗不仅能够增加中轴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保护,为中轴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申遗中轴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第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中轴线上的历史遗址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通过申遗中轴线,可以加强对这些历史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且通过旅游等形式,将其历史文化价值传播给更多的人。

第二,促进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它的申遗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

中轴线上的历史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第三,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轴线的申遗可以使得更多的国际游客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世界遗产共同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为世界各国的人民共同拥有和保护。

综上所述,申遗中轴线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中轴线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使中轴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并为中轴线的申遗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

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和传承中轴线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走进北京中轴线

走进北京中轴线

走进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北京中轴线概述 (2)二、北京中轴线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2)2.1 地理概述与北京城的布局 (4)2.1.1 地理特点与环境影响 (4)2.1.2 北京城的规划与布局 (6)2.2 文化与宗教的融合与碰撞 (7)2.2.1 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群 (8)2.2.2 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体现 (9)三、北京中轴线的主要建筑物 (10)3.1 天安门与长安街 (11)3.1.1 天安门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12)3.1.2 长安街的现代与文化交流 (14)3.2 天坛与祈年殿 (15)3.2.1 天坛的历史与建筑设计 (15)3.2.2 祈年殿的建筑美学与文化涵义 (17)3.3 紫禁城与故宫 (17)3.3.1 故宫的规模与建筑特点 (19)3.3.2 太和殿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20)四、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管理 (21)4.1 保护措施与现状评估 (23)4.1.1 中轴线保护的法律法规 (24)4.1.2 现存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25)4.2 管理策略与发展规划 (26)4.2.1 界面与区域划分管理 (28)4.2.2 协同发展与未来规划 (29)五、北京中轴线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前景 (30)5.1 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新中轴线 (31)5.1.1 现代丘比特溢现代风貌 (32)5.1.2 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结合 (33)5.2 全球视野下的中轴线与城市发展 (34)5.2.1 与其他中轴线城市的对比 (35)5.2.2 全球文化交流的前景与中轴线未来的责任与挑战 (37)一、北京中轴线概述北京中轴线,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地带,是一条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的历史名街。

它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之一。

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等,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繁荣与辉煌。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化内涵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化内涵1.城市中轴线的类型城市轴线体系的特征,其具有着不同等级、不同职能、不同形态的特征。

本节将从等级、职能、形态三⽅⾯对城市中轴线的类型进⾏详细分析。

1)中轴线的等级类型城市中轴线包含城市主体中轴线、城市局部中轴线和城市节点中轴线三⼤类型。

城市主体中轴线,⼜可以称为城市主轴,是架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主轴,贯穿城市主要区域。

主体中轴线是城市的重要发展轴线,也是串联城市重要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的主轴线。

例如北京城市南北中轴线,起始点为景⼭公园,⾃隋开始,便成为北京城市的中央轴线。

西安则是以钟楼为中⼼点的主体中轴线。

另外还有唐长安以朱雀⼤街为中轴的城市主体中轴线等。

城市局部中轴线,⼜可以称为城市次轴,是架构城市局部⽚区空间结构的主轴,具有特定的职能,常见与城市分区的中轴线。

如华盛顿中轴线,是典型的政治中轴线。

西安的各⼤遗址中轴线均为局部中轴线。

城市节点中轴线,⼜可以成为城市⽀轴,是城市中⼼区、城市公园、城市住区、⼤学校园、产业园等功能空间的中⼼轴线,其具有着明确的职能属性,以重要建筑为依托,驾驭着这些重要空间单元的中轴线。

在西安如兴庆宫公园中轴线,慈恩寺中轴线、青龙寺中轴线、兴善寺中轴线等。

2)中轴线的性质类型城市中轴线具有着多种性质类型,包括政治中轴线、经济中轴线、历史⽂化中轴线、功能中轴线、景观中轴线、交通中轴线等。

a.政治中轴线政治中轴线是⾏政权⼒⼲预下的中轴线,如北京传统中轴线、华盛顿中轴线、巴西利亚中轴线等。

政治中轴线⼀般出现在⼀个国家的⾸都,作为是政府体现统治权⼒和民族凝聚⼒的重要⼿段。

中国古都政治中轴线的规划,彰显了“皇权⾄尊”、“中庸和谐”、“奉天承运”的统治思想,是统治者维护统治服务的。

中国古代的中轴线,⼀直与神权、皇权和维护专制统治秩序有关。

如中轴线“敬天法祖”的宗教祭祀功能,“天⼈合⼀”的伦理与⽂化功能,“前朝后市”的政治经济功能。

⽽西⽅典型的政治中轴线则是体现⾏政体制的重要⼿段。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元代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

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

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

这个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明清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可以明显发现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桥(1934年拆除)、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1954年拆除)、万宁桥、鼓楼和钟楼。

从北往南依次为,钟楼、鼓楼、万宁桥、地安门、景山(寿皇殿、寿皇门、万春亭、绮望楼、景山门、北上门)、故宫(神武门、顺贞门、钦安殿、御花园、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正阳桥坊、天桥、永定门城楼和永定门箭楼。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三座门─西三座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故宫的建筑多数东西对称。

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

北京中轴线名词解释

北京中轴线名词解释

北京中轴线名词解释
北京中轴线是指横贯北京市中心的一条直线,连接了市区内的多个重要历史文
化景点和建筑物,形成了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

它是一条以故宫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轴线,横跨北海、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国家大剧院和西单等著名地标。

作为北京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中轴线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连接
了北京的北部和南部,也连接了东西两侧,将城市划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和功能。

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和景点代表着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政治、文化和艺术成就,展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重要地位。

中轴线的南端是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包括了数百间殿宇和庭院。

故宫内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从故宫向南延伸,就是天安门广场,是中国人民政治活动的中心。

广场上庄严
肃穆地矗立着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人民群众纪念和庆祝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

中轴线北端的北海是一个古老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

北海
园内有湖泊、岛屿、古建筑和幽静的花园,是人们休闲散步和欣赏自然风景的好地方。

中轴线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建筑物,如中南海、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博物
馆等。

这些建筑物的存在丰富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景观,成为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之一。

北京中轴线作为一条成功的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不仅连接了北京市区的重要
景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底蕴。

它对于理解和欣赏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领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中轴线调研报告

城市中轴线调研报告

从新旧城市中轴线看广州的发展--广州市城市中轴线认知考察思考由于地理位置临近和平时生活的原因,我们小组的成员有不少的机会接触到广州城市中轴线,但对中轴线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周边的某些地标建筑,景观,没有过多的思考和了解。

所以我们小组决定选择城市中轴线的主题进行调研,并于11月17日在广州新中轴线进行实地考察,参考搜集到的资料,最后得出我们的调研成果。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概况和历史背景城市中轴线对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被视为城市脊梁。

它是城市历史最深厚的积淀,赋予城市独特的人文内涵,它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支撑。

城市中轴线的规划是一项城市设计的系统工程。

它涵盖了诸多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并影响到城市总体轮廓及系统环境的框架关系。

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自建城以来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城市发展的两千多年来,城市中心发展稳定,一直没有移动过,在城市这是较为独特的。

城市中轴线是历代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设计的产物,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标志,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变迁,乃至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品味。

广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至今形成了传统中轴线和新中轴线两条城市中轴线,承载着不同的城市发展故事,也承担着不同的城市功能。

传统中轴线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有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大楼、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人民公园、广州城市原点标志、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桥等。

传统中轴线的萌生可追溯到秦代番禺城建立之初(今越秀区),20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旧城区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其周边地区存留着广州最丰富的古代及现代早期的历史文化陈迹,是广州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

传统中轴线上的节点大多具有深刻的政治及历史意味,是广州的政治文化中心。

该轴线通过白云山脉、纪念性建筑与珠江水域的串联,建立了“山、城、水”一体的传统城市结构基本构架,形成张弛有序的空间结构,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园林绿化建设以及旧城改建纳为同一体系,体现了广州“历史、风景、街市、生活”的城市设计理念。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

大家说: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北京中轴线的定义与特点 (3)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 (4)2.1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 (5)2.2 现代对北京中轴线的认识与发展 (7)三、北京中轴线的构成要素 (8)3.1 地理位置与空间布局 (9)3.2 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 (10)3.3 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 (11)四、北京中轴线的城市影响 (12)4.1 城市形象与品牌塑造 (13)4.2 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15)4.3 社会文化与旅游体验 (16)五、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 (16)5.1 保护规划与政策支持 (18)5.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8)5.3 传承与发展策略 (20)六、结论与展望 (21)6.1 研究成果总结 (22)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中轴线作为北京古城的核心规划,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显著特色。

文章详细分析了中轴线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象征,揭示了中轴线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和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轴线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唤起公众对这一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并探讨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它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北京中轴线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沿革、现状评估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深层价值,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北京中轴线,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线路,起始于元大都的丽正门,终止于明清两朝的钟鼓楼,全长约公里。

浅谈北京城中轴线

浅谈北京城中轴线

万 春亭 是 北京 城 中轴线 的 中心建 筑 。在 万 春 亭 以南 , 史 上北 京 城 中轴线 上 的建筑 依 次 有 : 历 景
山绮 望楼 、 山万 岁 门 、 景 北上 门 、 宫神 武 门、 贞 故 顺 门、 承光 门 、 钦安 殿 、 一 门 、 宁 门 、 宁 宫 、 泰 天 坤 坤 交
北 京 园林 /第 2 卷 , 7 总第 9 8期 / 0 1 21
景 山南 北建 筑 遥遥 呼应 .成 为 中 国古代 唯一 留存
的最 为经 典 的城 市规 划成果 。站 在景 山之巅 , 到 看
古 老 的城 池 和 辉煌 的建 筑 在 不 断 地 向天 边 延 展 ,
给 人 以无 限 的遐想 。
京城 中轴 线 所涵 盖 的历 史建 筑 、 家 园林 、 教 场 寺 为代 表 的 民族 大一 统 文化 、以 景 山为标 皇 宗 所 、文化 街 市 和人 文景 观 等是 构 成北 京 古都 文 化 城 风水 文 化 、以皇史 宸 和 中 国第 一历 史 档 的脊 梁 。北 京 城 中轴线 的建筑 景 观设 计 对 于北 京 核心 的皇 家 档案 文化 、 以京 师 图 书馆 为代
和 国家博 物馆 都 被排 斥 在北 京城 中轴线 “ 申遗 ” 的 涵 的文 化 真谛 。既包 括蕴 涵 于 每一 座 文物 范 围之外 , 京城 中轴线 “ 北 申遗 ” 没有任 何意义 。 文 化 ,也包 括 由北 京 城 中轴 线 所构 成 的北 将
22 北 京 Leabharlann 中轴 线 的 无 形 范 畴 .
殿 、 清宫、 乾 乾清 门 、 和殿 、 保 中和殿 、 和 殿 、 和 太 太 门、 内金水 桥 、 门、 门 、 午 端 天安 门 、 外金 水 桥 、 中华 门 、 阳门 、 阳 门箭 楼 、 阳门桥 、 牌楼 、 正 正 正 五 天桥 、 永定门、 永定 门箭楼 、 定 门桥等 。在 万春 亭 以北 , 永 历 史 上北 京 城 中轴线 上 的建筑 依 次有 :景 山 寿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轴线的类型与文化内涵
1.城市中轴线的类型
城市轴线体系的特征,其具有着不同等级、不同职能、不同形态的特征。

本节将从等级、职能、形态三方面对城市中轴线的类型进行详细分析。

1)中轴线的等级类型
城市中轴线包含城市主体中轴线、城市局部中轴线和城市节点中轴线三大类型。

城市主体中轴线,又可以称为城市主轴,是架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主轴,贯穿城市主要区域。

主体中轴线是城市的重要发展轴线,也是串联城市重要公共空间和景观节点的主轴线。

例如北京城市南北中轴线,起始点为景山公园,自隋开始,便成为北京城市的中央轴线。

西安则是以钟楼为中心点的主体中轴线。

另外还有唐长安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的城市主体中轴线等。

城市局部中轴线,又可以称为城市次轴,是架构城市局部片区空间结构的主轴,具有特定的职能,常见与城市分区的中轴线。

如华盛顿中轴线,是典型的政治中轴线。

西安的各大遗址中轴线均为局部中轴线。

城市节点中轴线,又可以成为城市支轴,是城市中心区、城市公园、城市住区、大学校园、产业园等功能空间的中心轴线,其具有着明确的职能属性,以重要建筑为依托,驾驭着这些重要空间单元的中轴线。

在西安如兴庆宫公园中轴线,慈恩寺中轴线、青龙寺中轴线、兴善寺中轴线等。

2)中轴线的性质类型
城市中轴线具有着多种性质类型,包括政治中轴线、经济中轴线、历史文化中轴线、功能中轴线、景观中轴线、交通中轴线等。

a.政治中轴线
政治中轴线是行政权力干预下的中轴线,如北京传统中轴线、华盛顿中轴线、巴西利亚中轴线等。

政治中轴线一般出现在一个国家的首都,作为是政府体现统治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都政治中轴线的规划,彰显了“皇权至尊”、“中庸和谐”、“奉天承运”的统治思想,是统治者维护统治服务的。

中国古代的中轴线,一直与神权、皇权和维护专制统治秩序有关。

如中轴线“敬天法祖”
的宗教祭祀功能,“天人合一”的伦理与文化功能,“前朝后市”的政治经济功能。

而西方典型的政治中轴线则是体现行政体制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中轴线的政治功能集中体现在勾通天地、具有象征意义的众多建筑上——天坛、地坛、天桥、天阙、天市、钟楼、鼓楼等。

除了体现在封建礼制上,还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统治者通过晨钟暮鼓来管理人民的行为,以实现社会安定的政治目的。

西方中轴线的政治功能则集中体现在一些重要的行政建筑之上。

如朗方设计的华盛顿中轴线,体现了三权分立的行政体制。

他将三权分立中最重要的立法机构所在——国会大厦,放在国会山的高地上,作为东西轴线的东端,西端则为林肯纪念堂。

而南北短轴则由白宫和杰佛逊纪念亭组成,两条轴线的交点耸立着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市政府规定中心区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国会大厦的高度,强调了华盛顿纪念碑等中心建筑的地位。

b.经济中轴线
经济中轴线多分布着城市众多的商业空间。

中国古都中的“市”,自周礼“前朝后市”的思想至今已有三千年,如元大都的“钟楼市”,明北京的“棋盘街市”等。

唐长安的东西市虽未按前朝后市的思想布局,但其基于朱雀大街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也强化了中轴线的经济功能。

巴黎中轴线的香榭丽舍大街,则是世界有名的商业中心。

西安的两大商业中心——钟楼商圈和小寨商圈均位于西安城市主体中轴线上。

c.历史文化中轴线
历史文化中轴线多为城市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遗留下来的中轴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轴线的文化功能在历史上主要体现为祭祀文化、庙堂文化、市井文化。

而如今则体现在重要的遗产上,即对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旅游价值的再认识。

西安的各大遗址遗留的中轴线具有历史文化职能。

d.功能中轴线
功能中轴线是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城市中轴线。

功能中轴线往往不是单一的功能,其可能具有两种或以上的功能。

功能中轴线是城市中重要建筑和设施的汇聚地。

最为典型的是城市纪念轴线,其汇聚了城市重要的纪念建筑和公共建筑,是城市最重要的纪念性场所。

e.景观中轴线
景观中轴线汇聚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是城市公共形象的突出体现。

其对城市景观体系起着支配作用,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走廊。

景观中轴线多设置与城市重点空间,如火车站前、城市公共中心等。

f.交通中轴线
交通中轴线是一个城市或一个片区交通的大动脉。

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走廊,其交通职能在城市或片区中起着主导地位,连接着城市多个组团和片区。

西安的主体中轴线则具有典型的交通职能,分布着以西安地铁二号线、未央路—南北大街—长安路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线路。

3)中轴线的形态类型
中轴线具有着多样的形态类型。

从虚实关系上讲,分为实中轴线和虚中轴线;从形态多样性上讲分为单一型中轴线和复合型中轴线。

a.实中轴线与虚中轴线
中轴线的虚实关系基本上可以从可否通行角度来讲。

虚中轴线是不可通行的,如北京的传统中轴线段落。

中轴线上分布着众多宫殿,游客的游览路线也是从宫殿周围绕行。

再如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中轴线,坐落着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等重要建筑。

而中轴线两端则为重要的交通路径。

实中轴线是可通行的,多以交通路径为依托,建筑和场地则沿路径而建。

虚中轴线多具有着通透视廊,强化视线上的通透性,多以标志性建筑为重要节点,其上分布着众多开敞空间,是市民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

西安历史上的阿房宫宫殿就有“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的说法,印证了阿房宫中轴线的规划依然注重视线的通透性。

西安中轴线以钟楼为核心标志物,南北交通大道上分布了若干标志性建筑,强调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对话。

西方的虚中轴线如巴黎中轴线,以凯旋门为中心,连接卢浮宫、星形广场、德方斯等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强调不同历史时期空间的对话。

典型的还有华盛顿中轴线。

b.单一型中轴线与复合型中轴线
城市中轴线的形态具有着多样性。

笔者总结为单一型中轴线和复合型中轴线两类。

单一型中轴线是基本的线形中轴线,多由一条直线构成,具有着单一的方向
性。

中国古代传统的中轴线多为单一型中轴线,而且是典型的直线单一型中轴线,这多由中国古代传统“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礼制思想影响。

而西方的则并非直线型单一中轴线,如巴黎中轴线,则有着转折空间。

复合型中轴线是由多条线形组成的中轴线,这些线形一般垂直交叉,具有多重方向性。

包括形态复合型中轴线与功能复合型中轴线。

典型的形态复合型中轴线为华盛顿中轴线,其由东西向长轴和南北向短轴构成。

复合型中轴线由于其职能属性、空间特征等均一致,因而不能理解为多条中轴线。

功能复合型中轴线多由多条不同功能的轴线复合形成的中轴线,多为广义层面的中轴线。

2.城市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1)“中”的解读
“中”字在《辞海》中意为:“(1)中间,当中;(2)内里;(3)中国的简称,如中医,中文。

(4)半,如中途;(5)不高不下,如中等;(6)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字之意主要表现在时空观上。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有“南上北下“、”天南地北”的认知。

故“下上通”代表着远古时期人们的时空认识而产生的哲学观念,是连接时空的永恒不变的子午线,即是承接天意的中轴线。

“中”字之意还表现在精神层面上。

“中”是连接时空永恒不变的轨道、天街、子午线,成为承接天意的中轴线,成为君权神授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中”字之意还表现在方位上。

即东南西北四方之中,来彰显其“中心”、“中央”、“中轴”、“中国”的作用,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2)中轴线的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
古代中轴线是人与天“对话”和承接天意的通道,并通过中轴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通过中轴线获取了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认为中轴线可以获取天意,因而将祭天的祭坛、祭祀上帝的明堂以及皇族的居所宫城规划在中轴线上。

“中”是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最密切相关的一个字。

在《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一书中写道:“古代人仿照天上星宿的位置,在中轴线上规划了“紫微宫”,引“龙津”以象“天汉”,做“周桥”以法“牵牛”,筑“土丘”以象“北斗”。

故将中轴线规划成北有“北斗”、中有“紫薇”、南有
“天汉”“牵牛”的“天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