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护理对策
脚踝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

脚踝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脚踝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脚踝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脚踝骨折手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早期康复阶段: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要保护好手术切口,防止感染和创口裂开。
患者需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避免直接负重。
可以进行足部的冷敷和提高患肢。
建议每天进行康复训练2-3次,每次20-30分钟。
- 活动指导:通过热敷、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来促进脚踝关节活动度。
- 肌肉力量练习:进行脚踝的静态和动态肌肉力量锻炼,如踮脚尖练习、翘脚练习等。
切勿过度用力,应注意逐渐增加强度。
2. 中期康复阶段:在手术后的中期阶段,患者可以开始进行逐渐增加的负重活动。
- 步态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放弃拐杖或助行器,开始进行正常步态练习。
通过保持身体平衡和均匀负重,有助于恢复脚踝力量和功能。
- 平衡训练:进行各种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单脚跳跃等,有助于恢复脚踝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 动态稳定性练习:进行各种不稳定平台上的训练,例如平衡垫上的单脚踏板练习,可以提高脚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
- 跑步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进行跑步训练,可逐渐增加跑步速度和距离。
3. 晚期康复阶段:在手术后的晚期阶段,目标是增强脚踝关节的力量、稳定性和灵活性。
- 力量训练:进行脚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包括踝部屈伸和内外翻。
- 稳定性训练:使用平衡器材进行复杂的稳定性训练,如单脚站立、转体等,以提高脚踝的稳定性。
- 柔韧性练习:进行脚踝关节的柔韧性练习,例如伸展脚背、踝部圆周运动等,可以增加脚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此外,其他康复注意事项包括:- 避免不稳定的地面,以免扭伤脚踝。
- 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 注意饮食和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
- 定期复诊,遵守医生的指导和嘱咐。
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和进度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及时告知医生任何不适或康复进展,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或处理。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性疾病,因踝关节四头肌结构及伤害机制的复杂性而使得患者困难重重,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是使患者获得更好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在此,我们将介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有关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有效的恢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身体功能。
首先,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应该以安全起见考虑为主。
患者应遵循医嘱,按照体检结果及伤情程度确定适宜的活动量,增加活动量时应注意慢慢增加,避免出现新伤及副作用。
其次,外伤后踝关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术中植入的内固定物的功能与稳定性都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因此,术后应及时行X线检查以确保内固定物的有效性。
此外,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不能单一的采取治疗的方式,因全身性及四肢功能的恢复关系到患者的完全康复,应当采取多种手段,逐渐增加游泳、有氧运动、腰椎颈椎健身操等锻炼,加快全身性及四肢功能的恢复。
再者,老年患者及女性患者应针对性推荐功能性外科治疗,以获得更高的良好疗效。
常见的功能性外科治疗包括注射内固定物,行肌肉功能训练,以及控制痛内科治疗。
最后,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应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打消患者就诊过程中出现的害怕、抗拒、紧张、抑郁等情绪,引导患者能够建立良好的对痛苦和毁容的接受与应对心态,痊愈更加顺利。
总之,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是踝关节骨折患者能否到达完全性功能恢复的关键,应按照正确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活力和康复能力,帮助患者更好的完成康复。
踝关节骨折如何护理

特别关注踝关节骨折如何护理颜敏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300)踝关节骨折再临床比较常见,通常由间接暴力引起,例如外翻、内翻以及外旋。
大多数患者认为骨折后只要休息就可以顺利愈合,这实际上是对骨折后护理的误解。
踝关节骨折后如何进行护理呢?具体措施如下:①组织专家讨论,对踝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表。
②了解患者的骨折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日常护理。
③健康宣教,并列举积极配合治疗而痊愈的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
④患者因踝关节骨折,日常生活及行动不便,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⑤术后患者的机体需要更多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但由于胃肠功能较差,建议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易吸收为宜,多吃水果、蔬菜和一些高蛋白的食物。
⑥在手术后恢复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肢体运动功能。
每天定期进行局部运动,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空间,保持良好的呼吸等。
观察固定针是否脱出,针锁、钳夹固定栓有无松动。
如发现钢针脱出,针锁、钳夹松动者,应及时调整,必要时拍片检查,以防骨折移位。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引导和帮助患者完成基本的日常行为模式,并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⑦医患沟通:充分尊重其隐私和个人习惯,耐心的与患者交谈,并尽可能满足其治疗、护理和生活需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明确告知患者日常护理、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和治疗方法,避免患者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引起恐惧、焦虑等情绪。
制定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修复未受损部位的关节和肌肉,防止关节和肌肉萎缩,在趋于稳定后,应逐步引导患者定期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关节。
要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得患者主动进行活动。
⑧起居护理:基于踝关节骨折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
为了稳定病情、促进身体康复,必须做好患者起居护理工作。
观察夹板、石膏固定的骨突部皮肤,如内外踝部是否受压,发现红肿、有水泡,破溃者,应及时调换衬垫,薄者应加厚,脱落者应重新垫好。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病人的护理

伤后 即按 RI E原 则 紧 急 处理 。术 前全 身 状 况 评 C ]
估, 督促完 善术 前各 项 检 查 , 做 好 一般 手术 前 常规 并 护理 和疼 痛 管 理 。重 视 心 理 护 理 , 动 创 伤 中年 轻 运
病 人 居 多 , 然 住 院 容 易 产 生 很 多 不 良情 绪 ; 前 期 突 术
法, 主要 包括 心 理 护 理 , 视 术 前 皮 肤 护 理 和 术 前 期 康 复 , 后 并发 症 观 察 、 痛 管 理 及 系统 康 复 指 导 。 术后 随 访 平 均 8个 月 , 重 术 疼
根 据 苟 氏提 出的 评 价 标 准 , 察疗 效 。[ 果] 1 患 者 总优 良率 9. 3 , 一 例 切 口 感 染 、 管 神 经 损 伤 发 生 。[ 论 ] 文 观 结 2例 5 2 无 血 结 本
的特点 、 疲 劳方 略 及 中医 药 治法 和 方 药 ; 各 种 中 抗 ③
医 治 法 抗 运 动 性 疲 劳 效 果 的 比 较 研 究 , 索 最 佳 治 探
法 和方 药 , 通过 以 上研 究 , 立运 动 性 疲 劳各 证 型 ④ 建 的 诊断标准 及理 、 、 、 体 系 , 而 建 立 中 医药 抗 法 方 药 从 运动性 疲劳 计 算 机 专 家 系 统 ; ⑤抗 运 动 性 疲 劳 通 用
整体 水平 ) 与微 观 ( 官 、 器 组织 、 胞 、 子水平 ) 细 分 探讨
中药复 方抗运 动性 疲劳 的现代 药 理 。
参 考文 献 : E 3 鞠 宝 . 动 性 疲 劳 的 中医 药 调 节 机 制 [ ] 沈 阳体 育 学 院 1 运 J. 学 报 ,0 4 2 ( ) 2 . 2 0 , 3 1 :5
踝关节术后护理要点及措施

踝关节手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术后正确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为踝关节术后护理要点及措施,供患者及家属参考。
一、术后早期护理1. 保持伤口干燥:术后伤口处可能会有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如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
2. 观察伤口: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如出血、红肿、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
3. 固定与支具:术后患者需按照医生指导佩戴石膏或支具,保持踝关节固定在适当位置。
定期检查石膏或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4. 观察末梢血运:注意观察患肢足趾的末梢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出现疼痛、发冷、麻木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5. 抬高患肢:术后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一般使用软枕使患肢抬高约20厘米,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
6. 预防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二、功能康复训练1. 术后第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活动训练,如足趾屈伸、踝关节旋转等。
2. 术后第3-4周:逐渐增加运动量,进行足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如足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
3. 术后第5-6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
4. 术后第7-8周: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如蹲起、慢跑等。
5. 术后第9-12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生活护理1. 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2. 饮食护理: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钙、磷、蛋白质等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3. 避免负重: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患肢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4.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5.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四、注意事项1. 术后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112例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112例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患者的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9例疼痛消失,占61.61%;31例疼痛减轻明显,占27.68%;12例疼痛改善,占10.71%,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结论:实施规范的疼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是踝关节骨折术后良好康复的重要保证。
标签:踝关节骨折;疼痛护理踝部骨折(fracture of ankle joint)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多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运动场上均易发生。
相关统计显示,踝部骨折加上踝部韧带损伤,占全身损伤的4%~5%[1]。
间接暴力是造成踝部骨折的主要因素,常常使踝骨形成外翻、内翻或外旋等,踝部剧烈疼痛、畸形,继而出现肿胀和皮下淤血等。
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足部出现循环障碍,常规体检手触将加剧疼痛[2]。
踝关节骨折剧烈疼痛常常引发患者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3],因此,采取有效的骨折疼痛护理,对踝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2001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112例患者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科室2001年10月-2012年8月施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11~85岁,平均(41.3±3.4)岁;其中55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关节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护理方法1.2.1 做好术前疼痛宣教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疼痛情况,适时给予关心安慰,告之疼痛是骨折后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要过分担心,使患者因疼痛所引发的恐惧、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尽快消除,树立战胜骨折疼痛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
踝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

踝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
踝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活动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踝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康复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术后的第一周是最为关键的时期,患者需要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位置的移位。
此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运动,如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的萎缩。
接着,从第二周开始,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性训练,如坐姿下的踝关节活动、踮脚尖、踩脚后跟等动作,以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同时,可以配合适当的热敷和冷敷疗法,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随后,第三周至第六周是康复训练的关键时期。
患者可以逐渐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可以借助助行器或拐杖,逐步恢复正常步态和站立平衡能力。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和闭目站立,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最后,术后的第六周至第十二周是巩固和加强康复训练的时期。
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一些高强度的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踢球、爬楼梯等动作,以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运动能力。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外旋、内旋等动作,以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之,踝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康复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要注意遵从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避免过度活动和不当训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重返正常生活。
踝关节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2. 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术前进行备皮,清洁手术部位,防止术后感染。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4)术前禁食禁水6-8小时,以防术中发生呕吐。
3. 术前用药根据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如抗生素、止血药等,预防感染和术中出血。
二、术后护理1. 一般护理(1)术后患者需平卧6小时,避免头部过低,防止脑水肿。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术后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 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渗血或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2)术后3-5天内,每日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3)术后2周拆线,拆线前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3. 疼痛管理(1)术后给予患者镇痛泵止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剂量。
(2)鼓励患者主动表达疼痛,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3)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减轻疼痛。
4. 患肢护理(1)术后抬高患肢20-30cm,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
(3)术后早期避免患肢负重,根据医生建议逐渐增加负重。
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观察患者是否有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
(2)观察患者是否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康复指导(1)术后1-2周,进行踝关节屈伸、内外翻等主动活动。
(2)术后2-4周,进行踝关节负重训练,逐渐增加负重。
(3)术后4-6周,进行踝关节平衡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1-20T10:25:06.70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倪月华[导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等方面,用以提升康复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倪月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手足外科 215000
【摘要】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手术康复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诊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统计患者的恢复情况。
结果:经康复护理后,恢复程度为优者36例,占总人数的56.25%,恢复程度为良的患者24例,占总人数的
37.50%,恢复程度为差的患者4例,占总人数的6.25%。
护理全程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经过后续治疗后,全部恢复良好。
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做好系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对策,可以加强康复效果和速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踝关节作为人体机体和功能中比较重要的负重关节,容易出现一些骨折或受损问题,常伴有韧带拉伤、软骨或者是肌腱的损害,较容易并发伤性的关节炎。
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时,一方面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方式外,另一方面还需积极的配合可靠的综合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对策,从而以保证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及使用。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诊的6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在16~56岁之间,平均年龄(31.6 2.4)岁。
左侧骨折35例,右侧骨折29例。
骨折原因:导致骨折30例,扭伤25例,砸伤5例,摔伤4例。
1.2康复护理对策
1.2.1手术护理
术前,对紧急性创伤造成的裸骨骨折患者做紧急处理,并全面评估患者体征、损害程度等情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因创伤造成的心里不适,出现悲观、紧张等情绪,减少患者手术、康复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术前准备期,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周围的肌肉训练,每日进行3~4次的练习,每次时间在15~20min之间。
训练内容包括股头肌收缩练习、直抬腿练习、膝关节和髋关节伸屈练习;术后,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将患者骨折侧肢体太高15~30°,护理全程需保持患者切口的卫生,避免感染。
在患者意识清醒后再次进行心理护理,这一阶段患者情绪较为稳定,关心手术情况。
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建立患者痊愈的信心。
1.2.2康复护理
在康复过程中关注患者的体征和患处情况,如患者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告知主治医师并酌情给予镇痛,探讨可能造成疼痛的原因并处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患处的护理、如何进行康复练习、预估可正常活动的时间等,避免患者发生后遗症;康复期,并发症的护理是重点。
每日需检测患者的体温,并查看患者患处是否出现红肿、热痛、麻木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感染。
定期检测患者手术肢体末端摩西血管的充盈状态和血氧饱和度,采取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措施,加快切口愈合的速度。
根据患者伤肢运动的情况和感染情况评估患者神经分支损伤程度。
踝关节手术康复期经常出现韧带粘连和周围关节囊挛所等问题,造成踝关节伸缩功能障碍,所以应加强术后的康复练习。
针对这一情况,护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术后立即将患者踝关节跖屈10°以下,接近垂直。
在患者意识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足趾活动和裸部肌肉训练,促进消肿速度和康复。
术后2d,指导患者进行足趾部活动和关节被动屈伸练习,减少形成关节粘连性束带。
石膏固定的患者可采取足趾主动活动和裸足部肌肉练习。
术后3~4周后,骨折部位已形成原始骨痂,康复训练应以主动活动为主,并以外力手段扩大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可早晚练习100次左右,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练习。
术后6~12周,指导患者下床进行负重练习,直至可独立负重行走。
骨折处完全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平衡练习、深蹲练习和屈伸练习,加快正常肢体功能的恢复[1]。
1.3疗效判定指标
经过护理后,患者踝关节无疼痛感,肢体功能正常,CT检测愈合情况良好为优;患者骨折处有轻微疼痛,踝关节背伸受限角度在10~15°之间,CT检测骨折处愈合为良;患者踝关节酸软无力,踝关节背伸受限在15~30°之间,CT检测患处未完全愈合或畸形为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数资料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恢复程度为优者36例,占总人数的56.25%,恢复程度为良的患者24例,占总人数的37.50%,恢复程度为差的患者4例,占总人数的6.25%。
护理全程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经过后续治疗后,全部恢复良好。
3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负重量最大的关节,正常受力时的最高峰值是体重的 4 倍左右,踝关节作骨折作为骨科临床上一类发病较高的疾病,这个部位的骨折发生率比较高。
踝关节发生了骨折时,在治疗的时候方法不符合该关节功能的生理性特点时,便会导致创伤性的关节炎,这会对关节功能的使用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目前治疗上多数倾向于手术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和康复方法是踝关节骨折治疗最常用的主要手段,达到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和预后[2]。
因其手术后的并发症少,手术后的致残率较低,且能够帮助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大多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的疼痛或是肿胀等情况,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质量及病患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一部分患者大多对于手术后的恢复效果急于求成,康复治疗配合不好,导致愈合伤口的畸形,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导致关节的康复和功能使用[3]。
综上所述,手术对于恢复踝关节康复和手术后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应该给予全面并且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康复训练护理等方面,用以提升康复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杨秀萍.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0:237-238.
[2]郑君,吴彩蛾.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A].宁夏医学会、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宁夏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宁夏医学会、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2:5.
[3]袁方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