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

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

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首先,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其次,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外,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

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

谈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谈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谈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主席曾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要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既要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又要研究我们同世界的关系,特别是要研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一、从历史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也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世界新格局。

从那时以来,“关系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两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变化”。

80多年的历史,两种制度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胜利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制度限于一国范围,两种制度的关系也就是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各国的关系。

这一期间,两种制度的关系经历了从武装较量到和平共处、再到战时同盟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到苏东剧变。

随着二战的胜利,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多国,两种制度的关系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关系。

在亚洲,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越南,成为两制较量的战场。

总起来看,这一时期的两种制度的关系经历了从冷战对峙到东西方缓和的转变。

第三阶段,从苏东剧变至今。

这一时期,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为标志,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结束,两种制度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转折,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锐减,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一步扩大。

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作为世界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中国,承受着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严重挑衅与挑战。

当今时代,两种制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主义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越来‎越有活力,但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部分人(甚至一些西‎方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等,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有序地‎运行,也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一方面,私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根本对立‎的,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的,是严重阻碍‎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一‎种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不可能‎把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自然也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因此,中国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就是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的区别

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的区别
在追求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实践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其中,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政治前提。这条革命道路,既与西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有区别,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规模建设活动。这一进程,尽管或多或少地沿袭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对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具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健全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一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我国是有机统一的。就政党制度而言,既不是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是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此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特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内容,都体现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三,人的极度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马克思在世时便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作过尖锐的批判。但是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异化现象已有极大的发展,达到空前的程度。在马克思的时代,异化主要表现为工人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异己化。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了,人们生活需要的内容大大丰富了,由此,商品生产的领域大大拓展了。人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生活需要,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享受需要、发展需要。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人类文明的新贡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和现实的需求!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区别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区别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区别(1)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但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对立,不过不能忽略私有制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另外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忽略人民的福利,不过根据福利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可以满足人民福利的。

(2)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讲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总统政府合一,比如美国,君主立宪制,比如英国和日本,总统为国家象征而总理执政,比如德国意大利,英联邦制(尊英王为元首,总理执政),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而否认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将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和普世的,从而掩饰了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因为民主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也就是属于资本主义民主。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基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框架,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形式化民主”的“实质性民主”,两者的区别见以下附录。

(3)思想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资本主义思想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内容,虽然提倡思想多元化,但会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

但我们也并不是没有个人主义,而且社会缺乏有效机制,导致我国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我将从四个方面讨论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

分别是: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中国要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

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它们的目的: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我们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殖民的状况。

中国于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三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首先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目标告诉我们不能走。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大多数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2009-11-23 21:40 提问者采纳 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称呼上, 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共同的称呼; 社会主义,是由共产党建立的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称呼; 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就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在同一历史时期的1516年,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他以生动的文学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在人类思想史上,这被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 随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完善。在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同时得到发展。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之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作了深层次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生产关系不同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主要属于少数资本家所有的,而社会主义的产资料主要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集体所有和合作所有,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公有制在我们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的公有制为主导,达到了总体经济控制的目的。

但公有制为主体,并不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他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在根本目的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相同的。

2、经济体制不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可以在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国家在关键的市场领域和市场环节保持足够的控制力和调节能力。

这与西方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国家予以总体协助和支持的经济模式有着实质性的差异,并有独特的优势。

3、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或“议会制”,表面上讲自由、民主、平等,实质上是由垄断资本用金钱操纵选举,进而控制政府及其决策,谋求对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

4、思想文化不同
思想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

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其意识形态主张绝对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个人利益至上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的体制改革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僵化定义中解放出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对的调整和突破,其本质仍然是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