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中国从古至今大多以右为尊(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常见的文化常识常见的文化常识附解析

小升初语文常见的文化常识常见的文化常识附解析

小升初语文常见的文化常识常见的文化常识附解析一、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讲历史】在我国的悠久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很多君子自强不息的例子,他们或是叱咤风云的武将,或是诗书满腹的文人……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他们的认识,学校开展了“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则你所知道的故事,为比赛做好准备,字数在80字以内。

(2)【图片链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说说它们的字体特征。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下联:________2.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

3.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史上有两本写曹魏的《魏书》(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史上有两本写曹魏的《魏书》(全国通用)

【国学】史上有两本写曹魏的《魏书》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中说“《魏书》是魏国人写的, 不一定靠得住”,招猛烈批评:《三国志·魏书》是西晋陈寿著,怎么是魏国人写的呢?殊不知,史上还有另一本《魏书》,作者是魏国晋阳人王沈等。

当朝人写史多有忌讳,故易先生说"不一定靠得住”。

他没说错。

【资料袋】拓展一:《三国志》《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正面评价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

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和称赞。

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

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负面评价叙事太简《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

陈寿是三国时人,因黄皓弄权,陈寿不肯阿附黄皓。

因此被遭排挤。

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

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

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还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

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

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

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

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北上、南下(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北上、南下(全国通用)

【国学】北上、南下
国人习惯讲北上、南下,从不会颠倒说北下、南上。

因为古代西安、北京等帝都在北方,北方地位高,南方地位低,久而久之便有了“上下”之分。

皇帝去江南自然说“下江南”。

到了近现代,如北上抗日,百万雄师下江南等,依然如故。

国人地位观念强,即使百姓到农村,也只会说下乡,绝不会说上乡。

恐怕这也是国情。

【资料袋】
拓展:如何辨别方向
1.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来判断正确位置。

2.一般情况下,大树朝南的方向生长的比较茂盛,北面比较稀疏。

3.先找到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柄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5倍,能在直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在户外可以看一下楼房阳台,阳台一般朝南,所以那就是南方。

5.可以通过用针或者铁丝摩擦产生磁性,把树叶放到水中,将铁丝或者针放到树叶上,当树叶停止旋转,所指方向就是南面。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文学常识专题讲解(有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文学常识专题讲解(有答案)部编版

1.了解小升初文学常识的考点2.认识小升初文学常识的题型3. 熟练掌握小学阶段必备的文学常识1.掌握常考的文学常识2.掌握易混淆文学常识春联的由来每一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是为何?原来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到宋代,桃符由桃木小升初文学常识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小升初文学常识综述近几年,深圳地区很多学校在小初中的考试里都会考察文学常识。

其原因有二:一是和中考、高考相衔接,中、高考中每年都会考察文学常识。

二是语文课程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文学常识的复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课本出现过的名人、名作。

②通过古诗,了解诗人的相关背景、作品以及合称③熟知必读名著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小升初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可能是课文中出现的内容,也可能是课外积累的常识。

既可以是常见的作者作品;也可以说历史典故。

考察范围比较广泛,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历年小升初文学常识题型一览(一)常见的借代词语了解词语的本意,原意;根据相关语境了解词语的拓展意思。

(二)作者作品小升初考试所涉及的作者一般是小学和初一课本出现过人物,如:鲁迅、朱自清、冰心。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话说“里”(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话说“里”(全国通用)

【国学】话说“里”里,既可指居民区,也是长度单位,它为何能身兼两职?原来,周代井田制将九百亩地作为一个单位按“井”字分九块,中间为公田,周围八块为私田并居住。

这样的居住单位以“土、田”会意合成“里”字。

当时九百亩的边长为三百步,故周代规定三百步为长度一里。

这样,“里”便有了双重身份。

【资料袋】拓展一:乡里制度乡里制度是农业文明国家形态及其政治体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清人陆世仪说过:“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保甲书·广存》)。

拓展一:古代里长是个什么样的官?里长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主任。

里正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唐代称里正、明代改名里长(相当于民国的甲长,新中国土改后的生产队长,现在的村民组组长),其职能沿用至今。

最早春秋时,已有里正一职,负责掌管户口、赋役之事。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一里八十户……其有辩护伉健者,为里正。

”秦、汉两朝沿用之。

班固著《汉书·百官公卿表》叙述县以下的地方职官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据《续汉书·百官志》,“一里百家”。

一般谈到汉代官制或地方行政制度,总说“积里为亭,积亭为乡”。

顾炎武发现汉朝是“以县统乡,以乡统里”(《日知录》二二)。

唐朝亦有里正一职,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每里置里正一人。

杜甫《兵车行》云:“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

宋初以里正与户长﹑乡书手共同督税,再以里正为衙前,故又称“里正衙前”。

明代改名里长,并以110户为一里。

里长在中国目前只存在于台湾地区,是台湾特有的村级领导,通过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

主要职责是:1.受市长指挥监督办理里公务及交办事项;2.有效运用里内社会资源,广筹里建设基金;3.反映民意,配合政令宣导;4.执行里自治事项并办理上级委办事项。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骇人的“百旬老妇”(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骇人的“百旬老妇”(全国通用)

【国学】骇人的“百旬老妇”
某晩报标题《百旬老妇驾车70余年零事故》,编者显然对“旬”的含义理解有误。

旬,是时间单位。

用于表示天数,十日为一旬,每月分上、中、下三旬;用于表示年岁,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即年过六十。

说老妇“百旬”,岂不成了千年老妖?显然,“百旬”当作“十旬”或“百岁”来使用是错误的。

【资料袋】
拓展一:旬的由来
后羿射日的神话同学们都听过,古人认为天上原有十个太阳,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就是十天干,按顺序每天由一个太阳值日,十天下来轮一圈,这叫一旬,并专门造了一个会意字,中间一个日字,外面围着日画一圈,就是今天的旬字。

后来十日同出,才有后羿射日。

所以十天为一旬,古代使用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

以后又引申到十年一旬。

如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梦得》有“且喜同年满七旬”之句。

拓展二:一个月的上旬中旬下旬是怎么划分的?
一个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别是指当月的1日——10日、11日——20日、21日——30日(31日)
旬——作为时间概念,是一个多用的不定词,如果按日计算,一旬=10天,如果按年计算一旬应该是12年,即:一个完整的属相年。

并不一定必须是是10进制。

生活中,不是十进制的例子很多:一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个月30天;一个节气15天;如此计算旬的时间单位应该是一旬=12年,年过五旬应当是60岁而非50岁。

小升初考试实用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小升初考试实用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小升初考试实用国学文化常识大全文化常识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五行:金、木、水、火、土6、五金:金、银、铜、铁、锡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1、岁寒三友:松、竹、梅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2、五谷:稻、黍、稷、麦、豆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百姓15、伛偻:老人16、桑麻:农事17、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庙堂:朝廷2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古代名家名作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9、李杜:李白、杜甫。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武后为何号“则天”(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语文拓展:【国学大观园】武后为何号“则天”(全国通用)

【国学】武后为何号“则天”?她14岁入宫,太宗封为才人,赐号“媚”,人称武媚。

太宗崩,她入寺为尼。

高宗继位复召入宫,后立为皇后。

高宗死后她独揽朝纲改国号周。

她出家时法号明空,自取名武翠。

中宗复位恢复大唐。

因当年她在则天门。

上颁令改唐为周,故死后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是她死后才有的称号。

【资料袋】拓展一:曌[zhào]武则天的闺名就叫“华姑”, 武曌是在它登基之前,特意授意她的亲信进献吉祥如意的名字,其中她的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特别受她的青睐,那就是“曌”。

这个新造的汉字,结构特殊,能使联想到日月当空,光照万物,所以使武天后情有独钟。

从此武天后更名为“武曌”。

拓展二:乾陵的无字碑是纪念谁的?人们纷纷猜测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是女人,但高宗平庸,自己的才能绝对优于高宗,而且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

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武皇是抢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

因而,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于是就有了无字碑。

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立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骂,还是不写为好。

有的说法是,武则天建立大周朝之后,内心感觉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后将江山归还唐氏。

但由于自己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责骂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

三说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

这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恰恰相反,武则天对自己一生还是颇感自豪的。

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却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到达了权力的巅峰。

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鉴于此,武则天要将自己的一生的功过是非交与后人,就是要让后人对自己的一生作出评价。

这三种说法似乎每一种都很有道理,至于哪一种说法是她的本意,却都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没有事实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中国从古至今大多以右为尊
如成语“无出其右”,如宴请时主人右首为尊位。

相反,人们往往以左为低下。

如《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句,古时规定盆者住里巷左边,富者住右边,故句中的“间左”指苦人。

正因为“左”表示低下,故“左迁、左降”指被降职。

但也不尽然,如左丞相往往比右丞相大。

【资料袋】
拓展一:“以右为尊”原则
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

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的时候,为了表示礼貌,主人要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

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

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

未婚者应当主
动居左,请已婚者居右。

职位、身份低者应该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份高者居右。

拓展二:中国古代一直以右为尊吗?
中国从古至今大多数情况下以右为尊。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

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

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

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拓展三:男左女右(中国传统习俗)
男左女右是一个习俗: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

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
几年前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有出土于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娲图的白色浮雕和说明。

吐鲁番的伏羲女娲图,出于阿斯
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发现,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钉钉在墓顶上,画面朝下,少数画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

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纪初发表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伏羲、女娲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

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

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

以化生万物为名,吐鲁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

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

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

阳者刚强,阴者柔弱。

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

“男左女右”在
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男左女右”在医学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

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

这一沿袭至今的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当然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男左女右”客观规律的准确性质疑
“男左女右”之说,由来已久。

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影响,在尊卑贵贱、辈份高低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皆遵“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是一种权力、高贵象征。

后演变成一种习俗,并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无论民间百姓,还是朝廷命官大多遵从沿用。

何为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所以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并且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由“男左女右”约定俗成例子甚多。

如公厕中男女厕所的设置,遵“男左女右”;结婚戴婚戒,遵“男左女右”;即便现代测量血压及中风偏瘫等亦尊“男左女右”之说。

实际上此等规律乃受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之影响,取象比类,加以推演而来。

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范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际上是一种说理的工具,但有局限性及缺陷。

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宇宙间凡是“阳”气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喻指事业兴旺、发达,功成名就的地方,主吉、为正、为顺。

《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

”就人体而言,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为正、为顺,根据“天人相应”及阴阳学说的理论,人体之左为东,主生发属阳;之右为西,主肃降属阴。

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

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

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并皆遵从沿用。

然而若将“男左女右”之说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推演至人体,来解释说明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则未必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