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力优秀论文 自行车车轮运动时的力学分析和应用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的力学问题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的力学问题自行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自行车以轻巧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获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类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上的许多构造运用到物理学的力学知识。
可将其分为:摩擦力、压强、机械知识和力与运动的应用。
一.摩擦力:①增大摩擦力的运用:(1)刹车皮:通过刹车皮与车圈的摩擦(此时的摩擦为滑动摩擦)。
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粗糙程度有关,又因为刹车皮的平面粗糙不平,所以滑动摩擦力很大,可以使自行车很快停止运动。
(2)外胎表面的花纹:与刹车皮相同,都是通过增大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以获得一个较大的摩擦力,但增大摩擦有什么好处呢?试想雪天汽车打滑,而在轮胎上加链条增大摩擦力之后就不打滑了,所以自行车外胎表面上的花纹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更好地“抓住”地面。
②减少摩擦力的运用:自行车转动部分加润滑剂,减少摩擦力。
二.压强:①增大压强的应用:给轮胎充气:人们常说自行车轮胎气要充足,它利用了压强的原理。
做一个小实验:如果将充足气的轮胎的打气孔打开,就会发现气从内向外喷出。
说明了轮胎内部的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
所以给轮胎充气,是为了轮胎内部有大的压强,有向外的压力,使轮胎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即发生形变)。
当然不能充太多气,因为如果重力太大,就会使其形变过大,导致其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导致压力变大,最终使轮胎爆裂。
②减少压强的应用:坐垫呈马鞍形:为了增大身体的臀部与坐垫的接触面积,由P=F/S得,当F不变时,S越大,P越小,所以坐垫呈马鞍形,可以减少臀部所受到的压强,使人骑车舒适。
三.机械知识:①省力杠杆:前刹示意图(1)前刹:因为L1>L2,且此杠杆是绕O转动的所以有L1*F1=L2*F2知F1<F2所以前刹是一个省力杠杆,可以用很小的力使自行车很快刹住.同理,后刹也是一个省力杠杆.注:前刹也利用了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通过增大压力(通过杠杆用很小的力而产生的)来增大摩擦力,使自行车很快刹住。
骑自行车的力学技巧论文

骑自行车的力学技巧论文标题:骑自行车的力学技巧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骑自行车的力学技巧对于提高骑行效率和保护骑手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力学原理和技术要点,总结了提高骑行效率的方法,并强调了正确姿势和动作对骑手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本文对于自行车爱好者、车手和教练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自行车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运动工具,不仅具有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还能够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
在骑行过程中,了解和运用适当的力学技巧将能够提高骑行效率,减少耗能和减轻疲劳感。
二、骑行力学原理骑行力学是研究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力学规律的学科。
自行车骑行中主要涉及到的力学原理包括平衡力学、加速度和阻力、离心力等。
骑手在骑行过程中需要掌握平衡自行车的技巧,合理利用身体重心保持平衡;在起步和加速过程中需要了解正确的力量输出技巧以及动力传递原理;在面对阻力(包括风阻和路面阻力)时需要采取相关技巧降低能量损耗。
除此之外,还需了解离心力对转弯时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利用它来实现高效转向。
三、提高骑行效率的方法1. 均匀的力量输出:在骑行过程中,适应道路条件和环境,采用均匀的力量输出方式。
过于急躁的力量输出会导致能量浪费和过早疲劳,而持续稳定的输出有助于减少耗能和提高速度。
2. 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和动作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骑行效率。
正确的姿势包括躯干微微俯前倾,上体放松,臀部略微上抬,膝盖微曲等。
正确的动作包括踩踏节奏稳定、上踏力与下踏力转化平稳、利用踏板和手柄控制车身平衡等。
3. 做好预瞄和规划:提前预瞄路况和交通情况,合理规划骑行路线,避免急刹车和不必要的转向。
这样能够避免频繁的停顿、加速和转向,提高骑行效率。
四、保护骑手安全的重要性正确使用力学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骑行效率,还能够保护骑手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有助于减少对关节和脊椎的冲击,减少受伤的风险。
合理分配力量输出,均匀使用身体各部分的力量,能够减少某一部位的负荷,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其运动原理涉及到多个物理学原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进行研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在自行车中,当车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车轮的惯性会使车辆保持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自行车中,当骑手踩踏脚踏板时,骑手的力会作用于车轮上,使车轮产生加速度,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由接触面之间的微小不规则形状产生。
在自行车中,摩擦力会影响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为了减少摩擦力的影响,自行车轮胎的表面通常采用光滑的材料,以减少与地面的摩擦。
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由空气分子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碰撞产生。
在自行车中,空气阻力会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为了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自行车设计中通常采用流线型的车身和车把,以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
五、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自行车中,当骑手踩踏脚踏板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动能,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当车辆上坡时,骑手需要将机械能转化为势能,以克服重力的作用,从而保持车辆的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牛顿定律、摩擦力、空气阻力、动能和势能等。
了解这些物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自行车的驾驶技巧。
自行车里的物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里的物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力学原理自行车运动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运动形式,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力学原理。
本文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几个关键力学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运动原理。
1. 力的平衡:牛顿第一定律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保持力的平衡才能保持匀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界力的干扰。
当我们骑行时,我们的身体、地面的摩擦力、重力以及空气阻力都会影响自行车的运动。
为了保持匀速行驶,骑行者需要通过调整身体姿势、踏板的力度以及使用合适的速度来平衡这些力。
2. 自行车的稳定性:陀螺效应自行车的稳定性是由陀螺效应所决定的。
陀螺效应是指旋转物体在保持平衡时产生的稳定性。
当自行车骑行时,前轮和转动的踏板组成了一个旋转的体系,使自行车获得了稳定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自行车倾斜时,骑行者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重心来保持平衡,从而避免摔倒。
3. 自行车的转向:转向运动的力学自行车的转向是通过控制前轮的转向来实现的。
当骑行者想要改变方向时,他们会扭动车把,使前轮偏离原来的方向。
这将引起一个力矩,因为前轮会受到一个侧向的力,将自行车转向新的方向。
通过调整扭转力度和时间,骑行者可以精确控制自行车的转向。
4. 空气阻力:速度对阻力的影响空气阻力是自行车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自行车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空气阻力将会增加。
这是因为自行车在高速下会与空气发生更多的碰撞,从而产生更大的阻力。
因此,在追求更高速度的时候,骑行者需要同时克服较大的空气阻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自行车比赛中,骑手时常采用弓型体位以减小空气阻力。
以上是自行车运动中几个重要的力学原理。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运动规律,并在骑行中运用这些原理。
希望这篇文档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启示。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因实际条件而有所不同。
物理研究性学习论文:自行车与物理知识

自行车与物理知识课题的研究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看似非常简单,但却涉及了许多深刻的物理问题,需要运用物理学原理去解释。
通过对这些事物的分析研究,能够将物理学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拉近我们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培养我们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自行车是我们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其中却蕴含了很多物理问题。
下面通过探讨自行车中的几个物理问题,说明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自行车主要由支撑架构、车轮、传动装置、转动装置和制动装置五个部分组成。
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物理问题。
一、活动过程与规划(1):确定要调查的课题,制定计划及主要任务;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研究范围;明确将要调查的对象。
我们小组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有序可行的计划。
期待着能完美地完成这次任务。
(2):研究实物,外出采访自行车摊的师傅,拍照并记录,调查自行车流行现状。
全面搜索第一手资料。
利用周末,任务给组里每一个同学。
有的人把自己的自行车搬出来,供大家观察;有的人走访了自行车专卖店,拍下了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有的人去了修自行车的摊铺一趟,采访了修车的师傅,了解到自行车上的内部结构,问了他自行车爆胎和脱链的原因。
还有的人专门做了调查问卷,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有关自行车的调查报告。
周末的实地考察让我们小组收获了很多,也让大家对自行车的兴趣愈发变浓,感觉才这是真正得了解自行车的开始。
(3):查找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试验探究,整理资料及数据。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成果汇总。
得出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建议。
二、变速齿轮中的物理原理的初步探究自行车的运动主要是将人脚交替对脚踏板的压力转化为车轮与地面的磨擦力,转化的重要部分是自行车的传动部分。
自行车的传动部分主要是由脚蹬“飞轮”、链条及后轮四部分组成。
下面浅谈一下自行车传动部分的工作过程。
人在骑车时,两脚交替把脚蹬踩下“牙盘”转动,由于“牙盘”和“飞轮”的小齿和链条相互咬合,带动了后面飞轮的转动,自行车后轮向前运动,使自行车向前行驶。
关于自行车运动时的受力分析

关于自行车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李得兆甘肃省庆阳市陇东中学高一(1)班(手机138****2229)指导老师:陈胜利(物理)摘要本文对人在骑自行车过程中不同状态分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受力分析,并根据理论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了自行车在不同状态时车轮的受力特点。
自行车的五种状态:静止、启动、爬坡、下坡、刹车。
关键词物理建模自行车、车轮、分析、建议前言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据统计中国大概有七亿辆自行车。
骑自行车是当下户外活动的热门交通方式,他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更体现了环保、自然的生活理念。
简单的自行车中含有许多的物理学知识,现在我们将对自行车做受力分析。
正文工作原理:在我们蹬脚踏时,我们的蹬力带动前齿轮转动。
前齿轮带动车链转动,车链又带动后齿轮转动,再由后齿轮带动后车轮转动。
后轮转动时,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作用,推动自行车前进。
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人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其受力与运动状态在不同阶段下是不相同的:第一阶段,静止,人与车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平衡;第二阶段,起动时,轮速大于车速,后轮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来源,所以后轮是主动轮。
在接触面,后轮相对地面向后运动,所以摩擦力向前,后轮和车会做加速运动。
前轮是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后;第三阶段,匀速前进,匀速时,车受力平衡,人踩的力和和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相互抵消。
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所以摩擦力向前。
前轮作为从动轮,摩擦力向后。
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四阶段,下坡,当骑行者不在踩踏板的时候,后轮的速度小于车速。
因此,后轮随车的向前运动而转动,两个轮子都变成了“从动轮”。
在接触面,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前运动,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后,前轮摩擦力始终向后。
滑下过程中,前后轮摩擦力均向后,故整个车体所受的摩擦力为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第五阶段,刹车,不同的刹车方式会产生不同现象:当需要紧急刹车时,如果刹车前闸,身体会受到猛烈的冲击。
若车速过快或车较轻,自行车还有可能猛甩一下。
自行车力学技巧研究

自行车力学技巧研究摘要: 依据自行车的行驶原理,从力学角度分析骑自行车遇到的如何省力,刹车问题,并对自行车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关键字:自行车 行驶方程 刹车前言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
自十九世纪发明以来,自行车已经发展成为普通的交通工具。
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行车以其良好的运动性和有利环保的特点,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自行车在设计、使用中,富含力学知识,合理应用力学技巧,可在骑自行车时省力,提高安全性,现分析如下。
1 自行车行驶原理自行车为后轮驱动,骑车人脚蹬踏板在后轮上产生矩M 。
在M 的作用下产生一车轮对地面的圆周力0F ,而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t F 即为驱动力,R M F t /=,R 为车轮的半径,如右图所示。
车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时,必须克服滚动助力f F 和空气阻力ωF ,所以自行车的行驶方程为ωF F F f t +=。
它的驱动条件是ωF F F f t +≥。
2 骑车省力技巧当自行车在平坦的路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时,根据行驶方程ωF F F f t +=,驱动力应与行驶阻力相等,则骑车人蹬踏板的力F 应保持不变。
但用前脚掌蹬车时感觉用后脚跟蹬车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骑车时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变,只有脚和腿在周而复始的运动。
如右图,当用前脚掌蹬踏板时,脚以踝关节为支点摆动c 设静坐标系固定在大链轮中心o 处,动坐标系固定在踏板轴中心处,则相对运动是脚的摆动,牵连运动是踏板相对大链轮做圆周运动。
此时小腿肌肉收缩做功,大腿仅以较小幅度的动作上下随动。
而用后脚跟蹬踏板时,力的作用线沿小腿过膝关节,如右图(b )所示。
设坐标系位置不变,牵连运动仍为圆周运动,但相对运动变为大腿绕髓关节摆动。
此时,大腿上肌肉群收缩做功,大腿运动幅度较大。
自行车的力学知识研究报告

自行车的力学知识研究报告一、引言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和力学知识对于了解自行车的性能和骑行技巧非常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自行车的力学知识,包括自行车的构造、骑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力学原理以及如何优化自行车性能。
二、自行车结构1. 自行车组成部分自行车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前轮、后轮、车架、座椅、把手、脚踏板和链条等。
其中,前轮和后轮都有轮毂、辐条和轮胎等组成。
2. 自行车构造细节(1)车架:自行车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三角形构成的,这两个三角形被称为上管和下管。
上管连接了头管和座杆,下管连接了头管和脚踏板。
(2)前叉:前叉是支撑前轮的一根金属管,通常由钢或碳纤维制成。
(3)后悬架:后悬架是连接座杆和后轮之间的一组弹簧装置,可以减少骑行时对身体的震动,提高骑行舒适度。
三、自行车运动原理1. 自行车的平衡自行车保持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惯性。
当自行车倾斜时,重心会向一侧倾斜,但是轮子会继续向前滚动,因此自行车就会重新恢复平衡。
另外,转向也可以帮助保持平衡。
2. 自行车的前进力学(1)轮胎与路面: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使自行车前进的主要力量。
(2)风阻:当自行车在高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会影响骑手的速度。
(3)重心位置:重心位置越低,骑手就越容易控制自行车。
四、优化自行车性能1. 减少空气阻力减少空气阻力可以提高骑手的速度。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空气阻力:(1)低头:将头部放在把手上方可以减少空气阻力。
(2)穿紧身服装:紧身服装可以减少风阻。
(3)使用轮辐罩:轮辐罩可以减少轮辐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力。
2. 提高车轮的质量车轮的质量越高,骑行时就越容易保持平衡。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车轮的质量:(1)使用碳纤维车轮:碳纤维车轮比传统钢制车轮更加坚固,也更加轻便。
(2)使用高性能胎:高性能胎可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
3. 调整座位和把手位置调整座位和把手位置可以提高骑行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自行车车轮运动时的力学分析和应用
XX
学号:10XXXX 专业:车辆工程(轨道交通)
班级:1 任课教师:王斌耀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了理论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了车轮在骑行运动时的受力特点,并考虑了不同车胎在骑行中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方便人们在购买自行车时选择所需的自行车胎,以及车胎在生活中的保养方法。
关键词:自行车、车胎、分析、建议
正文
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力学原理,车胎作为自行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我们选择、保养时很有必要了解它的特性。
笔者这里主要分析了车胎部分的力学原理。
图1.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1.车轮运动时的受力分析
自行车的前轮后轮看似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相对于地面作纯滚动,但是它们的受力情况有着根本的区别,后轮作为主动轮,是整个车体的驱动部分,它的受力分析如图2 所示,
后轮在车轴的部分有一个经过传导得到的
来自于人的力偶M1;地面对车轮的力系是
一个平面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偶M,
以及滚动摩擦力F S,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是与
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主动轮动起来时,轮
子最下面一点与地面接触.此点相对于地面
来说是向后运动的,所以地面给后轮的滚动
摩擦力向前,这个滚动摩擦力F S就是推动整
个车向前的动力。
接下来是对前轮进行受力
分析。
如图3所示,类似对图1
的分析,由于前轮作为从动轮
图3
图4.一种车胎的花纹本身不会自发运动,因为后轮动了整个车身必然向前动起来(包括不会自发运动的前轮)因为地面不会动,那么前轮相对地面来说向前运动,所以地面给前轮的摩擦力向后,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向后的滚动摩擦力F S ’,整个车体受到的合力为向前的动力,为
F=F S -F S ’-F K,
其中,F K 为车体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风阻力。
由此可见,在相同骑行者、相同路面、相同风力环境的情况下,影响车速的主要原因是车胎所受到的滚动摩擦力,即
F S -F S ’。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当骑行者不再踩踏板的时候,两个轮子都变成了“从动轮”,这时的受力情况和图3一样,整个车体受到的力为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
2.影响车轮滚动摩擦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滚动摩擦力的主要因素是物体的性质、表面的形状以及滚动物体的重量有关,在这里我们只要考虑前两者即可。
对于车胎与地面的接触而言,影响滚动摩阻的主要因素主要有车胎的宽度、花纹、胎压这三个因素。
一般说来,车胎的胎压越大、宽度越小,轮胎的滚动摩阻就越小,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到接触面积越大,滚动摩阻就越大,加之平时的生活经验,容易得到宽胎的滚动摩阻比窄胎的滚动摩阻大。
再者,胎压越大的车胎,由于压力引起的形变量也越小,减小了接触面积,同时,胎压越高,在路面上车胎的上下震动也越大,也减小了滚动摩阻。
影响骑行阻力的因素还包括轮胎外表的花纹结构,
有花纹的轮胎通常具有较大的滚动摩阻。
3.以上结论的应用
在以上的因素的综合考虑下,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情况下骑行者骑车的阻力。
当骑行者骑行时,这时车轮的滚动摩阻是动力,越大越好,能够提高自行车的抓地力,当抓地力不够的时候,自行车的速度会受影响,有时还容易打滑,但是由于后轮的阻力越大,骑行者骑行也越吃力。
当骑行者停止用力踩踏板时,滚动摩阻成为阻碍滑行的阻力,这时候滚动摩阻越大,车速越不易保持。
如今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车胎类型,有宽胎也有窄胎,还有不同的花纹,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择其所需。
对于在大城市的人来说,一般骑行的地面都比较平整,车轮摩擦状况也比较好,可以在不需要太大的“抓地力”,因此,这一类消费者可以选购较窄的轮胎,同时花纹也可以选择比较细小的、浅的。
这样可以减少骑行时车的阻力和自己的负担。
另外,通过减小车胎的宽度还可以减小风阻。
对于一些常常在山地中或者在路况不佳的地面上骑行的人来说,路面通常比较滑或者比较凹凸不平,就应该选择滚动摩阻大的宽胎,以增大“抓地力”。
山地骑行本身就讲究安全性和抓地性,同时应该选择一条深胎纹的轮胎以满足碎石跳跃的骑行需求。
在我们平时保养车的时候,应该注意车胎的胎压的调整。
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当车胎没气的时候骑车会变得吃力,这是因为车胎与地面接触面变大从而使得阻力变大的缘故,所以我们应当保证车胎中有足够高的胎压,以减小我们骑行时踩踏的阻力。
但是胎压也不能太高,打高胎压以后代表的是触地面积会变小,抓地力会降低从而可能造成打滑,路面的颠簸也会变得敏感。
参考文献为
1.百度百科
2.《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