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平面
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和位置方向

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和位置方向在人体解剖学中,有一系列术语和位置方向,这些知识对于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进行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术语和方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
一、身体位置在人体解剖学中,身体的位置和方向都是相对的。
身体的位置包括解剖学位置、解剖学体位和身体姿势。
1、解剖学位置解剖学位置可以描述人体关键区域的位置,这是一种非常客观和标准的描述方法。
在解剖学中,人体的位置分为3个基本方向:上下,前后以及左右。
身体位置通常是基于人体解剖学平面的三个轴:冠状面(横向)、矢状面(垂直于冠状面)和横断面(垂直于前两个面)。
2、解剖学体位解剖学体位是指人体在立位、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下的状态。
根据解剖学体位的不同,人体不同的部位便会处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3、身体姿势身体姿势通常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体采用的姿势,比如坐着、躺着、站着、行走等。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对人体的某些部位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坐下时会增加腰椎下部的压力、躺卧时颈椎容易扭曲等。
二、主要的解剖术语1、胸部解剖学上,胸部是指胸腔中位于胸骨后面的器官:心脏、肺、食管、大血管等。
胸骨是一块扁平的骨头,位于胸部正中间。
肋骨是有弧形的骨头,位于胸骨的两侧。
胸脊椎是胸部部分的脊椎。
2、腹部腹部是指人体的腹腔和腹壁组成的部位。
腹腔内包含有胃、肝、胰腺、肾脏、脾、胆囊、肠和尿道等器官。
腹壁包含了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肌群。
人体腰部是腹部和背部部位的过渡区域。
3、头部头部包括头骨、脑、眼睛、耳朵、鼻子、喉咙等部位。
头骨由骨头的组成,分为颅顶、颅底、颅骨、面骨、牙齿等部分。
头骨内部是脑组织,被脑脊液包裹,头部脑神经的起始点。
三、方向和交叉区域在人体解剖学中,也存在一些方向和交叉区域,可以用于描述一些特殊区域的位置和方向。
1、上下方向(cranial和caudal)在人体中,上下方向通常被描述为“向头部”或“向脚部”。
cranial用于描述向头部的方向,而caudal用于描述向脚部的方向。
人体解剖学

柄
胸
骨
角
体
剑突
(三)肋
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分真肋、假 肋和浮肋三类。肋骨属扁骨,包括肋头(与胸椎 肋凹相关节)、肋颈、肋结节(与相应胸椎横突肋 凹相关节)、肋角、肋体、肋沟(内面近下缘处, 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真肋——1~7对; 假肋——8~10对;浮肋——11~
12对;
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 连接形成的结构。
蝶蝶筛八家还)
筛
骨
骨
额
顶
骨
骨
蝶
颞
枕
骨
骨
骨
1.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份。 额骨
2.颞骨
参与构成颅底
和颅腔的侧壁,
乳
分为:
突
鳞部
鼓部 岩部
鳞 部
鼓 部
岩 部
3.筛骨 位于两眶之间,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
筛 板
筛
鸡冠
骨
迷
路
垂 直 板
4.蝶骨 位于颅底中央,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
小翼
大翼
翼
体
突
5.顶 骨
筛板
蝶窦
犁骨 骨腭
筛窦 上颌窦
(3)鼻旁窦 鼻旁窦的位置与开口
名称 额窦
筛窦
蝶窦 上颌窦 (4)骨性口腔
位置 眉弓深面
筛骨迷路
蝶骨体 上颌骨体
开口 中鼻道前部 前群 中鼻道 中群 中鼻道 后群 上鼻道 蝶筛隐窝
中鼻道
额窦
蝶窦
筛窦 上颌窦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 特征 脑颅远大于面颅,面颅/全颅为1/8;颅囟(前囟、后 囟、蝶囟、乳突囟)。
棘突
椎体
最全人体解剖学图谱

利用X射线、CT和MRI等放射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 以获取内部结构和组织形态的信息。
超声影像技术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软组织和器官的形态,适用于实时监测和 诊断。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内窥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对人体内部进行观察,适用于组 织结构和细胞水平的观察。
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定义
03
详细描述: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功能, 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等各个部分。通过了解 人体解剖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人体解剖学是 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 医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它 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支持,还 为手术操作、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此外,人体解剖学还为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和经验。
运动康复
根据运动员的解剖学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促进其快 速恢复。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 效率。
05
人体解剖学研究展望
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人体解剖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地质材料 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入 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促进医学和相 关领域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人体解剖学领域,通过图像识别和 分析,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人 体结构模型,为医学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好的模拟工具,提高 医学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人体解剖学器官结构区域

目 录
• 头部区域 • 颈部区域 • 胸部区域 • 腹部区域 • 四肢区域
01
头部区域
颅骨
脑颅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等,主要构成头部 的骨性结构,保护大脑等重要器官。
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等,支撑面部 轮廓,保护鼻腔、口腔等器官。
颅骨连接
各颅骨之间通过骨缝和软骨等方式连接,形成完 整的颅骨结构。
。
下肢肌肉
包括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 三头肌等,主要负责下肢运动 和姿势维持。
下肢血管
包括下肢动脉和静脉,负责下 肢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下肢神经
包括腰骶丛神经和下肢周围神 经,负责下肢感觉和运动的控
制。
四肢骨骼
上肢骨骼
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 和尺骨等,是上肢运动的基础。
下肢骨骼
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等 ,是下肢运动的基础。
01
02
03
04
上肢骨
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 骨和尺骨等,主要负责上肢运
动和支撑。
上肢肌肉
包括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 等,主要负责上肢运动和姿势
维持。
上肢血管
包括上肢动脉和静脉,负责上 肢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上肢神经
包括臂丛神经和上肢周围神经 ,负责上肢感觉和运动的控制
。
下肢
下肢骨
包括髋骨、股骨、胫骨、腓骨 等,主要负责下肢运动和支撑
心
心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人体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约在第二肋间 ,主要由心肌构成。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解刨学常用术语

解刨学常用术语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描述和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组织。
在解剖学中,有许多常用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部位、器官和组织。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剖学常用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
一、身体的方位与位置1. 背面(dorsal):指身体的后部,与腹部相对。
2. 腹部(ventral):指身体的前部,与背面相对。
3. 上肢(upper limb):指肩关节以上的部分,包括手臂、前臂和手。
4. 下肢(lower limb):指髋关节以下的部分,包括大腿、小腿和脚。
二、身体的切面与平面1. 横断面(transverse section):指垂直于身体纵轴的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2. 矢状面(sagittal section):指与身体纵轴平行的切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3. 冠状面(coronal section):指与身体纵轴垂直且与横断面平行的切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三、身体的组织和器官1. 组织(tissue):指由相同类型细胞组成的结构,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2. 器官(organ):指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如心脏、肺、肝脏等。
3. 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包括骨骼、关节和韧带,提供身体的支持和保护。
4. 肌肉系统(muscular system):包括肌肉和肌腱,使身体能够运动。
5.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组织。
6.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包括鼻腔、气管和肺,用于呼吸和气体交换。
7.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包括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用于消化和吸收食物。
8.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包括肾脏、膀胱和尿道,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9.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包括生殖器官,负责繁殖和生育。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前平面:根据日冕轴的方向将人体分为前部和后部的纵断面。
2.矢状面:是将人体按矢状轴线方向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断面。
3.水平面:指与水平面平行的部分,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组成的细胞群。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9.系统:由许多与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组成的器官群,相互配合,完成连续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九个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省略,下同。
)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细胞核内分布不均的物质,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它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它是一种单层扁平上皮,排列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的表面(其无细胞表面光滑,细胞非常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心管形成。
16.松质骨:位于骨骺和其他类型的骨板内,由许多板层或杆状交错的骨小梁组成。
17.骨密度:位于长骨、短骨和扁平骨表面,坚硬。
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部分称为肌节。
每个肌节由1/2亮带+暗带+1/2亮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刨学标准姿势方位术语

解剖学标准姿势方位术语是用于描述人体解剖结构方向和位置的标准化词汇。
这些术语是解剖学中必不可少的,它们允许在科学文献、教科书和临床环境中清晰而一致地描述和交流解剖结构。
主要方位术语包括:
1. 冠状面(额面):将身体分为前半和后半的水平面。
2. 矢状面(侧面):将身体分为左半和右半的垂直面。
3. 横截面(水平面):将身体分为上半和下半的水平面。
4. 垂直:相对于地面站立的直线或平面。
5. 水平:与地面平行的直线或平面。
6. 股骨:大腿骨,从髋关节延伸到膝关节。
7. 肱骨:上臂骨,从肩关节延伸到肘关节。
8. 腓骨:小腿骨,位于胫骨外侧。
9. 掌侧(尺侧):相对于拇指侧的前臂内侧。
10. 背侧(桡侧):相对于掌侧的前臂外侧。
11. 足底:脚的底部。
12. 足背:脚的顶部。
13. 近端:靠近身体中心或一个解剖结构的近端部分。
14. 远端:远离身体中心或一个解剖结构的远端部分。
15. 内侧:相对于身体中线的对侧。
16. 外侧:相对于身体中线的侧面。
17. 上:相对于地面较高的位置。
18. 下:相对于地面较低的位置。
这些术语的使用有助于在解剖学和医学领域中清晰而一致地描述和交流解剖结构。
家畜解剖学

第一单元概述一、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1.三个基本平面:矢状面,横断面,水平面(额面)。
2.躯干常用术语:前、后,背侧、腹侧,内侧、外侧,浅、深等。
3.四肢常用术语:近侧和远侧,背侧、掌侧和跖侧,桡侧和尺侧,胫侧和腓侧。
第二单元骨骼第一节基本概念骨:是一个器官,由骨组织、血管和神经构成。
是体内造血器官和钙、磷库。
构成生物体框架,起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一、构造⑴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包括纤维层(外层)和成骨层(内层)。
成骨层有有成骨细胞(使骨生长、加粗)和破骨细胞。
手术时尽量保留骨膜。
骨内膜:靠近骨髓腔。
骨膜具有①营养、坚固性;②使骨生长、加粗;③修复再生等作用。
⑵骨质:包括骨密质(位于长骨的骨干和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坚硬、致密)和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呈海绵状,轻便)。
⑶骨髓:红骨髓:骨髓腔(幼、青年)及骨松质内,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骨髓腔(成、老年),富含脂肪,失血过多时可转化为红骨髓。
⑷血管、神经:二、骨的理化性质⑴有机成分:骨胶原,弹性和韧性。
幼畜多,大于1/3。
⑵无机成分:磷酸钙、碳酸钙,硬度.怀孕母牛孕后期或产后,缺钙,发生骨软症。
三、全身骨骼划分1、头骨:颅骨—枕、顶间、顶、额、颞、蝶、筛骨;面骨—鼻、泪、颧、上颌、切齿、腭、翼、犁、下颌、舌、鼻甲骨。
2、躯干骨:椎骨、肋骨和胸骨3、四肢骨:前肢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后肢骨:髋骨(髂骨、坐骨和耻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
4、内脏骨骼第二节头骨1、枕骨、颞骨、鼻甲骨、颧骨、下颌骨的重要结构特征。
枕骨:枕骨大孔、枕骨髁、颈静脉突、舌下神经孔。
颞骨:颧突、颧弓。
鼻甲骨:两对卷曲薄骨片,上、中、下三个鼻道。
颧骨:颞突、颧弓。
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切齿齿槽、臼齿齿槽、齿槽间缘、下颌髁、下颌间隙。
2、鼻旁窦: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
鼻旁窦炎3、猪有吻骨;牛额骨上角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平面
平面的定义是经过人体全部或部分作一切割(假设的或真正的)所形成的扁平的面。
放射线造影时要用许多平面作为参考点,有助于为人体一些区域定位,得以有规可循。
放射学体位摆置所用的主要解剖学平面如下:
Longitudinal Plane
纵切面沿人体全部或部分的长轴(纵轴)切成的面。
站立位时此面称为垂直面(Vertical),与水平位垂直。
Transverse Plane
横切面通过人体全部或部分横切(与长轴成直角)而成。
站立位时此面称为水平面(Horizontal),即与水平线平行。
Midsagittal Median
Plane
中矢状面或正中面
由前向后沿人体正中线并沿颅骨矢状缝切成的纵切面。
Sagittal Plane
矢状面
由前向后在矢状缝的两侧与中矢状面或正中面平行切成的纵切面。
Coronal Plane 冠状面通过头部与人体全部或部分沿颅骨冠状缝或与之平行从一边到另一边长切成的纵切面。
冠状缝位于额骨之后向颅骨两侧延伸。
Transpyloric Plane 经幽门面在第九肋软骨水平从一边到另一边横切人体所成的横切面。
此面约位于胸骨上缘(胸骨上切迹) 与耻骨联合(两块耻骨的前上部会合处)之间的中点。
顾名思义此面应切经胃幽门。
Midcoronal
(Midaxillary) Plane
中冠状或腋中面
通过头部与人体沿头的冠状缝并向下延伸切成的纵切面。
体部术语学
Anterior 前在前(向人体或体内某结构的前方); 有时称为腹侧(Ventral)。
Posterior 后在后(向人体或体内某结构的后方); 有时称为背侧(Dorsal)。
Medial 内侧向人体的中线。
Lateral 外侧离人体的中线(向一边)。
Proximal近侧接近附着点或起源处; 在肢体上, 最接近躯干。
Distal远侧离附着点或起源处较远; 在肢体上, 距躯干最远。
Cephalad, Cephalic, Superior 头向向着头或在某结构的上部。
Caudad, Caudal, Inferior 尾向离头部或在某结构的下部(字面涵义是“向尾部”)。
身体活动
Abduction 外展肢体或人体一部分移离人体中线的活动。
Adduction 内收肢体或人体一部分移向或靠近人体中线的活动。
Extension 伸关节或肢体伸直使关节两骨之间的角度加大。
Flexion 屈关节或肢体活动使关节两骨之间的角度缩小。
Eversion 外翻将人体一部分转向外(离中线)的活动
Inversion 内翻将人体一部分转向内(向中线)的活动
Pronation 旋前将人体转至面向下或将手转至掌向下的活动。
Supination旋后将人体转至面向上或将手转至掌向上的活动。
体位摆置术语学
Anatomic Position 解剖体位个体站立位面向前,臂腿全伸时的体位。
两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贴紧。
在放射线学中此术语用作来描述各种不同体位的参考体位。
Supine Position
仰卧位个体仰卧面向上背在下的体位。
有时也称背卧位(Dorsal Recumbent或Dorsal Decubitus),因为人体的背部(背面)在下(较近检查台)。
Prone Position 俯卧位个体俯卧面向下背在上的体位, 有时也称腹卧位(Ventral Recumbent或Ventral Decubitus), 因为人体前(腹面) 在下(较近检查台)。
Lateral Position
侧位个体的一侧贴近X光软片的体位。
侧位以贴近软片的那侧命名。
有时因个体坐位或站立而称(Erect Decubitus)侧卧位。
Oblique Position
斜位个体既不全仰也不全俯而略旋转的体位。
在放射造影术语学中,因人体后面的一部较近软片而称为后斜位,因人体前面的一部较近软片而称为前斜位。
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 右前斜位患者半俯卧(面向下)于检查台上或站立面向垂直架,右侧接近软片。
Left Anterior Oblique
(LAO)
左前斜位患者半俯卧(面向下)于检查台上或站立面向垂直架,左侧接近软片。
Right Posterior Oblique(RPO) 右后斜位患者半俯卧(面向上)于检查台上或站立面背离垂直片架,右侧最接近软片。
Left posterior oblique
(LPO)
左后斜位患者半仰卧(面向上)于检查台上或站立背离垂直片架,左侧较近软片。
Decubitus Position
卧位
患者仰或俯卧, 射线水平投射(与地板平行)。
Dorsal Decubitus
背卧位患者仰卧(面向上)于检查台或担架上, X射线从患者身体一侧进入, 另一侧射出。
Ventral Decubitus
腹卧位患者俯卧(面向下)于检查台或担架上, X射线从患者身体一侧进入, 另一侧射出。
Lateral Decubitus
侧卧位患者侧卧(任何一侧)于检查台或担架上。
患者左侧在下右侧在上时为左侧卧位; 右侧在下左侧在上时为右侧卧位。
X射线通过患者由前至后或由后至前, 取决于患者面向射线球管或背向球管。
Anatomic Position 解剖体位
Supine Position 仰卧位
Prone 俯卧位
Lateral 侧位
Oblique 斜位
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 右前斜位
Left Anterior Oblique(LAO) 左前斜位
Left Posterior Oblique(LPO) 左后斜位
Right Posterior Oblique(RPO) 右后斜位
Dorsal Decubitus 背卧位
Ventral Decubitus 腹卧位
Lateral Decubitus 侧卧位
放射线投影
在放射线学中,术语“投照”(projection)是根据X射线从球管通过个体到达影像接受器(片盒) 的途径而描述的。
Anteroposterior(AP) Projection
前后位投照患者或仰卧于检查台上(面向上)(背卧位)或站立背靠垂直片架。
X射线从人体前面进入, 经背面射出。
Posteroanterior(PA) Projection
后前位投照患者或俯卧(面向下)于检查台上(俯卧位)或站立面向垂直片架。
X射线从人体背(后)面进入,经前面射出。
Lateral Projection 侧位投照患者以左或右侧卧于检查台上(侧卧位)或站立左或右侧靠着垂直片架。
侧位投照常根据患者贴近软片的那侧命名。
Oblique Projection 斜位投照患者旋转至既非前后或后前位投照, 也非侧位投照的体位。
Axial Projection 轴位投照X射线与人体长轴形成纵角的任何投照体位。
Tangential Projection切线投照X射线通过人体两部之间以使某解剖结构轮廓显出而不受其他结构重迭的任何投照体位。
Anteroposterior(AP) Projection 前后位投照
Lateral Projection 侧位投照
Posteroanterior(PA) Projection 后前位投照
Oblique Projection 斜位投照
Tangential Projection 切线投照
Tangential Projection 切线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