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插图

合集下载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54页)

四川绵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54页)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精品文档四川绵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导言绵阳市仙海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风景区总面积63k㎡,其中水面面积6k㎡,有大小岛屿40余座。

风景区内林木繁多,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

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对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依此规划,风景区已开发面积25k㎡,并开始接待游人。

为了对风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

●编制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旅游为核心,突出旅游观光、水利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居住四个重点,把风景区建设成为湖光山色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快速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西部著名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经济区。

为此规划编制工作将整体分为三部分内容:即仙海风景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仙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层次阶段。

规划编制组已于2003年11月下旬对仙海风景区进行了第一次考察,同时考察了周边县市的相关资源,现提交本次总体规划的概念性规划,重点将解决仙海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市场形象、产品开发与功能布局及相应的经营模式等问题。

●编制依据国家建设部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与规划标准规范国家旅游局相关规范准则要求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条例与措施规定国家水利局关于水库风景区的相关规定国家环保局的相关规定四川省相关政策规定绵阳市相关政策规定●主要参考资料:《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绵阳年鉴》2003年《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成都统计年鉴》2003年《四川统计年鉴》2003年《绵阳市志》1999年《绵阳市自然地理志》1997年●编制范围绵阳市仙海水利经济开发区63㎞²。

其中包括沉抗水库库区土地及水面约12.8㎞²、沉抗镇辖区47㎞²和绵梓公路以南新桥镇和魏城镇部分村社共11.6㎞²。

四川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民俗旅游发展现状1.宏观环境四川省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文化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川旅游的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业尽快发展成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1997年,中共四川省委决定,省人大决议,把旅游业作为四川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支柱产业,明确提出了“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

1998年6月,省委省政府又做出了《关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把四川建成旅游大省的建设目标,从而最终确定了旅游业在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998年,四川旅游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共接待国际旅游者29.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0.86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435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9亿万元人民币。

旅游业在发展速度上,既要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基本协调,又要快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投入产出效益高于传统产业,把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川省邀请一大批国际旅游业专家,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于1999年1月完成了《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程;《规划》确定旅游业是“我省21世纪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骨干或支柱产业”确定四川的旅游定位为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强省。

这说明文化旅游在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确认;同年4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旅游工作会议,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发展。

《规划》将远期目标的实现期定在2015年,从1999年至2005年则属近中期目标的实施阶段。

《规划》要求,1999年2005年,全省国际旅游者平均增长10.1%,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5%,2005年达到2.4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265亿元人民币:2006年——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6%和13.6%,分别达到5.66亿美元和593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2011年一2015年,是巩固、充实、完善阶段,旅游总收入达到全省GDP的8.2%。

四川省十三五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4.21

四川省十三五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4.21

四川省十三五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4.21 四川省“十三五”休闲度假旅游行动计划(讨论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四川省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整合集成旅游发展要素,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作为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大省,四川休闲度假旅游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共创建旅游度假区....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个)旅游度假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市场营销和推广得到新拓展,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新型休闲度假主题与产品也不断涌现,截止2021年,全省共有...类休闲度假旅游主题,有....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随着带薪假期的逐步推进和2.5天周末休假模式的落实、全民休闲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化高速化交通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市场营销力度的不断加大等利好因素的落地,未来四川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与此同时,我省在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方面存在的资源利用程度不够、产品层次不高、度假要素不全、品牌影响不广等问题也制约着四川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21〕4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1〕31号)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21-2021年)》提出的有关要求,根据国家旅游局《2021年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方案》提出的工作要点和《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为促进我省休闲度假旅游向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结合我省度假资源与产品开发实际,特制定十三五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丰富业态、提升品质”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中国(四川)度假乡村、国家生态健养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客与研学旅游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等内容工作为重点,深化改革,强化统筹,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把休闲度假旅游基础做牢、规模做大、业态做特、产品做精、服务做优、环境做美、产业做强、品牌做响,使我省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促进和引领我省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县和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错误!未定义书签。19
第一章 SWOT 分析 ........................................................................................................................................................... 3 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的对比研究 ........................................................................................................................................ 4 一、旅游指标对比 4 二、旅游发展战略定位对比 4 第一章 国内客源市场 ....................................................................................................................................................... 5 第二章 海外客源市场 ....................................................................................................................................................... 7 第一章 战略目标 ............................................................................................................................. 第二章 战略指标体系 ..................................................................................................................... 第三章 总体战略 ............................................................................................................................. 一、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7 二、全面质量管理战略 7 三、国际化战略 7 四、世界遗产旅游战略 7 五、伙伴战略 7 第一章 目标市场的消费诉求 .......................................................................................................... 第二章 品牌形象与口号.................................................................................................................. 第三章 品牌管理 ............................................................................................................................. 第一章 目的地空间发展战略 ........................................................................................................ 一、世界遗产元——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区 10 二、民俗生态元——峨边黑竹沟旅游区 10 三、旅游辐射环 11 第二章 时间发展计划 ................................................................................................................... 第一章 一个重点工程 ................................................................................................................... 一、乐山大佛—峨眉山世界遗产地 13

四川旅游发展经济指标预测(20212021年)

四川旅游发展经济指标预测(20212021年)

四川旅游发展经济指标预测(20212021年)附录一、表格表1 四川旅游发展经济指标预测(2021―2021年)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业总收入新增旅游就业机会单位万人次亿美元亿人次亿元亿元万个 2021年 106.28 3.16 1.31 695.67 721.26 40 “十一五”时期 2021年 121 3.9 1.46 768 829 42 2021年 140 4.9 1.64 880 950 44 2021年 161 6.2 1.84 1010 1096 46 2021年 185 7.9 2.06 1156 1261 48 2021年 213 10 2.30 1319 1450 50 2021年 368 25 3.1 2325 2525 70 2021年648 50 5.0 3744 4144 90 说明:1、表中不考虑人民币价格变动因素。

2、旅游就业机会主要指的是旅游住宿设施、旅行社、重要旅游景区和旅游车船公司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需求数量。

“十一五”期间,按年均新增就业机会2万个计算。

1998年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预测到2021年旅游综合就业人数约100万人,到2021年就业人数为14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数约占一半。

― 1 ―表2 “十一五”时期四川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 1个中心――大成都旅游区建设 3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5大新精品旅游区旅游目的地体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

“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堰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蜀南竹海生态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泸定海螺沟冰川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预计总投资(亿元) 10个度假旅游区林公园度假旅游区,大邑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雅安周公山度假旅游区,攀枝花红格温泉度假旅游系建设区,螺髻山度假旅游区,西昌邛海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中国死海”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川府发[1999]6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川府发[1999]6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川府发〔1999〕63号)《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规划》是四川省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具有法定效力。

全省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计划制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审批、城市和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审核、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检查等,也必须严格依据《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严格执行实施《总体规划》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依法批准的《总体规划》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各级政府要建立起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责任制。

省政府将把《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各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主要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各级政府也要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层层建立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度。

三、各级政府要编制好本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实行公告制度。

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要有组织地做好规划的宣传、发布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告工作。

规划公告可采用在报纸上公布、张贴布告等方式进行。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设立公告牌的方式,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以便起到长期宣传和警示的作用。

四、各级政府要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必须报土地管理部门预审。

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通过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其用地申请不予受理。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ppt 90)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ppt 90)

3. 历史文化 仁寿县历史悠久,先秦时为蜀国辖地。考其命名缘由,最为妥当一
说为隋文帝时营建仁寿宫,且隋高祖晚年常居仁寿宫,故蜀王秀请改辖 地名为仁寿以合其意。悠悠数千载,文人学者,代有其人;民间文化习 俗,持久不衰,蕴育了瑰丽独特的地方文化。
龙文化:以黑龙滩景区为中心,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蓝本,以 源远流长的仁寿风土为背景,长期积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黑龙文化。 黑龙滩水库区域一山一水都有一段龙的传说,这些传说栩栩如生,形象 生动,与景物相映成趣,成为景观的传神之笔:
气候 仁寿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黑龙滩库区又有丰茂的林
木植被和广阔的水面调剂空气与气温,因而使景区内具有无严寒酷暑 的优越气候条件,加之景区周边范围无工业污染,所以水体、大气、 环境质量较好,空气清新,雨量适中。
气温: 全年平均17.2℃,七月平均26.7℃,一月平均6.9℃。 降雨量:全年平均1033mm,七月平均249mm,一月平均9.3mm。 相对温度:全年平均77%,七月平均81%,一月平均77%。 植被 土壤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现有林木5062公顷,占总 面积64.4%,森林覆盖率98%,有300多种珍稀花、树、鸟类60余种。 水文 水库水体属岷江支流鲫江河上游,水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湖岸 周长逾310公里,水体南北纵长25公里。整个湖面呈多枝节形,湾岔 迂回多变,岸线蜿蜒曲折,有7坝、7峡、85岛之谓。
旅游发展环境条件 (二):发展条件
1. 经济条件 人口
仁寿县2001年总人口15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72 万人,非农业人口15.18万人,全县人口密度(2001年)每 平方公里613人。 国民经济状况
2001年全县GDP达512924万元。工业主导产业有采煤、 化工、建材、电力、机械、纺织等。2001年仁寿工业总产 值126278万元,比2000年增长6.7%。农业以小麦、玉米、 稻谷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甘蔗、花生、枇杷为主。养 殖业以淡水鱼、蚕、猪、兔等为主。特产有仁寿芝麻糕、干 巴牛肉等。 产业构成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模板】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模板】

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环境..................................................... - 7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 7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形势...................................... - 11 -第二章发展要求.................................................... - 12 -第一节指导思想................................................ - 12 -第二节基本原则................................................ - 13 -第三节发展目标................................................ - 14 -第四节战略布局................................................ - 15 -一、5大区域 ................................................ - 16 -二、10大旅游目的地.......................................... - 18 -三、10大精品旅游线路........................................ - 25 -第三章发展举措.................................................... - 25 -第一节深化旅游业改革.......................................... - 25 -一、全面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5 -二、重点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27 -第二节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 29 -一、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 29 -二、“旅游+第一产业”,推进城乡统筹........................... - 30 -三、“旅游+第二产业”,发展工业旅游与旅游工业................. - 32 -四、“旅游+第三产业”,构建以旅游为重要支柱的现代服务业 ....... - 34 -第三节推进旅游扶贫与乡村旅游 .................................. - 37 -一、大力推进旅游扶贫........................................ - 37 -二、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 - 40 -第四节打造重点旅游产品........................................ - 43 -一、实施旅游精品工程........................................ - 43 -二、打造特色业态产品........................................ - 50 -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 52 -第五节创新旅游营销............................................ - 53 -一、创新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 53 -二、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 55 -第六节加快“互联网+旅游”进程................................. - 57 -一、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 - 57 -二、夯实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 - 58 -三、强化智慧旅游行业监管.................................... - 59 -四、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和营销.................................. - 59 -第七节提升基础与服务设施.......................................... - 61 -一、构建无缝对接的旅游交通体系................................................................... - 61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 64 -三、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 66 -第八节扩大开放合作.................................................................................... - 68 -一、推进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旅游合作 .............................................. - 68 -二、强化省际旅游区域合作............................................................................. - 69 -三、深化省内旅游协作.................................................................................... - 69 -第九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70 -一、壮大市场主体 .......................................................................................... - 70 -二、强化旅游项目支撑.................................................................................... - 71 -三、促进产业投资 .......................................................................................... - 72 -四、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73 -第十节优化发展环境.................................................................................... - 73 -一、深化依法治旅 .......................................................................................... - 73 -二、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 - 75 -三、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 ............................................................... - 77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 78 -第四章实施保障 .......................................................................................... - 80 -第一节注重规划衔接.................................................................................... - 80 -第二节纳入年度计划.................................................................................... - 81 -第三节强化政策保障.................................................................................... - 81 -一、用地政策 ................................................................................................. - 81 -二、入境旅游奖励政策.................................................................................... - 82 -三、创优奖励政策 .......................................................................................... - 83 -第四节加强监督考评.................................................................................... - 83 -一、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 83 -二、建立规划评估和调整机制 ......................................................................... - 84 -附件:1.5大区域主要旅游目标任务分解表2.各市(州)主要旅游目标任务分解表3.旅游厕所建设主要任务分解表4.在建及新建重点景区一览表5.重点培育的特色业态产品一览表依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5)》,制定《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插图目录
1、四川地图
2、四川主要旅游资源图(分7区列“文化景点及特色”、“自然景点”)
3、四川旅游资源相对地位
强*四川
*云南
*贵州
*青海
自然
*西藏
*甘肃
*重庆*陕西
弱文化强
4、1997年国际游客的构成
5、区域旅游适宜性(经评估,将“成都门户地区”、“南部地区”等地区分为1—4
级)
6、四川省旅游现状(旅游线路、各区的文化景点和自然景点)
7、2005年四川省旅游状况(主要旅游线路、规划中的旅游线路、各区的文化景点和
自然景点)
8、2010—2015年四川省旅游状况(主要旅游线路、规划中的旅游线路、各区的文化
景点和自然景点)
9、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实施结构
10、成都大熊猫繁育和研究基地概念性土地使用规划
11、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区结构规划
12、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区概念性土地使用规划
13、海螺沟冰川公园结构规划
14、海螺沟冰川公园概念性土地使用规划
15、峨眉山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区结构规划
16、峨眉山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区概念性土地使用规划
17、自贡市恐龙馆结构规划
18、自贡市恐龙馆概念性土地使用规划
19、刘氏庄园结构规划
20、刘氏庄园概念性土地使用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