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教学案例看美国小学母语教育
观察美国中小学语言教学:以肯塔基州为例

观察美国中小学语言教学:以肯塔基州为例作者:陈妍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09期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则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承载着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备课时需要考虑教学环节是否环环相扣,因而教学用语在这中间起润滑作用;教师更要考虑课堂如何管理和应对突发情况,这都需要教师用语言来表达;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只有接收到了教师清楚的信息,才能在教学指令下行动,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从而引出学生的思考,引出学生的发问,与此同时,师生的语言交流也在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亦或用来表达情感。
总之,在课堂内外,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中美中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就是教学用语。
由于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就在培养中学会如何遵守课堂纪律,学会集中自己注意力的同时,也不打扰教师讲课的思路,不打扰其他同学上课听讲,所以在课堂管理上很多老师不必如美国中小学教师一般,需要用语言来维持班级内的良好秩序。
尤其在英语课上,教学指令只要清晰简单明了,教学活动就很容易开展。
而笔者通过观察美国老师在上课时所用的语言来管理课堂。
感受如下,第一,美国的孩子们个性鲜明,不容易“降伏”。
第二,美国老师们之所以能用“无招胜有招”的方式,让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与他们的“妙语连珠”息息相关。
笔者在肯塔基州公立小学当中文老师期间,为了能够更好向当地老师学习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经常去旁听其他老师的课,观察当地的老师们是如何进行课堂管理的。
事件一:西班牙语老师沉稳应对学生受伤事件。
美国的中小学孩子是极其好动的,即使是安安静静的坐在椅子上这件小事儿,对他们来说也不容易,同时美国孩子习惯一年四季都是短袖短裤的着装方式,所以孩子们磕碰到桌桌角角的事件也就不稀罕了,每个老师基本上都有一套自己处理的方法。
西班牙语老师在上课时恰好遇见这样的情形:一个男孩儿胳膊肘处划到了桌沿上,瞬间出血,她沉着的戴上一次性手套,用给受伤的男孩儿清洗、消毒、简易包扎,再用消毒水清理桌子和血迹。
从一则教学案例看美国小学母语教育

个 3 5分 钟 的 短 剧 。 这 个 短 剧 识 整 合 在 一 起 , 学 生 学 习 和 掌 握 两 名 以 上 学 生 ( 常 4人 或 6人 左 — 使 通
能 学 个 描 述 一 个 奴 隶 逃 跑 行 程 的 片 段 学 的 知 识 彼 此 关 联 。 如 本 文 所 选 的 右 )根 据 性 别 、 力 、 习 态 度 、 沿 生们 确 定 短剧是 在 哪里 发生 的 , 并 《 着 那 颗 星 : 用 艺 术 和 音 乐 来 表 性 、家 庭 — — 经 济 背 景 、守 纪 状 况 适 在 地 图 上 标 出 。 最 后 , 全 班 解 释 现 地 下 铁 路 的 故 事 》 ( 合 小 学 4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质 )而 建 立 的 相 向 异
教 学 过 程
一
4 5名 学 生 组 成 小 组 , 每 个 画 中所 描 写 的 是 什 么 季 节 ? — 小 组 选 择 其 中 的 一 首圣 歌 , 定 音 确 奏 。 如 果 你 愿 意 , 以 做 一 首 独 创 可
、
阅 读 或 者 学 生 自 愿 阅 读 乐 , 并 进 行 演 出 , 可 以有 乐 器 伴 氛 。
三 、 富 的 活 动 丰
达 了 希 望 得 到 最 终 的 自 由 。 “ 着 歌 , 论 你 会 怎 样 “ 跑 ” 这 首 歌 沿 讨 偷 。 大 熊 星 座 ”这 首 歌 告 诉 逃 亡 的 奴 隶 词 中 的 家 ” 什 么 含 义 。 首 圣 歌 是 这 沿 着 夜 空 中 大 熊 星 座 所 指 的 方 向 有 两 重 含 义 吗 ? 逃跑 , 是通 往 自由的方 向 。 那
维普资讯
本 版 主持 / 翔 思
◆◆
一
美国小学母语教材的写作研究及启示——以Wonders教材四年级为例

美国Wonders 教材是依据《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编撰的教科书,体现了美国听说、阅读、写作方面最新的教学理念。
这套教材由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
Wonders 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受到广泛的好评,并逐渐推广至美国不同的州。
Wonders 教材每个年级一册,G1~G6即为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
这套教材G1~G6精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个年级均包括阅读写作工作坊、文学选集、分级阅读、配套练习册等。
本文以四年级Reading/Writing Work-shop 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Wonders 教材的写作编排。
这套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每个年级6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下有5个周的学习容量,一学年30周的教学任务。
一、写作部分的编排Wonders 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部分的编排新颖灵活,关注写作的实用价值。
写作学习与课文阅读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也促进其阅读素养、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Wonders 教材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例,分析其写作部分的编排。
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好想想”,第一周的主题是“聪明的想法”,编排的课文是《龙的故事》(The dragon Problem )。
[1]课文主要讲了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亮的人,白天帮助父亲做家具,晚上制作独特、富有创意的玩具送给村里的小朋友。
亮雕刻的小鸟扑腾着翅膀,龙也栩栩如生。
一天,一条巨龙闯进村庄,吃掉了一些牲畜和村民。
第二天早上,国王宣布,谁除掉这条龙,就将公主许配给他。
如何除掉巨龙呢?得益于小朋友的启发,亮雕刻了一条巨大的木龙,放在巨龙的洞口旁边。
木龙在洞口紧盯着巨龙,受到惊吓的巨龙离开了,飞向远方。
阅读课文之前有“关键问题”提示:“好主意是从哪里来的?阅读课文,了解亮是如何想出好主意的。
”课文之后是《建立联系》栏目:“说说亮吓唬巨龙的主意是怎么来的?”“描述一次朋友帮你想出好主意的经历。
”第一个问题与关键问题相呼应,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由课文到自我,理解文本的启示意义。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其概况、教学特点和具体案例。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互动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思辨和表达。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和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本文总结了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特点,可以启发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概况、教学特点、总结1. 引言1.1 介绍【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在美国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们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对美国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教学特点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在美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们通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通过深入了解美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启示,促进语文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2. 正文2.1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概况美国小学语文课堂通常由一个资深教师主持,课堂环境轻松,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频繁。
课堂上通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诗歌朗诵等。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美国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通常会学习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美国小学语文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语文学科的基础。
课程通常涵盖识字(vocabulary)、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语法(grammar)和口语(speaking)。
在美国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通常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以下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案例。
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1. 认识并学会正确拼写一些常见的单词;2. 了解不同种类的文本(如小说、诗歌、新闻);3. 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一个场景或故事。
教学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 识字(Vocabulary):老师会布置一些常见的单词,让学生在上课前背诵并熟记其拼写。
比如:apple, dog, pencil, etc.2. 阅读(Reading):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文本,并要求他们读一篇小故事,理解其内容并回答问题。
这个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写作(Writing):学生将被要求描述一个场景或情节,比如一个自然场景(如山、海、森林等),或是一个小姑娘/小男孩的日常生活。
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能力编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老师会用图像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展示不同类型的文本、单词和情境。
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感知到不同的学科域或语言知识,并更好地理解应用。
2. 循序渐进这个课程涉及到不同的技能点(如识字、阅读、写作)。
因此,老师将会从最基本的要求开始,慢慢引导学生提高。
3. 合作学习学生被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帮助相互学习、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之间的互补优势,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彼此交流、分享和探索未知领域。
4. 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和学习水平,老师常常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如循序渐进、课外辅导等。
同时,老师会注重赏识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语言学科中更进一步。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交流、探究和表达的舞台。
教师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美国小学语文课堂中,有许多具体的案例可以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通过跟学生的互动,建立起课堂上的合作关系,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一次小学3年级的语文课中,教师提供了一个关于童谣的话题,鼓励学生们展示他们所掌握的童谣,学生们可以分享他们的作品,一同拓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在一个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中,教师布置一个关于写日记的作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写下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直觉。
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
此外,在美国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一个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课中,教师采用互动式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教师还采用分组阅读和讲座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技巧。
最后,教师注重多元文化的学习,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融入到语文课程中。
例如,在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分享了关于亚洲文化的故事和传统节日。
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文化,也帮助学生们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培养他们宽容与接受的心态。
总之,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具备多元化和启发性的教育环境,教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有效地鼓励学生不断探究和表达自己,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美国的母语教学及其启示

帮助 他们成 为独立 的词汇学 习者 ,能够 推断并理 解在广泛的阅读 中经常遇到的陌生词汇的意义 。
( )阅读训练 三
培养 阅读 能力 ,在美 国学校 教育 目标 中具 有
相 当重要 的意义 。早在 19 年 ,美 国前 教育署署 95 长 、卡内基 教学促进委员会主席欧 内斯特? 波伊尔
准 和母 语教 材 ,母 语 教学在 全美各 级学 校 的教 学
、
美 国母 语教 育 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在 美 国 ,英语 作 为五大 核心课 程 之一 ,具有 明确 而切合实 际的培 养 目标 。 美 国国家 《 语语 言艺 术标准 》规 定 ,该标 英 准主要 解决 “ 学生 应该 知道 关于语 言 的知识 ,以 及 他们 能够用 语言 做什 么 ”的问题 。这 套标 准要
2 0 年第 1 期 09 1 ( 总第 1 期 ) 61
・
沈 柱嘀
TH E M 0 D ERN ED U CAT1 N 0 JOU RN A L
N o. 1, 1 2009
Ge e a , n rl No. 61 1
国 际教 育 比较 ・
美 国 的母 语 教 学及 其 启 示
用。
【 关键词】美国;母语 ;教 学
【 作者简 介】罗慧姬 ,江西省瑞金 市八一 小学高级教 师 ( 江西瑞金 ,3 20 ) 45 0
美 国的公立教 育 十分重 视母语 ( 英语 ) 教学 。 学生从 进入 K年 级( 幼儿 园年 级) 开始 ,一直 到 高
中毕业 ,每天都 必须 至少有 一个 小时 的母语 学 习
实现 的最 终 目标是 : “ 确保所 有 的学生 都能 获得 语 言学 习 的机 会 ,并得 到鼓励 ,使 他们 形成追 求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

美国小学语文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以发展的关键时期。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本文就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课堂情况概述
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完成相关的任务。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以整个课文的模式进行讲解,学生在每一个段落之后自己思考理解,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的任务与练习。
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安排合适的内容,必须要让学生们感到兴趣才能够学好。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选择学生参与度高的方法,并对于各种难点点进行剖析和解析,在通过各种方法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3.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创新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反复的对教学结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根据上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1. 教学内容的设置: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并拓展教学范畴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同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四、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想要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出色,首先应该关注教学到达的效果与质量,同时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采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让教学走向更高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则教学案例看美国小学母语教育
比较美国小学的母语教育和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可发现有两个显著的区别:美国采用综合课程,我国是分科课程;美国母语教育十分重视“情境”与“合作”学习,中国母语教学则单一化些。
下面试以《沿着那颗星:用艺术和音乐来表现地下铁路的故事》为例,详看美国母语教育的特色。
题目:沿着那颗星:用艺术和音乐来表现地下铁路的故事
教学中的角色
电脑教师、艺术教师和课堂教师相互协调来展示这一单元。
电脑老师收集所需的资源,教授调查技能,帮助学生鉴别和查找资源材料,并提供指导;课堂教师引入单元,描述技术和相关活动,评价学生的作品;艺术教师在艺术课内为计划和教学的进行留出一定的时间,并为手工艺和评价计划提供材料。
电脑教师和课堂教师帮助个别学生的调查和计划,并评价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学习之前的活动:
重新定义“地下铁路”这一术语。
关键是帮助学生们确定并了解“地下铁路”是一个秘密代号,指的是内战前奴隶逃跑。
圣歌:
圣歌是内战之前在南方奴隶中间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些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收集编写。
圣歌是民间艺术的形式。
许多圣歌有两种含义,它们表达了希望得到精神拯救,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得到最终的自由。
“沿着大熊星座”这首歌告诉逃亡的奴隶沿着夜空中大熊星座所指的方向逃跑,那是通往自由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阅读或者学生自愿阅读“沿着大熊星座”的歌词
讨论此星座的大小和形状。
这首歌的背景及其重要作用可以在因特网上找到。
阅读或者听一听“偷跑”这首歌,讨论你会怎样“偷跑”。
这首歌词中的“家”是什么含义。
这首圣歌有两重含义吗?
4—5名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首圣歌,确定音乐,并进行演出,可以有乐器伴奏。
如果你愿意,可以做一首独创的圣歌。
二、让学生观看“HarritTubman(黑人领袖)的地下铁路”这幅油画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画上有一个婴儿,你认为HarritTubman是怎样使婴儿安静的?画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描述在画中看到的紧张气氛。
三、丰富的活动
(1)把教室当作车站,要学生们设计代号,在火车安全停车时使用。
要求学生们写一篇文章,假设如果他们被当作奴隶,他们会怎样逃跑。
(2)让学生们设想在农奴时代生活,要他们用口头或者图画的形式来解释他们会努力做什么。
(3)让学生们收集信息来表演一个3—5分钟的短剧。
这个短剧描述一个奴隶逃跑行程的片段。
学生们确定短剧是在哪里发生的,并在地图上标出。
最后,向全班解释作为奴隶的感觉如何。
(4)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他们在那个时候是自由的人,那么,他们是否会帮助奴隶逃跑,去寻求自由。
(5)奴隶们不允许阅读或写作,因此当他们试图逃跑时,他们怎样精确地说明他们的经历。
(6)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逃向加拿大。
如果他们奔向东方、西方或者南方,那么他们最终会在那里安家。
(7)每个城市中都有一个地方,那里有来自相同国家的移民。
比如有些城市有希腊城、中国城、墨西哥城等等。
你认为有没有可能,这些人跨越肤色的障碍,通过地下铁路逃往东方、西方而不是北方?解释你的答案。
(8)讨论奴隶们在获得自由时的感觉。
(9)组成小组讨论,为什么你认为在有些州让人当奴隶是违法的。
【评价】
评价一直是在进行着。
当教师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设计并做出决策时,教师就可以核对是否是必需的要求。
可以对研究和进行研究的质量给出等级。
【作业】
(1)回顾所学的知识;
(2)表演和说。
从上面所述,我们可见美国母语教学与我国有天壤之别。
比较这些,可能对我国小学母语教育会有一些启示。
首先,美国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与儿童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具有丰富教学意义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即通过主题,将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彼此关联。
如本文所选的《沿着那颗星:用艺术和音乐来表现地下铁路的故事》(适合小学4年级)就是有机地将语言艺术、交流艺术、人文学科(音乐和艺术)、社会研究、技术统计整合在一起。
而我国母语教学则是分科教学,语文因素里很少将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
第二,美国教师采用一些课题,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的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前操作、具体操作和抽象操作等四个阶段。
小学生一般处于认知发展的前操作和具体操作阶段,较适合其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是给学生一些具体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美国母语教师是很重视这一点的。
如上面所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沿着大熊星座’的歌词”“让学生观看油画”“把教室当作车站,要学生们设计代号,在火车安全停车时使用;要求学生们写一篇文章,假设如果被当作奴隶他们会怎样逃跑”等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语言。
如同1982年美国《英语教学纲要》中指出,“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时,那么能动的交流就会兴旺起来。
学生每天读和写,他们与伙伴或者小组组员们一道学习知识、研究策略并且相互影响,他们对语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像地使用语言。
”
第三,美国母语教学非常强调合作。
根据学习的需要,美国课堂上经常采取“合作”的形式。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合作小组是按能力、成绩而分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同质小组,而此处所指的“合作”小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由两名以上学生(通常4人或6人左右)根据性别、能力、学习态度、个性、家庭──经济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异质)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身份与职责,如4人组通常由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组成。
各成员间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
“主持人”负责掌管本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度;“记录员”主要记下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学生汇报本小组成员学习情况;“检查
员”负责检查学习情况,以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上述案例中未列出学生怎样“合作”学习,所以在此介绍)。
我们的母语教学中,偶尔也会有合作小组,但究其实,是一种“同质”小组(因它是按能力、学习成绩来分),易出现某个学生“垄断”发言机会,操纵整个小组的现象。
异质“合作小组”却强调让每位同学都有事情要负责,强调每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这样,每位同学都会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感觉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正是这种责任感和自尊感会促使他们努力地为目标而奋斗。
正如乔治·雅各布斯在《共同学习原理与技巧》中所说:“个人责任感鼓励每个人去参与,因相互依赖可以防止某个学生过于操纵一个小组”。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不仅学生之间强调“合作”,而且,老师之间也有高度“合作”。
如上述教学案例中,由电脑教师、艺术教师和课堂教师相互协调来展示这一单元就是很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