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讲义与性质专题三复习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复习教学课件(第1-5课时)

③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对点集训
1.(2019·河南洛阳期末)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越多 B.某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中最高能级的符号为 3f C.3d3 表示 3d 能级上有 3 个轨道
D.ns 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
解析: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A 错误;第三能层具有的能级只有 s、p、d 三种,B 错误;3d3 表示 3d 能级上有 3 个电子,C 错误;ns 能级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原子轨道
图可表示为
,D 正确。
2.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D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解析:①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②不符合洪特规则;④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3.(2019·河南鹤壁模拟)第四周期的元素基态原子中,4s能级只有1个电子的元 素共有( C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填充顺序——构造原理 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 构造原理。它是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依据。
(3)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达式)
电子排布式 简化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图 (或轨道表示式) 价电子排布式
以硫原子为例 1s22s22p63s23p4
1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 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17.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时设计] 本模块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学科素养落实主阵地。共设计5个课时,第1、2、3、4课时为基础梳理课, 鉴于高考中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问题难度较大,独设第5课时,通过讲 练重点突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专题教案3)

H 3BO 3的层状结构 第六讲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例33.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例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F 2、C12、Br 2、I 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C.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含非极性键D.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NH 3、H 2O 、HF 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 —H ……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例35.右图为冰晶体的结构模型,大球代表O 原子,小球代表H 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B.冰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C.水分子间通过H -O 键形成冰晶体D.冰晶体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例36.正硼酸(H 3BO 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 3BO 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B.H 3BO 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e -稳定结构 D.含1molH 3BO 3的晶体中有3mol 氢键 例37.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取两份等体积氟化氢气体,在35℃和90℃时分别测得其摩尔质量分别为40.0g/mol 和20.0g/mol. (1).35℃氟化氢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温度下摩尔质量不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7.(1).(HF)2(2).在较低温度下HF 以氢键结合而成(HF)n (n =2、3、……),其摩尔质量大于HF 的摩尔质量;随着温度升高,氢键不断被破坏,气体摩尔质量减小.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粒子 原子 分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阴、阳离子 粒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复杂的静电作用离子键熔沸点很高很低一般较高,少部分低较高硬度很硬一般较软一般较硬,少部分软较硬溶解性难溶解相似相溶难溶(Na等与水反应)易溶于极性溶剂导电情况不导电(除硅)一般不导电良导体固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后导电实例金刚石、水晶、碳化硅等干冰、冰、纯硫酸、H2(S)Na、Mg、Al等NaCl、CaCO3NaOH等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 例39.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四、几种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电性作用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金属内部实例NaCl、MgO HCl、H2SO4Fe、Mg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成键原子电性电中性显电性形成条件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3课时)分子的性质(选修3)

1.下列变化或事实与范德华力无关的是( D )
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结或凝固 B.碘溶于四氯化碳 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D.食盐熔化
【解析】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成固体,属于 物理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A 正确;B.碘和四氯化碳 均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碘易溶在四氯化 碳中,属于物理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B 正确;C.氟、 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是因为分子间作用 力逐渐增大,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C 正确;D.氯化钠熔点 较高,熔化破坏离子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D 错误。
2.形成条件 在用 X—H…Y 表示的氢键中,氢原子位于其间是氢键形成 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同时,氢原子两边的 X 原子和 Y 原子 所属元素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和很小的原子半径是氢键形
成的另一个条件。由于 X 原子和 Y 原子具有强烈吸引电 子的作用,氢键才能存在。这类原子应该是位于元素周期表 的右上角元素的原子,主要是氮原子、氧原子和氟原子。
4.特征 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
五、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无机含氧酸分子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其分子中 含有—OH,而—OH 上的 H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够电离 出 H+,而显示一定的酸性。
2.对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 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3.比较酸性强弱,如利用(HO)mROn 相比较的酸必须 具有相同的“R”。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 为 sp2 型杂化,而 CH4 是 sp3 型杂化
4.酸性强弱与—OH 数目即 m 数值大小无关,如 H3PO4 为中强酸,并非强酸,H2SO3 与 H2SO4 中 m 均为 2, 但 H2SO3 的酸性弱于 H2SO4。
高考化学 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选修3)

溶解性
相似相溶
难溶于任 何溶剂
常见溶剂 难溶
大多易溶 于水等极
性溶剂
一般不导
晶体 不导
导电、 电,溶于水 一般不具 电和热的 电,水溶液
传热性 后有的导 有导电性 良导体 或熔融态
电
导电
大多数非金 部分非金 金属氧化物
属单质、气态 属单质(如 物质 氢化物、酸、 金刚石、 金属单质 (如 K2O、 类别 非金属氧化 硅、晶体 与合金(如 Na2O)、强
A.BaTi8O12
B.BaTi4O6
C.BaTi2O4
D.BaTiO3
解析:选 D。Ba 在立方体的中心,完全属于该晶胞;Ti 处于
立方体的 8 个顶点,每个 Ti 为与之相连的 8 个立方体所共用,即
只有18属于该晶胞;O 处于立方体的 12 条棱的中点,每条棱为四
个立方体共用,故每个
O
只
有
1 4
考点二 四类晶体的组成和性质比较
1.四类晶体的比较
类型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比较
构成 粒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 离子 、自 阴、阳离子 由电子
粒子间 范德华力
的相互 (某些含氢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作用力 键)
硬度
较小
很大
有的很大, 较
大
有的很小
熔、沸点 较低 很 高
有的很高, 较高
由题意知,该晶胞中含有12个 XY2 或 Y2X,设晶胞的边长为 a
cm,则有 ρ a3NA=12M,a= 3 2ρM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 X
之间的距离为
2
3
M 2ρNA
cm。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专题剖析】新课程高考卷“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重在考查一些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考试内容相对教学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
因此,复习过程中应切实把握考试说明要求,做到“内容不拓宽、能力不拔高、强化热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以典型物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复习实效。
《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方法建议:(1)建立三条主线基本框架的复习法原子结构—构造原理(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分子结构—共价键(σ键和π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解释分子的稳定性、熔沸点、溶解性)晶体结构—构成晶体微粒—典型物质结构—微粒间的作用—决定晶体性质的因素(2)建立三个维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思想微粒间相互作用---物质结构---物质的性质(3)深刻理解概念和灵活运用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的概念抽象。
如电子云、能级、基态、激发态、原子轨道、杂化、σ键和π键、氢键、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晶胞。
复习中要准确理解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概念解释一些事实。
如:第一电离能要注意:气态、电中性、基态、失去一个电子、气态基态阳离子等关键性字。
(4)通过模型、多媒体演示、比喻、制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物质空间结构的认识。
【例题解析】1、(09年江苏化学·21A)(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上述反应的催化剂含有Cu、Zn、Al等元素。
写出基态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 专题强化: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1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 专题强化: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1.我国科学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如以2MnO 和Zn 为电极的电池中,锌离子可22MnO H O n ⋅ 中可逆地嵌入和脱嵌。
放电时正极上物质转化关系有20.5220.522MnO Zn MnO H O Zn MnO H O x n n -⇒⋅⇔⋅ 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锰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元素所在的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种卤化锌的熔点如表所示:(4)()3HONC CH ()3—C CH NOH 与2Zn +能形成环状配合物M ,如图甲所示。
①2Zn +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 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杂化类型。
③M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配位键 b.氢键 c.π键 d.σ键 e.金属键(5)2Zn +与32NH H O 、等都能形成配合物, ()()23222Zn NH H O +⎡⎤⎣⎦的空间结构只有1种,则()224Zn H O +⎡⎤⎣⎦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四面体形”或“正四边形”)。
(6)ZnSe (硒化锌)晶胞如图乙所示,部分离子的坐标参数如表所示。
已知该晶胞参数为a nm ,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该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3g cm -⋅(只列出代数式下同);2个2-Se 之间最近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m 。
(7)0.522Zn MnO H O x n -⋅中,+3、+4价锰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专题复习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专题复习物质结构的内容比较多,必修2中有部分内容,较基础,大部分内容集中在选修3中。
选修3中将物质结构划分为3个层次,即原子结构和性质、分子结构和性质、晶体结构和性质。
刚好3章内容供我们学习,考试时也主要考查这3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考试的时候不可能全部考。
我们要掌握好重、难点知识,研究好近3年的高考新课程卷中考查物质结构的相关习题(以全国新课标卷为主),掌握其命题方式、考查形式及内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命题方式的认识物质结构的内容以选作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主要以元素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一般告诉我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也可能是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等信息,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出对应的元素,然后考查原子结构和性质。
有时也会告诉我们元素之间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让我们能分析出指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然后考查分子结构和性质。
还可能会告诉我们某些物质的晶胞结构和晶体的特殊性质,然后考查晶体结构和性质。
少数时候以无极框图题形式,以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为主线,考查物质结构3个方面的内容。
二对考查内容和问题设置的认识一般设置4-5问,8-10个空。
共15分。
1、2问以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为主;3、4问以考查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为主;最后一问以考查物质的晶体结构和性质为主。
原子结构中的常考内容有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这2个是必修内容);3基态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和排布图(构造原理的应用,注意Cr和Cu);4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5第一电离能大小的比较(注意N、Mg和P的特殊性);6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7原子光谱和电子跃迁。
分子结构中的常考内容有 1 δ键和π键的判断;2键角大小的比较和计算;3分子中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4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判断;5分子(离子)的电子构型和空间构型(NH3的电子构型是四面体,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6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尤其是氢键对某些物质沸点、溶解性、密度等的影响);7等电子体原理的应用(CO和N2);8配位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离 子 晶 体的空间结构
1、NaCl 型 2、CsCl 型
观察给出的氯化钠晶体的结构,分析氯 化钠的化学式用NaCl表示的原因。能否 把NaCl称为分子式?
Cl-
正八面体
Na+
小结:
1、每个Na+同时吸引 6 个 Cl-,每个 Cl-同时吸引 6 个Na+,而Na+数目与Cl数目之比为1:1 化学式为 NaCl
2、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 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4 Na+, 有 4 个Cl-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 的Na+有 12 个
思考 1、每个Cs+同时吸引 8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8 个Cs+,而Cs+数目与Cl-数目之 为 1:1 化学式为 CsCl
2、根据氯化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 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1 Cs+,
此处加标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三复习
眼镜小生制作
一、离子键的形成
1、离子键的定义:使带相反电荷的 阴、
阳离子结合的相互(静电)作用
思考:这些微粒之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哪些?
静电作用指: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 间的静电引力使阴、阳离子相互吸引;阴离子 的核外电子与阳离子的核外电子之间、阴离子 的原子核与阳离子的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使 阴、阳离子相互排斥。
1. 晶格能
拆开1mol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 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 用U 表示
2:. 意义
一般而言,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 离子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硬 度越大。
3.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1) 离子电荷数的影响 2) 离子半径的影响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晶格 能越大,离子键就越强
4、哪些物质属于原子晶体? 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
5、金刚石(硅)
1)、金刚石晶体中每个 碳原子和几个碳原子相 连?形成的什么样的空 间构型? 每个碳原子周围有4个 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 构型 2)、晶体中有最小的环是什么样 的环?最小的环是六元环,但不共平面
3)、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参与了4 条C--C键的形 成,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比为 1:4/2=1:2
思考:离子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含有离子键的物质: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 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或氢氧 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3、铵根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离子)形成的盐。
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点(或×)来表示原
6、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
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键长(成键原子的核间距)
一般键长越 小 ,键能越 大 ,共价键 越 牢固 ,分子就越 稳定 。
二、共价键的特点
共价键具有: 饱和性和方向性
8、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a、电子式:
b、结构式 : H-H O=O N N
二、共价键的形成
金属 键
1、 金属晶体的特点:金属晶体是由金 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其中自由电子 并不属于某个固定的金属阳离子,而可以 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
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 的相互作用。
定义: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 相互作用。
形成: 成键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存在:金属单质和合金中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A、两原子电负性 相同或
相。近
B、一般成键原子有 未成对电子。
C、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 重叠。
2、共价键的本质
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
生重 叠 ,自旋方向 相 反的未成对电 子形成 共用电子对 ,两原子核间的电子 密度 增 加 ,体系的能量 降 低 。
认识共价键的类型
键与键
共价键的特征
极性共价键:(定义) 非极性共价键:(定义)
注意: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差别越大,共用电 子对的偏移程度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
例、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是
A.NaOH C.H2O
B.CO2 D.C2H4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
1、共价键键能定义:101kP、298K条件下,1mol 气态AB分子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的过程中所 吸收的热量,称为AB间的共价键键能。
应用: 离子键越强,其形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一、离 子 晶 体
1、定义: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2、特点:(1)、晶体不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
溶液中导电,不存在单个分子 (2)、硬度较高,密度较大, 难 压缩,难挥发,熔沸点较高。 3、哪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强碱、部分金属氧化物、绝大部分盐类。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
(1)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2)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
如:同一周期金属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单位体 积内自由电子数增加,故熔点越来越高,硬 度越来越大;同一主族金属原子半径越来越 大,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减少,故熔点越 来越低,硬度越来越小。
2、金属的特点
①常温下,单质都是固体,汞(Hg) 除外;
有 1 个Cl-
3、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
Cs+有 12 个
共 价键
一、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 的化学键。
2、成键微粒:原 子
3、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 4、成键原因:不稳定要趋于稳定;体系
能量降低
5、成键的条件: 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原子之
间且成键的原子最外层未达到饱和状态, 即成键原子有成单电子。
结论:键长越短,共价键键能越 大 ,形成的 物质越 稳定
三、原子晶体
1、定义: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 结构的晶体。如(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二氧化 硅、)
2、原子晶体的特点:硬度大、容沸点高、难于压缩、 不导电。
3、原子晶体容沸点比较规律:一般而言,原子 半径越小,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其晶体的 熔沸点就越高。如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原子: H O Cl Mg Na
离子:
Cl
2-
O
Mg 2
Na
离子化合物: Na Cl
2-
Na O Na
Cl Mg2 Cl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 形成过程
K
例: Br
2-
S K KSK
Mg Br
Br Mg2 Br
三、离子键的特征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四、离子键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