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影专业术语详解

合集下载

电影专业名词

电影专业名词

电影专业名词1. 编剧(Screenwriter):负责创作电影剧本的专业人士。

2. 导演(Director):负责指导电影的创作过程、组织演员及剧组人员的工作,并对电影的艺术创作负责的专业人士。

3. 摄影师(Cinematographer):负责电影摄影的专业人士,主要负责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拍摄角度和光线,以及进行电影拍摄。

4. 剪辑师(Editor):负责对电影的素材进行剪辑及后期制作的专业人士。

5. 音效师(Sound Designer):负责电影的音效制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录音、音效剪辑和设计等。

6. 美术指导(Art Director):负责电影美术设计及场景布置的专业人士。

7. 服装设计师(Costume Designer):负责电影角色服装设计的专业人士。

8. 化妆师(Makeup Artist):负责电影角色化妆的专业人士。

9. 配乐师(Composer):负责电影配乐的专业人士。

10. 制片人(Producer):负责筹划和组织电影制作全过程的专业人士。

11. 录音师(Sound Mixer):负责电影录音的专业人士,包括现场录音和后期混音等。

12. 特效师(Visual Effects Artist):负责电影特效制作的专业人士,包括动画、合成等。

13. 动画师(Animator):负责电影动画制作的专业人士。

14. 声优(Voice Actor):为电影角色配音的专业人士。

15. 理论研究(Film Theory):电影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影语言、电影史、电影审美等方面的研究。

16. 影评人(Film Critic):对电影进行评价和评论的专业人士。

17. 电影编舞师(Choreographer):负责电影舞蹈编排的专业人士。

18. 副导演(Assistant Director):协助导演进行电影拍摄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场景、演员等工作的专业人士。

19. 片场灯光师(Gaffer):负责电影拍摄现场的灯光布置的专业人士。

电影艺术专业术语

电影艺术专业术语

词汇、语法、修辞
构成蒙太奇: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色彩与色彩
光、色彩、构图
镜头、画面
声音
运光:顺光、逆光、顶光、副光(补助光、辅助光)、眼神光、自然效果光、戏剧效果光、散射光(软光)
色彩:无彩系(黑、白、灰、金、银)
三原色(红、黄、蓝)
暖色(红、橙、黄)
冷色(绿、蓝)
紫色:冷暖兼备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即色彩的反光率(高明度、低明度)
色彩之间的蒙太奇:
黑色:大礼服、丧服
绿色:青春、暴力
蓝色:和平安宁、冷酷无情
红色:光明、血腥
白色:纯洁、死亡
色彩的主要功能:
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表达人物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
渲染特定的环境与气氛
构成作品的总体基调
创造作品的象征意味
构图:
绘画构图: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后景)摄影构图
设计构图。

电影专业术语一览表

电影专业术语一览表

1. 蒙太奇:源自法语词“montage”,指的是将各种不同的镜头剪辑在一起以产生新的意义或感觉的技术。

这个术语是苏联电影理论家谢尔盖·爱森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2. 长镜头:一种拍摄技术,其中的特点是镜头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没有剪辑。

这种技术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多的环境细节,也能增强情节的连续性和紧张感。

3. 场面调度:也称为场面布置或导演调度,是指在拍摄过程中,对演员、道具、场景等元素进行组织和布置的过程,以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

4. 音响蒙太奇:是指通过声音的剪辑和重组,产生新的听觉体验。

这可能包括对话、背景音乐、环境声音等。

5. 对比蒙太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蒙太奇,其中两个或更多的镜头被剪辑在一起,强调他们之间的对比或差异。

6. 平行蒙太奇:在这种蒙太奇中,两个或更多的故事线并行展开,但最终可能会在某个点交汇。

7. 隐喻蒙太奇:在这种蒙太奇中,镜头之间的关联可能不那么明显,需要观众通过联想或解读来理解他们之间的隐喻关系。

8. 交叉蒙太奇:是平行蒙太奇的一种,通常用于展现两个或更多事件的发生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9. 最后一分钟营救:这通常指的是电影或电视剧中常见的情节,就在主角似乎要失败或遇到危险时,通常会有一个转机或者援救,使得情况有所好转。

这种技巧常常被用来增加紧张感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下是你所提到的电影术语的解释:1. 累积剪辑:一种剪辑方式,通过将多个相似的镜头或情节串联在一起,以强化或强调某种情绪或概念。

2. 无缝隙剪辑:剪辑手法,旨在使镜头切换时尽可能不被观众察觉,以保持故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3. 广角镜头、长焦镜头、景深镜头:广角镜头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长焦镜头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产生压缩空间的效果;景深镜头则关注于画面中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清晰度。

4. 正反打镜头,过肩拍:正反打镜头是指剪辑中交替出现的两个镜头,通常是对话中的两个人;过肩拍是指摄影机从一位角色的肩膀或头部旁边拍摄另一位角色的镜头。

电影相关的名词解释

电影相关的名词解释

电影相关的名词解释电影相关名词解释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和艺术表达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电影的相关名词,我们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

本文将对一些与电影相关的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艺术世界。

1. 导演(Director):导演是电影的创作者之一,负责整个电影的策划和指导。

他们决定演员的表演方式,场景的布置,音乐的运用等等。

导演所负责的创作部分,使他们成为电影艺术中的重要角色。

2. 编剧(Screenwriter):编剧是电影的故事创作者和文字创作者,他们负责构思电影的故事情节、对话以及角色的发展。

电影的叙述和情节都是通过编剧的文字来实现的。

3. 摄影师(Cinematographer):摄影师是拍摄电影所负责的人员,他们利用相机、电灯等工具将导演创造的画面效果变成现实。

他们通过运用不同的光线和摄影技巧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风格。

4. 剪辑师(Editor):剪辑师是负责剪辑电影的人员,他们将导演和摄影师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编辑,创造出电影的时间流程和情节的连贯性。

剪辑师通过将不同场景相互连接,表现出电影的戏剧性和节奏感。

5. 音乐监制(Music Supervisor):音乐监制是负责选择、安排电影音乐的人员。

他们与导演合作,根据电影的氛围和情感,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电影的背景音乐或配乐。

音乐监制起到了强化电影情感和氛围的重要作用。

6. 特效(Special Effects):特效是指在电影中运用的特殊效果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合成图像或其他技术手段来实现观众所看到的虚构场景。

特效可以创造出现实所无法呈现的想象世界。

7. 影评(Film Criticism):影评是对电影进行评价和评论的一种文体,通过对电影剧情、表演、导演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为观众提供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参考。

8. 独立电影(Independent Film):独立电影是指由独立制片人、导演或小型制片公司制作的电影。

电影专业术语都有哪些?

电影专业术语都有哪些?

电影专业术语都有哪些?第一节镜头与画面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美]梭罗门、[法]麦茨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

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

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

1、镜头的距离远景。

远距离,大视野。

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全景。

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

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

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

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

突出与强化作用。

2、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跟3、镜头的角度平拍、俯拍、仰拍4、镜头的视点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5、镜头的焦距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第二节蒙太奇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组装、装配、构成。

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

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

”——普多夫金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

连接的手法技巧: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意义。

创造时空、运动和节奏——自由的虚拟的时空。

蒙太奇运动。

画面节奏与叙事节奏。

镜头组合时间长度、运动速度、幅度和强度。

二、蒙太奇的分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1、叙事蒙太奇顺接式: A、B、C……平行式:A123、B123、A345、B345……交叉式:A1、B1、A2、B2……颠倒式(或插入式):Z、A、B、C……;或A、X、B、C、D、X、F……2、表现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思想蒙太奇3、修饰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类比蒙太奇、排比蒙太奇第三节巴赞长镜头理论长镜头概念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的美学特点:叙述的完整性、真实性;表意的丰富性;画面的开放性。

电影解说术语

电影解说术语

电影解说术语
电影解说术语是指用来描述和解释电影内容、场景和技术手法的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影解说术语:
1. 镜头:指电影镜头的视角和构图。

如全景镜头、特写镜头等。

2. 剪辑:指将不同镜头或场景进行剪切和组合的技术。

如跳切剪辑、融合剪辑等。

3. 特效:指在电影中使用的视觉和声效处理技术,用于创造虚拟的场景和现象。

如CGI特效、爆炸特效等。

4. 剧情:指电影的故事情节和发展。

如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

5. 影片风格:指电影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

如黑色电影、实验电影等。

6. 导演手法:指导演在电影创作中采用的独特技法和表现手段。

如快速剪辑、镜头运动等。

7. 声效:指通过音响技术制作的电影音效。

如背景音乐、配乐、环境声等。

8. 摄影:指电影摄像技术和摄影技巧。

如镜头运动、光影处理等。

9. 配乐:指为电影制作的原创音乐或已有音乐的选取和运用。

10. 插叙:指电影中通过旁白或文字展示来说明情节的手法。

11. 惊悚:指一种以制造紧张、恐怖和不安为目的的电影类型。

12. 喜剧:指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主要手法的电影类型。

13. 动作:指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动作演员表演为主要特点的
电影类型。

14. 科幻:指以科学和未来科技为背景的电影类型。

15. 纪录片:指以真实事件、人物和事实为素材的电影类型。

这些术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影作品,也是电影评论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电影鉴赏术语整理

电影鉴赏术语整理

电影鉴赏术语整理
1. 摄影术语
- 镜头:摄影机拍摄画面的视野范围。

- 镜头焦距:表达影像中主体与摄影机的距离感。

- 光影:通过灯光与阴影的运用,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 剪辑:将多个画面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组合和调整。

- 色彩:影片中使用的色调和色彩搭配。

2. 导演术语
- 导演手法:影片中导演采用的独特技巧和方法。

- 镜头语言:导演通过摄影技巧传达情感和主题。

- 剧情结构:影片的故事架构和情节发展。

- 视觉风格:导演对画面美学的独特追求和展现。

- 音乐选用:影片中音乐的选择和运用。

3. 剧本术语
- 情节: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发展。

- 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开端:影片开头的情节展示和引入。

- 结局:影片的最后情节和故事解决方式。

- 过渡:情节之间的衔接和转场。

4. 演员表演术语
- 演技: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技巧和能力。

- 表情:演员通过面部表情传达角色的情感。

- 肢体语言:演员通过身体动作传达角色特点和情感。

- 口型:演员嘴唇的动作和发声配合。

- 表演风格:演员在表演中展现的独特方式和个性。

5. 特效术语
- CGI:电脑生成图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创造的特效画面。

- 插画:在特效中运用的手绘画面或图像。

- 剧组幕后:特效制作的团队和过程。

- 物理特效:通过物体和力学原理创造的特效效果。

- 绿幕:在拍摄中使用的特殊背景,便于后期特效处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影鉴赏术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影行业的专业词汇

电影行业的专业词汇

电影行业的专业词汇电影行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技术的领域,其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电影制作过程、角色和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影行业专业词汇,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

一、制片1. 制片人/制作人(Producer)- 负责电影制作的所有方面,包括筹资、预算、选角、剧本开发和制片团队的组建。

2. 执行制片人(Executive Producer)- 提供资金和资源给制片人,并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提供支持。

3. 导演(Director)- 负责指导演员和团队,实现剧本的视觉呈现,并负责整个电影的创意和表现。

4. 编剧(Screenwriter)- 负责创作和编写电影剧本,包括对故事情节、对话和人物的发展进行规划。

5. 剪接师(Editor)- 负责将拍摄的各个镜头剪辑成一个完整的电影,同时也对音频和特效进行处理。

二、演员1. 主演(Lead Actor/Actress)- 在电影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

2. 配角(Supporting Actor/Actress)- 在电影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演员,通常与主演共同支持故事情节的发展。

3. 群演(Extra)- 在电影中扮演非主要角色,通常出现在背景或人群场景中。

4. 演员(Actor/Actress)- 所有参与电影表演的人员,无论他们扮演的是主角还是配角。

5. 替身(Stunt Double)- 代替演员进行危险或特殊动作场景的表演,保证演员的安全。

三、技术1. 摄影师/导演摄影(Cinematographer/Director of Photography)- 负责控制摄影机和图像的整体创作,包括灯光、摄影机位置和视觉效果等。

2. 录音师(Sound Recordist)- 负责录制电影中的声音和音效,确保声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3. 美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er)- 负责电影的视觉设计和艺术指导,包括场景搭建、服装、道具和特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电影节奏的加快,今已较少采用。
导演 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 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 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 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 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 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导演的再创 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 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 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 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 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 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 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 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 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 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 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 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
化装师 影片的重要创作人员之一。化 装师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美学素养、绘 画基础、历史知识和观察、分析生活的能 力,能够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化装技法和技 巧,带领和指导助手完成影片所规定的化 装任务。化装师根据影片总体造型设计的 要求和演员形貌的特点,设计角色的化装 造型,指导制作各种化装造型所需要的零 配件,完成全片人物的试装和定型。在拍 摄过程中,化装师负责保持人物造型的连 贯性,并随着人物性格、情绪、年龄、境 遇等因素的变化,予以相应的修改,以保 持角色外部形象的真实感。
淡入淡出 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 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 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 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 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 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 一种完整的段落感。随
音画平行 也称“音画并行”。影片音画 关系的一种。指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 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 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 步。其基本特点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 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 音乐都属于音画平行的音乐。
音画同步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 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常用于 动画影片。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狄斯 尼(WaltDisney,1901-1966)在他所导演 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运用音画同步的艺
摄影师 摄制组的主要创作成员之一。 负责运用摄影器材和造型手段,将电影场 面艺术地记录于胶片,完成体现导演创作 设计的银幕造型任务。在摄制组中,一般 由摄影、照明人员组成摄影小组,摄影师 作为摄影创作和技术处理的负责人,领导 摄影小组工作。某些摄制组设总摄影师, 摄影师则在其领导下,作为执行摄影,负 责具体创作和技术工作。按照片种的不同,
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 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 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 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 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 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 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 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 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 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 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 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 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 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 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 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 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
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 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 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 奇”。 社会片 以当代社会问题为题材的影 片。在暴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方面起过积 极作用,如30年代初期好莱坞摄制的影片 《亡命者》、《辛辛监狱二万年》等。70 年代,日本青少年犯罪案件急剧上升、形 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有以此为题材摄 制的影片《绞杀》、《青春残酷物语》、 《儿子啊》等。80年代,中国也摄制一些 对青少年具有教育作用的社会片,如《陌 生的朋友》、《少年犯》等。
外景 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 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 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浓
厚的生活气息,有利于表现地方色彩或民 族特色。外景由美术师根据影片情节的需 要事先选定,并可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对 实景作一定的加工,使之具有典型特征和 时代气息。
性格演员 能够塑造多种人物形象的演 员。这类演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戏路较 宽,擅长通过独特的表演进行银幕形象的 再创造,塑造出的角色不同于演员自己, 不同于自己扮演过的其他人物形象,也不 同于其他演员扮演过的同一人物形象,同 时每一个形象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电影专业术语详解(2)
先期录音 也称“前期录音”。影片制作 中先录音后拍摄画面的一种摄制方式。多 用于有大量唱词和音乐的戏曲片和音乐歌 舞片,即在影片画面拍摄前,先将影片中 的唱词和乐曲录制成声带,然后由演员在 拍摄相应画面时,合着声带还音进行表演。
场记 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 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 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 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 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 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 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 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 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 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 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
音乐片 以音乐生活为题材或音乐在其 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影片。一般以音乐家、 歌唱家和乐师的事迹为描写对象。音乐片 中的音乐作为主要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 直接由影片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绝大部分 都是非阐释性的。电影史上最早的音乐片 是美国华纳影片公司1927年摄制的《爵士 歌王》。中国影片《海上生明月》也属音 乐片。
术处理。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米老 鼠音乐”。也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 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有 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 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 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 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 更加雄壮和紧张。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 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 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
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 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 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 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 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 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 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 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 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 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 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 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 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 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 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 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 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 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
连台本片 以舞台演出的连台本戏为基 础,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摄制而成的一种 系列影片。这种影片每集相对独立,可单 独放映,各集故事连贯,聚之成部。在中 国二、三十年代,某些制片商为牟取厚利, 曾竞相拍摄,但内容多不足取,如《火烧
红莲寺》等。
美术师 旧称“布景师”、“美工师”。影 片造型设计的主要创作人员。美术师的工 作,从研究剧本开始,由分析人物入手, 根据剧情和剧本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 验和资料积累,进行影片的造型设计。即 以化装、服装、布景、道具等造型手段创 造剧中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影片的空间环境 ——符合人物规定情境、具有时代感和地 域特点、并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较多动作支 点、有利于场面调度和拍摄的艺术空间。 美术师应具有较高的文艺素养和绘画造型 能力,并能熟练掌握影片视觉体现的特有 规律;应善于组织和指导有关美术造型部 门的工作,以努力体现总体设计意图。
译制片 又称“翻译片”。把原版影片(多 为外国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 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 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另一种 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片画 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肖的语调、口
型,录成一条对白声带;然后与原版片的 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成为一条完整的 译制声带,用以印制供放映用的拷贝。将 本国影片从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译成 另一种民族语言(或方言)的影片,也称 译制片。
成片制作阶段的总称。摄制组在完成对白 双片,并经审查通过后,即进入后期制作 阶段,其中混录双片制作包括配录效果、 音乐和混合录音;完成片制作阶段包括洗 印部门底片剪接(通称“套底”)、配光和 冲洗光学混合声底,以及印出原底校正拷 贝和标准拷贝。
化入化出 也称“溶出溶入”、“溶变”, 或简称“化”、“溶”。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 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 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 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 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 “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 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 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 意。根据内容、节奏的需要,“化”的时间 可长可短,一般在1-3秒之间。
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 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 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后期合成 泛指除“现场合成摄影”以 外,需要经过后续加工才得以完成的电影 特技方法。参见“合成摄影”。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 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 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 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 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 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 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影机取俯角拍摄时, 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 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 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 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后期制作阶段 混录双片制作阶段和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