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统治》ppt历史部编版2

合集下载

《明朝的统治》课件 2022年部编版历史 (2)

《明朝的统治》课件 2022年部编版历史 (2)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4.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 股文。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D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5.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有( D )
1.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
是( D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2016·江苏南京模拟)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
参见明太祖,应去( A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 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D )
知识点1 朱元璋强化皇权 【例1】(2016·江苏泰州)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 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改制后与改制前相比最明显的变化 是缺少了丞相,而废除丞相是在明太祖时期。故答案是D。 答案:__D__
知识点2 八股取士 【例2】(2016·陕西模拟)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 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解析: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都是加强思想统一的表 现,用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答案:__D__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 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 ,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新科进士”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安每旦然入朝朝,中必与坐妻,子诀别, 却知天下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 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 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不入啊。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 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 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 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 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 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 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 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 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 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卫明官)皇(成侍祖帝卫)设安; 东然厂朝(中宦 坐, 却知
二、朱元璋强化皇
设厂卫特权务机 宦官专

魏 魏忠权贤自称九
忠 贤
千岁,阉党遍
布全国,权势
达到顶峰。
明朝时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但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 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种文章完全 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束缚了 读书人的思想。顾炎武讥之曰: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文体 不限制 八股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考取 后
第。
功人
名讽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的 刺
文章,
人明 说朝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 : 以

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八
就叫他骗得高官,
八股取士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
人教版七年级
下温册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 面试考生
宋朝发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 展 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第三篇章 簇锦团花观经济
下面是某电视剧一个场景,这个场 景在当时能出现吗?
• 唐太宗宴请群臣时,为了展示他的节俭一 面,给每位大臣的盛放食物的盘子里放二 个煮熟的玉米和一些花生
板书设计
布政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
群臣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都指挥使 司
明朝经济的 发展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2)手工业:①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② 苏是州明代
的丝中织心业;③
景是德全镇
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 青花畅瓷销海内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丝 织 品 山 茶 禽 鸟 图
重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
2020/10/18
一、明朝的建立
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 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 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自主学习完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元朝灭亡的时间: 1368年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举子看榜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 统治》 课件(共 25张PP T)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
2020/10/318、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 目的: 监视官民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特务统治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集中的突出表现。
景德镇
2020/10/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6张PPT)

(2)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秦始皇
明太祖
创立
废相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 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 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 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 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 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花 生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手 工 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缓 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说明皇帝依靠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八股取士扼杀了 士人思想的进步,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预示着封 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渐趋衰落,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 了危机,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
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示相”的
目的是 A.精简官僚机构B.扩大统治基础
D
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君主专制
4.(2022年山东泰安)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C
A. 开创科举制度 B. 设御史台
C. 设立三司
D. 设立军机处
探究:说一说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秦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 化,相权在逐渐削弱,直至废除 。
明朝



秦汉 独 相
唐宋 群 相
明清 废相
君权战胜相权,中央集权的加强!相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被君权肢解,由秦汉时的丞相,到唐 时丞相权力被肢解成三份——中书门下尚书,而在此过程中,三省的长官由于权力过大,而又常 常虚位,到了宋,丞相权力再次被瓜分,中央在三省外设枢密院,三省长官从唐末开始,到宋为止, 基本变城了名誉官职,而其副官则成为名副其实的丞相.到明代,丞相制度被完全废除.
材料一:元朝末年,社会上流传的一首《醉太平小令》所描写的那样: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 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 哉可怜!” 材料二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 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 迅速贬值。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 灾。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 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1351年5月,韩山童、 刘福通起义,号称“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徐寿辉、郭子兴、 孙德崖、朱重八等紧随起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建立明 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 浮动,我当如 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自主学习二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增强。
分组(中 央、地方、 军事、特 务)讨论 朱元璋强 化皇权的 措施。
明朝机构设置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 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相权的职责
答案: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
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
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皇都积胜图
首都 过程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明 朝 的 统 治
地方
治国
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朱元璋像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吏户礼兵 刑 部部部部 部
设三司
布 按都
政 司
察 司

( ((
工 部
君 主 专 制 大 为 加 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 响 : 皇 权 高 度 集 中 ,
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民 刑军
——《元史·百官志》
政 狱政 ) ))
二、皇权强化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 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朱元璋《皇明祖训》
1.政治方面: 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吏户 礼 兵 刑工
思考:丞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秦朝
皇帝
皇帝
中央: 中书省:丞相
中央:
吏户礼兵 刑 工 部部部部 部 部
地方:
地方: 行中书省(行省)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人物:朱元璋(明太祖)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明朝皇权强化的措施
明成祖设内阁
目的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① 全面改革
官制
中央 地方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2.军事方面: 3.设特务机构 :
4.思想方面:
2.军事方面: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 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二、皇权强化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
(1)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2)答题观点: 朱熹《四书集注》 (3)答题格式: 八股文 (4)影响: 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与 进步。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9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明清 472(件) 19 4﹪
----(清)徐大椿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9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 (共29张PPT)人教版部编版
2.军事方面: 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 3.设特务机构 :
4.思想方面: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 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 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 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 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 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特点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 影响 工具;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
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1.政治方面:
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皇帝
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务)
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侍卫亲军),
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宦官)。
①目的: 监视官民。 ②职责: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③地位: 东厂与锦衣卫被合称为“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只对皇帝负责。 ④影响: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权强化的重要表现。
二、皇权强化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1)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 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长官均由中央任命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措施
② 八股取士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 (1)考试内容: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概况 (2)答题要求: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3)答卷格式——八股文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 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 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 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 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 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元朝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
臣,目位的高:权防重止,朝因臣是专百权官,之以首,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一人之加下强,皇万权人,之巩上固,统治擅自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 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
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 时劾奏,处以重刑。”
朝代
隋朝 唐朝 宋朝
贡献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1.政治方面:(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2.军事方面: 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 3.设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
4.思想方面:
朱元璋强化皇权 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
(1)考试内容: 《四书》《五经》 (2)答题观点: 《四书集注》 (3)答题格式: 八股文 (4)影响: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末学者)顾炎武
扼杀了读书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年代
世界主要 科技发明
中 占百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 国 分比 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
汉代 隋唐 宋元
45(件) 45(件) 67(件)
28 62﹪ 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 32 71﹪ ‘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 38 57﹪ 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