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得体常用词语讲课教案
语言的得体教案(共五则范文)

语言的得体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语言的得体教案语言的得体授课人谭俊敏一.考纲考点解读金太阳页二.情景导入:(一)1、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2、花炮生产车间:严禁吸烟!3、澡堂门口:谢绝参观4、医院门口:宾至如归。
5、火葬场门口:把经济搞上去,把人口降下来。
(二)某饭店,老先生生日宴会。
老友热情地点歌祝贺。
掌声响过,歌声骤起,“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顿时主人容颜大变!尽管及时制止了乐曲继续演奏,但是,整个现场的气氛已十分尴尬。
哪里不得体呢?为什么呢?三.得体的原则;金太阳页1.注意交际场合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
这里主要说氛围。
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朋友的公司要招聘一名文秘人员。
广告一出,应者如云。
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
”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如此戏语,令主考官哭笑不得。
哪里不得体?为什么?金太阳页第小题2.注意交际对象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
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
当然,注意交际对象,首先应尊重对方。
在一次修辞学的年会上,主要负责人是位老前辈,他是这样开场的:“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耍,我老猴肯定耍得不如你们好,但总得带个头吧!”大家听了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某中年同志也上台说:“我是个中猴,老猴耍完了,也该我这个中猴耍一耍了,我耍完了,再请老猴指正,小猴耍。
”大家听了很反感。
为什么两人前后的说法基本一致而效果相反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不超过40字)老前辈是自谦,符合特定身份、场合;中年同志称老同志“老猴”不够尊重金太阳页第6小题3.注意交际目的语言表达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案例,用于教学示例和分析。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和感悟,总言表达的技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进行沟通,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并讨论为何如此。
2. 角色扮演:设计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特定情境下使用得体的语言。
3.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语言表达,增加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得体 教案

得体教案教案: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得体”一词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提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得体”一词的理解。
2. 学生在实践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3. 小组讨论材料。
4. 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对“得体”一词进行联想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得体”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展示PPT,解释和讲解“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Step 2:学习表达技巧(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如使用礼貌词语、使用适当的语气和语调等。
2. 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和讨论一些场景,例如面对上级、面对老师等,应该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讨论主题,例如“你对学校餐厅的改造有什么建议?”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小组发言,鼓励学生使用恰当的表达技巧。
Step 4:小组发言(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表达小组的观点和建议。
2.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发言完之后进行补充和提问,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Step 5:听力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2. 将一段英文对话录音播放给学生听,然后要求学生听后依次表达自己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
Step 6: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和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教学内容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观点”或者其他符合教学目标的题目。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或者想象,表达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看法和观点。
《语言表达之得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1《语言表达之得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得体语言,能够正确识别得体语言和不得体语言;(2) 掌握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能够从语言运用、社交礼仪和文化认知等方面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文本、词汇搭配、对话讨论、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相互理解,了解文化差异,遵循语言的规范和礼仪,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什么是得体语言2. 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4. 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表达5. 社交礼仪及文化认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得体语言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的得体语言;(3) 掌握语言运用中的得体表达。
2. 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在实际的交际场合中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得体性;(2)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四、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情况,帮助学生意识到得体语言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2. 教学过程:(1) 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互动: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得体语言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 语言模仿实践:通过模仿范文、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体验语言的得体性;(3) 文化认知拓展:通过互动游戏、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3. 教学总结: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评估1. 考勤和答题:教师可以采用考勤和答题的方式,以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人教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得体”的定义和原则。
2. 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达要求。
3. 不同对象的语言表达策略。
4. 不同目的的语言表达技巧。
5. 实际操作练习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引发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的思考。
2. 讲解概念:讲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定义和原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的语言表达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得体语言。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案例中的得体语言表达。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语言表达“得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技巧。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的进步,鼓励他们主动反思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实践练习题目。
4. 学生作业和练习材料。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提供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练习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对话,提高他们在特定场合下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 反馈与激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积极改正错误,并在课堂上表扬使用得体语言表达的学生。
七、教学实践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得体语言表达的看法和经验。
2.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帮助。
初中语言得体教案

初中语言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得体的概念,认识到语言得体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得体技巧,使他们在日常交往中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
二、教学内容:1. 语言得体的定义与重要性2. 语言得体的基本原则3. 语言得体的技巧与方法4. 实际操作与演练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得体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语言得体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得体语言。
3. 讲解语言得体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文明礼貌、适度的赞美与批评等。
4. 教授语言得体的技巧与方法:如何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5.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语言得体与失当的例子,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运用得体语言。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体语言的经验与感悟。
7. 实际操作与演练: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练习,运用得体语言进行沟通。
8.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语言得体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言得体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学生在实际操作与演练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实例材料: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实例。
2. 教材:有关语言得体的教材或参考书。
3. 网络资源:有关语言得体的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得体语言。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用得体语言与学生交流。
3.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运用得体语言。
5.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得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的日常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言要得体教案

初中语言要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得体的概念,知道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文明、礼貌、谦逊、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语言得体的概念与重要性2. 文明用语的分类及运用3. 日常交流中的语言得体技巧4. 情景演练与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言得体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3. 分类示例:列举文明用语的分类,如问候语、感谢语、道歉语等,并给出具体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
4. 技巧讲解:讲解日常交流中的语言得体技巧,如倾听、尊重、换位思考等,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情景演练:设计不同场景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练,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演练过程中的收获,总结语言得体的要点,并引导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了解他们对语言得体的认识。
2. 情景演练:评价学生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文明、礼貌。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语言得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语言得体的重要性。
2. 运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注重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典型的语言得体与失礼的案例。
2. 情景剧本:编写不同场景的语言交流情境,供学生演练。
3. 评价量表:制定评价学生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的标准。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

高考语言表达“得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得体”在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谦辞、敬辞、口语和书面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谦辞与敬辞:介绍谦辞和敬辞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口语与书面语: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掌握在不同场合恰当运用。
3. 得体原则:讲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如礼貌、尊重、分寸等。
4. 实际演练: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得体语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谦辞、敬辞、口语、书面语和得体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表达得体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际。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谦辞和敬辞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掌握在不同场合恰当运用。
3. 第三课时:讲解语言表达得体的原则,如礼貌、尊重、分寸等。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得体语言。
5. 第五课时:角色扮演,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模拟运用得体语言进行交际。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谦辞、敬辞、口语、书面语和得体原则的要点。
2. 收集生活中的得体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病例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际演练:评价学生在模拟交际中的语言表达得体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得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案例库:收集各类典型的语言表达得体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眼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角色扮演。
八、教学拓展1. 举办语言表达得体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得体常用词语
(1)掌握尊称、敬词
称呼对方亲属,要加“令”:令尊、令堂、令郎、令嫒……
对方比自己年长,称对方或对方的亲属,要加“尊”:尊驾、尊兄……
对方比自己年龄小或辈分低,要加“贤”:贤弟、贤侄……
常见敬词有:“贵”(贵姓、贵庚、贵厂、贵校),“大”(大作),“高”(高见),“尊”(尊姓),“光”(光临),“拜”(拜托),“赐”(赐教),“雅”(雅正),“惠”(惠顾),“鼎”(鼎力),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请人指点说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解答说求教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归还原物说奉还
好久不见说久违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给方便说借光向人祝贺说恭喜
赞人见解说高见贵客来临说光临
等候客人说恭候对方来信说惠书
(2)掌握谦称、谦词
对别人称自己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等;
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谦词还有“小”(小女),“愚”(愚见),“拙”(拙见、拙荆),“鄙”(鄙人),“寒”(寒舍)等。
(3)掌握一些表示亲戚关系的称谓
泰山、连襟、妯娌、伉俪、手足……
一、客套话
1.“费神”“费心”意思是耗费心神、精神,多用于请托或致谢时。
2.“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时。
3.“久仰”意思是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见面时;
“久违”意思是好久不见,用于久别后相见。
4.“留步”用于主人送客人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5.“屈就”用于请求别人担任职务;
“屈尊”意思是降低身份俯就。
6.“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7.“失敬”向对方表示歉意,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不能陪伴对方;“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
8.“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9.“心领”用于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
10.“幸会”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
二、敬辞
1、令: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亲”、“令侄”
2、拜: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拜访”、“拜识”、“拜辞”、“拜贺”
3、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惠临”、“惠顾”、“惠允”、“惠赠”
4、垂: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垂爱”(多用于书信)、“垂青”、“垂青”、“垂询”、“垂念”
5、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贵干”、“贵庚”、“贵子”、“贵恙”、“贵校”
6、高:别人的事物。
“高见”、“高寿”、“高就”、“高足”、“高论”
7、屈:屈驾(邀请人)、屈就(请人担任职务)、屈居(居于较低职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8、光: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光临、光顾
9、华:对方的有关事物。
华诞、华室、华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10、雅:对方的情意或举动。
雅教、雅意、雅正(指正批评)
11、贤:用于平辈或晚辈。
贤弟、贤侄、贤契(弟子或朋友子侄辈)
12、芳:芳邻、芳名 13、玉:玉照、玉成
14.宝:用于称呼对方的店铺等。
“宝地”,用于称对方所在的地方;“宝号”,用于称呼对方的店铺或名字。
15.大:用于称呼和对方有关的事物。
“大驾”,用于称呼对方;“大作”,用于称对方的著作;“大名”,用于称呼对方的盛名。
16.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奉告”,用于表示(把事情)告诉对方;“奉还”,用于表示(把东西)归还对方;“奉陪”,用于表示陪伴对方。
17.敬: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时,“敬告”,用于表示告诉(别人);“敬贺”,用于表示祝贺;“敬候”,用于表示等待;“敬请”,用于表示请别人做事。
另有鼎力、足下、包涵、斧正(请人改文章)、指正、府上、赐教等。
三、谦辞
1.“敝”用于称呼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敝处”,“敝校”。
2.“薄”用于称呼和自己有关的事物:“薄酒”,意思是味淡的酒,常用于待客时;“薄礼”,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面子。
3.“刍”用于称呼自己的见解等:“刍议”用于称自己的议论。
4.“过”用于评价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过奖”,“过誉”。
5.“家”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慈”“家母”,用于称自己的母亲;“家严”“家父”,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兄”,用于称自己的哥哥。
6.“老”用于(年老的人)称呼和自己有关的事物:“老脸”,“老朽”“老身”。
7.“小”用于称呼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儿”、“小女”、“小店”。
小弟”用于男性朋友或熟人之间称自己。
8.“拙”称呼自己的文章、见解等:“拙笔”用于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见”,用于称自己的见解;“拙著”,用于称自己的著作。
9.“献丑”常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能力不济却敢于表现。
10.“冒昧”表示(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
11.“见笑”表示(自己的言行)被人笑话。
12.“不敢当” 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