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

合集下载

论述微生物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论述微生物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论述微生物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茶叶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发酵、风味形成、保鲜等过程。

以下是对微生物在茶叶加工中应用的论述。

1. 发酵:茶叶的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

在黑茶、普洱茶等发酵茶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主要是真菌)通过发酵代谢产生的酶活化茶叶内的酚类物质,使其发生氧化反应,进而改变茶叶的气味、色泽、口感等特征。

2. 风味形成:部分微生物可以产生特殊的风味物质,如腥味、酒香等,从而为茶叶赋予不同的香气。

例如,在铁观音等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酶可以将茶叶内的多酚氧化成醛类物质,使其散发出特有的果香味。

3. 保鲜:微生物可以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延长茶叶的保鲜期。

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炒青时的高温可以杀死茶叶内的细菌,防止其腐败。

而在普洱茶的制作中,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会优先繁殖,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繁殖。

4. 降低咖啡因含量:咖啡因是茶叶中的一种物质,有些人对咖啡因敏感。

某些微生物可以降解茶叶中的咖啡因,减少茶叶的咖啡因含量,从而制作出低咖啡因的茶叶产品。

5. 促进茶叶中营养物质的释放:微生物可以分解茶叶中的多糖等复杂物质,使其转化为易被人体吸收的低分子物质,提高茶叶的营养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条件和操作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

加强对微生物活性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茶叶加工工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茶叶的香气 还原态 硫化物

茶叶的香气 还原态 硫化物

茶叶的香气还原态硫化物茶叶的香气是茶叶中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它是由茶叶中的硫化物所散发出来的。

硫化物是一类化合物,其中包含硫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在茶叶中,硫化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赋予茶叶独特的香气,还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产生影响。

茶叶中的硫化物主要来源于茶叶中的硫氨酸、半胱氨酸等硫氨基酸。

这些硫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酶促反应,生成硫化物。

同时,茶叶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代谢作用产生硫化物。

不同种类的茶叶中的硫化物含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这也是茶叶香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叶中的硫化物主要有硫化氢、二硫化碳、硫醇等。

这些硫化物具有强烈的气味,能够赋予茶叶特殊的香气。

硫化氢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够赋予茶叶一种类似于烟火的独特香气。

而二硫化碳则具有一种类似于硫磺的气味,能够给茶叶带来一种独特而浓郁的香气。

硫醇是一种含有硫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它能够给茶叶带来一种类似于水果或花香的香气。

茶叶中的硫化物不仅能够赋予茶叶独特的香气,还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产生影响。

一方面,硫化物的存在能够增加茶叶的风味和口感,使茶叶更加香醇和丰富。

另一方面,茶叶中的硫化物含量过高或者种类不当,可能会给茶叶带来异味或者降低茶叶的品质。

因此,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合理控制茶叶中的硫化物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影响茶叶中硫化物的含量和种类。

例如,发酵茶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硫化物的形成和转化。

绿茶的制作过程中,则需要通过高温杀青等处理方法来保持茶叶中硫化物的原始状态。

不同种类的茶叶根据其特点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茶叶中的硫化物含量和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茶叶中的硫化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硫化物赋予茶叶独特的香气,同时也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产生影响。

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合理控制茶叶中硫化物的含量和种类,可以保证茶叶的香气和品质。

因此,对于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了解茶叶中的硫化物含量和种类,对于选择和鉴赏茶叶都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香气成分

茶叶香气成分

茶叶香气成分
茶叶香气成分是指茶叶中负责产生香气的化学物质。

茶叶中的香气成分种类繁多,包括挥发性芳香物质、芳香醇、酯类、醛类、酮类、酚类等。

挥发性芳香物质是茶叶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可以在茶叶中挥发出来,产生浓郁的香气。

常见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有茉莉花醇、玫瑰酯、乙酰基吲哚、香叶醇等。

芳香醇是一种具有强烈芳香的醇类物质,常见的有香兰素、桃金娘醇、茉莉醇等。

在茶叶中,芳香醇的含量较低,但是它们不仅能够产生独特的香气,还能够提高茶叶的滋味。

酯类是一类具有芳香的酯基的物质,常见的有香桂酸异丁酯、香兰素乙酸酯、丁酸乙酯等。

酯类对茶叶香气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增强茶叶的甜味和滋味。

除了以上三类成分,茶叶中的醛类、酮类、酚类等也都对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产生影响。

茶叶中的香气成分数量和种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茶叶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加工工艺等。

- 1 -。

从茶叶提取茶香味的原理

从茶叶提取茶香味的原理

从茶叶提取茶香味的原理茶叶提取茶香味的原理涉及到茶叶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茶香味的形成主要与茶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有关,这些化合物在加工和冲泡茶叶的过程中被释放出来。

茶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醛类物质、酮类物质、酯类物质、苯乙醇类物质、气味酮类物质等。

这些化合物往往存在于茶叶的叶片中的特殊结构中,如茶叶的细胞结构、茶叶表皮的细胞壁、茶叶中的绒毛、茶叶中的茶碱结晶等。

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这些化合物会与氧气、水分、酶、细菌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挥发、氧化、还原、酯化等反应,产生丰富的茶香味。

首先,茶叶采摘后,经过加工处理。

一般来说,茶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过程。

其中,萎凋过程是茶叶加工的第一步,也是茶叶提取茶香味的重要环节。

在萎凋过程中,茶叶的细胞壁破裂,细胞液中的酶与叶片内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引发一系列化学变化。

例如,酵素多酚氧化酶与茶叶中的儿茶素等反应,导致儿茶素氧化成为茶黄素,同时产生一些芳香气味物质。

在杀青过程中,酶的活性得到抑制,茶叶中的多酚和儿茶素等成分的氧化反应减少。

揉捻过程会使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重新分布和聚集,进一步激发香气物质的产生。

发酵过程中,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会被酵素分解,形成酸和芳香挥发物质。

茶叶的干燥过程有助于保存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并且在干燥过程中会有一些微生物的活动,这些微生物也会产生芳香物质。

此外,茶叶的贮存也会影响茶香味的品质。

茶叶在贮存过程中,叶片内的各种挥发性物质会随着时间逐渐发生化学变化。

一方面,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会逐渐硬化和氧化,从而失去鲜活的茶香味;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会与氧气、水分等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进一步影响茶香味的品质。

总结起来,茶叶提取茶香味的原理主要涉及挥发性化合物在茶叶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包括氧化、酯化、反应、分解等。

茶叶加工流程(一)

茶叶加工流程(一)

茶叶加工流程(一)
茶叶加工流程
采摘
•在茶叶加工流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茶叶的采摘。

•采摘茶叶的时间和方法会根据茶叶的品种和特点有所不同。

摊凉
•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经过摊凉的过程。

•将茶叶摊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茶叶中的多余水分蒸发。

杀青
•杀青是茶叶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高温处理茶叶,停止茶叶内部的酶活性,保持茶叶的绿色。

揉捻
•揉捻是将杀青的茶叶进行形状调整的过程。

•揉捻可以让茶叶形成不同的外观形态,如扁平的龙井茶叶。

发酵
•对于部分茶叶来说,发酵是必要的加工工序。

•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形成特定的香气。

干燥
•在茶叶加工的最后阶段,需要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可以去除茶叶中的余留水分,使其更加稳定保存。

分级
•分级是对已经加工好的茶叶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分级根据茶叶的品质、外观等特点,将茶叶分为不同档次。

包装
•加工好的茶叶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

•包装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检验
•在茶叶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茶叶的外观、味道等指标,确保茶叶符合规定的标准。

以上就是茶叶加工流程中的主要步骤,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加工工艺会有一些差异。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茶叶加工流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创作者进行指导和实践,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茶叶。

茶的发酵原理

茶的发酵原理

茶的发酵原理
茶的发酵原理是指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储存,使其内部的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茶叶中的发酵主要是由茶叶的酶类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

茶叶中含有多种酶类,例如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等。

在发酵过程中,首先是酒精发酵,茶叶中的糖类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会使茶叶的香气更加醇厚。

接着,茶叶中的酶类开始发挥作用。

多酚氧化酶是茶叶中最重要的酶类之一,它可以将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氧化成呈红色或棕色的化合物。

这种氧化反应会赋予茶叶独特的颜色和口感。

此外,茶叶中的氨基酸和糖类也会与其他酶类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有助于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和味道,如花香、果香、草香等。

总的来说,茶叶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通过合理的发酵处理,茶叶可以充分发挥其香气和味道的潜力,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愉悦的饮品。

茶发酵的名词解释

茶发酵的名词解释

茶发酵的名词解释茶发酵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茶叶的制作过程中。

它是指将鲜叶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处理,通过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促使茶叶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茶发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在古代,人们发现经过发酵处理的茶叶具有更加丰富的香气和口感,因此茶发酵工艺逐渐流传开来。

如今,茶发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茶叶的制作当中,包括普洱茶、红茶、乌龙茶等。

茶发酵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微生物的作用。

当鲜叶被摘下后,微生物会开始在其表面繁殖。

这些微生物中的一部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酶,称为茶多酚氧化酶。

茶多酚氧化酶起到了促进茶发酵的作用,它可以将茶叶中的茶多酚降解,产生新的化合物,形成茶叶所特有的香味和色泽。

随着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茶叶中的咖啡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咖啡因在发酵过程中会逐渐降解,使茶叶的咖啡因含量减少。

而氨基酸则会与茶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生出各种具有香气的气味物质,赋予茶叶独特的花香、果香等香气成分。

这些化学变化,为茶叶带来了不同的风味特点。

茶发酵的时间和温度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不同的茶类根据其特定的发酵需求,需要控制不同的时间和温度来进行加工。

有些茶叶,如绿茶、白茶,是不经过发酵的,因此制作工艺比较简单。

而普洱茶则是一种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处理,并且还需要陈化的茶类,制作过程较为复杂。

通过掌握适宜的时间和温度,可以在茶发酵过程中实现优质茶叶的制作。

茶发酵在茶叶的贮存和品质的改善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茶叶在制作完毕后,还会被保存一段时间,让茶叶内部的化学成分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变化。

这一过程被称为茶贮存。

通过贮存,茶叶中的苦涩成分可以逐渐地降解,茶叶的醇厚口感和复杂香气得以提升。

然而,茶发酵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茶发酵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许多茶叶生产者和茶叶爱好者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茶发酵方法和工艺参数,以期制作出口感更加独特、香气更加浓郁的茶叶。

茶叶烘焙释放香气的秘密

茶叶烘焙释放香气的秘密

茶叶烘焙释放香气的秘密茶叶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饮品,而茶叶的香气则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茶叶的香气来自于烘焙的过程,其中蕴藏着许多秘密。

本文将揭示茶叶烘焙释放香气的秘密,并探讨不同烘焙方法对香气的影响。

一、茶叶烘焙的重要性茶叶烘焙是茶叶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烘焙能够改善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使其更加醇厚和丰富。

通过热风的作用,茶叶中的水分得以挥发,同时茶叶内部的细胞结构也发生变化,这些过程对于释放出茶叶的香气至关重要。

二、茶叶烘焙的工艺方法目前,茶叶的烘焙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方法:炒青、烘青、烘蒸、烘炒等。

每种方法都能够赋予茶叶特定的香气和口感特点,同时也能够改变茶叶的外观和颜色。

1. 炒青法炒青法是最常用的茶叶烘焙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绿茶和部分乌龙茶。

炒青的过程中,茶叶通过高温快速翻炒,使得茶叶内部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达到保持茶叶颜色翠绿、香气清新的效果。

2. 烘青法与炒青法相比,烘青法的烘焙温度较低,烘焙时间相对较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绿茶和豆瓣茶等。

烘青的过程中,茶叶的水分逐渐挥发,使茶叶呈现出一定的黄绿色,并散发出淡淡的花果香气。

3. 烘蒸法烘蒸法是制备日本绿茶的传统工艺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要求茶叶必须经过蒸煮,使得茶叶的细胞壁破裂,从而释放出浓郁的香气。

烘蒸的温度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茶叶香气的强度和持久性。

4. 烘炒法烘炒法适用于大多数乌龙茶和红茶等。

茶叶经过炒制后,茶叶的颜色会呈现出赤红色,香气也会更为浓郁。

烘炒过程中,茶叶中的水分被挥发出来,同时茶叶细胞中的天然物质得以释放,形成独特的香气。

三、不同烘焙方法的香气特点不同的茶叶烘焙方法会赋予茶叶不同的香气特点。

下面以几种典型的茶叶为例,探讨它们的烘焙方法对香气的影响。

1. 绿茶绿茶是经过炒青或烘青烘焙方法制作而成。

炒青法制作的绿茶香气鲜爽,带有清新的草本香气,口感醇厚。

而烘青法制作的绿茶则香气更加花果香,口感更加柔和。

2. 乌龙茶乌龙茶的烘焙方法多样,因而香气特点也各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研究
宋大鹏11720492
摘要: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4700 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1]。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是茶叶最重要品质之一。

迄今为止,己经从不同种类茶叶中分离出7 0 0 多种香气物质,这些物质涵盖了醇、醛、酮、酯、酸、氮、氧等十余大类化合物。

概括起来说,茶叶香气大体形成于三个部分,即鲜叶中固有的游离态香气,鲜叶在加工过程中由酶促作用产生的香气以及加工过程中经热物理化学变化所形成的香气。

茶叶香气的形成是一个受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加工技术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复杂过程。

本文主要对茶叶香气物质的合成途径以及影响因素,加工过程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茶叶香气物质茶叶香气栽培环境加工过程
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
1.品种
茶树品种起着决定性作用,茶叶香气主要取决于不同品种茶树间在香气前驱体含量。

泄田奈实子等考察了因糖昔的酸水解而生成的茶叶香气成份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红光、红誉、红富士、多田锦、印杂131等阿萨姆杂种仅产生极少量的橙花叔醇香气成份, 而中国种中, 尤其是适制绿茶的籔北、朝露、晚丰等品种中橙花叔醇生成量极高。

红茶香气与品种密切相关。

中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以及斯里兰卡乌尔红茶乃世界著名三大高香红茶。

萜烯指数(即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与香叶醇含量的和的比值)表明了茶树品种间香气特征及茶树系统变异同单萜烯醇的关系。

大量茶树品种的研究表明,阿萨姆变种的栽培品种其萜烯指数均接近于1 ,而中国变种的栽培品则具有较低的萜烯指数值。

王华夫用储叶群体、163号及安徽7号实验表明,安徽7号,其游离态香叶醇含量并不亚于其他品种,但其值b|f却大大低于其他品种。

163号品种以香叶醇为代表的单萜烯醇类的b|f值也都较高,所以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香气释放处理,可制好红茶。

而安徽7号因键合态香叶醇的含量本身很低,即使进行香气释放处理,也难制出香气好的红茶。

廖书君、童华荣等实验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差异显著(但其组成无明显差异,都为以上五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的配
体组成及含量也不同。

(茶树鲜叶中主要存在以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Ⅰ, Ⅱ, Ⅲ) 、水杨酸甲酯、橙花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为配基的糖苷类香气前体。

适制乌龙茶的品种糖苷类物质含量较高, 适制绿茶的品种含量较低, 因而, 可以初步推出糖苷类物质可以作为一种品种适制性的新指标.
2.栽培环境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植物, 茶树适宜的pH上限为 6 . 0~6 . 5,超过这一范围就难以生长,但pH下限不明显, 4 . 0以下的仍能良好生长。

但从提高茶叶品质的角度来看,近来的不少资料表明茶园土壤的pH值不应太低,凡品质好的名茶, pH值都较高。

中国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的pH在 5 . 0以下的占71%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茶叶的整体品质。

5.0~
6.5利于茶叶品质形成。

泥涅拉杰的研究表明,施磷肥对红茶的香气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施加Zn肥能明显提高茶叶香气(主要是明显提高茶叶氨基酸和多酚类的含量)。

董尚胜等实验表明:遮荫或有机肥处理后, 有利于茶叶品质的芳樟醇、香叶醇等香气成分有所增加。

而呈青草气的顺- 3 - 己烯醇遮荫后也有所增加, 但有机肥处理时则明显减少。

香叶醇是影响祁门红茶香气的主要芳香物质,赵和涛等对祁红实验证明施加有机肥比尿素能明显提高香叶醇的含量。

王烨军的实验证明,茶树的树龄与茶叶的香气形成有关。

幼年前期(一年生)化学成分含量迅速增加,至二年生时各成分含量都维持在与成龄茶树相近的水平,三年生时达到最高值。

此后,各成分持平一段时间后略有下降。

3加工方法
3.1红茶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

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

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茶鲜叶中的糖苷键合态单萜烯醇类是成茶香气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葡萄糖苷水解酶的作用可释放出香气主要成分单萜烯醇类化合物。

鲜叶中键合态单萜烯醇的主要化合物香叶醇与芳樟醇的含量均随祁红初制过程而下降,这种下降在萎凋至揉捻结束前表现十分明显,相反,游离态香叶醇和芳樟醇的含量在揉捻结束前呈缓慢增加,此后快速增加。

发酵是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氨基酸脱羧形成醛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经历初级氧化和次级氧化后,产生β-紫罗酮、茶螺烯酮、二氢海葵内酯等。

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降解形成大量醇和醛类香气物质。

3.2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

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
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乌龙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选菁、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乌龙茶的香气成分比其他茶类丰富, 约有300多种香气物质,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其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于萜烯类和芳香醇配糖体的水解,脂肪酸的氧化裂解和胡萝卜素类的氧化降解产物,而特有香气主要是在晒青和摇青过程中形成的。

王日为研究表明:晒青可以增加香气组分和香精油的总含量, 做青则可以改变低沸点和高沸点香气物质的组成比例,当做青较轻时,芳樟醇以及氧化物含量较高。

乌龙茶香气的基本组成根据主要碳链和母核区分, 可以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及萜类化合物。

其中萜类物质不仅香气好, 含量较高, 而且沸点普遍较高, 对乌龙茶的花香贡献最大。

萜类物质含量随生产季节而变化。

在春季茶鲜叶挥发油中, 萜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1 . 26% , 而在夏季只占17 . 52%。

因此夏茶香气不如春茶好。

3.3绿茶
绿茶的品质标准是“清汤绿叶”,在绿茶加工中,要求灵活应用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控制内含物质的生化变化,达到其良好的品质。

绿茶的香气成分比红茶和乌龙茶的少,含量也明显低,这种茶类之间的差异,除了品种,原料嫩度之外,主要是加工方法的不同[2]。

王华夫认为绿茶加工工艺不同,在香气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蒸青茶具有鲜爽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青草香明显;而炒青茶主要具有苯甲醇、香叶醇、吡嗪、吡咯等焦糖香气物质,通常具有栗香或清新气味。

另外,炒青茶中有揉捻工艺的名茶常呈清香型,而未揉捻的名茶呈现花香型。

适度的堆放可以增加香气中游离态物质的含量。

杀青和干燥是炒青名茶形成香气的重要过程。

倪德江研究发现提高炒锅温度有利于提高萜烯醇和芳香醇化合物的含量,有利于糖氨化合物的合成。

4.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茶叶香气的有效提取及综合利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仅就有关研究近况作了简单综述。

茶叶这一兼第二功能及第三功能的食品,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人们所关注。

而茶叶香气的开发也会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茶叶香气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5.参考文献
[1] 中国茶叶加工及深加工现状江用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 绿茶初制原理及微波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