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探讨

合集下载

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古建筑为例

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古建筑为例

<6
5.5
30
4.9
30
>6
6.3
40
4.9
30
<15
有效保护 半径(m)
有效保护 面积(m2)
6.7
80
6.7
80
5.8
60
4.4
30
3.6
2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147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 NO.6(下)
生产与安全技术
2.3 防雷设施设置
图 5 文物古建筑防火涂料阻燃处理示意图
图 5 中阻燃性单体包括含有各类阻燃元素的化合物, 将其引入纤维高聚合物分子链上能够有效促进纤维难燃 性能的提升。纤维接枝共聚是一种有效且耐久的阻燃改性 方法,接枝单体为含有磷、氯的反应型化合物,可用于实 现聚酯、聚乙烯醇纤维的阻燃。
3 结语
文物古建筑是承载地区文化的关键,也是发扬地区文 化精神的主要载体,随着文化保障工作的持续推进,各个 地区对文物古建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弘扬文化,各 地加强对古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并对部分具有地方文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 NO.6(下)
生产与安全技术
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古建筑为例
辛天兵 (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为提升文物古建筑安全性,将现代消防设计理念引入文物古建筑防火中,以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古建
筑为例,对防火对策进行研究。在对文物古建筑火灾快速探测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文物古建筑室外消火
2
可燃 气体探测
用于排放易燃气体和易燃水蒸气的场所
3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一、前言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

这些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材料特殊等原因,火灾隐患较大。

因此,加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1.1 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施普遍存在不足,如消火栓、灭火器等基本消防设施数量不足,部分地区甚至没有安装消防设施。

消防水源也存在问题,部分地区缺乏足够的消防水源,导致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扑灭火源。

1.2 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较弱,对火灾防范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违规使用明火等现象,严重威胁了消防安全。

1.3 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地区存在消防安全检查不严格、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火灾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

三、加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2.1 完善消防设施加大投入,完善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建设。

增加消火栓、灭火器等基本消防设施的数量,确保每个区域都具备基本的消防设施。

加强消防水源建设,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

2.2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火灾防范知识和火灾应急处理方法,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2.3 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

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消防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结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到文化遗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对于这些古老的建筑,消防安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由于这些建筑的年代比较久远,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内部布局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很大不同,因此消防安全保护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消防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第一步是提高人们的意识。

虽然现代消防技术发展迅速,但对于古建筑,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细致周到的保护措施。

因此,需要加强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宣传普及,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意识。

特别是对于管理古建筑的单位和个人,更应该认识到这些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使其真正达到预防、排查、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

消防设施及措施的建设好的消防设施和措施是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重要保障。

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水池、消防水枪、消防电梯、消防栓、喷淋设备等。

在建设这些设施时,需要考虑对于古建筑本身的保护,不能影响其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在某些古建筑中,需要预留管道或者暗盒等设施,使其能够满足消防设施和措施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于消防设施的使用、维护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其正常运行。

现代化消防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消防技术保护文物古建筑,是提高消防安全保护水平的重要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气体灭火技术,利用惰性气体进行灭火,不会残留化学物质和烟雾,对于文物和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还可以采用无线烟感探头和智能防盗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消防安全的实时监测和处理。

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

这需要对于古建筑进行详细的火灾风险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消防预案,并为应对特殊情况如火灾等紧急事件提供应急指导和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应急处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结语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保护。

《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一、引言文物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我国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各级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消防安全法规、设立专职消防队伍、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等,以保障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问题1. 消防设施不完善:部分文物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消防设施陈旧、损坏严重,无法满足现代消防安全要求。

2. 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部分文物建筑的管理单位和工作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对消防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应急处置能力差。

3. 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针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规定。

4. 协调机制不畅: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协调机制不畅,导致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三、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一)历史原因文物建筑多建于过去,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限制,消防设施建设不完善。

此外,部分古建筑采用易燃材料建造,增加了火灾风险。

(二)管理原因部分文物建筑的管理单位和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导致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三)法律法规原因当前针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规定,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改进策略(一)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对文物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更新陈旧、损坏的设施,确保其符合现代消防安全要求。

同时,加强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总结一、引言寺庙文物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

这些古建筑往往存在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对文物和古建筑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加强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如何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二、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问题1.1 消防设施不足部分寺庙文物古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未按照消防法规要求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如消火栓、灭火器等。

部分设施老化、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1.2 消防意识薄弱寺庙文物古建筑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难以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

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也容易忽视消防安全规定,如禁烟、禁火等。

1.3 消防演练不足部分寺庙文物古建筑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次数较少,演练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提高员工和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提高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的措施2.1 完善消防设施加大投入,对寺庙文物古建筑进行消防设施改造和更新,确保设施符合消防法规要求。

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

2.2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寺庙文物古建筑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参加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2.3 丰富消防演练内容和形式定期组织多样化、实战化的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和游客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邀请专业消防队伍进行指导和示范,确保演练质量。

2.4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加强与消防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结论消防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丰富消防演练内容和形式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才能确保寺庙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一、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一)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1. 古建筑自身特点古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建筑材料老化等原因,建筑结构疏松、木制结构多,容易引发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古建筑采光、通风条件较差,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2.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给古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3. 消防设施配置不足古建筑在建造之初并未考虑到以后使用的消防设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相应的消火器材、疏散通道等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人员撤离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4. 消防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对消防安全意识的缺乏,缺乏针对古建筑的专业消防知识,导致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形势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1. 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为了保护和保留古建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古建筑保护政策和法规法令。

这些政策和法规法令为古建筑消防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为了促进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我国从2016年开始,建立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推动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加强了古建筑消防宣传教育为了提高古建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我国积极开展了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民众普及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总体来说,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

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为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加强古建筑建设和装修规范在古建筑的建设和装修过程中,应该强调对消防安全的要求,落实消防设施配置,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消火设备等,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措施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措施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措施古建筑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遗产,因此保护古建筑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而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消防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探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应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是预防火灾的发生,二是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及时的灭火和疏散。

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第一步是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在排查工作中,应该从古建筑的结构特点、用火用电设备、火源和可燃物等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调查。

对于那些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应该进行及时的整改,修复并改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同时,在排查中还要对古建筑的防火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在古建筑消防安全方面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装修和改建工作。

在装修、改建以及其他维修工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消防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消防要求。

此外,在装修工程中也应该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建材和装修材料,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和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古建筑的消防设施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

应该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灭火器酒店站、破门器等。

在古建筑的各个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消防水源,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同时,在古建筑的各个楼层和区域应该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出口,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快速撤离。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培训。

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培训中,应该重点介绍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相应的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此外,还应该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提高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定期检查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和防火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设施和设备,应该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转。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的建造技术和设计风格都代表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技术水平,而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也非常重要。

为了保障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有必要对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进行全面的探讨。

一、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意义古建筑是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建造工艺和设计都是非常独特和精美的。

因此,在古建筑护理过程中,消防管理至关重要。

消防管理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对保护古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建筑具有哪些消防安全问题1.火源的安全问题:古建筑中常常存在灶火、蜡烛等明火,而这些火源很容易引起火灾。

2.火势蔓延的危险:古建筑中使用大量的木材和草料进行建筑,一旦着火,火势非常容易蔓延。

3.疏散问题:古建筑建筑结构复杂,通道狭窄,如果发生火灾,疏散常常困难。

三、怎样对古建筑进行消防管理1.制定保护方案:对古建筑进行保护,需要制定防火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造材料等因素,制定一个适合于古建筑的保护方案。

2.定期检查和维护:古建筑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可以确保古建筑维持好的状态,并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3.灭火器的安装:在古建筑内应设立一定数量和规格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灌水管道的建设:在古建筑附近应当建设灌水管道,并实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备不时之需。

5.增加疏散通道:在古建筑内加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以迅速疏散。

四、古建筑消防管理的优先级和策略在古建筑的消防管理中,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风险等级来确定工程优先级,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处理。

具体方法包括:1.分级管理:根据古建筑的用途和历史等级,将古建筑分为不同等级,并根据等级确定不同的工程优先级。

2.加强安全措施:对于那些安全风险较高的古建筑,需要加强安全措施,包括灭火器、灌水管道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实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以及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探讨在古建筑中广泛推广应用水系消防灭火器材、漏电保护装置等先进产品、技术和措施,以确保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对于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客观分析当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找准文物保护工作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点,采取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消防技术保障措施和管理办法。

一是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以人防为主的原则。

推动单位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制度,抓好消防安全组织、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具备迅速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及时引导人员疏散能力和发现火灾隐患能力,切实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在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寻求突破,积极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消防技术保障措施。

三是在规范文物古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的安装配备等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和理念,吸收建筑结构、火灾报警、消防法律法规、文物古建方面的专家组成权威编写组织,重点考虑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安装,结
合消防新技术的应用。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

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

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浅谈淹没在民居中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古建筑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加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意义非常重大,是关系到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祖国负责的大问题。

文物古建筑是祖先留给后人,留给社会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保护好文物古建筑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

由于大量古建筑被单位和居民不合理使用,大量的用火、用电、用气,更大大加重了古建筑的火灾负载;其次,文物古建筑耐火等级低,极易燃烧。

文物古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基础上立木柱,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瓜柱上再架梁,层层叠叠, 垒成一组木构架,加之古建筑的木材经过长期的自然干燥,含水量极低,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火灾危险性极大;第三,文物古建筑多具有特别良好的通风性,燃烧速度快,易火烧联营。

古建筑有良好的通风性这与其建筑构造有关,古建筑房屋均采用木质支柱来承托巨大的屋顶,而屋顶又由梁、枋、檩、椽、斗、望板,以及藻井等大量的木构件组成,架于木柱的中、上部。

在发生火灾时,氧气供应充足,燃烧速度惊人。

又由于屋顶严实紧密,内部的烟气、热量不易散失,迅速导致“轰燃”。

第四,使用人员的自防自救能力差。

扑救古建筑初起火灾,主要是依靠其自行组织扑救。

从目前情况看,文物古建筑普遍存在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人员,也没有一定数量,一定威力的灭火设备,安全保障系数低。

第五,消防通道障碍。

古建筑年代久远,所存有的灭火设施不适用于现代,消防通道是普遍缺乏。

又由于与民居毗邻,胡同狭窄,市政基础设施陈旧,消防车辆根本无法接近。

第六,古建房屋被多个系统,多家单位占用,使用人员、使用用途复杂,管理困难,不便于制定统一的消防管理预案。

针对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目前的消防工作就在逐步地加强和改进文物
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在此笔者不打算过多赘述。

但笔者认为,在加强和完善责任、制度和消防设施的同时,还应从管理入手,做到万无一失。

一、在管理制度方面:坚持“人防”为主,形成了较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各类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保留了一支防火业务水平较高的安保队伍,建立了义务消防组织,从管理上奠定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
二、在消防设施方面:主要人员聚集场所均加装了烟感自动报警系统及红外报警系统,加强了初期火灾的预防工作;各主要建筑物均设有避雷装置,并设专人坚持定期进行检测;应急灭火水源采用市政消防供水管网,室内外消火栓达到20 个,保护半径满足要求;另外多处配有干粉式灭火器、灭火铲等消防器材,基本做到“随手可取”,消防设施和器材每年定期进行维护,保证其完整好用;
三、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殿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除少量长明灯外,其他明火一律严禁入殿,香客集中于殿外焚香;殿内基本未敷设电气线路,必须用电的宫殿电气线路经低压处理后穿管接入,有效地降低了电气火灾隐患。

另一方面,在加强和完善责任、制度和消防设施的同时,还要从科技入
手,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针对文物古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耐火等级低,极易燃烧的特点,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一步对材料进行论证,使用防火涂料对建筑物及内装饰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等科技手段增强建筑物整体的耐火等级;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增加技防措施,在不破环文物古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米用在屋顶、建筑四周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安装自动水喷淋系统和多个固定消防拴等灭火系统。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儿女无不以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自豪。

要让这种自豪感延续下去并且不断积累升华,全体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文化遗产。

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悉心保护,让淹没在民居中的文物古建筑也能焕发出光彩,为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再添一份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