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芯片引脚说明

CD4017引脚图:CD4017 是5 位Johnson 计数器,具有10 个译码输出端,14(CL)、15(CR)、13(INH 或EN)输入端。
时钟输入端的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脉冲整形功能,对输入时钟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
INH 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在时钟上升沿计数;反之,计数功能无效。
CR 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
Johnson 计数器,提供了快速操作、2 输入译码选通和无毛刺译码输出。
防锁选通,保证了正确的计数顺序。
译码输出一般为低电平,只有在对应时钟周期内保持高电平。
在每10 个时钟输入周期CO 信号完成一次进位,并用作多级计数链的下级脉动时钟。
引出端功能符号:CO(12):进位脉冲输渊;CL:时钟输入端;(RESEST)CR:清除端;INH(EN):禁止端;Q0-Q9 计数脉冲输出端;VDD:正电源;VSS:地。
CD40110的引脚:Ya~Yg:七段码,高电平有效;CPD(CP-):第七脚,减一、脉冲上升沿有效;CPU(CP+):第九脚,加一、脉冲上升沿有效;LE:第六脚,高电平有效,锁存数据;CT(TE):第四脚,高电平有效,禁止计数;CR(R):第五脚,高电平有效,清除计数显示。
数字式频率计LM317:输出电压连续可调的集成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1.25-37V之间连续可调,输出最大电流可达1.5A。
工作原理:电路原理图见图1。
LM317输出电流为1.5A,输出电压可在1.25-37V之间连续调节,其输出电压由两只外接电阻R1、RP1决定,输出端和调整端之间的电压差为1.25V,这个电压将产生几毫安的电流,经R1、RP1到地,在RP1上分得的电压加到调整端,通过改变RP1就能改变输出电压。
注意,为了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流经R1的电流小于3.5mA。
LM317在不加散热器时最大功耗为2W,加上200×200×4mm3散热板时其最大功耗可达15W。
VD1为保护二极管,防止稳压器输出端短路而损坏IC,VD2用于防止输入短路而损坏集成电路。
单片机引脚说明-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40条引脚的功能

下面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40条引脚的功能。
1、主电源引脚VCC和VSSVCC——(40脚)接+5V电压;VSS——(20脚)接地。
2、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XTAL1(19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此引脚应接地;对CHMOS单片机,此引脚作为驱动端。
XTAL2(18脚)接外晶体的另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接至上述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该引脚接外部振荡器的信号,即把外部振荡器的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对XHMOS,此引脚应悬浮。
3、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RST/VPD、ALE/PROG、PSEN和EA/VPP①RST/VPD(9脚)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推荐在此引脚与VSS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8.2k的下拉电阻,与VCC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10μF的电容,以保证可靠地复位。
VCC掉电期间,此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以保证内部RAM的数据不丢失。
当VCC主电源下掉到低于规定的电平,而VPD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5±0.5V)内,VPD就向内部RAM 提供备用电源。
②ALE/PROG(30脚):当访问外部存贮器时,ALE(允许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端仍以不变的频率周期性地出现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ALE端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8个LS型的TTL输入电路。
对于EPROM单片机(如8751),在EPROM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③PSEN(29脚):此脚的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在从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常数)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电路常用IC引脚功能图

交直流调速器电路常用IC引脚功能图说明:从应用的维修的角度,掌握一些IC器件的引脚功能,便于测量部分引脚的电压(电平)状态,判断I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就够了。
IC内部,具体是个什么电路,是来不及也无须去管它的。
比如单片机电路,重点检测供电、复位、晶振、控制信号、输入信号几个端子的电压(电平)状态,就可以了。
对于数字(包括光耦合器)电路,一般情况下,知道器件引脚功能,便可根据输入、输出端的逻辑关系,测量判断IC的好坏了。
而模拟电路,在变频器电路中,一半是用于处理开关量信号的,如电压比较器等,检测判断上,同数字电路是一样方便的。
部分处理模拟信号的模拟电路,可据动、静态电压的明显变化,测其好坏,也不是太难的事。
因而,只要知晓两点,1:IC是个什么类型的芯片,数字或模拟电路?2:引脚功能,该脚为输入、输出或供电脚?便能实施测量了。
将变频器常用IC引脚功能图,集中附录于后,就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再去查阅相关的手册了。
一、CPU(微控制器)芯片及外围IC电路引脚功能图:1、CPU芯片-MB90F562B 贴片封装64引脚,应用广泛:2、CPU芯片-S87C196MH贴片封装80引脚,应用广泛:3、CPU芯片-MN18992MDY-6 塑封双列直插,64引脚,用于松下早期DV551、DV561机型:4、CPU芯片-HD6404733037F 贴片封装80引脚,应用广泛:5、存储器引脚功能图:93C56 24C04A 93C66 6、RS485通讯模块引脚功能图:ADM485 SN75179B二、常用运算放大器引脚功能图:LF347四运放电路 LM324四运放电路 LM339四运放(开路集电极输出)LF353 双运放电路 LM393 双运放(开路集电极输出) TL072四运放电路运算放大器多用于电流、电压检测电路,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开关量信号——报警、停机保护信号。
开路集电极输出型多用于电压比较器电路。
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

80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引脚功能介绍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及引脚功能(如下图所示),引脚的具体功能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 电源:⑴ VCC - 芯片电源,接+5V;⑵ VSS - 接地端;⒉ 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 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⑴ 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片内EPROM编程脉冲① ALE功能:用来锁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② PROG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⑵ PSEN:外ROM读选通信号。
⑶ RST/VPD:复位/备用电源。
① RST(Reset)功能:复位信号输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电情况下,接备用电源。
⑷ EA/Vpp:内外ROM选择/片内EPROM编程电源。
①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② Vp p功能:片内有EPROM的芯片,在EPROM编程期间,施加编程电源Vpp。
⒋ I/O线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口,共32个引脚。
P3口还具有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控制总线)。
拿到一块单片机,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须要知道怎样去连线,我们用的一块89C51的芯片为例,我们就看一下如何给它连线。
1、电源: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管脚,负极(地)接20管脚。
2、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供给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使用晶体振荡器,接18、19脚。
只要买来晶体震荡器,电容,连上就能了,按图1接上即可。
3、复位管脚:按图1中画法连好,至于复位是何含义及为何需要复要复位,在单片机功能中介绍。
4、 EA管脚:EA管脚接到正电源端。
至此,一个单片机就接好,通上电,单片机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用单片机点亮一只发光二极管LED,显然,这个LED必须要和单片机的某个管脚相连,不然单片机就没法控制它了,那么和哪个管脚相连呢单片机上除了刚才用掉的5个管脚,还有35个,我们将这个LED和1脚相连。
常用芯片引脚图

附录三常用芯片引脚图一、 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 :主电源引脚(+5V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EA/V PP ALE/PROG PSENP2.7/A 15P2.6/A 14P2.5/A 13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
单片机引脚说明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条引脚的功能

单片机引脚说明-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条引脚的功能————————————————————————————————作者: ————————————————————————————————日期:下面按其引脚功能分为四部分叙述这40条引脚的功能。
ﻫ1、主电源引脚VCC和VSSVCC——(40脚)接+5V电压;ﻫVSS——(20脚)接地。
2、外接晶体引脚XTAL1和XTAL2XTAL1(19脚)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
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此引脚应接地;对CHMOS单片机,此引脚作为驱动端。
XTAL2(18脚)接外晶体的另一端。
在单片机内部,接至上述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对HMOS单片机,该引脚接外部振荡器的信号,即把外部振荡器的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对XHMOS,此引脚应悬浮。
ﻫ3、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RST/VPD、ALE/PROG、PSEN和EA/VPP①RST/VPD(9脚)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推荐在此引脚与VSS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8.2k的下拉电阻,与VCC引脚之间连接一个约10μF的电容,以保证可靠地复位。
ﻫVCC掉电期间,此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以保证内部RAM的数据不丢失。
当VCC主电源下掉到低于规定的电平,而VPD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5±0.5V)内,VPD就向内部RAM提供备用电源。
②ALE/PROG(30脚):当访问外部存贮器时,ALE(允许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端仍以不变的频率周期性地出现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输出的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ALE端可以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8个LS型的TTL输入电路。
ISL6251(笔记本)电池充放电管理芯片引脚定义(图)(精)

ISL6251AHRZ (笔记本电池充放电管理芯片引脚定义7DDM SET ENCELLSICO HP VCOMP KM VREF CHUMAC UMVADJGND 21, 22脚CSOP/CSON:是电池的充电电流感应正/负输入。
在CSOP 的差动电压 和CSON 是用于检测电池的充电电流,并与充电电流限制门限调节充电电流。
该 CSON 管脚也可以用作电池的反馈电压来执行电压调节。
19, 20脚CSIP/CSIN:是AC 适配器电流传感正/负输入。
CSIP 的两端的差分电压 和CSIN 是用于检测AC 适配器电流,并与AC 适配器电流限制相比,调节 AC 适 配器电流。
24脚DCIN:是内部5V LDO 输入。
它连接到AC 适配器的输出。
连接 DCIN —个 0.1卩的陶瓷电容。
heftDC INACPRNCSONC4OPCSIN PHASE UGATEBOOTVbDPLGATEPGMDISL6251I, ISL6251A 124 LD aSQP) TOP VIEW2脚ACSET:是一个AC适配器检测输入。
连接到从适配器输入电阻分压器。
23脚CACPRN:是AC适配器开漏输出。
ACPRN是低电平时ACSET比通常1.26V 较高,高电平时ACSET比一般1.26V低。
3脚EN:是充电使输入。
连接中文高使充电控制功能,连接中文的充电功能低禁用。
使用的热敏电阻来检测并暂停热电池充电。
7脚ICM:是适配器的电流输出。
该引脚输出产生的电压成正比适配器的电流。
13脚PGND:是电源地。
连接PGND到的低侧MOSFET栅极驱动器低电压端MOSFET 源。
1脚VDD:是一个内部LDO输出电源IC的模拟电路。
连接一个1 X陶瓷电容接地。
15脚VDDP:是低端MOSFET栅极驱动器电源电压。
4.7 Q电阻连接到VDD和1 ^F 陶瓷电容,电源地。
5脚ICOMP:是一个电流环误差放大器输出。
6脚VCOMP:是一个循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常用运放芯片实物和引脚功能图_TL081-082-084运放引脚功能及贴片封装形式

常用运放芯片实物和引脚功能图_TL081/082/084运放引脚功能及贴片封装形式(1)运放芯片的3种型号序列(部分器件有此序列)如TL081、TL082、TL084,分别为8引脚单运放;8引脚双运放;14引脚四运放集成器件。
封装型式一般为塑封双列直插和贴片双列,环列封装形式比较少见。
图1 TL081/082/084运放引脚功能及贴片封装形式而常见常用,仅为下述两种器件。
世界上有几个人?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不失为一个智慧的回答。
常用运放芯片有几片,只有两片,8脚和14脚的双运放和四运放集成器件(8脚封装单运放器件和环列式封装器件应用较少),把此两种芯片引脚功能记住,检修中就不需要随时去查资料了。
图2 常用运放芯片实物和引脚功能图如上图。
其封装一般为塑封双列直插DIP8/DIP14和塑封贴片工艺封装SO8/SO14两种形式,随着电子线路板小型化精密化要求的提高,贴片元件的应用占据主流,直插式器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无论何种封装模式,其引脚功能、次序都是一样的,所以仅需记准8脚(双运放)和14脚(四运放)两种运放的引脚功能就够了。
(2)运放芯片的3种温度序列任何一种集成IC器件,按应用温度范围不同,都可细分为3种器件,如LM358,实际上有LM158、LM258、LM358三种型号的产品,其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供电电压等等都无差别,仅仅是应用温度范围差异甚大。
LM158 适应工作温度-50℃~125℃,军工用品(1类);LM258 适应工作温度-25℃~85℃,工业用品(2类);LM358 适应工作温度0℃~70℃,农用品(3类)。
单看参数,似乎LM258适用于山东地区,若用于东北地区,其参数有些不足。
而LM358仅能适用于江南地区。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如低于2类品规格参数被淘汰到3类品的器件,可能是-24℃~84℃温度范围以内的产品,仅次于2类品,比3类品的温度指标实际上要高许多的。
在家电元件市场能购到的多为3类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5芯片引脚图及引脚描述
555的8脚是集成电路工作电压输入端,电压为5~18V,以UCC表示;从分压器上看出,上比较器A1的5脚接在R1和R2之间,所以5脚的电压固定在2UCC/3上;下比较器A2接在R2与R3之间,A2的同相输入端电位被固定在UCC/3上。
1脚为地。
2脚为触发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状态受触发器控制,而触发器受上比较器6脚和下比较器2脚的控制。
当触发器接受上比较器A1从R脚输入的高电平时,触发器被置于复位状态,3脚输出低电平;
2脚和6脚是互补的,2脚只对低电平起作用,高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电压小于1Ucc/3,此时3脚输出高电平。
6脚为阈值端,只对高电平起作用,低电平对它不起作用,即输入电压大于2 Ucc/3,称高触发端,3脚输出低电平,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即2脚电位必须大于1Ucc/3时才有效。
3脚在高电位接近电源电压Ucc,输出电流最大可打200mA。
4脚是复位端,当4脚电位小于0.4V时,不管2、6脚状态如何,输出端3脚都输出低电平。
5脚是控制端。
7脚称放电端,与3脚输出同步,输出电平一致,但7脚并不输出电流,所以3脚称为实高(或低)、7脚称为虚高。
555集成电路管脚,工作原理,特点及典型应用电路介绍.
1 555集成电路的框图及工作原理
555集成电路开始是作定时器应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时器或555时基电路。
但后来经过开发,它除了作定时延时控制外,还可用于调光、调温、调压、调速等多种控制及计量检测。
此外,还可以组成脉冲振荡、单稳、双稳和脉冲调制电路,用于交流信号源、电源变换、频率变换、脉冲调制等。
由于它工作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555集成电路内部有几十个元器件,有分压器、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以及缓冲器等,电路比较复杂,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如图1所示。
2. 555芯片管脚介绍
555集成电路是8脚封装,双列直插型,如图2(A)所示,按输入输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图2(B)所示。
其中6脚称阈值端(TH),是上比较器的输入;2脚称触发端(TR),是下比较器的输入;3脚是输出端(Vo),它有O和1两种状态,由输入端所加的电平决定;7脚是放电端(DIS),它是内部放电管的输出,有悬空和接地两种状态,也是由输入端的状态决定;4脚是复位端(MR),加上低电平时可使输出为低电平;5脚是控制电压端(Vc),可用它改变上下触发电平值;8脚是电源端,1脚是地端。
图2 555集成电路封装图
我们也可以把555电路等效成一个带放电开关的R-S触发器,如图3(A)所示,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输入端:阈值端(TH)可看成是置零端R,要求高电平,触发端(TR)可看成是置位端S,要求低电平,有一个输出端Vo,Vo可等效成触发器的Q端,放电端(DIS)可看成是由内部放电开关控制的一个接点,由触发器的Q端控制:Q=1时DIS端接地,Q=0时DIS 端悬空。
另外还有复位端MR,控制电压端Vc,电源端VDD和
地端GND。
这个特殊的触发器有两个特点:
(1)两个输入端的触发电平要求一高一低,置零端R即阈值端(TH)要求高电平,而置位端s 即触发端(TR)则要求低电乎;
(2)两个输入端的触发电平使输出发生翻转的阈值电压值也不同,当V c端不接控制电压时,对TH(R)端来讲,>2/3VDD是高电平1,<2/3VDD是低电平0:而对TR(S)端来讲,>1/3VDD是
高电平1,<1/3VDD是低电平0。
如果在控制端(Vc)上控制电压Vc时,这时上触发电平就变成Vc值,下触发电平就变成1/2Vc值,可见改变控制端的控制电压值就可以改变上下触发电平值。
它的功能表见图3(B)所示。
6. 555振荡器电路(无稳电路)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图9(a)所示,其工作波形见图9(b)。
接通电源后,电源VDD通过R1和R2对电容C充电,当Uc<1/3VDD时,振荡器输出Vo=1,放电管截止。
当Uc充电到≥2/3VDD后,振荡器输出Vo翻转成0,此时放电管导通,使放电端(DIS)接地,电容C通过R2对地放电,使Uc下降。
当Uc下降到≤1/3VDD后,振荡器输出Vo又翻转成1,此时放电管又截止,使放电端(DIS)不接地,电源VDD通过R1和R2又对电容C充电,又使Uc从1/3VDD上升到2/3VDD,触发器又发生翻转,如此周而复始,从而在输出端Vo得到连续变化的振荡脉冲波形。
脉冲宽度TL≈0.7R2C,由电容C放电时间决定;TH=0.7(R1+R2)C,由电容C充电时间决定,脉冲周期T≈T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