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两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川)07界升学总复习(一)----两次世界大战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
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在欧洲。
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五、战争的结束1917――①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③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1918――①奥匈帝国瓦解②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六、大战的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七、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前序历史事件时间轴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前序历史事件时间轴(注意:由于回答只能是文字形式,无法显示时间轴效果,以下是按照时间轴顺序进行的文章描述。
)1914 年6 月28 日:阿尔钦杀害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德大公及其妻子索菲亚,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1914 年7 月28 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拉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14 年8 月1 日:德意志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914 年8 月3 日:德国入侵比利时,以便进攻法国。
1914 年8 月4 日:英国宣布对德国宣战,一战正式成为全球性冲突。
1914 年9 月6 日:法国巴黎发动了马恩河战役,击退了德军进攻。
1915 年4 月22 日:德军在弗兰德尔地区首次使用了毒气,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事件之一。
1915 年5 月7 日:德国的潜艇Lusitania号击沉,导致1198人丧生,其中包括128名美国公民,引发了国际上的强烈谴责。
1916 年7 月1 日:索姆河战役开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和最血腥的战役之一,双方伤亡人数超过100万。
1916 年7 月23 日:德国军队在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毒气,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早使用毒气的事件之一。
1917 年4 月6 日:美国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协约国的一员。
1917 年11 月7 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1918 年11 月11 日:协约国和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它导致了数百万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打破了旧世界秩序,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该战争的时间轴展示了各个重要事件的发生顺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1879 德奥首先缔结“同盟协约”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 英法签订协约1907 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08 “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和俄达成秘密协议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4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1914.8-9 西线德——英法马恩河会战,实施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大规模战役1914底东线俄——德奥东普鲁士战役减轻西线压力东线也转入持久1915 西线德奥——俄1916.2-12 西线德——法凡尔登战役企图消耗法主力,迫使法投降首次使用飞机、毒气战1916.5底德——英日德兰海战企图打破英海上封锁,英仍控制海权1916.6-11 西线英法——德索姆河战役减轻凡尔登压力,英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1917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1918.3 苏俄同协约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1918.10 德基尔港水兵起义1918.11 德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1919.1.18 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1919.6.28《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1921.11 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1922.2 美英日法意《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1922.2 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其《附约》1922.2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时间国家事件标志/意义1933 德国希特勒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5 意大利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1936 日本广田组阁,天皇授权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6 意大利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1936 西班牙人民阵线上台1936 德国、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8 中日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938 英、法、德、意慕尼黑阴谋——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1939 西班牙共和国灭亡1939 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 德国、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 美国新的《中立法》-现金购买,运输自理实际上方便英国购买军火1940 德国、意大利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0.4 德国先占领北欧的丹麦、挪威1940.5 德国后占领西欧的荷兰、比利时确保侧翼安全1940.6 德国对法总攻,法国投降1940.7 德国希特勒入侵英国,“海狮计划”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没有得逞1941 埃塞俄比亚获得民族解放1941 德国、英国北非沙漠,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隆美尔—沙漠之狐)1941 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 美、英苏德战争后,美英立即支援苏联1941.6 美国《租借法》向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战时援助1941.8 大西洋《大西洋宪章》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的关于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协定书1942.1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1942.6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日本开始丧失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1930s初德国、日、意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1939.9.3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12.7 日本—美珍珠港事件1941.9-12 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德陆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闪电战破产1941-1942 太平洋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达到世界规模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6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背景日企图消灭美太平洋舰队1942.10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7-19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二战转折点1942.8 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1942.11 北非战场“火炬”1943.5 北非战场北非战事胜利结束1943.7 欧洲战场西西里岛登陆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1943.7 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1943.11 美英中(蒋介石)《开罗宣言》针对台湾问题1944.6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法西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1945.2 雅尔塔会议加快战争进程,对德处理,战后和平、安全1945.4 柏林战役希特勒灭亡(5.8)1945.7 《波斯坦公告》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胜利结束1945.11 纽伦堡审判1946.5 东京审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历史大事年表(一战二战超详细)

(民国元年)
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也门内哥罗组成“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二次革命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6.28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9.5马恩河战役(德国和英法联军),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党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中国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签订
1858
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
1860
1864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
11.27 协约国和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7月,中国直皖战争起,段祺瑞战败辞职直
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
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陆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苏俄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国家电气化计划,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个经济计划
1920
6.4 协约国和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9月底 德军进攻莫斯科。
12月初 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
一战二战时间轴(超全!)

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
1945.2
苏美英雅尔塔会议
1945春
东线苏军兵临柏林城,
西线阿登战役-强渡莱茵河-鲁尔战役(歼灭德军主力)
1945.4
美国先后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美苏易北河会师;
4.30苏军攻克柏林
1945.5.8
德国法西斯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19.4.28
国际联盟成立
1920
协约国、土耳其《色佛尔条约》
1921-1922
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1921.11.12英、美、日、法)《五国条约》(1922.2英、美、日、法、意)《九国公约》(1922.2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会外《中日条约》
1923.7.24
《洛桑条约》
1914.6.28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1914.8
德军直逼巴黎,法军总司令霞飞率英法联军展开反击
1914.9.5
德国→英法: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1914年底
东西两线相持
1915年
进攻重点为东线,但失败
1916.2
苏俄、同盟国《布列斯特和约》,苏俄退出战争
1918.7
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
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1918.9-10
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11
德国基尔港水兵哗变,十一月革命
1918.11.11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福煦车厢)
1919.1-6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
国投降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深入扩大: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关键战役凡尔登战役偷袭珍珠港、莫斯科保卫
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
曼底登陆
交战双方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轴心国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对世界政治格局影
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为主导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二战胜利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反历史时尚,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反对。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确保。
二战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②国和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
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怎样避免新世界大战爆发?努力提升本身综合实力,并主动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这么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1918年----1945年一战后期至二战战争年历

1944年11月28日 安特卫普对补给船只开放。
1944年12月03日 希腊内战开始,日军退之缅甸伊洛瓦底江。
1940年10月07日 德军进入罗马尼亚。
1940年10月28日 意大利入侵希腊。
1940年11月05日 罗斯福再次当选总统。
1940年11月11日 英军击溃塔兰托的意大利舰队。
1940年11月14日 德军空袭考文垂。
1940年11月20日 匈牙利加入轴心国联盟;两天后,罗马尼亚也加入了轴心国联盟。
1943年07月25日 墨索里尼被推翻并被逮捕,彼得罗.巴多利奥接任。
1943年08月05日 苏联收复奥列利和别尔哥罗德,挺进德国在苏联的最后防线 第聂伯河。
1943年08月06日 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委拉湾海战中失败。
1943年08月14日 —08月2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魁北克会晤,为同盟国四国会议作准备。
1941年06月14日 在叙利亚的维希法国军队被英军打败。
1941年06月15日 英国反攻利比亚失败。
1941年06月22日 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对苏宣战;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06月26日 芬兰对苏宣战,第二天匈牙利对苏宣战。
1941年07月12日 英苏签订确保英国对苏援助条约。
1942年11月11日 轴心国军队占领维希法国。
1942年11月13日 英军占领图卜鲁格。
1942年11月16日 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进攻新几内亚的日军。
1942年11月19日 苏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反攻。
1942年11月27日 法国撤出土伦港的军舰。
1942年11月30日 德军击退突尼斯的同盟国军队。
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一战、二战大事年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年4月8日英法签订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
标志着英。
法。
俄三国协约正式成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08年波斯尼亚危机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11月德国11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1月11日签署停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6月28日签署《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9月11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8月10日战胜国与土耳其素丹政府签订《色佛尔条约》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1921年11月12日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和约》,简称《四国条约》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2月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4月苏俄与德国缔结《拉巴洛条约》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与土耳其新政府另订《洛桑条约》1925年10月德、法、比、英、意缔结了《相互保证公约》德分别与法、比签订《仲裁条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政府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西班牙人民阵线上台执政- 日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策源地10月意大利攻陷亚的斯亚贝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