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常见错误点梳理

高考化学常见错误点梳理在高考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一门容易出错的科目。
很多学生在化学考试中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点如果能够重点掌握,相信对于化学成绩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对高考化学常见的错误点进行梳理,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基础知识错误1. 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混淆:在小题中,经常会出现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混淆的错误,比如把氮气的符号写成"N2O"。
要避免这类错误,需要加强对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符号的记忆。
可以通过练习记忆表格或者背诵元素符号来加深记忆。
2. 元素价态弄混:一些元素有多种价态,比如氯气的价态可以为+1或者-1。
在题目中要特别注意区分,特别是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标注元素的价态是非常重要的。
3. 化学方程式的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示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忘记写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写错等等。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多做例题,并注意标明各种反应条件。
二、化学计算错误1. 单位换算错误:在一些题目中,需要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在换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可以使用单位换算表,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记忆清楚。
2. 化学计算公式应用错误:化学计算中有很多公式,比如摩尔计算公式、反应物质量计算公式等。
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各个变量的含义,正确使用公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3. 代入计算错误:在一些复杂的计算中,需要将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很多学生容易将数值代入错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采用多次代入的方法,将计算结果反复核对,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错误1. 实验操作步骤忽略:在一些实验题中,会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但是很多学生看漏或者忽略了实验步骤,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要避免这个错误,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确保理解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仪器使用错误:很多实验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比如酸度计、电子天平等。
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化学试剂、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高中化学实验题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21、守恒规律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
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
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元素处于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
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高考化学易错点汇总(含详解)

高考化学易错点汇总(含详解)1.对氧化物分类的认识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2.认为胶体带有电荷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
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3.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4.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5.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
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范本在高考化学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比较容易出错,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总结了一些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易错点。
一、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反应类型在题目中给出已知物质和反应条件,要求判断反应类型时,要注意反应类型的判断标准。
例如:a) 燃烧反应:需要有氧气参与反应b) 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参与反应c) 氧化反应:需要氧化剂参与反应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给出了一个化学方程式,要求判断方程式是否平衡时,需要验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和种类是否相等,同时要注意物质的平衡状态(气体、溶液、固体等)。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准则:氧化态的变化和电子的转移b) 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态的升高者为被氧化剂,氧化态的降低者为氧化剂c) 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等4. 离子方程式和分子方程式的转化在离子方程式和分子方程式之间进行转化时,要注意保持反应前后离子的个数和种类相同。
二、化学物质和化学计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化学考试中的基础知识,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别:有机物主要由含有碳的化合物组成b)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由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类元素组成c)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质量和物质的关系:质量是物质的属性,物质是占据空间有质量的物体b)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要注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时的计算方法和单位c) 化学计量的计算:要注意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例关系,例如摩尔比、质量比和体积比的关系三、化学键和化合物性质1. 化学键化学键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基础知识,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化合价的确定:要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态的关系b) 电子对的排列和空间构型:要注意电子对的排列和空间构型的原理和方法c)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要注意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条件和特点2.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酸性、碱性和中性:要注意判断物质的酸性、碱性和中性时,需要根据化合物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判断b) 氧化性和还原性:要注意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时,需要根据物质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判断c) 物质的溶解性:要注意判断物质的溶解性时,需要考虑物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四、酸碱与盐1. 酸碱的判断在题目中给出了一组物质,要求判断其中哪些是酸或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 酸的常见特征:酸性溶液能够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酸性溶液能够与酸性的指示剂发生变色b) 碱的常见特征:碱性溶液能够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碱性溶液能够与碱性的指示剂发生变色2.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给出了一组酸碱溶液,要求判断是否能够发生中和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酸碱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要注意计算酸碱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时的方法和单位b) 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要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根据物质的量比和相对分子质量比计算物质的量3. 盐的性质盐的性质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a) 盐的溶解: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成离子,离子的溶解度取决于盐的溶解度积b) 盐的酸碱性:盐能够在水中溶解成离子,离子的酸碱性取决于离子的酸碱性c) 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盐能够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上是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对你复习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有机易错知识点

高考化学有机易错知识点【1】1.羟基官能团可能的反应类型:取代、消除、酯化、氧化、缩聚和中和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2.CH2O分子式最简单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和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醇主链上有三个碳原子和两种结构正确4.在室温下,在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误差应该是10-4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盐酸,有五种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在某些条件下,醇可能不会被氧化成醛,但在某些条件下,醛可以被氧化成羧酸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六个醚和一个烯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对的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对的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没错,在相同质量的碳氢化合物中,氢的比例越大,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丝和玻璃纸都是纤维素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酯的水解物也可能是酸和酚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15.取代、加成、还原、氧化和其他反应类型的应用可能会将羟基引入有机分子。
取代卤代烃、添加烯烃、减少醛基并将醛基氧化为酸是正确的【2】16.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可能有三种产物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17.苯与己烯混合,加入适量溴水后,可通过液体分离去除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18.丙烯可以通过将2-丙醇与溴化钠和硫酸混合来制备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19.加入适量的氢溴酸,可以去除混合在溴乙烷中的乙醇正确,取代后分液20.煤焦油中的苯和其他芳香化合物可通过干馏分离错误,应当是分馏21.甘氨酸和谷氨酸、苯和萘、丙烯酸和油酸、葡萄糖和麦芽糖不是同系物,而丙烯酸和油酸是同系物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23.苯酚能与烧碱和硝酸反应正确24.在常温下,乙醇、乙二醇、甘油和苯酚可以以任何比例与水混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25.利用硝酸的硝化反应性质,可以制备硝基苯、硝酸甘油和硝化纤维素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26.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化合物x水解生成两种无支链的直链产物,有7种x符合问题的含义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27.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和一氯苯,分别生产乙炔、丙炔和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28.添加甲醛并聚合形成聚甲醛,去除乙二醇形成环氧醚,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29.银镜反应可在甲醛、乙醛、甲酸、甲酸盐、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中发生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和乙酸可以褪色kmno4h+aq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的精华,也是高中学生最关注的科目之一。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泛,但是有一些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却经常出现。
本文总结了高中高考化学中的易错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高考中避免失分。
易错知识点一:酸碱中的pH值酸碱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H值是用于表示酸碱性的一个指标,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
以pH值为例,其计算公式为:pH = -log[H+]其中[H+]为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这种计算方法需要理解pH值的物理意义,对于普通酸溶液,其pH值范围在1到7之间,其中7为中性溶液,小于7的为酸性溶液,大于7的为碱性溶液。
易错知识点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半反应知识,理解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弄清楚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反应方程式时应该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即氧化半反应与还原半反应,并注意电荷平衡的问题。
易错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学生要注意元素的周期性和分组性质。
特别是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元素的周期性质,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分组证明方法,都是学生常犯的易错点。
另外,在计算元素的电子层数时也容易混淆,注意熟练掌握电子层数计算方法。
易错知识点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察的知识点。
学生要注意平衡常数的意义,以及Kc和Kp的转换问题。
此外,在计算平衡浓度时,需要注意分子个数和反应容积的问题,以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的问题。
总结以上是高中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认真对待化学知识,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丰富知识面。
只有平时勤于练习、掌握化学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在高考中,化学常常是学生们拿高分的关键,但也是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2024年高考化学易错的知识点,供学生们重点复习和注意。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方程是化学的基础,也是高考中出现较多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在平衡化学方程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易错点:1. 忽略配平系数:学生在配平方程时,往往忽略了给配平系数。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确定配平系数。
2. 配平系数的使用:有些学生在配平化学方程时,会将配平系数用于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实际上,配平系数表示的是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因此,在配平方程时,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确定配平系数。
3. 验算:确认化学方程式平衡后,应该通过验算来确保它们的确是平衡的。
验算的方法是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个数,保证它们在化学方程中的个数相等。
二、酸碱中的常见易错知识点酸碱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但也是易错的一个部分。
以下是容易出错的几个酸碱知识点:1. 酸碱的定义:学生容易混淆酸和碱的定义。
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能够释放OH-离子的化合物。
2. 酸碱反应的结果:学生往往不清楚酸碱反应的结果。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HCl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
3. 酸碱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酸碱反应中,有些酸和碱也可以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答题时容易出错。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非常重要。
以下是易错的化学键知识点:1. 键长和键能:学生容易混淆键长和键能的概念。
键长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键能是指在键的形成或断裂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 共价键与离子间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键,离子间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键。
高三化学五个容易错的专题

高三化学五个容易错的专题专题一阿伏伽德罗常数【易错题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A『错解分析』错选C,认为在Na2O2固体中,含有Na+和O-两种离子,1molNa2O2固体中含有2molNa+和2molO-,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NA。
『正确解答』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 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
『规律小结』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易错题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错解分析』选B或D。
认为羟基-OH中有8NA个电子或10NA个电子;22.4L乙烯是1mol,1mol乙烯C-H键数为4mol。
『正确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归纳
一
常错点1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cH+和cOH-都可以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
辨析KW与温度有关,25 ℃时KW=1×10-14,但温度变化时KW变化,cH+和cOH-不能再通过
KW=1×10-14进行换算。
常错点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
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错点3 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
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常错点4 错误认为只
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
溶解度才能比较。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辨析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
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
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6 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二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
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
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
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
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
Fe3+对
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难溶于水的FeOH3。
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
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
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
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
其实不是的。
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
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
和水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
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
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
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
因此H3PO3是二元酸。
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
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
况讨论。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
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
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
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
而稀
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
弱比较一样。
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三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
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