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写法分析

合集下载

说明文写作方法

说明文写作方法

说明文的说举例科学说明文和一般说明文一样,也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

例如第六单元《奇妙的克隆》一文,我们就不妨来个这样“三读”——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

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

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

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

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

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

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

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

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

【初中说明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

【初中说明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

【关键字】初中说明文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讲解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方法建议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方法建议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方法建议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在初中语文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二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

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

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闻广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个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

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关于"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对什么什么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等题型应该怎样答?这里所谓的认识就可以从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的选项里找答案了。

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话,把套话说完了,可以再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句子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找跟该句有关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句子,因为要你解释的句子一般是关键句,肯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脱离文章来回答。

考点02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考点02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考点02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点概述]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等。

一篇文章并不会运用单一的说明方法,而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

我们应该弄清楚说明方去及其特点,并将它们理出来,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语段,分析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一般情况下,可沿溯上文,联系与它紧密相连的句子作答。

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近几年中考有以下几种形式:“本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本文列举数据所起的作用”“举事例的作用”“第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等。

只要能辨识说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准确答题。

★[考点阐释]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近几年中考有以下几种形式:“本文列举数据所起的作用”“举事例的作用”“第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等。

只要能辨识说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准确答题。

1、本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技巧点拨]1、举例子特点: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标志语有“比如”“例如”“如”等。

选例子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例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答题模板: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特点: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

初中语文之说明文语言品析

初中语文之说明文语言品析

初中语文之说明文语言品析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总结: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良多种,在这里咱们逐一介绍说明方法给同窗们。

为了把事物特点说清楚,或把事理论述明白,必需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下定义、打比方、作对比、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举例子:就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讲明这种事物或现象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就是按必定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说明方法。

列数据:就是通过罗列数字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下定义:就是应用简洁、准确、周到的语言,揭露这一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借用他物来讲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也叫比喻的说明方法。

它能把繁杂、抽象的事物说明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对比:就是在同别的事物的对比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就是采取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理特色的说明方法。

画图表:就是借用画图列表来讲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摹状貌: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

总结:最经常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对比,举例子等等。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品析题型及答题思路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品析题型及答题思路

说明文考点——语言品析题型答题思路(邓老师)答题指导: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经典句子:“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题型 1 :“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1 )加点字词原意。

(2 )加点字词准确/ 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 事物“ XX ”的特征/ 事理。

(3 )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性。

答:“往往” 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是一样的)【题型 2 :“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说明理由。

】( 1 )不可以( 2 )原词意思或内容。

( 3 )所换词语意思或内容。

( 4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 5 )XX 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答:不能。

“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

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 3 :“往往”能否删去?】( 1 )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删去”)。

( 2 )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 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 )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答:不能删去。

“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

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

删去的话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和作用专题讲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和作用专题讲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专题讲解知识点讲解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打比方、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说明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因此,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下面着重讲一下上海中考考纲里要求掌握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四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1)定义:为了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解,人们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举例说明时常有“如”、“例如”等标志语。

(2)作用:①列举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征,能收到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

②列举两个以上的实例,或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说明的内容具有普遍性,或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揭示说明对象的不同特性。

【经典范例1】生物入侵者 (节选)“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问题: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答题基本步骤是:判断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内容——指出说明效果。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文章举出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本地物种造成的极大威胁,令人印象深刻。

【经典范例2】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说明文写法分析
以下介绍的是说明文写作方法分析,是阅读好说明文的良好技巧哦。

 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幺,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总结:说明文阅读在我们初中考试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分数,是我们考试的重点。

 掌握了顺读法,倒读法等方法就能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四、有效控制解题时间。

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

一时做不出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

待全部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

 五、确定词的大致意思。

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不必务求理解。

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